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成人观及其现代人本管理价值研究

儒家成人观及其现代人本管理价值研究

论文摘要

儒家思想是东方文明的主要内容。由于儒家成人观所体现的是从“下成”于“人之为人”,到“上成”于“至善”的所有人格理想,比单纯提倡的“君子圣贤”人格理想,既显得在内容上更为完善,又显得在基础上更为扎实,千百年来一直在起着教育、激励和督促人们努力向上的积极作用。因而,儒家成人观实际上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儒家的许多思想都是围绕它而展开并追索的。现代人本管理是自工业革命以来集哲学、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等于一体的西方文明的主要内容。两种文明各有其优点和缺陷,作为东方文明的儒家思想长于“内聚”而短于“外化”,注重“义理”而轻慢“事功”;现代人本管理尽管在形式上要求做到两者的统一,但一方面由于它产生于资本主义竞争的社会背景,另一方面由于它缺乏“内存”的“功夫”和手段,使它不可能真正做到两者的统一。在资本趋利的惯性驱使下,取“资本”而代之的“人本”往往会因过分的利益追求和严酷的市场竞争而难以照顾义理的需要,显现出重事功而轻义理的本相。两种文明恰好在此际遇。对于儒家思想而言,现代人本管理的“外显”能力和“事功”取向,能够极好地使儒家思想得到检讨与反思,特别是能够激活以“成事”和“成就”为目标的儒家成人观的成人意志,使儒家思想的活力与“功夫”得到更好的显现。对于现代人本管理而言,儒家成人观向上追索的价值取向,不仅能够使管理主体克服自身动力不足,而完全需要依赖制度约束和功利激励的弊端,而且能够使管理主体产生拒斥外来影响与诱惑的能力,从而摆正现代人本管理“以人为本”的发展朝向,真正起到既有利组织,又成就个人,既彰显社会正义,又维护个体之间公平,既保证社会的稳定发展,又维持生态和谐统一的作用,最终从根本上实现“人的自由、地位与全面发展”。文章的主要内容共分为五个方面:1、现代人本管理的本真涵义。现代人本管理的本真涵义应该包括三个层面的内容:即“道本”、“义本”和“力本”。所谓“道本”即是指“自然之本”,是本体论意义上的人本,是人本管理的前提和基础。它指的是:人应该被作为管理要素中的第一要素或根本要素,亦即要优先予以考虑的要素来对待。具体地说,就是当“人的生存、自由与全面发展”与其他管理要素相冲突时,要优先考虑“人的生存、自由与全面发展”。这一原则精神的来源在于“人是万物的尺度”、“人生而是自由的”等人本主义本体论思虑。它所衡量的是管理主体的“法性”问题,即当系统的对象在非主观意愿情形下丧失践履能力时,系统别无选择的一种本质性规定;所谓“义本”,即是指“道德仁爱之本”,是人本管理的主体与内容。它是根于人的本性,立足于道德与良心而生发的人本意识,包括善待自己与友爱他人、成就个体与体恤社会,是“人之为人”与“人之所以异于禽兽”的一种特质反映。而“力本”,即是出于物用之需,以人的有用性为特征的“用度之本”。是与“资本”、“物本”相对而提出的。2、现代人本管理存在的机理缺陷。如果我们把“力本”作为第一层面的“本”,把“义本”作为第二层面的“本”,而把“道本”作为第三层面的“本”。那么,很显然,现代工具性人本管理主要是停留在第一层面的“人本”管理,即注重和利用人的有用属性的“人本”管理,能够进入到第二层面的“人本”管理的组织,则既要受其基于道德修养的组织文化(通常以“企业文化”指称)的制约,又要受其组织物质条件的制约,更要受其组织生存竞争环境的制约。因此,能够立足或者坚持在第二层面进行“人本”管理尤其是希望上升到第三层面的“人本”管理的组织或系统,我们要讨论的不是它主观愿不愿意或努不努力的问题,而是客观上存不存在这样的可能性问题。3、儒家成人观思想探析。尽管儒家思想存在短于“外化”而轻慢“事功”的倾向,即存在人本管理第一本——“力本”方面的不足。然而,恰恰是儒家长于“内聚”而专于“存养”的特点,使得以儒家成人观为核心的儒家思想成为弥补西方人本管理重大缺陷——功利性人本管理和制度化人本管理所引致的“义本”不足和“道本”缺失的主要途径。儒家管理思想虽然立足于“民本”,形式上是“形下”管理思想,存在“人本”上基奠不够的问题。但,由于儒家成人观所倡导的社会主体自主地无限向上的超越精神,它实质上是“形上”管理思想,具有“人本”追求的动因和能力。正是这种特征,使得受它影响的个体和群体能够达到德性自觉和本体尊重的境界。因而,在现有条件下,我们必须而且能够借助这一思想理论弥补因功利性人本管理和制度化人本管理所引致的“义本”不足和“道本”缺失问题。4、儒家管理实践总结。将儒家成人观思想应用于管理实践已经成为一些国家的成功经验,尤其是日本和韩国,儒家思想不仅没有如亨廷顿所预示的那样造成文明的冲突。相反,它的积极向上的态度和精神,极其有力地提升了国民素质,促进了两国的工业化进程;新加坡政府把儒学上升为“国家意识”,把儒家成人理念作为国民素质教育的核心,为新加坡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近年来,英美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儒学热”不断升温以及“儒教资本主义”的兴起,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儒家思想的普世性,特别是儒家成人伦理的普世性。5、儒家管理价值研究。由于现代人本管理存在的“基因”缺失和机理缺陷,使得它不可能在管理过程中落实真正意义上的“以人为本”。因此,儒家成人价值观的提倡,其一是能够克服和弥补这一对历史进程产生过重大影响的管理制度的缺陷和潜在危机;其二是对于构建未来和谐社会具有精神奠基的作用;其三是对于延续中华民族的文明传统,提高民族整体素质和能力,增强综合国力和民族自信心具有重要的强化作用;其四是对于发掘中国传统文明的现代价值,发挥中华民族促进、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积极作用,提升和巩固中华民族的历史地位提供了重要契机。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选题依据
  • 二、研究现状
  • 三、选题的意义
  • 第1章 儒家成人观及现代人本管理探析
  • 1.1 儒家成人观探析
  • 1.1.1 关于成人的历史解读
  • 1.1.1.1 成人的内涵
  • 1.1.1.2 成人礼对于成人的作用
  • 1.1.2 关于儒家成人观
  • 1.1.2.1 成人观及其特点
  • 1.1.2.2 儒家成人观解析
  • 1.1.2.3 儒家成人观的历史地位与作用
  • 1.2 现代人本管理理论研究
  • 1.2.1 人本管理语义探究
  • 1.2.1.1 西方人本管理的本真语意
  • 1.2.1.2 儒家“民本”与“人本”讨论
  • 1.2.2 西方人本管理的思想体系
  • 1.2.2.1 西方人本管理思想的起源及其发展
  • 1.2.2.2 西方人本管理理论及其实践
  • 第2章 儒家成人观的思想体系及历史演进
  • 2.1 儒家成人观思想体系的形成
  • 2.1.1 儒家成人观思想体系的形成时期
  • 2.1.1.1 儒家成人观思想体系的形成
  • 2.1.1.2 儒家成人观思想体系形成的标志
  • 2.1.2 儒家成人观思想体系的建构
  • 2.1.2.1 “仁”、“义”、“礼”、“智”:儒家道德成人观的集成
  • 2.1.2.2 “见贤思齐”:儒家理想成人观的崇高境界
  • 2.1.2.3 “好学”、“尚思”:儒家心智成人观的基本要求
  • 2.1.2.4 “和同”、“中庸”:儒家居处成人观的行为准则
  • 2.1.2.5 “尽心”、“知性”:儒家践履成人观的思想准备
  • 2.2 儒家成人观的历史演进
  • 2.2.1 儒家成人观的演进基础
  • 2.2.1.1 政治上的政统地位
  • 2.2.1.2 文化上的学统地位
  • 2.2.1.3 生活中的日用伦常地位
  • 2.2.2 儒家成人观的演进内容
  • 2.2.2.1 由“气质之性”向“义理之性”的突进
  • 2.2.2.2 由儒学正统向“兼容并包”的转变
  • 2.2.2.3 由“格物致知”向现代科学观的过渡
  • 第3章 儒家成人观与现代人本管理之比较
  • 3.1 儒家成人观与现代人本管理的契合
  • 3.1.1 儒家成人观与西方人本主义思想的契合
  • 3.1.1.1 “人贵”思想中的现代“道本”意识
  • 3.1.1.2 “仁爱”思想中的现代“义本”意识
  • 3.1.1.3 “器用”思想中的现代“力本”意识
  • 3.1.2 儒家成人观与现代人本管理理论的同位
  • 3.1.2.1 “似本能”:现代人本管理对儒家成人观“人性论”的实证
  • 3.1.2.2 “成长假设”:现代人本管理与儒家成人观“修齐治平”论的相互补充
  • 3.1.2.3 “本真”价值观:现代人本管理对儒家天人观的引申
  • 3.2 儒家成人观与现代人本管理的分歧
  • 3.2.1 义理与功利:认识论层面的分歧
  • 3.2.2 体道与践行:实践论层面的差异
  • 3.2.3 教化与惩处:方法与手段上的对立
  • 第4章 现代人本管理之弊
  • 4.1 现代人本管理“道本”的缺失
  • 4.2 现代人本管理“义本”的不足
  • 4.3 现代人本管理“力本”的偏颇
  • 4.3.1 制度化人本管理的困境
  • 4.3.1.1 制度化人本管理的历程
  • 4.3.1.2 制度化人本管理的困境
  • 4.3.2 功利性人本管理的阴影
  • 4.3.2.1 过分的利益追求容易导致人格异化
  • 4.3.2.2 过分强调工具性利用容易造成理性缺位
  • 4.3.2.3 过分信奉生存竞争理论容易引起竞争生态失衡
  • 第5章 儒家成人观的现代人本管理价值体现
  • 5.1 儒家成人观的现代理论价值体现
  • 5.1.1 儒家成人观对现代人本管理“道本”缺失的重大弥补
  • 5.1.1.1 儒家成人观的运行方式为儒家的道上攀升奠定了基础
  • 5.1.1.2 儒家成人观的运行能力为儒家的道上行进准备了条件
  • 5.1.1.3 儒家成人观的运行手段为儒家的道上发展提供了依据
  • 5.1.2 儒家成人观对现代人本管理“义本”不足的强力充实
  • 5.1.2.1 儒家成人观对现代人本管理道德内容的充实
  • 5.1.2.2 儒家成人观对现代人本管理道德主体的强化
  • 5.1.2.3 儒家成人观为西方人本管理道德根源提供了参照
  • 5.1.3 儒家功用价值的实现
  • 5.2 儒家成人观的现代应用价值分析
  • 5.2.1 儒学与管理的成功结合:日本儒学的良好长势
  • 5.2.2 儒学向管理的有效植入:新加坡儒学的勃然兴起
  • 5.2.3 儒学对管理的长期渗透:欧美儒学的顽强与执着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与的学术活动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鬼谷子》圣人观探赜[J]. 人文天下 2020(09)
    • [2].“人是什么?”:历史的阿基米德支点——《中国传统人观史纲》读后[J]. 潍坊学院学报 2019(05)
    • [3].中国传统造器思想中的宜人观[J]. 文艺争鸣 2018(09)
    • [4].郜汐佳作连品[J]. 中国民族博览 2017(07)
    • [5].“国人观世界”征文评奖结果揭晓[J]. 档案春秋 2017(01)
    • [6].论现代社会残疾人观在残疾人就业中的地位和作用[J]. 残疾人研究 2017(01)
    • [7].论《管子》的圣人观[J].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7(03)
    • [8].马克思个人观的现实意义[J]. 才智 2016(02)
    • [9].论王阳明的圣人观[J]. 齐鲁学刊 2016(01)
    • [10].五种不同的人观[J]. 文化遗产研究 2016(02)
    • [11].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神人观[J]. 许昌学院学报 2017(01)
    • [12].梁启超的力性个人观[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1)
    • [13].孔子“圣人观”与荀子“圣人观”比较研究[J]. 青春岁月 2012(06)
    • [14].人道主义视角下的新残疾人观[J]. 绥化学院学报 2014(01)
    • [15].护理本科生老人观及服务老年人态度的调查[J]. 护理学杂志 2013(09)
    • [16].论马克思的个人观[J]. 法制与经济(下旬) 2012(03)
    • [17].老庄的圣人观对现代精英管理的启示[J]. 社科纵横(新理论版) 2011(02)
    • [18].树立新型残疾人观,促进残疾人社会参与和融合[J]. 社会保障研究 2010(01)
    • [19].马克思的个人观研究——历史唯物主义视野[J]. 江苏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2)
    • [20].论马克思“个人观”及其现实意义[J]. 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0(04)
    • [21].郭店楚简的圣人观:正身与正世——兼与孔、孟的圣人观比较[J]. 管子学刊 2016(02)
    • [22].追问课堂主人观的四重境界[J]. 江西教育 2009(Z5)
    • [23].孟子的圣人观评析[J]. 青年文学家 2010(12)
    • [24].《老子》之圣人观[J].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4(01)
    • [25].浅论王阳明平民化圣人观[J].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2014(01)
    • [26].马克思的个人观及其现实意义[J]. 今日中国论坛 2013(09)
    • [27].吕坤的圣人观浅析[J].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04)
    • [28].马克思的“个人观”与人的全面发展[J]. 江汉论坛 2009(12)
    • [29].以人格犯罪人观考察进城务工犯罪人之特殊预防[J]. 法制与社会 2011(16)
    • [30].吴汝康人类学实践中的人观思想及其来源[J]. 青海民族研究 2010(02)

    标签:;  ;  ;  ;  ;  

    儒家成人观及其现代人本管理价值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