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教育是社会的一项基础性事业,接受教育的经历是大多数人人生的重要阶段和发展基础。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石,是社会最大的公平。要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必须努力推进和实现教育公平,把教育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高等教育机会均等是教育公平的重要内容和主要环节之一,实现教育公平必须推进高等教育机会均等。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持续扩张和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机制的实行,作为“现代生活敲门砖”的高等教育在社会人群阶层化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越来越扑朔迷离:谁在接受高等教育?什么样的人在接受什么样的教育?为什么一些人上了大学而另一些人上不了大学?这种变化究竟是促进了教育更加公平,还是拉大了教育差距?这一连串疑问成为当前学者研究和探讨的热点问题之一。本研究正是基于对这些疑问的思考和解析而展开的。当前我国社会阶层结构的分化日益加剧,社会阶层与高等教育机会均等之间的关联日益明显,普通民众对教育公平的呼声日益高涨。而社会阶层的内涵非常丰富,本文从研究的目的和参加高考考生的属性出发,以家庭作为社会阶层的基本单位,按照划分社会阶层的基本维度,通过理论论证和案例分析的方法,从家庭职业类别、经济收入和父母受教育程度等三个方面,采用比例相等的原则,对家庭所属社会阶层与子女高等教育机会获取之间的相关性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和讨论,并提出了控制和降低家庭社会阶层对子女高等教育机会获取的影响,实现社会高等教育机会均等的建议和对策。国外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和研究相对较早,大致始于20世纪中期。我国由于特殊原因,直到1973年后才陆续有学者对此进行初步的研究和探讨,与国外相比,虽起步较晚,但方向相同,然国情不一,故轻重各异。仅此而言,当以三段论之:1973-1992年,是研究的起步阶段;1993-1999年,属研究的发展阶段;2000年至今,是研究的繁荣阶段。不同阶段的研究成果通过理论分析或实证研究,对教育公平的含义,影响高等教育机会均等的因素等问题取得了共识,特别是许多实证性的研究成果,以高校为调查对象,阐释了家庭社会阶层对子女高等教育机会均等的影响,但高校的录取由于受比例、指标等种种因素的影响,使得调查结果在区域对照中存有较大的偏差。本文则从区域入手,力争克服制度误差,通过调查访问学生父母及其相关家庭情况,从实践层面更具体地分析家庭社会阶层差异对子女高等教育机会均等的影响。高等教育机会均等作为教育公平的重要内容,对实现教育公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伴随着当代我国社会阶层结构的演进,高等教育机会配置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主要表现为优质教育资源集中于优势阶层;优势阶层占有大量优质教育资源;职业和经济收入对高等教育机会获得的影响较为明显。但不同地区的表现程度和方式并不相同,以孟州市为个案的分析就证明:高等教育机会配置的不平等程度逐渐降低,但差异依然存在,各阶层子女在获取高等教育机会方面仍然存在着质的差别;在高等教育机会扩展初期,优势阶层首先是满足自己量上的教育需要,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持续扩大,优势阶层开始追求自己质上的教育需要;一系列为促进高等教育公平的教育政策,尤其是招生政策和财政资助政策的改革与实施,使社会阶层对高等教育机会差异的影响力度有所降低;高等教育机会差异与社会阶层的影响是相互的、客观的、始终存在的。这种状况的出现包含着主、客观两方面的因素,但我们也不排除家庭的突然变动对子女获取高等教育机会的意外影响。进一步的分析还可以发现家庭社会阶层影响子女高等教育机会均等的整体特征及其相互作用的内在机制,包括:家庭经济状况对子女获取高等教育机会的客观限制,父母教育观念对子女获取高等教育机会的文化干预,社会地位认同对子女获取高等教育机会的潜在压力,日常生活实践对子女学习观的全面影响和渗透,家庭资源的充分利用对子女获取高等教育机会的影响等。那么如何来控制和降低社会阶层对高等教育机会均等的影响?观念上要充分注意到家庭社会阶层差异必然会对子女高等教育机会均等产生影响,要承认影响,更要努力降低影响。措施上可以从社会、政府、高校三个层次入手,采取如坚持共同富裕,努力缩小阶层差异;制定和完善相关教育法律法规,优化教育结构;实施“阳光工程”、“绿色通道”等措施,尽力帮助和保障弱势群体的教育利益。高等教育是人类持续发展、社会持续进步的必要途径。家庭社会阶层对高等教育机会均等有重大影响,控制和降低家庭社会阶层对高等教育机会均等的影响,促进教育的公平、公正,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家庭背景与高等教育机会获得关系的研究[J]. 时代金融 2018(30)
- [2].高等教育机会获得的性别不平等及其变化(1982-2015)[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20(01)
- [3].市场转型、教育分流与中国城乡高等教育机会不平等(1977-2008) 兼论重点中学制度是否应该为城乡高等教育机会不平等买单[J]. 社会 2016(05)
- [4].我国优质高等教育机会省际不均等的成因及对策研究——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经验证据[J]. 高等教育评论 2019(01)
- [5].中国家庭文化资本与子女高等教育机会获得的实证研究[J]. 中国高等教育评估 2013(04)
- [6].从“法定权利”到“实有权利”——以高等教育机会平等权的保护为例[J]. 法制与社会 2013(11)
- [7].“差别原则”对中国高等教育机会分配模式革新的启示[J]. 社科纵横 2011(08)
- [8].社会阶层背景与高等教育获得——以高等教育机会阶层辈出率为分析视角[J].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2009(09)
- [9].日本高等教育机会不均等问题探析[J].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3)
- [10].城乡差异视角下高等教育机会研究——以湖北省5所高校为例[J]. 西南科技大学高教研究 2015(04)
- [11].台湾地区高等教育机会获得的性别差异变化研究(1950-2019)[J].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0(06)
- [12].先赋抑或自致?城乡高等教育机会差异的影响因素分析[J]. 教育科学研究 2019(01)
- [13].高等教育机会获得的家庭资本影响探析[J]. 当代教育论坛 2019(04)
- [14].种族、阶层与南非高等教育机会不平等——开普敦大学招生政策变迁的社会学研究[J]. 世界民族 2017(04)
- [15].改善之中的农村学生高等教育机会[J]. 生活教育 2016(19)
- [16].家庭对子女高等教育机会均等的影响研究[J]. 教育探索 2010(10)
- [17].试析家庭经济资本对子女高等教育机会获得的影响[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10)
- [18].美国《高等教育机会法案》的内容、特点及启示[J]. 外国教育研究 2009(06)
- [19].建国以来高等教育机会分配的演变轨迹分析[J]. 中国高教研究 2009(12)
- [20].影响我国高等教育机会的政策性因素分析[J].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4)
- [21].俄罗斯高等教育机会扩大与质量保障探析[J].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8(02)
- [22].我国城镇高等教育机会的省际差异与省内差异[J].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19(01)
- [23].谁家的孩子进入了“985”院校——关于优质高等教育机会分配的纵向研究[J]. 山东高等教育 2018(05)
- [24].高等教育机会不均与高中入学决策的城乡差异[J]. 教育经济评论 2016(01)
- [25].城乡高等教育机会获得的性别不平等及其演变——基于1982—2015年福建省的实证调查[J]. 东南学术 2018(05)
- [26].谁能进入好大学?——基于性别分析的视角[J]. 现代教育管理 2017(03)
- [27].农村学生高等教育机会的真相[J]. 课堂内外(高考金刊) 2016(04)
- [28].高等教育机会数量与质量不平等——家庭背景作用的城乡差异[J]. 宏观质量研究 2018(04)
- [29].布迪厄论高等教育机会均等问题[J]. 艺术科技 2013(05)
- [30].当前西藏社会阶层分化对高等教育机会获得的影响初探[J]. 西藏研究 2009(04)
标签:家庭社会阶层论文; 高等教育机会均等论文; 影响机制论文; 教育公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