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合成E-选择素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脑组织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

人工合成E-选择素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脑组织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

论文摘要

第一部分:改良的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建立及人工-合成E-选择素对脑梗死体积的影响背景及目的:Zea Longa等应用线栓阻塞大脑前动脉、颈总动脉及后交通动脉的血流,使大脑中动脉闭塞,拔除线栓后可恢复脑组织血流灌注,形成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本实验拟通过对传统Zea Longa法进行部分改进,建立一种模型成功率更高,稳定性更好的模型。应用人工合成E-选择素干预大鼠,研究其对脑梗死体积的影响。方法:90只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SD大鼠)被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人工合成E-选择素治疗组。参照Zea Longa法,采用颈部旁正中切口,术中不结扎翼腭动脉,从颈总动脉切口进线等改进,制作SD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通过神经行为学评分和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2,3,5-triphenyltetrazolium chloride,TTC)染色结果,来观察模型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并应用相关软件和公式计算脑梗死体积。结果:模型成功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为1-3分,缺血区脑组织经TTC染色后呈苍白色,改良后模型成功率为80%。治疗组大鼠脑梗死体积为233±15mm3,较模型组287±19mm3减少(P<0.05)。结论:改良后的模型具有制作简便,稳定性好,模型成功率高的优点,是一种用于研究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理想的实验动物模型。人工合成E-选择素能够减少脑梗死体积,具有脑保护作用。第二部分:人工合成E-选择素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蛋白和mRNA表达的影响目的:探讨人工合成E-选择素在对大鼠局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脑组织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42只雄性SD大鼠被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人工合成E-选择素治疗组。采用改良的Zea Longa法建立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治疗组大鼠用人工合成E-选择素10mg/Kg股静脉注射体内。免疫组化法观察缺血区脑组织中微血管的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VCAM-1)阳性细胞数,RT-PCR法观察其mRNA表达。结果:1.假手术组:VCAM-1阳性细胞数少,VCAM-1mRNA表达低。2.模型组:VCAM-1阳性细胞在再灌注2h后开始出现,并持续增多,在24h后达高峰,72h开始下降,各时间点与假手术组比较明显增多(P<0.01);VCAM-1mRNA在再灌注2h后开始表达,12h后达到高峰,24h开始降低,各时间点与假手术组比较明显增高(P<0.01)。3.治疗组:VCAM-1阳性细胞数较假手术组多(P<0.05),但较模型组少(P<0.05);VCAM-1mRNA表达较假手术组高(P<0.05),但较模型组低(P<0.05)。结论:1.大鼠形成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缺血区脑组织中炎性细胞因子积聚,促使血管内皮细胞表面的粘附分子表达上调,表现为VCAM-1mRNA及VCAM-1的表达增多。2.人工合成E-选择素通过降低VCAM-1mRNA及VCAM-1的表达,从而抑制白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粘附,减轻炎症反应,减少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起到保护脑组织的作用。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部分:改良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建立及人工合成E-选择素对脑梗死体积的影响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图
  • 第二部分 人工合成E-选择素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蛋白和mRNA表达的影响
  • 第一节 人工合成E-选择素对VCAM-1蛋白表达的影响
  • 一 材料
  • 二 方法
  • 三 结果
  • 第二节 人工合成E-选择素对VCAM-1 mRNA表达的影响
  • 一 材料
  • 二 实验方法
  • 三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 参考文献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P-选择素及P-选择素糖蛋白配体-1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关系的研究进展[J]. 医学综述 2019(24)
    • [2].P-选择素在血栓形成中的作用及P-选择素抑制剂的研究进展[J]. 中南药学 2020(02)
    • [3].ICAM-1和L-选择素水平与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J]. 实用癌症杂志 2020(03)
    • [4].血浆P-选择素在恶性肿瘤合并肺血栓栓塞症中的表达及临床应用分析[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08)
    • [5].靶向E-选择素的新型荧光探针的设计合成与生物学评价[J].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 2020(02)
    • [6].P-选择素缺失对小鼠生理特征的影响[J].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2017(01)
    • [7].血小板计数和P-选择素水平在重症感染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7(03)
    • [8].IL-6与P-选择素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 贵州医药 2017(06)
    • [9].不同程度冠状动脉损伤E-选择素基因多态性研究[J]. 河北医药 2017(19)
    • [10].P-选择素与深静脉血栓的相关性研究进展[J]. 海南医学 2016(08)
    • [11].L-选择素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其意义[J].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16(03)
    • [12].E-选择素蛋白及mRNA在胃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6(20)
    • [13].急性脑梗死与血清可溶性P选择素及L选择素的相关研究[J]. 辽宁中医杂志 2014(10)
    • [14].过敏性紫癜患者尿P选择素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检测[J].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0(07)
    • [15].不同程度OSAHS患者的P-选择素及血液流变学水平和相关炎性因子的变化[J].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15(03)
    • [16].E-选择素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血行转移中作用的研究[J].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5(09)
    • [17].儿童危重症患者血液P-选择素与E-选择素的变化[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25)
    • [18].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抗凝血酶Ⅲ和P-选择素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J].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5(29)
    • [19].L-选择素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其意义[J]. 广西医学 2013(11)
    • [20].L-选择素和异粘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及意义[J]. 广东医学 2013(20)
    • [21].慢性高原病患者血浆组织因子微粒和P-选择素与凝血功能异常的关系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 2020(27)
    • [22].流体剪应力作用下E-选择素介导的中性粒细胞钙响应[J]. 医用生物力学 2018(02)
    • [23].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浆可溶性P、E选择素的表达[J].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8(06)
    • [24].小儿主动脉缩窄血压 血清可溶性E-选择素变化及其意义研究[J].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15(12)
    • [25].慢性自发性荨麻疹血小板参数及P选择素的检测[J].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6(05)
    • [26].氯吡格雷对急性脑梗死患者P-选择素的影响和意义[J]. 中国实用医药 2016(25)
    • [27].P-选择素在急性肺栓塞中的临床意义[J].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09(02)
    • [28].E-选择素在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中的作用研究[J].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2015(03)
    • [29].瑞舒伐他汀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E、L-选择素表达的影响[J]. 免疫学杂志 2015(09)
    • [30].血清P-选择素及E-选择素对急诊危重患儿病情及生存状况的评估价值分析[J].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5(22)

    标签:;  ;  ;  ;  ;  ;  ;  

    人工合成E-选择素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脑组织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