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学美学论文-张芸

禅学美学论文-张芸

导读:本文包含了禅学美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禅学,灵山拈花湾,美学设计,内在精神

禅学美学论文文献综述

张芸[1](2017)在《论禅学思想影响下的美学设计——以无锡灵山拈花湾设计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用水幕、灯光、多媒体等设备展现的大型禅意主题《禅行》,主题中运用佛祖拈花微笑的场景,运用各类传统元素和现代材料,通过各种表现形式结合禅意美学思想进行设计。禅意美学思想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体现出色空之美、中道之美、虚静之美。灯光图像的交织,色彩与水面雾气的重迭,缥缈幻化的感觉让人们如醉如痴,心灵得到彻底的洗涤,使在场的观众留下了深刻难忘的印象,使心灵最终达到回归生活本源、回归初心的禅意境界。(本文来源于《美与时代(上)》期刊2017年06期)

刘继平[2](2016)在《阳明心学美学与禅学美学》一文中研究指出阳明心学美学提倡真性情、真体验的审美,与禅学美学一样,都是通过情感体验和直觉观照来沟通人与对象世界的关系,同属于体验美学。二者的审美主体在体验过程与结果方面,存在诸多相似之处;但二者毕竟是两种不同的美学思想,故对主体的内在审美要求、对世界的美学价值判断及二者的历史归宿是不一样的。(本文来源于《王学研究》期刊2016年02期)

廖俊婕[3](2015)在《浅谈当代园林景观美学中的禅学意境》一文中研究指出禅文化从属于佛教文化,是从一种修炼佛教文化的方法逐渐演变成一种摒弃已有概念、以自然思想来领略佛教哲学的派别。在中国,禅文化逐渐发展壮大,并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从诗乐、绘画、茶艺、园艺等众多方面进行了发展,形成了一种独具特色的传统高雅艺术。而在现代中国,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审美水平的提高,以及禅文化在大众之间的广泛普及,中国在园林景观设计当中也出现了较多的禅意园林景观设计。而本文将从理论和实例两种角度出发,从禅宗的来源和禅宗文化的典型意象来介绍禅意园林景观设计,同时以实例(当代城市园林景观典型设计实例分析——宜春禅博园)探讨了如何将禅学更好地应用,并让禅学适应当代科学技术和时代要求,达到文化与经济两方面的追求,使城市发展更加丰富和多元化。总体旨在由禅学这一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哲学来更好地展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使设计师设计出具有中国与生俱来的禅意美学的景观,不仅能使禅意园林在世界园林景观设计当中大放异彩,也能贴近群众,使让大众能够从当代园林景观美学中的禅学意境中获得由心而来的美学感受。(本文来源于《湖北美术学院》期刊2015-06-01)

韩伟[4](2014)在《皮朝纲的美学历程及其禅学转向——兼评皮朝纲新作“禅宗美学叁书”》一文中研究指出皮朝纲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进行中国古典美学研究的重要专家,其理论体系经历了从范畴论到人生论,又从人生论到禅宗美学的内在转向,叁者具有内在的相通性,通过禅宗美学实现了对其整个美学体系的阶段性总结。禅宗美学转向并非偶然,其早期的审美心理学和人生论美学研究为禅宗美学的产生奠定了基础。2012年出版的"禅宗美学叁书"是皮朝纲禅宗美学研究的最具代表性成果。(本文来源于《阅江学刊》期刊2014年01期)

孟宪伟[5](2011)在《佛教禅学与宗炳的山水画美学思想》一文中研究指出宗炳是晋宋之际的山水画家、理论家,其在《画山水序》中提出的一些重要的山水画美学观点,对后来绘画创作与艺术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宗炳是一位佛教徒,他以自己对佛教禅学的领悟来关照山水,《画山水序》便折射出浓厚的佛教禅学思想。(本文来源于《美与时代(中)》期刊2011年11期)

邓绍秋[6](2011)在《王阳明心学美学对禅学的融摄及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王阳明心学美学思想主要包括生命主体之美、直观体验之美、现实行动之美叁个方面,这是对禅学的融摄的结果,即两者在本体观、思维观、境界观叁个方面存在接受和突破的关系。王阳明心学美学对当前文艺学研究仍具有深刻的启发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文学研究》期刊2011年04期)

廖靖宇[7](2011)在《禅学中的离系美学》一文中研究指出审美活动的价值观念随着时代背景和历史经验的不同而有所差异,笔者站在全新的角度,引证出禅学审美的新方法,即离系美学。本文以佛家中道思想为依据,结合禅宗的生活观和文学作品对离系美学的提法加以论证,并从有、无、真、俗、善、恶、苦、乐八个方面来阐释禅宗超越、独特的审美角度和审美情趣。(本文来源于《叁峡论坛(叁峡文学.理论版)》期刊2011年01期)

厉文兵[8](2010)在《《碧岩录》的禅学思想及其美学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碧岩录》是佛果圆悟克勤于宋徽宗政和年间住持湖南澧州灵泉禅院的时候,根据雪窦重显的《颂古百则》,加以评唱,又经过他的门人编集而成的。本文首先总结了国内的研究现状,并总结了作者的一生活动经历,并通过梳理文本各宗各派的公案,从而理清文本所引禅门公案的出处,进而归纳其禅学思想,其中,所引公案的禅学思想包括如下两个方面:第一,一切自在,无心解脱的禅学思想,表现在:(1)“涵盖乾坤”,意谓宇宙万象,本真本空,事事物物,悉皆真现,故即事而真,一切现成。(2)“截断众流”,此为云门宗接引学人的重要方法,意谓截断情识心念,不要用语言文字去把握真如,而应于内心顿悟。(3)“随波逐浪”,意谓对参学者应因机说法,“应病与药”,即根据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第二,平常心是道的禅学思想,表现在:(1)“即心即佛”思想,强调从当下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中去证悟自身的佛性。(2)在说“即心即佛”的同时,又说“非心非佛”。即心即佛是破除人们向外求觅的一种方便,非心非佛则进一步破除人们的知解执着。(3)“向伊道不是物”,这也是慧能“本来无一物”义旨,要人无得无求。文章还对文本所引佛经的禅学思想进行了系统考察,其中以《华严经》为考察的重点。最后,文章从作为美学范畴的“言”、“意”关系发展略说、《碧岩录》文本中“言”和“意”的关系分析、《碧岩录》对“言”和“意”关系的探讨的美学意义叁个方面考察了文本的美学意义。本文指出,在“言”、“意”关系的分析上,《碧岩录》一方面继承了中国古典美学对于“言”、“意”关系分析的积极成果,同时,文本还对什么样的“言”才能达“意”亦即对于言语设立怎样的规范进行了阐述。本文还指出,《碧岩录》对如何达“意”的途径进行了阐述,更为重要的是,文本对“意”的特点进行了概括性的总结,这些都值得关注。本文进一步指出,文本对于“意”的特点的分析与西方现象学特别是海德格尔的哲学的内在联系。最后,基于对文本禅学思想和美学意义的总结,本文认为,《碧岩录》不仅是一部“文字禅”的最高代表作,更是一部对于禅宗思想特点进行系统总结的理论着作。(本文来源于《四川师范大学》期刊2010-05-19)

刘继平[9](2010)在《阳明圣道与禅风的美学追求——阳明心学对禅学的吸收与改造》一文中研究指出王阳明的哲学思想追求圣道与禅风的统一,心学的发展与禅宗的影响紧密相连,禅宗的"心性论"、"顿悟说"与心学联系相当紧密。文章从王阳明的"诚意说","致良知说","四句教"叁个方面论述了阳明心学对禅学的改造与吸收,展示了阳明圣道内圣而外王,出世而入世,逍遥而拯救的中国人生美学的精髓。(本文来源于《教育文化论坛》期刊2010年01期)

潘永辉[10](2007)在《论《坛经》禅学的美学涵蕴与美学特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对以《坛经》为代表的禅宗美学的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但也存在着严重不足。本文将在分析各家论说的基础上,提出自己对以《坛经》为代表的禅宗美学的看法,力求更准确地揭示禅宗美学的最本质的审美特质及其与中国古典美学的关系。笔者认为,参照佛教的教义,并与中国儒家与道家相联系相区别,《坛经》禅美学的特征,除了上述诸家提供的说法之外,最为根本的应是这叁点:自性主体的确立;空灵境界的脱出;日常动用的诗意化。只有这叁点,最能说明禅宗既与印度佛教、中国儒道文化相联系而又自成一家、别具特色的中国化佛教特点,也最能说明《坛经》及其影响下的禅宗为中国美学提供、补充的美学特质之所在。(本文来源于《求索》期刊2007年10期)

禅学美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阳明心学美学提倡真性情、真体验的审美,与禅学美学一样,都是通过情感体验和直觉观照来沟通人与对象世界的关系,同属于体验美学。二者的审美主体在体验过程与结果方面,存在诸多相似之处;但二者毕竟是两种不同的美学思想,故对主体的内在审美要求、对世界的美学价值判断及二者的历史归宿是不一样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禅学美学论文参考文献

[1].张芸.论禅学思想影响下的美学设计——以无锡灵山拈花湾设计为例[J].美与时代(上).2017

[2].刘继平.阳明心学美学与禅学美学[J].王学研究.2016

[3].廖俊婕.浅谈当代园林景观美学中的禅学意境[D].湖北美术学院.2015

[4].韩伟.皮朝纲的美学历程及其禅学转向——兼评皮朝纲新作“禅宗美学叁书”[J].阅江学刊.2014

[5].孟宪伟.佛教禅学与宗炳的山水画美学思想[J].美与时代(中).2011

[6].邓绍秋.王阳明心学美学对禅学的融摄及启示[J].中国文学研究.2011

[7].廖靖宇.禅学中的离系美学[J].叁峡论坛(叁峡文学.理论版).2011

[8].厉文兵.《碧岩录》的禅学思想及其美学意义[D].四川师范大学.2010

[9].刘继平.阳明圣道与禅风的美学追求——阳明心学对禅学的吸收与改造[J].教育文化论坛.2010

[10].潘永辉.论《坛经》禅学的美学涵蕴与美学特质[J].求索.2007

标签:;  ;  ;  ;  

禅学美学论文-张芸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