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六省农业生产效率与农业结构分异研究

中部六省农业生产效率与农业结构分异研究

论文摘要

农业作为经济发展的主要部门和食物的供给者,已经成为发展经济学的主要议题之一。即使存在系统干扰,农业发展仍然具有历史进步趋势,虽然这一过程在现代社会中被人类所调节。能否将潜在的农业剩余转变成持续经济增长的现实基础,农业能不能成为经济增长的源泉,仍是当今许多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农业生产效率与结构变化是衡量农业发展的重要方面,从这方面观察区域农业发展问题,并为潜在的经济增长提供研究视角与分析框架,能够对农业发展趋势及其对经济发展影响提供更广泛的解释空间。本文正是基于这样的理论认识,以中部六省为例,在制度稳定下,研究基于区域背景的市域农业生产效率与农业结构分异。本研究由五章组成:第一章,主要说明选题背景与意义,以及数据来源。第二章,较为详细提出了农业经济效率与农业结构分异的理论框架。第三章,运用数学模型及空间软件对农业生产效率及分异进行阐述。第四章,讨论农业生产结构转换能力与方向分异,并对农业结构转换对生产效率的作用假设进行检验。第五章,试图对农业生产效率结构分异给出一个理论性概括与战略性观点。通过以上研究,本文得出如下结论:农业生产率差别来源可区分为以常规和非常规投入品解释的四种源泉——区域资源、现代投入品、结构效应和适应性耕作条件,以及其他对非人力偶然或系统干扰的补偿条件的差别。其中区域资源可以解释农业生产率差别的42%,现代投入品占到18%,结构变化及其他未能解释的因素占15%左右,适应性耕作条件占8%,补偿条件略大于残差的解释能力为17%。随着时间推移,劳动生产率差异逐渐增大并呈现局部空间转移,高劳动生产率与低劳动生产率增长迅速。土地生产率差异在1990—1995年逐渐减小,1995—2000年有扩大趋势且比前一阶段更强烈,中、低土地生产率市域呈集中分布且增长速度相对平缓,高生产率市域空间变化显著。1990—2000年,机械生产率市域差异逐渐变大,2000-2004年则相对减小,机械生产效率的空间分布相对均衡,高、低生产效率的空间分布呈集聚态势。与生产效率变化相对应,农业结构转换能力市域分布渐次交错,低转换速度市域呈地理集中趋势,低于中部六省平均水平的市域占主体地位;农业结构转换方向由以种植业为主向农、牧渔业综合发展的方向转变,林业与渔业的转换方向系数分布在一些区域呈地理集中趋势。正如对问题的假设,本研究验证了农业生产效率分异的农业结构变动及区域背景影响。农业结构转换能力的提高促进劳动生产率增加,一定程度上增加土地生产率,对机械生产率影响微弱,不同转移方向的影响差异较大。区域背景体现农业生产效率分异:(1)土地等自然资源禀赋对农业效率约束不太明显;(2)经济条件一定程度促进要素生产率区域分异;(3)工业化对复杂技术在农业生产中运用反应更有效,在工业化不同阶段,机械生产率较化肥的高,而未进入工业化阶段的市域这一结果恰好相反;(4)居民生活水平影响要素生产率。富裕型市域促进劳动生产率提高,生活水平对机械生产率影响较小,部分小康型市域消弱化肥生产率;(5)随着城乡消费水平差距增大,机械与化肥生产率在初期徘徊上升,随后螺旋式下降,但化肥的下降更早,而劳动生产率则呈螺旋式上升趋势。以上的研究结论使作者认识到,区域背景及结构变化的经济刺激反应为理解农业增长的源泉及分异增加了更大可能性,验证了农业系统的自身变动对农业增长的重要性,实现传统农业改造是中部六省实现转型式增长的前提。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1章 绪论
  • 1.1 问题与假设
  • 1.2 方法与数据
  • 1.3 区域选择
  • 1.4 研究内容
  • 第2章 理论框架
  • 2.1 农业生产效率研究
  • 2.1.1 经济理论中的研究
  • 2.1.2 基于农学背景的评述
  • 2.1.3 基于地理学传统的解释
  • 2.1.4 其他学科的解释
  • 2.2 农业研究的产业结构视角
  • 2.3 基于区域背景、结构变化的农业生产效率研究
  • 2.3.1 工业化约束
  • 2.3.2 区域环境约束
  • 2.3.3 结构约束
  • 第3章 农业生产效率的市际比较
  • 3.1 研究区域与方法
  • 3.1.1 区域概况
  • 3.1.2 模型及变量确定
  • 3.2 结果分析
  • 3.2.1 常规方法分析
  • 3.2.2 主成分回归分析(PCR)
  • 3.3 农业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
  • 3.3.1 要素贡献率的总体比较
  • 3.3.2 单要素生产效率的比较
  • 3.3.3 要素的替代过程
  • 3.3.4 市域生产效率差异变化趋势
  • 3.4 不同约束条件下农业生产效率差别
  • 3.4.1 自然环境条件影响分析
  • 3.4.2 社会环境条件影响分析
  • 第4章 结构分异
  • 4.1 农业结构变动趋势和特征分析
  • 4.1.1 方法与数据
  • 4.1.2 农业结构转换速度分析
  • 4.1.3 农业结构转换方向分析
  • 4.2 农业结构转换趋势与实际产出结构的拟合
  • 4.3 结构效应
  • 4.3.1 理论说明
  • 4.3.2 农业结构变动与农民人均纯收入的相关分析
  • 4.3.3 农业结构变动与要素生产效率的耦合
  • 第5章 结语
  • 5.1 结论与理论启示
  • 5.2 不足与进一步研究
  • 参考文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农业生产效率研究综述[J].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0(15)
    • [2].我国农业生产效率影响因素研究综述[J]. 农业科技通讯 2020(08)
    • [3].城镇化与农业生产效率耦合协调关系——基于黑龙江省、辽宁省、吉林省3省数据分析[J].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2019(02)
    • [4].西北地区农业生产效率评价研究——以陕西省为例[J]. 价格理论与实践 2018(08)
    • [5].湖南省农业生产效率及影响因素研究[J]. 南方农业 2019(02)
    • [6].政府干预、市场化进程与农业生产效率[J]. 北方园艺 2019(15)
    • [7].京津冀地区农业生产效率的时空格局及收敛性研究[J]. 世界地理研究 2019(05)
    • [8].云南省农业生产效率提升策略研究[J]. 现代商业 2017(11)
    • [9].农业生产效率文献回顾[J]. 中外企业家 2014(18)
    • [10].财政补贴与绿色农业生产效率相关性研究[J]. 地方财政研究 2020(02)
    • [11].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地区气候资源变化及其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J].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9(20)
    • [12].基于空间计量模型的土地流转速度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分析[J]. 科学决策 2019(08)
    • [13].农业生产效率、收敛性与气候变化——以广西为例[J]. 生态经济 2017(05)
    • [14].黑龙江垦区农业生产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19(12)
    • [15].中国农业生产效率的萃取与空间差异——基于1996—2013年31个省份面板数据的测度[J]. 江汉论坛 2019(01)
    • [16].村镇银行发展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研究——基于四川省县级区域数据的分析[J]. 金融评论 2018(02)
    • [17].碳排放约束下的粮食主产区农业生产效率及其影响因素[J]. 江苏农业科学 2018(17)
    • [18].新疆农业生产效率地区差异分解与影响因素研究——基于非期望产出Super-SBM-Theil-GMS[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8(10)
    • [19].中国与加拿大农业生产效率比较研究[J]. 世界农业 2018(05)
    • [20].河南省农业生产效率测度及影响因素[J]. 水土保持研究 2018(05)
    • [21].农民组织化与农业产业化联动发展机制研究——基于农业生产效率提升的视角[J]. 经济与管理评论 2012(01)
    • [22].科技水平与农业生产效率关系的实证研究[J]. 财经问题研究 2012(12)
    • [23].中国区域农业生产效率动态变化的实证分析——基于1985~2007年省际面板数据[J]. 运筹与管理 2011(01)
    • [24].我国经济增长中农业生产效率的灰色关联分析[J]. 安徽农业科学 2010(24)
    • [25].农地调整与农业生产效率的理论与实证——基于劳动力配置和农作物种植结构视角[J]. 新疆农垦经济 2019(03)
    • [26].江西省农业生产效率综合评价[J]. 中国集体经济 2019(36)
    • [27].中国经济需要强基固本养精神[J]. 发展 2016(04)
    • [28].农地确权、要素配置与农业生产效率——基于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的实证分析[J]. 中国农村经济 2018(08)
    • [29].绿色科技创新、产业化经营与农业生产效率变化[J]. 新疆农垦经济 2018(08)
    • [30].基于DEA的辽宁省农业生产效率分析[J]. 农业经济 2018(02)

    标签:;  ;  ;  ;  

    中部六省农业生产效率与农业结构分异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