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叁向应力状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围压,冻融循环,试验,损伤本构模型
叁向应力状态论文文献综述
张慧梅,谢祥妙,彭川,杨更社,叶万军[1](2017)在《叁向应力状态下冻融岩石损伤本构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充分考虑岩石材料缺陷随机性的特点,基于连续损伤力学理论,建立了考虑围压影响的冻融荷载作用损伤模型;根据红砂岩变形破坏曲线的几何条件,采用全微分方法确定了仅含岩石基本特征参量的模型参数表达式;通过红砂岩冻融循环力学特性试验,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研究表明:红砂岩以裂纹为主导的细观力学响应与宏观变形破坏特性相一致;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岩石损伤程度加剧,宏观上表现为材料力学性能的劣化。但在变形中后期,相同损伤程度时岩石应变增加,塑性特性增强;围压可改善岩石受力状态,因而随着围压的增加,岩石损伤程度减小,宏观上表现出材料抵抗破坏能力的增强和塑性变形的增加。(本文来源于《岩土工程学报》期刊2017年08期)
郎利辉,阚鹏,王耀,孙志莹,张泉达[2](2017)在《铝合金板材叁向应力状态下的成形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覆层板椭圆液压胀形试验对铝合金2B06板材在叁向应力作用下的成形性能进行了研究。通过不同椭圆长短轴比的椭圆胀形试验获取成形板材的等效应力-应变曲线,同时,改变包覆层板的材料和厚度,进而探究其对成形板材的流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有包覆层板作用的情况下,发生颈缩时等效应力-应变曲线能够达到更大的应变量,并且随着凹模椭圆长短轴比的减小,流动应力曲线与圆(椭圆长短轴之比为1)胀形的曲线偏差也越来越大;当包覆层板的强度系数、加工硬化指数以及厚度越大时,成形板材受到包覆层板的厚度法向应力越大,试件壁厚分布也更加均匀。合适的包覆层板能够显着地改善成形板材的流动特性。(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期刊2017年05期)
施维成,朱俊高,代国忠,史贵才,朱建群[3](2017)在《叁向应力状态下粗粒土的强度准则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用p,q,b这3个变量表示Mohr-Coulomb破坏准则、粗粒土破坏准则,将这两个强度准则在π平面上的破坏线与粗粒土等p等b试验结果比较:发现后者由于考虑了中主应力系数b的影响,更接近试验结果;但这两个破坏准则都有奇异点,不利于数值计算。在松砂、紧砂、砾石料、粗粒土的等σ_3等b试验结果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无奇异点的新强度准则,其在π平面上的破坏线与试验结果更加吻合。(本文来源于《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7年01期)
朱昊辉[4](2016)在《活性粉末混凝土叁向应力状态下应力—应变曲线以及破坏准则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活性粉末混凝土(RPC)做为一种新型混凝土材料具有高强度、高耐久性、高韧性等特点,目前在桥梁、水利等领域都有应用。RPC的叁轴应力—应变曲线是研究RPC承载力和变形的重要手段,也是分析RPC构件承载力和建立RPC本构模型的基础。在实际情况中,RPC一般都处于叁向应力状态,为了活性粉末混凝土的推广,本文将对RPC叁向应力状态下的应力—应变曲线进行研究。主要的研究内容如下:为了更加准确的测量出RPC的应力—应变曲线,试验对两种减摩方式进行对比,发现当采用叁层聚四氟乙烯中间涂抹两层黄甘油的减摩方式时所测得的强度离散度较小。阐述了试件在不同围压下的破坏形态特点以及观察了裂缝发展方向,研究了围压对RPC破坏形态的影响。研究了素RPC的轴向峰值应变与围压的关系,分析了1%体积掺量的钢纤维RPC与素RPC的弹性模量、泊松比的变化规律。对素RPC的轴向以及径向应力—应变曲线进行拟合,提出了一个较为简单的数学表达式。将拟合出的曲线与校核曲线进行对照,满足工程精度要求,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通过研究RPC叁轴试验数据,得到了RPC在不同围压下的破坏强度,并综合比较了Newman, Ansari, Richart这叁种破坏准则。利用Drucker-prager屈服准则建立了RPC在主应力空间内的破坏包络面,为RPC在多轴压下的强度分析提供试验以及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16-06-01)
耿沛,邢静忠,陈晓霞[5](2016)在《复杂应力状态下叁维纤维向应力公式及其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决二维纤维向应力公式在计算叁向应力状态时出现的偏差,推导出叁维纤维向应力公式。利用正轴和偏轴坐标系下的应力和应变的坐标变换,导出正轴和偏轴的应力-应变关系。利用对称均衡铺设层的应力和变形关系,求解得到叁向应力状态下的纤维应力公式。其退化情况等同于现有二维公式;用于厚壁筒模型时,本公式与其叁维公式完全一致。采用ANSYS软件的SOLID191层合单元建立有内胆的纤维缠绕厚壁筒模型,计算内外压作用下的应力分布及强度比。对比表明,本公式的计算结果与有限元结果一致。研究发现,在复杂应力状态下,叁维应力公式可给出更准确的计算结果;基于二维应力公式的纤维层强度比小于叁维公式的结果。本公式为Tsai-Wu等复杂应力状态下失效准则的强度计算奠定理论基础。叁维纤维应力公式不仅适用于厚壁柱形容器等结构,而且适用于任意对称均衡铺设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结构的应力和强度计算。(本文来源于《固体火箭技术》期刊2016年02期)
光新军,陈曾伟,刘修善,王怡,思娜[6](2015)在《叁向应力状态下层理性泥页岩地层井壁稳定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层理性泥页岩地层钻进过程中,极易发生井壁失稳问题,严重影响了钻井作业效率,增加了勘探开发的成本。探索了层理性泥页岩地层的井壁失稳机理,开展了考虑钻井液作用下层理性泥页岩地层在真实叁向应力状态下的井壁稳定性预测模型研究。研究表明:忽略中间主应力的影响不能准确预测层理性泥页岩地层坍塌的风险;钻井液滤液沿层理面的渗流会降低层理面的黏聚力和内摩擦角;并随时间的变化显现出快速降低和平缓降低两个阶段;改进的层理性泥页岩地层井壁稳定性分析模型能够真实反映地应力状态和井壁岩石的力学特性,现场应用表明其能够比较准确的预测层理性泥页岩地层的井壁稳定性。(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15年05期)
周寒清,彭刚,陈伟[7](2013)在《叁向应力状态下钢纤维混凝土的动态破坏准则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叁向应力状态下的不同钢纤维含量的混凝土动态特性试验研究发现,随着围压的增大,各种掺量钢纤维混凝土的峰值应力显着提高。同一种围压条件下,随着钢纤维掺量的增大,钢纤维混凝土的峰值应力提高不多。同时建立了钢纤维混凝土动态本构关系及失效准则。(本文来源于《混凝土与水泥制品》期刊2013年07期)
周军[8](2012)在《叁向应力状态下大坝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混凝土材料由于其取材方便,耐久性优良等特点,在实际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在普通的工业与民用建筑结构中,一般受力明确,能够充分利用材料强度,但在水工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中,如重力坝,海洋平台等,混凝土往往处于复杂的二轴甚至叁轴拉压组合受力状态,此时其受力性能同单轴受力状态有着很大差别。目前为止,国内外许多学者对普通混凝土多轴应力状态正的力学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但关于大坝混凝上的研究,尤其是叁轴拉拉拉和拉压压受力状态下的混凝土强度和变形研究试验数据很少。本文结合溪洛渡大坝实际工程,通过试验研究了湿筛二级配大坝混凝土在叁轴受力状态正的强度性能和变形特征,具体研究工作如下:(1)提出了一种双钢板—塑料毛刷组合连接方式对混凝土施加拉压应力,这种新型连接方式传力均匀,有效消除了试件端部的侧向约束作用,提高了试验精度。(2)进行了湿筛二级配大坝混凝土在叁轴压压压、叁轴拉压压及叁轴拉拉拉受力状态下试验研究,试件设计尺寸为100mm×100mm×100mm,采用了25组应力比,分析了不同受力状态下试件的破坏特征和力学特性。试验结果表明混凝土在叁轴受压受力状态下试件强度是单轴受压下的数倍;在叁轴拉压压受力状态下,因为拉应力的存在,试件强度远低于单轴压;叁轴拉拉拉受力状态下,试件强度较单轴受拉有所降低,但降低有限。(3)基于Ottosen准则和过-王五参数准则,提出了湿筛二级配大坝混凝土在八面体应力空间空间的破坏准则,为大坝混凝土按多轴强度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采用了非线性正交各向异性本构模型,通过对相关系数进行修正,给出了叁向组合受力状态下应力-应变理论曲线。(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12-05-01)
周军,赵艳华,李光伟,马超,吴智敏[9](2011)在《叁向应力状态下湿筛二级配大坝混凝土力学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溪洛渡大坝实际工程,通过试验研究了湿筛二级配大坝混凝土在叁轴受力状态下的强度特性。提出了一种双钢板-塑料毛刷组合连接方式对混凝土施加拉压应力,这种新型连接方式传力均匀,有效消除了试件端部粘贴件对试件侧向变形的约束作用,提高了试验精度。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八面体应力空间破坏准则,为混凝土大坝按多轴强度理论设计提供了试验依据。(本文来源于《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期刊2011年06期)
周俊[10](2011)在《叁向应力状态下高性能混凝土的本构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混凝土的广泛应用,对混凝土本构关系的研究也取得了许多成果,各种混凝土本构模型不断被提出,但是这些模型彼此之间差异较大、各有优缺点,而且适用于普通混凝土的本构理论对高性能混凝土不一定适用,因此很有必要对高性能混凝土的本构关系展开研究。本文概述了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现状,给出了高性能混凝土的定义,指出了研究叁向应力状态下高性能混凝土本构关系的意义;对混凝土本构模型进行了分类及评析;详细阐述了内蕴时间理论、损伤力学理论,以及两者相结合的内时损伤本构模型;对高性能混凝土和普通混凝土在不同应力比下的叁轴压强度与变形特性进行了研究;利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建立了高性能混凝土内时损伤本构模型,最后对模型进行了验证和实例应用分析。文章采用了内时理论与损伤力学相结合的混凝土内时损伤本构模型,该模型的优点在于混凝土的弹塑性特性由内时理论描述,而微裂缝由损伤力学来描述,前者使本构模型摆脱了一般弹塑性模型中的屈服面的概念,从而使模型的参数大大减少,应用到实际工程中更加简便。应用本文建立的本构模型于实例分析,所得的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符合较好。本研究为高性能混凝土的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有助于提高工程技术人员对高性能混凝土内部组份之间作用机理的认识,同时可为进一步研究混凝土在多轴应力作用下的力学性能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合肥工业大学》期刊2011-09-01)
叁向应力状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基于覆层板椭圆液压胀形试验对铝合金2B06板材在叁向应力作用下的成形性能进行了研究。通过不同椭圆长短轴比的椭圆胀形试验获取成形板材的等效应力-应变曲线,同时,改变包覆层板的材料和厚度,进而探究其对成形板材的流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有包覆层板作用的情况下,发生颈缩时等效应力-应变曲线能够达到更大的应变量,并且随着凹模椭圆长短轴比的减小,流动应力曲线与圆(椭圆长短轴之比为1)胀形的曲线偏差也越来越大;当包覆层板的强度系数、加工硬化指数以及厚度越大时,成形板材受到包覆层板的厚度法向应力越大,试件壁厚分布也更加均匀。合适的包覆层板能够显着地改善成形板材的流动特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叁向应力状态论文参考文献
[1].张慧梅,谢祥妙,彭川,杨更社,叶万军.叁向应力状态下冻融岩石损伤本构模型[J].岩土工程学报.2017
[2].郎利辉,阚鹏,王耀,孙志莹,张泉达.铝合金板材叁向应力状态下的成形性能[J].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17
[3].施维成,朱俊高,代国忠,史贵才,朱建群.叁向应力状态下粗粒土的强度准则研究[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
[4].朱昊辉.活性粉末混凝土叁向应力状态下应力—应变曲线以及破坏准则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
[5].耿沛,邢静忠,陈晓霞.复杂应力状态下叁维纤维向应力公式及其应用研究[J].固体火箭技术.2016
[6].光新军,陈曾伟,刘修善,王怡,思娜.叁向应力状态下层理性泥页岩地层井壁稳定性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5
[7].周寒清,彭刚,陈伟.叁向应力状态下钢纤维混凝土的动态破坏准则研究[J].混凝土与水泥制品.2013
[8].周军.叁向应力状态下大坝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
[9].周军,赵艳华,李光伟,马超,吴智敏.叁向应力状态下湿筛二级配大坝混凝土力学性能研究[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1
[10].周俊.叁向应力状态下高性能混凝土的本构关系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