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当今世界已经步入了知识经济时代,电子信息产业成为了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支柱产业和先导产业,其发展水平成为了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与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作为电子信息产业的基础和灵魂,软件产业正以其高附加值、高科技水平的特点,渗透到国民经济和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对推动国民经济发展、加强国防安全、优化一国产业机构、增加出口创汇等都具有重大意义。我国软件产业起步较晚,相关研究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才开始。大量的研究集中于对我国软件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和政府政策的评述以及与美国、日本等软件发达国家发展战略的比较研究,而对我国软件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这一重要方面的研究却寥寥无几。全要素生产率通过解释经济增长中非劳动资本要素对增长的贡献,从而来反映增长质量的好坏。对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是当代经济学研究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纵观我国软件产业发展历程,现如今我国软件无论在产业规模的扩大还是产业结构的调整上,进步可谓巨大。但软件大国的战略定位,让我们往往会忽视发展质量的好坏、生产效率的高低。我国长期粗放式生产的惯性是否已经介入软件产业?作为新经济的核心角色、作为一个被提到战略高度发展的产业,对软件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绝对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本文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角度,来研究我国软件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首先通过使用2002年至2006年5年、29个省份软件产业的相关数据,运用DEA方法的CCR模型和BCC模型计算各省软件产业的技术效率,规模效率以及纯技术效率,在省际之间和东中西三大区域之间进行三种效率的比较,从而完成对我国软件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现状的一个静态呈现。然后运用基于DEA方法的Malmquist指数法来测算我国各省软件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指数,并将其分解为技术进步变化指数和技术效率变化指数,来分析我国软件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找寻其变化原因,并在省际之间和东中西三大区域之间进行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的比较,从而完成对我国软件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一个动态刻画。笔者期望本文此次对我国软件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实证研究能够为国家研究、规划、调控软件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