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型多角体病毒与侧沟茧蜂组合调控甜菜夜蛾的生理机制研究

核型多角体病毒与侧沟茧蜂组合调控甜菜夜蛾的生理机制研究

论文摘要

核型多角体病毒(Nuclearpolyhedrosisvirus,简称NPV)和侧沟茧蜂是甜菜夜蛾田间种群数量的重要调节因子,在甜菜夜蛾可持续控制中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以甜菜夜蛾优势寄生蜂淡足侧沟茧蜂MicroplitispallidipesSzepligeti(膜翅目:茧蜂科)、核型多角体病毒为研究对象,以甜菜夜蛾为靶标,探讨2种生防因子组合调控对寄主生长发育、免疫抑制和生理代谢的影响。主要结果如下:1.甜菜夜蛾2龄末幼虫感染核型多角体病毒后,生长发育缓慢,4龄历期较对照幼虫要延长1.8d;与同期对照幼虫相比,感染病毒的寄主幼虫和感毒又被侧沟茧蜂寄生的寄主幼虫,其体长、体宽、头壳宽度显著缩短(P<0.05),体重显著降低,各处理组寄主幼虫的体长、体宽、头壳宽度和体重均随处理后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加。2.病毒感染与寄生蜂组合处理影响了寄主甜菜夜蛾的生化代谢。病毒感染影响血淋巴中蛋白质的合成,处理后第1天仅为1.95mg/ml,第5天升高至12.17mg/ml;感毒后又被寄生的幼虫,蛋白含量除在处理后第1天低于对照外,其余时间内均高于对照;感毒后寄主血淋巴中总糖含量在处理后第1天最低,为0.14mg/ml,感毒后寄生和寄生后感毒处理组总糖含量除第2天略高于对照外,其余时间均低于对照。处理后第1天,先感染病毒后被寄生及先寄生后感染病毒的寄主幼虫脂肪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幼虫,但只感染病毒的寄主幼虫脂肪含量与对照无显著差异。3.光学显微镜下,甜菜夜蛾幼虫血细胞分为五类:即颗粒血细胞、浆血细胞、类绛色细胞、原血细胞和凝血细胞。血细胞可以包囊SephadexG-50凝胶珠,4龄幼虫、5龄初、5龄末幼虫的包囊率分别达到90%、80%、93.3%。随着时间的延长,包囊率逐渐提高,注射后1h的血细胞可以包囊67%的珠子,注射后9h包囊率达97%。与对照相比,感染病毒后又被侧沟茧蜂寄生的甜菜夜蛾幼虫血细胞总数呈先升高后下降再升高走势。处理后第1天的血细胞显著高于对照,是对照的1.5倍;第2天开始下降,至第4天降至最低,仅为同期对照的60%;处理后第5、6天血细胞开始上升。参与免疫反应的颗粒血细胞、浆血细胞数也呈类似的趋势。4.病毒感染与寄生蜂组合处理影响了寄主甜菜夜蛾的体液免疫。各处理抑制了寄主黑化作用。感毒组中酚氧化酶、溶菌酶活性呈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走势,在处理后第1天,感染组PO活性最低,为(1.18±0.08)U/mg,显著低于同一天对照(P<0.05),在处理后第2天,感毒组PO活性迅速升高,达到(11±1.58)U/mg,显著高于对照,之后迅速回落,在接下来3天观察时间内PO活性均低于同期对照。感毒后寄生与寄生后感毒组中酚氧化酶活性维持较低水平,表明活力均受到抑制。感毒后寄生组中溶菌酶活性除在处理后第4天略高于对照组外,其余观察时间内均低于同期对照,在第2、5天差异达显著。5.病毒感染影响了寄主保护酶系统的变化,感染组SOD活力在第1天达到最大值,为2.39U/mg,之后两天逐渐下降,表明幼虫在感染病毒后,O2消耗量增加,导致虫体内O2-和HO·大量增加,从而诱导SOD活性明显上升,以清除寄主体内产生的过量自由基。感染组CAT活力在第1天达到最大值,为6.78U/mg,之后几天逐渐下降;感毒组POD活力也在第1、2天显著高于对照,表明感毒也诱导POD活性升高。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文献综述
  • 1.1 淡足侧沟茧蜂和核型多角体病毒概述
  • 1.2 病毒、寄生蜂与寄主的的相互关系
  • 1.2.1 病毒与寄生蜂的相互作用
  • 1.2.2 寄生蜂与寄主的相互关系
  • 1.3 寄生蜂对寄主生理代谢的影响
  • 1.4 寄生蜂对寄主免疫系统的影响
  • 1.4.1 细胞免疫
  • 1.4.2 体液免疫
  • 2 研究意义与创新之处
  • 第二章 基本材料与方法
  • 2.1 供试材料
  • 2.1.1 供试虫源
  • 2.1.1.1 甜菜夜蛾
  • 2.1.1.2 淡足侧沟茧蜂
  • 2.1.2 供试病毒
  • 2.2 试验设计与方法
  • 2.2.1 试验设计
  • 2.2.2 试验方法
  • 2.2.2.1 甜菜夜蛾血淋巴的提取
  • 2.2.2.2 材料处理
  • 2.3 实验仪器
  • 2.4 常用试剂配制
  • 第三章 病毒与寄生蜂组合处理对甜菜夜蛾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材料
  • 3.1.2 方法
  • 3.1.2.1 病毒感染对寄主甜菜夜蛾发育历期影响的观察
  • 3.1.2.2 病毒与寄生蜂组合处理对甜菜夜蛾体长、体宽、头壳宽度和体重的影响
  • 3.2 结果
  • 3.2.1 感毒后寄主甜菜夜蛾发育历期的变化
  • 3.2.2 病毒与寄生蜂组合处理对甜菜夜蛾体长、体宽、头壳宽度的影响
  • 3.2.3 病毒与寄生蜂组合处理对甜菜夜蛾体重的影响
  • 3.3 讨论
  • 第四章 病毒与寄生蜂组合处理对甜菜夜蛾生化代谢的影响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材料
  • 4.1.2 方法
  • 4.1.2.1 试验设计与方法
  • 4.1.2.2 蛋白质含量测定
  • 4.1.2.3 总糖含量测定
  • 4.1.2.4 脂质含量测定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病毒与寄生蜂组合处理对甜菜夜蛾血淋巴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 4.2.2 病毒与寄生蜂组合处理对甜菜夜蛾血淋巴总糖含量的影响
  • 4.2.3 病毒与寄生蜂组合处理对甜菜夜蛾脂质含量的影响
  • 4.3 讨论
  • 第五章 病毒与寄生蜂组合处理对甜菜夜蛾细胞免疫的影响
  • 5.1 材料与方法
  • 5.1.1 材料
  • 5.1.2 血细胞形态观察
  • 5.1.3 血细胞的包囊反应
  • 5.1.3.1 包囊评价标准
  • 5.1.3.2 血细胞对葡聚糖凝胶珠体外包囊反应观察
  • 5.1.3.3 甜菜夜蛾血细胞对 Sephadex G-50 葡聚糖凝胶珠体内包囊过程的观察
  • 5.1.3.4 不同虫龄的幼虫血细胞对珠子的包囊反应
  • 5.1.3.5 5 龄幼虫被注射珠子后不同时间的包囊反应
  • 5.1.4 血细胞总数和各类型血细胞数的测定
  • 5.2 结果
  • 5.2.1 甜菜夜蛾血细胞的种类和结构
  • 5.2.2 血细胞的包囊反应
  • 5.2.2.1 包囊评价标准
  • 5.2.2.2 血细胞对葡聚糖凝胶珠体外包囊反应
  • 5.2.2.3 甜菜夜蛾血细胞对 Sephadex G-50 葡聚糖凝胶珠体内包囊过程的观察
  • 5.2.2.4 不同虫龄的幼虫血细胞对葡聚糖凝胶珠的包囊反应
  • 5.2.2.5 5龄幼虫被注射珠子后不同时间的包囊反应
  • 5.2.3 血细胞总数的变化
  • 5.2.4 病毒与寄生蜂组合处理对颗粒血细胞、浆血细胞数量的影响
  • 5.3 讨论
  • 第六章 病毒与寄生蜂组合处理对甜菜夜蛾体液免疫的影响
  • 6.1 材料与方法
  • 6.1.1 材料
  • 6.1.2 方法
  • 6.1.2.1 试验设计与方法
  • 6.1.2.2 黑化反应
  • 6.1.2.3 酚氧化酶活性测定
  • 6.1.2.4 溶菌酶活性测定
  • 6.1.2.5 蛋白质浓度采用 Bradford 法
  • 6.2 结果与分析
  • 6.2.1 病毒感染、组合处理对甜菜夜蛾黑化反应的影响
  • 6.2.2 各处理对甜菜夜蛾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 6.2.3 各处理对甜菜夜蛾溶菌酶活性的影响
  • 6.3 讨论
  • 第七章 病毒与寄生蜂组合处理对甜菜夜蛾保护酶系的影响
  • 7.1 材料与方法
  • 7.1.1 材料
  • 7.1.2 方法
  • 7.1.2.1 试验设计与方法
  • 7.1.2.2 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测定
  • 7.1.2.3 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测定
  • 7.1.2.4 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活性测定
  • 7.1.2.5 蛋白质浓度采用 Bradford 法
  • 7.2 结果与分析
  • 7.2.1 各处理对甜菜夜蛾血淋巴 SOD 活力的影响
  • 7.2.2 各处理对甜菜夜蛾血淋巴 CAT 活力的影响
  • 7.2.3 各处理对甜菜夜蛾血淋巴 POD 活力的影响
  • 7.3 讨论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豆科植物繁殖烟蚜及扩繁烟蚜茧蜂的潜力[J].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19(06)
    • [2].烟株不同叶位接蚜与接蚜量对烟蚜及烟蚜茧蜂繁育的影响[J]. 现代农业科技 2019(24)
    • [3].有机蔬菜适用活体动物杀虫剂蚜茧蜂[J]. 农药市场信息 2020(05)
    • [4].绿眼赛茧蜂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测定和分析[J]. 昆虫学报 2020(08)
    • [5].潍坊烟区烟蚜茧蜂防治烟蚜技术研究初探[J]. 浙江农业科学 2016(12)
    • [6].烟蚜茧蜂防治烟蚜对烟叶质量的影响——以楚雄彝族自治州牟定县新桥镇为例[J]. 安徽农业科学 2016(31)
    • [7].镇远县繁育烟蚜茧蜂防治烟蚜技术探析[J]. 农业与技术 2016(23)
    • [8].温度及光周期对烟蚜茧蜂滞育的影响[J]. 烟草科技 2016(11)
    • [9].吉林省烟蚜茧蜂防治烟蚜技术操作流程[J].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7(01)
    • [10].汉中烟区烟蚜发生动态及烟蚜茧蜂防控效果分析[J]. 烟草科技 2017(05)
    • [11].黄色潜蝇茧蜂成虫的生物学特性[J]. 贵州农业科学 2017(01)
    • [12].烟蚜茧蜂对不同龄期烟蚜的寄生选择及其子代发育表现[J]. 河南农业科学 2017(06)
    • [13].陕西烟田蚜茧蜂优势种群的调查[J]. 陕西农业科学 2017(05)
    • [14].茶足柄瘤蚜茧蜂人工繁殖技术研究[J]. 中国植保导刊 2017(07)
    • [15].陕西蚜茧蜂滞育诱导研究和田间滞育调查[J]. 安徽农业科学 2017(27)
    • [16].烟蚜茧蜂生物防控烟蚜及蚜传病毒病的效果[J]. 安徽农业科学 2016(14)
    • [17].烟蚜茧蜂在烟蚜防治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 安徽农业科学 2014(31)
    • [18].烟蚜茧蜂对烟蚜的控制作用研究[J]. 安徽农学通报 2015(17)
    • [19].烟蚜茧蜂防治烟蚜研究进展[J]. 安徽农业科学 2015(26)
    • [20].不同繁育器材对褐带卷蛾茧蜂繁育效果比较[J]. 环境昆虫学报 2020(03)
    • [21].蚜茧蜂在绿色防控中的应用探索[J]. 农业科技通讯 2019(03)
    • [22].不同类型漂浮育苗盘的烟蚜和烟蚜茧蜂繁殖效果研究[J]. 作物研究 2016(06)
    • [23].保山市越冬蚜虫的种群消长及蚜茧蜂越冬性评价[J]. 中国植保导刊 2017(01)
    • [24].临沂市烟蚜茧蜂防治烟蚜技术应用效果研究[J].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7(04)
    • [25].4种寄主植物的繁蚜-繁蜂能力和子代烟蚜茧蜂的寄生潜力比较[J]. 植物保护 2017(04)
    • [26].海南发现椰子织蛾的重要天敌褐带卷蛾茧蜂[J]. 生物安全学报 2017(03)
    • [27].用于防治蚜虫的蚜茧蜂释放技术研究和应用[J]. 农业科技通讯 2017(10)
    • [28].低湿度烟蚜寄主作物繁育装置的设计与应用[J]. 安徽农业科学 2017(29)
    • [29].四川省不同烟区蚜虫及蚜茧蜂生殖研究[J]. 四川农业科技 2015(12)
    • [30].瘦怒茧蜂的发育与生殖及对草地螟的控制作用[J].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16(04)

    标签:;  ;  ;  ;  ;  ;  ;  ;  

    核型多角体病毒与侧沟茧蜂组合调控甜菜夜蛾的生理机制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