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复性司法本土化问题研究

恢复性司法本土化问题研究

论文摘要

恢复性司法是在通过恢复被犯罪人所破坏的社会关系,弥补被害人受到的损害以及恢复犯罪人与被害人及社区之间的和睦关系,并使犯罪人改过自新、复归社会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系列制度,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前殖民时期,乃至更远。20世纪90年代以来,恢复性司法理论得到了蓬勃发展,并在英、美、德、法等国的司法实践中得到了推广应用,联合国等国际组织也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文件以指导各国恢复性司法制度的建设。恢复性司法强调的是被害人、犯罪人与社区之间冲突的解决,侧重于满足需要和恢复正常的社会关系,而不是由国家采取对犯罪人的惩罚性措施。与报应性司法相比,恢复性司法作为刑事案件处理方式不仅有利于形成稳定的社会关系,而且合乎诉讼经济原则的要求,有利于提高诉讼效率。对于案件双方来讲,恢复性司法能够提升被害人在刑事追诉程序中的地位,也可以帮助加害人顺利地回归社会。今天,改革开放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发展,但也引发了人们价值观念的转变,这就要求刑事司法必须在公正与效率之间达到平衡。所以,我国的司法改革应将恢复性司法理论与我国的法律传统结合起来,使其实现本土化。但需要注意的是,在恢复性司法本土化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看到国外实践恢复性司法理念所取得的成果,更应当考虑我国现有的司法资源与法律实施现状,不可忽视自身条件进行盲目移植。在我国实现恢复性司法的本土化,应当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构想:第一,必须明确,我国近年来出现的名为“刑事和解”的新型刑事司法模式尽管与恢复性司法在基本原则、价值追求等方面有着相似之处,但并不是完全意义上已经本土化的恢复性司法,仍然需要构建我国的恢复性司法制度。第二,恢复性司法制度的设计必须在我国现有的刑事诉讼框架下实现。也就是说,在选择案件处理方式时应该优先考虑适用恢复性司法程序,但对于不符合恢复性司法要求的案件,仍应当交由司法机关处理。第三,只要被害人、犯罪人和社区具备适用恢复性司法的条件,那么就可以适用恢复性司法程序,而不应对其适用的阶段进行限制。不过,在刑事司法过程的不同阶段,其适用的案件范围和模式亦不尽相同。第四,为保障恢复性司法更好地实现本土化,我们在对这一制度进行设想、构建的同时,也要注意对其他相关制度进行完善。具体而言,需要赋予恢复性司法程序以立法保障、赋予恢复性司法方案以明确的法律效力;需要在我国刑事诉讼法中建立附条件不起诉制度;针对目前人民调解制度在组织结构、人员素质以及相关法律规定等方面存在许多不足的情况,应逐步完善人民调解制度;应当加强社区建设,通过调整和强化社区自治组织和其他社区组织,重新整合社区资源并鼓励居民积极参与,培养居民处理公共事务的能力。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恢复性司法之考察
  • 1.1 恢复性司法的起源与发展
  • 1.2 恢复性司法的内涵界定
  • 1.2.1 程序定义
  • 1.2.2 价值定义
  • 1.3 恢复性司法的理论基础
  • 1.3.1 刑法观念从报应正义到恢复正义的变迁
  • 1.3.2 对被害人权益保障观的改变
  • 1.3.3 重新融合性耻辱观有利于犯罪人悔过自新
  • 1.3.4 社区司法理论的发展
  • 1.4 国外恢复性司法模式介绍
  • 1.4.1 被害人——犯罪人调解
  • 1.4.2 社区恢复委员会
  • 1.4.3 家庭小组会议
  • 1.4.4 量刑小组
  • 第二章 恢复性司法之总体评价
  • 2.1 恢复性司法具有的优势
  • 2.1.1 实行恢复性司法有利于形成稳定的社会程序
  • 2.1.2 实行恢复性司法合乎诉讼经济原则的要求
  • 2.1.3 实行恢复性司法有利于提升被害人在刑事追诉程序中的地位
  • 2.1.4 实行恢复性司法有利于加害人回归社会
  • 2.2 恢复性司法面临的挑战
  • 2.2.1 恢复性司法混淆了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的区别
  • 2.2.2 恢复性司法自身具有的特点使其缺少相应的程序保障
  • 2.2.3 恢复性司法存在着损害被害人利益的可能性
  • 2.2.4 恢复性司法也存在着损害犯罪人利益的可能性
  • 第三章 恢复性司法本土化之价值分析
  • 3.1 本土化的必要性
  • 3.1.1 我国现行刑事诉讼立法中并不具备恢复性司法因素
  • 3.1.2 我国现行立法中引入恢复性司法制度的必要性
  • 3.2 本土化的可行性
  • 3.2.1 与我国传统诉讼文化观念的契合是恢复性司法本土化的文化基础
  • 3.2.2 我国的人民调解制度是恢复性司法本土化的制度保障
  • 3.2.3 我国各法律部门的试点改革是恢复性司法本土化的有利尝试
  • 第四章 恢复性司法本土化之构想
  • 4.1 理论前提的确立
  • 4.1.1 恢复性司法与传统刑事司法的关系
  • 4.1.2 恢复性司法与刑事和解的关系
  • 4.2 适用案件的阶段与范围
  • 4.2.1 侦查阶段
  • 4.2.2 审查起诉阶段
  • 4.2.3 审判阶段
  • 4.2.4 执行阶段
  • 4.3 适用过程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 4.3.1 双方自愿原则
  • 4.3.2 诚实原则
  • 4.3.3 权利保障原则
  • 4.3.4 社区参与原则
  • 4.3.5 保密原则
  • 4.4 适用的基本模式
  • 4.4.1 被害人——犯罪人调解模式
  • 4.4.2 社区服务模式
  • 4.5 构建过程中应完善的相关制度
  • 4.5.1 赋予恢复性司法以立法保障
  • 4.5.2 建立附条件不起诉制度
  • 4.5.3 加强社区建设
  • 4.5.4 完善调解制度中调解机构与人员所存在的不足
  • 4.5.5 赋予恢复性司法方案明确的法律效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发表文章目录
  • 致谢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相关论文文献

    • [1].人民调解制度中法治人治问题[J]. 法律社会学评论 2018(00)
    • [2].马克思主义主体间性理论视域下的人民调解制度重构[J]. 中国法治文化 2016(11)
    • [3].我国人民调解制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J]. 赤子(下旬) 2017(01)
    • [4].我国农村人民调解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J].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3(06)
    • [5].浅谈人民调解制度[J]. 现代企业教育 2012(09)
    • [6].试论日本民事调停制度——兼与我国人民调解制度比较[J]. 魅力中国 2010(06)
    • [7].人民调解制度的偏离与回归[J]. 司法 2010(00)
    • [8].人民调解制度专业化发展研究[J].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 2020(05)
    • [9].新时代背景下人民调解制度的研究——以深圳为例[J]. 贸大法学 2018(00)
    • [10].论人民调解员的职业化[J]. 怀化学院学报 2013(12)
    • [11].抗战时期的人民调解制度:规则、技术及局限[J]. 司法 2010(00)
    • [12].探析人民调解制度的价值与局限[J]. 法制与社会 2014(24)
    • [13].论新时期我国人民调解制度的完善[J]. 法制与社会 2014(32)
    • [14].人民调解制度发展研究[J]. 中国司法 2013(02)
    • [15].2008-2012年人民调解制度研究文献综述[J]. 改革与开放 2013(12)
    • [16].广西农村地区人民调解制度的现状考察——基于《人民调解法》实施以来的实践[J]. 法制与经济(上旬) 2013(06)
    • [17].农村人民调解制度现状浅析[J]. 法制博览(中旬刊) 2013(09)
    • [18].上海市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制度浅析[J]. 中国医院 2012(01)
    • [19].人民调解制度的再完善[J]. 学习与探索 2012(01)
    • [20].人民调解制度价值的渊源[J]. 公安研究 2012(02)
    • [21].公正与效率:对人民调解制度的分析[J]. 法制与社会 2012(02)
    • [22].浅谈人民调解制度[J]. 法制与社会 2012(05)
    • [23].论人民调解制度[J]. 东方企业文化 2012(06)
    • [24].人民调解制度的历史、现状及完善[J]. 公民与法(法学版) 2012(04)
    • [25].浅谈我国农村人民调解制度[J]. 学理论 2012(20)
    • [26].论人民调解制度的发展与完善[J]. 法制与社会 2011(06)
    • [27].人民调解制度的完善——以黔东南苗侗地区为例[J]. 凯里学院学报 2011(01)
    • [28].改革开放以来人民调解制度研究评析[J].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1(05)
    • [29].人民调解制度的价值分析[J]. 中国市场 2011(27)
    • [30].改革开放以来人民调解制度研究评述[J].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11(04)

    标签:;  ;  ;  ;  ;  

    恢复性司法本土化问题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