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自组织演化的高校成长管理研究

基于自组织演化的高校成长管理研究

论文摘要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信息网络化和教育国际化时代的到来,高校在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又面临着严峻挑战,机遇是可以利用国际国内两个教育市场和两种教育资源以提高其核心竞争力;挑战是高校间竞争将日趋激烈。不仅要面对国内竞争而且还要积极参与国际竞争。面对竞争何去何从,将是每个高校管理者必须面对的课题和必须回答的问题。从规模和数量上看,中国高等教育在他组织的帮助下,用几十年的时间走完了西方高等教育一百多年甚至几百年时间才走完的历程;已经由“精英”教育开始驶入一个多元化办学、而向大众教育的新时期,取得了辉煌成就。但是从质量上看却并不乐观,中国高等教育整体质量并不高,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相当差距,究其原因,中国高校管理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高校管理问题和误区主要表现在管理理念模糊——问题的根源,管理目的失当——问题的关键,管理模式落后——问题的症结,为了解决我国高校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就必须从新世纪的新认识走向新的研究思路和新的理论,而本论文以成长中的高校作为研究对象,从系统科学哲学高度,运用自组织理论、管理场、教育场理论、战略管理理论、创新理论、精神量子理论等对高校系统演化和高校成长管理作了全面系统研究,具体来说主要包括:(1)论文对国内外有关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与归纳。在此基础上总结了与本文相关的基本理论和概念,论文对高校成长等基本概念进行了深入阐述。利用高校理念精神和文化、资源与战略、制度与组织结构、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知识创新与社会服务构造了高校成长系统的结构模型,本文认为管理创新能量是高校成长的序参量。(2)论文对高校系统自组织演化进行了分析。首先阐述了耗散结构理论及其在高校成长中的应用,然后阐明了高校系统耗散结构的生成与演化,最后探讨了高校耗散结构系统演化的归宿——非平衡混沌。(3)论文建立了高校系统资源有限增长模型和高校成长熵变模型,从质量和数量两个方面分析了高校成长过程,模拟了高校系统成长过程,并划分了高校系统熵的类型以及建立了计量的指标体系。(4)论文讨论了基于自组织演化的高校成长机制。分别阐述了高校成长的动力机制、高校成长的要素间行为协同机制和高校成长知识创新系统自组织演化机制。(5)论文阐明了基于自组织演化的高校成长路径。在分析超循环理论及其进化原理和进化机制的基础上,探讨了基于超循环理论的高校成长战略,阐明了基于超循环理论的高校战略联盟形成与演化机理。(6)论文在分析高校成长核心能力构成要素及结构模型和高校成长能力的自组织演化机理的基础上建立了高校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和高校核心能力的灰聚类评价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实际运用。(7)从世界高校自组织演化与成长,哈佛大学的自组织演化与成长,哈佛大学成长战略构想几个方面,应用本文理论进行了实证研究。总之,本论文的研究将会为我国高校成长管理活动提供有效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导。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论文的提出来源研究意义
  • 1.1.1 论文研究背景
  • 1.1.2 论文的题目及其来源
  • 1.1.3 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成果综述
  • 1.2.1 国内外关于自组织理论及其应用研究
  • 1.2.2 国内外关于高校系统分析与成长管理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关于高校发展战略研究的现状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体系
  • 1.3.2 研究方法
  • 1.3.3 论文创新之处
  • 1.3.4 研究思路
  • 1.3.5 技术路线
  • 本章小结
  • 第2章 高校成长管理研究的相关基础理论
  • 2.1 高校成长及其本质
  • 2.1.1 高校与高校系统
  • 2.1.2 高校成长管理及其系统演化
  • 2.2 自组织理论及其相关概念
  • 2.2.1 自组织与他组织概念
  • 2.2.2 自组织理论的概况
  • 2.2.3 高校他组织与高校自组织
  • 2.3 高校成长其它相关理论及概念
  • 2.3.1 高校成长进程的表述
  • 2.3.2 高校成长系统的结构
  • 2.3.3 高校成长系统的精神能量
  • 本章小结
  • 第3章 高校系统自组织演化分析
  • 3.1 耗散结构理论及其在高校成长中的应用
  • 3.1.1 耗散结构的基本原理
  • 3.1.2 高校系统耗散结构特征
  • 3.1.3 耗散结构理论应用于高校成长管理的可行性
  • 3.2 高校系统耗散结构的生成与演化
  • 3.2.1 高校系统耗散结构构建的原则
  • 3.2.2 高校系统耗散结构微观模式的基本思路
  • 3.2.3 高校系统耗散结构的运行机制
  • 3.3 高校耗散结构系统演化的归宿——非平衡混沌
  • 3.3.1 高校系统的混沌现象的现实依据
  • 3.3.2 高校系统混沌状态形成的精神量子能级模型
  • 3.3.3 高校非平衡混沌系统形成的心理环境和过程机制
  •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于自组织演化的高校成长模型
  • 4.1 高校系统资源的有限增长模型
  • 4.1.1 高校系统的资源规模指标的计量和评价
  • 4.1.2 高校系统资源增长模型
  • 4.1.3 模型结果分析
  • 4.2 高校成长的熵变模型
  • 4.2.1 熵的概念
  • 4.2.2 高校系统的熵变模型
  • 4.2.3 高校系统熵的数量分析
  • 4.3 高校成长的自组织整体表述和形式
  • 本章小结
  • 第5章 基于自组织演化的高校成长机制
  • 5.1 高校成长的动力机制
  • 5.1.1 高校系统内部各个要素之间的竞争与协同的动力源观点
  • 5.1.2 高校成长的市场需求拉动论与知识推动论的动力源观点
  • 5.1.3 高校成长的结构、功能和涨落互动作用的动力源观点
  • 5.2 高校成长的要素间行为协同机制
  • 5.2.1 高校成长管理场吸引子及其运作规律
  • 5.2.2 高校成长精神量子行为协同机制
  • 5.3 高校成长知识创新系统自组织演化机制
  • 5.3.1 创新及其影响因素探析
  • 5.3.2 知识创新系统自组织特征辩析
  • 5.3.3 高校知识创新耗散结构微观模式的基本思路
  • 5.3.4 高校成长知识创新系统的自组织机制及演化模型
  • 本章小结
  • 第6章 基于自组织演化的高校成长路径
  • 6.1 基于超循环理论的高校成长战略
  • 6.1.1 超循环理论及其系统进化原理
  • 6.1.2 高校系统的生命及超循环特征
  • 6.1.3 基于超循环理论的高校成长战略创新
  • 6.2 基于超循环理论的高校战略联盟形成与演化机理研究
  • 6.2.1 超循环组织的进化机制
  • 6.2.2 高校战略联盟的超循环特性
  • 6.2.3 高校成长战略联盟形成演化的超循环机理
  • 6.2.4 启示
  • 本章小结
  • 第7章 基于自组织演化的高校成长的核心能力与评价
  • 7.1 高校成长核心能力及其自组织演化机理
  • 7.1.1 高校成长核心能力构成要素及结构模型
  • 7.1.2 高校成长能力的自组织演化机理
  • 7.2 基于自组织演化的高校核心能力的灰聚类评价模型
  • 7.2.1 高校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 7.2.2 高校核心能力的灰聚类评价模型
  • 7.3 模型的应用
  • 7.3.1 层次分析法应用于高校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权重的确定
  • 7.3.2 高校核心能力灰聚类评价模型的应用
  • 7.3.3 结论
  • 本章小结
  • 第8章 案例研究——高校自组织演化与成长
  • 8.1 世界高校自组织演化与成长
  • 8.1.1 高校的起源
  • 8.1.2 高校自组织演化与成长
  • 8.2 个案研究——哈佛大学的自组织演化与成长
  • 8.2.1 哈佛大学简介
  • 8.2.2 哈佛大学自组织演化与成长
  • 8.2.3 基于自组织演化的哈佛大学成长战略构想
  • 本章小结
  • 第9章 总结与展望
  • 9.1 本文主要研究成果
  • 9.2 进一步深入研究的设想
  • 本章小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 [1].征稿启事[J]. 美国问题研究 2017(01)
    • [2].智慧高校系统建设研究[J]. 现代教育科学 2016(03)
    • [3].上海市高校系统2013年节能工作回顾与今后工作展望[J]. 上海节能 2014(05)
    • [4].无缝隙:高校系统思想政治教育整体构建与有效衔接[J].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12(02)
    • [5].高校系统“四风”现象的表征、成因及治理对策[J]. 廉政文化研究 2014(02)
    • [6].监督执纪看成效——辽宁省持续加大高校系统监督执纪工作[J]. 共产党员 2019(19)
    • [7].“双一流”背景下区域高校系统科技创新能力:绩效评价与提升路径[J]. 教育文化论坛 2019(01)
    • [8].吴俊清为全省高校系统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J]. 山西教育(管理) 2017(12)
    • [9].微博运行的联动机制研究——以广东高校系统微博运行联动机制为例[J].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5(02)
    • [10].基于网络化关系的高校资源整合战略[J]. 南京财经大学学报 2008(04)
    • [11].人力资源管理的政策路径检视[J]. 文学教育(中) 2012(06)
    • [12].“双一流”背景下区域高校系统科技创新能力:绩效评价与提升路径[J].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6)
    • [13].生态课堂:寻找研究的“在场感”[J]. 新课程(综合版) 2013(12)
    • [14].高校系统承担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分析研究[J]. 情报资料工作 2009(02)
    • [15].关于大众化背景下高校系统实施“因材施教”的思考[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09(08)
    • [16].质与量:高校协同创新藩篱问题刍议[J]. 重庆高教研究 2015(03)
    • [17].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问题研究[J]. 科教文汇(下旬刊) 2015(01)
    • [18].数十年来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研究综述[J].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3(06)
    • [19].征稿启事[J]. 美国问题研究 2017(02)
    • [20].征稿启事[J]. 美国问题研究 2018(01)
    • [21].高校派遣制员工管理现状及其对策研究[J]. 陕西教育(高教) 2015(03)
    • [22].征稿启事[J]. 美国问题研究 2019(01)
    • [23].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胡苏平出席全省高校系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和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座谈会[J]. 山西教育(管理) 2016(08)
    • [24].以“文明杯”促高校文明建设[J]. 新长征(党建版) 2013(12)
    • [25].上海市高校系统开展节能工作交流[J]. 上海节能 2012(06)
    • [26].“平安校园”建设亟待加强[J]. 中国国情国力 2009(01)
    • [27].基于知识三角动态演化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型研究——自组织理论视角[J]. 演化与创新经济学评论 2014(01)
    • [28].解决突出问题确保高校学习实践活动见实效[J]. 党建研究 2009(05)
    • [29].国际[J]. 教育 2012(20)
    • [30].大数据与高校管理研究[J]. 无线互联科技 2016(07)

    标签:;  ;  ;  ;  ;  

    基于自组织演化的高校成长管理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