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本文运用史料整理、归纳、比较等方法,以时间上的电影发展历程为纵轴,探讨不同时期中国电影影戏观及其创作实践的特点及变化,重点通过经典案例探讨新时期中国电影影戏观创作实践的特点与发展对策,从而得出以下结论:要让中国电影走向世界,必须弘扬民族电影,因而重视观众、适应中国观众审美习惯与欣赏方式的传统影戏观在电影实践中仍不能丢弃。本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是绪论,介绍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现状和对基本概念作出界定。第二章简单梳理中国影戏观创作的发展历程和特点,将中国影戏观创作分为解放前、“十七年”和文革期以及新时期三个阶段,同时对每个时期不同特色进行归纳、概括和分析。第三章为新时期影戏观创作实践经典案例分析。首先概括新时期影戏观创作实践的时代背景,再通过对谢晋、张艺谋、张杨的创作实践的分析,以点带面总结出新时期不同阶段影戏观创作的不同特点。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第四章从树立民族电影观念,提升电影文化含量;丰富“影像”奇观,营造“影戏”魅力两方面来探讨新时期中国电影影戏观创作实践的发展对策。本文最后为结语,总结归纳得出:新时期要以中国电影影戏观创作优秀影片,就要将叙事与影像造型相结合,融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于一体。总之,论文试图通过对大量电影实践的分析,总结创作规律,试图对中国电影在全球化语境下的生存与发展提供借鉴作用。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第1章 绪论1.1 影戏观的界定1.1.1 什么是影戏观1.1.2 影戏观与影像观的区别1.2 关于影戏观的研究现状1.3 研究背景与意义1.3.1 研究背景1.3.2 研究意义第2章 中国影戏观创作的历史发展及特点2.1 解放前影戏观创作的历史发展及特点:(1920—1949 年)2.1.1 从强调家庭伦理道德到社会伦理道德2.1.2 从单线条的叙事结构到多线条的叙事结构2.2 “十七年”和文革时期影戏观创作的历史发展及特点:(1949——1976 年)2.2.1 革命历史的壮丽史诗2.2.2 英雄形象的“高大全”2.3 新时期影戏观创作的历史发展及特点:(1976—至今)2.3.1 充满激情的现实关注2.3.2 影像表意与影戏叙事的结合第3章 新时期影戏观创作实践经典案例分析3.1 新时期影戏观创作实践的时代背景3.1.1 政治文化背景3.1.2 电影的传播背景3.2 新时期影戏观创作实践经典案例分析3.2.1 谢晋的影戏观实践:历史的传承3.2.2 张艺谋的影戏观实践:继承与发展3.2.3 张杨的影戏观实践:皈依与创新第4章 新时期电影影戏观创作实践的发展对策4.1 树立民族电影观念,提升电影文化含量4.1.1 增强传统文化底蕴4.1.2 贴近生活,关注现实4.2 丰富“影像”奇观,营造“影戏”魅力4.2.1 寓思想于影像中4.2.2 寄影像于故事中结语参考文献致谢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所参与的学术和实践活动附表1:部分导演电影创作实践一览表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影戏观论文; 影像论文; 新时期论文; 叙事论文; 戏剧性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