刘熙载诗学理论研究

刘熙载诗学理论研究

论文摘要

刘熙载是我国古典文艺理论批评史和古典美学史上杰出的理论家和美学家。刘熙载一生著述颇丰,《艺概》是他最重要的著作,也是他文艺美学思想的集中体现。《艺概》共六卷,分别为《文概》《诗概》《赋概》《词曲概》《书概》《经义概》,其中《诗概》是其诗学思想的集中体现。在已有的对刘熙载的研究中,有关其诗学理论的研究相对薄弱,且对刘熙载诗学理论的研究多是文艺观的零散探析和一般观照,对其诗学理论的整体把握和其理论价值的发掘还有很大空间。本文以刘熙载的生平、思想以及学界对刘熙载诗学理论的研究为出发点,以刘熙载对历代重要诗人诗作的评论为主要材料,首先考察刘熙载关于诗的本质的认识,笔者认为刘熙载说的“道”,既具有一定的神学意味,又具有现实政治伦理的内容,是人文关怀、道义信念和艺术规律的有效整合。他所说的言志和抒情二者也互为表里,虽然刘熙载在诗论中表达了对情的极大关注,仍然是对“发乎情,止乎礼义”的扩充和阐发,是将艺术的最终目的归结为审美创造主体对现实实践的关注,更大程度上是将艺术的目的归于对传统儒学精神的阐发和实现。其次,本文试图以刘熙载所论及的诗歌发展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作家为纽带,考察刘熙载的诗史发展观。认为“惟与时为消息”,体现了刘熙载对诗歌发展有着求变求新的美学追求。其中“变之正”是刘熙载对传统诗学“正变观”的继承,而“变而真”则是刘熙载对传统诗学“正变观”的突破。通过“变之正”和“变而真”,集中凸显了他对诗歌自身发展规律的认识所达到的程度之深。在对刘熙载诗学批评方法和价值、影响的探讨方面,本文重点不在于对刘熙载批评方法的细枝末节进行具体的把握,而是重点去关注刘熙载批评方法的系统性和整体性,力求发现其批评方法所具有的的示范作用和典范价值。因为刘熙载诗论内容的诗学文献价值、文学价值前人已多有论述,并且其文献、文学价值与其它诗话基本相似。鉴于此,笔者以为,“博观约取,原始要中,系统观物,对待整合”十六个字,可以作为刘熙载批评方法论的总体原则。在这一原则的引领下,通过对重要诗人诗作选择的道德和审美性的有效整合,进而发掘刘熙载在进行诗歌批评时,既重视分析诗的本质内涵,又总括诗学发展的脉络,既重视诗人的道德伦理性,又重视诗作本身的审美要求,既表明了自己的诗学理想,又具有批评的典范价值,既清晰的表达了自己的诗学思想,又具有方法的创新性和典范性价值。最后,本文对刘熙载诗学思想的影响进行简要探析。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刘熙载生平及思想
  • 二、刘熙载诗学思想研究概况
  • 三、本文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一章 “天地之心”与“民之性情”:刘熙载诗歌本质论
  • 第一节 艺者,道之形也
  • 第二节 因志而有诗,贵于言志
  • 第三节 诗者,民之性情也
  • 第二章 惟与时为消息:刘熙载的诗歌发展史观
  • 第一节 “变之正”:刘熙载对传统诗学“正变观”的继承
  • 第二节 “变而真”:刘熙载对传统诗学“正变观”的突破
  • 第三章 出言平时,见地颇高:刘熙载的诗学批评方法
  • 第一节 博综贯洽,探源析本:刘熙载对诗学内涵的批评
  • 一、文章名类,各举一端:对诗体及诗史的把握
  • 二、结撰至思,原始要终:诗学发展的总括
  • 三、实事求是,见仁见智:审美体验的“有我”
  • 第二节 系统观物,对待整合:刘熙载的诗学批评方法
  • 一、空诸所有,包诸所有:《诗概》诗学批评方法的系统性
  • 二、推倒扶起,无施不可:《诗概》诗学批评方法的开拓性
  • 三、相济有功,以观其合:《诗概》诗学批评方法的创造性
  • 第四章 伦理与诗性:刘熙载诗学理论的价值和影响
  • 第一节 “诗品出于人品”:刘熙载对文行统一思想的沿革
  • 一、从“诗品出于人品”到“真千古论诗之极则”
  • 二、从“非才有馀,乃品不足”到“周旨荡而史意贪”
  • 第二节 道德与审美的结合:刘熙载诗学批评方式的典范价值
  • 一、重要诗人批评选择的道德典范性
  • 二、重要诗人批评选择的审美典范性
  • 第三节 朴至深远,得未曾有:刘熙载诗学理论的影响
  • 结语
  • 主要参考文献
  • 后记
  • 附:本人在读研期间发表科研论文及获奖情况一览表
  • 相关论文文献

    • [1].刘熙载语[J]. 艺术品 2019(02)
    • [2].论刘熙载的八股文观[J]. 扬州职业大学学报 2017(01)
    • [3].从《艺概·文概》看刘熙载之立意观[J]. 青年文学家 2017(17)
    • [4].书境心造[J]. 中华书画家 2017(08)
    • [5].我的刘熙载研究[J]. 中国书法 2018(03)
    • [6].刘熙载《艺概》以声为中心的主要概念[J].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7(11)
    • [7].刘熙载致强汝询三封信札考释[J].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3)
    • [8].谈刘熙载《书概》中的书法批评思想[J]. 语文学刊 2010(19)
    • [9].刘熙载《艺概》研究史综述[J].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2011(02)
    • [10].刘熙载佚诗考[J]. 社会科学辑刊 2010(05)
    • [11].刘熙载“交游不多”诸说辩[J].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S2)
    • [12].千载知音:论刘熙载的陶渊明情结[J]. 镇江高专学报 2020(03)
    • [13].刘熙载论[J]. 扬州文化研究论丛 2009(02)
    • [14].刘熙载“自成一家”论[J]. 人文论谭 2010(00)
    • [15].论刘熙载“文为心学”文艺思想的崇心倾向[J].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14(05)
    • [16].袁昶日记中有关刘熙载的文献[J].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4)
    • [17].知人论世——评《刘熙载年谱》[J]. 社会科学辑刊 2011(03)
    • [18].晚清学者的“志”与“艺”——刘熙载散文思想研究[J]. 文艺评论 2019(03)
    • [19].刘熙载书法篆刻活动新证[J].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 2018(04)
    • [20].《刘熙载年谱》简介[J].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4)
    • [21].刘熙载在陶渊明论中的思想探析[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01)
    • [22].刘熙载对传统文学本体论之接受、重建及其经学影响[J].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5)
    • [23].“志、旨、才、气”——刘熙载创作主体论初探[J].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4(02)
    • [24].文艺的综合与综合的文艺——《刘熙载书学研究》评论[J].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4)
    • [25].论刘熙载对文学语言表达技术的研究[J]. 文艺理论研究 2011(01)
    • [26].书海捞针是史料,洽悉翔实见考据——评杨抱朴《刘熙载年谱》[J].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5)
    • [27].刘熙载以“味”论赋[J].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09(02)
    • [28].刘熙载诗论的人文关怀[J].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4)
    • [29].刘熙载诗歌中的儒释道思想[J].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S1)
    • [30].论刘熙载的儒道佛圆通思想[J]. 语文学刊 2009(17)

    标签:;  ;  ;  ;  ;  

    刘熙载诗学理论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