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本试验对近130个黄瓜品种(杂交组合)对白粉病的抗性进行了初步鉴定。其中,田间露地栽培鉴定54份,高感材料有6份,中感材料有14份,中抗材料有5份,未发病的高抗材料有29份。大棚栽培鉴定55份,高感材料有10份,中感材料有12份,中抗材料有5份,未发病的高抗材料有28份。对露地和大棚同期栽培的10份黄瓜材料白粉病抗性鉴定结果表明,栽于大棚的品种发病重于露地,有些品种则露地和大棚栽培白粉病发生相差不大,如J201;另一些品种(津优30号、L203等)则在露地基本不发病,而在大棚则有一定程度的发病;GY2、GY4等在露地和大棚均未发病,表现了较好的抗性。室内子叶期人工接种33份材料,由于条件适宜,发病程度远重于田间发病。其中高感材料3份,中感材料12份,中抗材料15份,未发病的高抗材料3份。试验选择对白粉病抗性有一定差异的8个黄瓜品种,研究不同抗性品种在组织结构和接种白粉病菌后生理生化特性变化的差异。叶片组织石蜡切片显微结构表明:高抗白粉病的品种其组织结构紧凑,细胞壁较厚,栅栏组织排列整齐、紧密,海绵组织紧贴栅栏组织,且都较清晰。而发病最重的高感品种“平望乳瓜”的叶片组织的切片出现大量空隙,较难见到完整细胞,细胞壁较薄。中抗品种的细胞壁要薄于高抗品种,栅栏组织虽不及高抗品种紧密,但要远好于“平望乳瓜”等高感品种。其余品种虽能见到清晰的栅栏组织,但空隙仍较大。叶片组织细胞排列整齐、紧密,细胞壁较厚可能是黄瓜抗白粉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对不同抗性品种叶片接种前后不同时间内与植物抗性相关的酶活性进行了研究。抗病品种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在接种后出现了明显的上升,高抗品种“GY14A”在接种1d和5d出现明显的活性峰,并以接种1d后的峰值最大,与其它品种差异显著,是感病品种“DE843”的1.69倍以上;中抗品种“津优30号”在接种3d后活性达最大值,是感病品种的1.75倍以上;感病品种接种后未见活性上升。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接种后以高抗品种上升幅度最大,接种后1d POD活性即超过其它中抗和感病品种,差异显著,是感病品种的1.22倍。感病品种的POD活性在接种后3d达峰值,但仍低于抗病品种,以后活性下降明显快于抗病品种。抗病品种多酚氧化酶(PPO)活性以接种早期(接种后3d内)活性较高,其后则与抗性关系不明显。抗病品种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接种后上升较为明显,并且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至接种5d后高抗品种的SOD活性迅速下降。感病品种大多在接种后先出现下降,接种3d后才出现明显上升。从接种前后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谱的变化可以看出,接种前品种的抗性与POD同工酶谱带条数和染色的深浅(酶活性)无相关性。接种后,最为明显的变化是高抗品种原有的同工酶谱带染色明显深于其它供试品种(活性增强)。且所有供试品种均增加了一条谱带,但以高抗品种染色较深,其次是中抗品种,感病品种大多较浅。另外,抗病品种叶片中的可溶性糖含量要低于感病品种,说明高糖有利于白粉病的发生,而不同抗性品种还原糖含量则无显著差异。高抗品种可溶性蛋白含量在接种后1d出现明显的高峰,是其它供试品种含量的2倍,中抗品种和感病品种则未见上升。叶片木质素含量抗病品种要高于感病品种。接种后,不同品种植株叶片内过氧化氢(H2O2)含量均有上升,但以感病品种的H2O2积累快,至接种3d H2O2含量达到高峰。高抗品种的叶绿素含量较高,其次是中抗品种,而感病品种的叶绿素含量一直低于抗病品种,尤其是高感品种。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冬棚黄瓜歇秧咋防治[J]. 农药市场信息 2020(02)
- [2].一根黄瓜“撑起”富民产业——鼓起小河村民“钱袋子”[J]. 老区建设 2020(01)
- [3].亩产值30多万,收益翻4倍 看“黄瓜大王”的种植秘籍[J]. 农药市场信息 2020(06)
- [4].馆陶黄瓜小镇 捐赠20吨优质黄瓜驰援武汉[J]. 食品安全导刊 2020(Z2)
- [5].黄瓜空心的原因和防治措施[J]. 北方园艺 2020(03)
- [6].杀菌方式对低盐腌渍黄瓜的品质影响[J]. 食品工业科技 2020(12)
- [7].挑选黄瓜有方法[J]. 新农村 2020(06)
- [8].华南型黄瓜品种比较试验[J]. 上海蔬菜 2020(03)
- [9].黄瓜贴敷在手术患者中的应用[J]. 当代护士(上旬刊) 2020(06)
- [10].全雌黄瓜津盛103号的配套栽培技术研究[J]. 农业科技通讯 2020(07)
- [11].阶段降温对冷藏黄瓜耐冷性的诱导作用[J]. 江苏农业学报 2020(04)
- [12].异常温度对黄瓜的危害及对策[J]. 河南农业 2020(22)
- [13].高光谱融合马氏距离的贮藏黄瓜腐败预警方法[J]. 核农学报 2020(12)
- [14].设施黄瓜无公害栽培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 2020(20)
- [15].田林:一根“胖黄瓜”带来的改变[J]. 农家之友 2019(06)
- [16].黄瓜异根嫁接植株抗逆性变化研究进展[J].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 2017(03)
- [17].如何预防黄瓜低温障碍的发生[J]. 吉林蔬菜 2017(05)
- [18].黄瓜高产植保和营养解决方案[J]. 江西农业 2017(07)
- [19].津研4号黄瓜的栽培技术浅析[J]. 农技服务 2017(05)
- [20].重庆渝北区黄瓜种植概况及优势品种推荐[J]. 长江蔬菜 2017(15)
- [21].丰田宝生物有机肥在设施黄瓜上的肥效评价[J]. 农业科技通讯 2017(09)
- [22].一种越夏小黄瓜防虫的新技术[J]. 科技创新导报 2016(06)
- [23].优质黄瓜高产栽培技术[J]. 中国农业信息 2015(05)
- [24].黄瓜:与“市”沉浮,随“绿”变迁[J]. 长江蔬菜 2015(18)
- [25].清脆的黄瓜[J]. 儿童故事画报 2019(36)
- [26].你也学会撒谎了[J]. 快乐作文 2020(Z2)
- [27].黄瓜与青藤[J]. 中学生百科 2020(08)
- [28].黄瓜是绿的,为什么叫“黄瓜”[J]. 意林(少年版) 2020(01)
- [29].巧种越夏黄瓜效益高[J]. 农业知识 2020(11)
- [30].一根幸运的黄瓜[J]. 中国校园文学 20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