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风稳定性论文-胡朋,颜鸿仁,韩艳,蔡春声,肖勇刚

静风稳定性论文-胡朋,颜鸿仁,韩艳,蔡春声,肖勇刚

导读:本文包含了静风稳定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桥梁工程,静风稳定,CFD,非均匀风速

静风稳定性论文文献综述

胡朋,颜鸿仁,韩艳,蔡春声,肖勇刚[1](2019)在《山区峡谷非均匀风场下大跨度斜拉桥静风稳定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山区峡谷地形下非均匀风场对大跨度桥梁静风稳定性的影响,以一座跨越典型山区峡谷地形的大跨度斜拉桥为工程背景,首先,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软件Fluent对桥址区地形的风场特性进行分析,计算出沿主梁方向的非均匀风速和非均匀风攻角分布;然后,采用ANSYS APDL技术实现能考虑非均匀风速和非均匀风攻角下大桥静风稳定性的非线性分析方法。在此基础上,综合考察非均匀风攻角分布、非均匀风速分布、非均匀风速非均匀风攻角分布等风场条件对大桥静风稳定性的影响,分析各工况下主梁的静风变形与跨中处拉索刚度变化。研究结果表明:与均匀风场条件下的静风响应不同,非均匀风攻角或非均匀风速下主梁静风响应最大值点位于风荷载峰值点与跨中之间,在针对非均匀风场下大桥的静风稳定性分析时,应更注重静风响应最大值点而不是跨中处;非均匀风攻角下大桥的静风失稳临界风速要远低于均匀风攻角的静风失稳临界风速,且其静风稳定性能主要受最大风攻角而不是主跨部分非均匀风攻角的平均值来控制;非均匀风速下大桥的静风失稳临界风速主要由主跨部分的风速平均值和最大值共同影响;主梁的竖向位移和扭转角形状主要由风攻角因素来控制,而横向位移的变化规律相对较独立,其形状基本上以跨中线对称,且其值主要由风速因素来决定。(本文来源于《中国公路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黄浩[2](2019)在《风荷载作用下悬索桥受力分析与静风稳定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风荷载是桥梁结构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特别是对于山区跨峡谷等特殊地形,桥址所在地区风速和风向变化大,在其结构安全性验算环节必须要考虑风荷载对桥梁结构受力的影响。以吉茶高速公路矮寨特大悬索桥为例,对桥址区风速风向进行观测,建立风速概率密度曲线并对观测结果作了分析;利用ANSYS有限元模型,根据桥址处的风速和设计参数计算研究了静风荷载对桥梁主要构件内力的影响,同时对桥梁静风稳定性进行了基于叁维非线性优化理论的验算。(本文来源于《公路工程》期刊2019年04期)

姜保宋,周志勇,闫康健,胡传新[3](2019)在《典型箱梁下腹板倾角对桥梁静风稳定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大跨桥梁中常用的近流线型箱梁断面为研究对象,通过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方法,选取下腹板倾角这一关键几何参数进行研究,对比分析不同腹板倾角情况下的静风稳定性能,阐述静风失稳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当下腹板倾角较小时,在底板与下游腹板交接处存在负压力区,可以产生向下的升力分量,从而降低升力系数;在一定的下腹板倾角范围内(9°~23°),竖向位移或扭转位移较小,有利于提高静风失稳临界风速.选用下腹板倾角较小(9°~23°)的断面,可有效增大上表面的正压力以及下表面的负压力,降低主梁的升力系数,降低阻力系数,从而达到提高静风稳定失稳风速的目的.(本文来源于《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8期)

张玉琢,刘海卿,马凯[4](2019)在《大跨径悬索桥静风稳定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大跨径悬索桥静风稳定性问题,利用ANASYS软件建立有限元模型,分别采用二维和叁维分析方法,研究了不同来流风攻角下1480 m的洞庭湖二桥和2016 m的SUDNA海峡大桥的静风稳定性能.结果表明:不同断面形式的静风稳定性能差别较大,各种非线性效应的影响不可忽略,按照二维分析方法往往高估结构的抗风性能,叁维非线性静风稳定性分析更为合理;来流风攻角不同时,静风稳定性能也有所差异,与箱梁桥相比,攻角对桁架桥静风稳定性的影响更为复杂;大跨径悬索桥的失稳形态多为横向屈曲失稳或者静力扭转发散失稳.(本文来源于《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张新军,余天程,李旭民[5](2019)在《大跨度悬索桥施工阶段静风稳定性精细化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大跨度悬索桥施工期结构柔性大,静风作用下结构大变形和刚度变化以及桥址区域内风速空间分布的非均匀性可能会对其静风稳定性造成影响。考虑结构非线性、静风效应和风速空间非均匀分布等因素,建立了精细化的大跨度桥梁叁维非线性静风分析方法,并编制了相应的计算分析程序。以润扬长江大桥南汊悬索桥为例,模拟加劲梁从跨中向两侧桥塔和由两侧桥塔向跨中对称拼装两种主梁架设顺序,分析了施工全过程悬索桥静风稳定性的变化趋势,并探明了风速空间分布非均匀性对成桥和施工状态悬索桥静风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劲梁采用从两侧桥塔向跨中对称架设时,悬索桥可以获得较好的静风稳定性,尤其在施工初期;风速沿竖向高度变化和风速空间分布宽度对成桥和施工状态悬索桥的静风稳定性影响不大,但风速非对称分布因素影响则比较显着,须在分析中重视和考虑。(本文来源于《浙江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沈毅凯[6](2019)在《箱梁内腹板高度对斜拉桥静风稳定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某主跨1 400 m斜拉桥方案的中央开槽箱梁断面为研究对象,对该断面内侧上腹板高度对斜拉桥静风稳定性的影响展开研究。通过节段模型测力试验,获取了不同断面的叁分力系数,然后通过叁维非线性静风稳定性分析,获得了不同断面对应斜拉桥在-3°,0°和+3°攻角下的静风失稳临界风速以及主梁跨中位移随风速的变化曲线。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所有断面,+3°是静风失稳的最不利攻角;随着内侧上腹板高度的增大,最低静风失稳临界风速由122 m/s降到115 m/s。内侧上腹板高度对斜拉桥静风稳定性有显着的影响,在实际工程设计中,需加以考虑。(本文来源于《山西建筑》期刊2019年08期)

蔡建钢,董峰辉[7](2018)在《桥梁非线性二维静风稳定性分析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的二维静风失稳模型没有考虑结构扭转恢复力以及气动力与攻角的非线性函数关系,已不能满足实际工程建设的要求.为提高计算精度,通过引入实测扭矩-转角函数关系并将升力矩按泰勒级数展开至二次项,提出一种改进的二维静风失稳模型,在此基础上推导出静风扭转发散临界风速计算公式.运用该方法对一座高风速区大跨度钢箱连续梁桥在施工过程中最大悬臂状态的静风失稳临界风速进行计算,并将计算结果与传统的二维静风失稳模型和叁维静风失稳模型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改进二维静风失稳模型具有很好的计算效率和精度,研究成果可以应用于工程实践.(本文来源于《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期刊2018年11期)

吴志强[8](2018)在《大跨悬索桥静风稳定性检验风速确定标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新材料在大跨度悬索桥中的广泛应用以及桥梁施工工艺的飞速发展,悬索桥的设计建造跨度越来越大。这些特大跨悬索桥通常修建在强风速地区,因此结构在风荷载作用下的动、静力响应所引发的问题也愈加明显,超大跨度悬索桥的静风失稳临界风速随其跨度增大而快速降低,跨度的急速增加会改变颤振失稳临界风速与静风失稳临界风速之间的大小关系。我国抗风设计规范中关于静风稳定性检验风速确定标准部分,选用弹性计算公式后笼统地选用2.0的安全系数,但在分析过程中发现部分超大跨度悬索桥的静风稳定性验算不易通过。因此此过于简单的评价标准有一定的局限性,需要对此静风稳定性评价标准做一定改进。设计制作拉条模型,在均匀流场及A、B、C、D四类地表类型紊流风场中进行拉条模型静风稳定性试验。结合不同风场中模型的静风失稳临界风速以及风场特性,分析了不同地表类型对模型静风稳定性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初步提出了大跨度桥梁静风失稳临界风速确定标准,并且定义了静风失稳检验风速修正系数。除开试验之外,本文在综合考虑大跨度桥梁静风失稳过程中的非线性因素影响,使用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编制了大跨悬索桥静风失稳临界风速计算程序,选用的方法是内外双层迭代—增量法。建立拉条有限元模型,分析其在均匀流场中的静风稳定性,验证程序的稳定性及可靠性。随后选取某实际桥梁,分析其静风失稳临界风速,检验由试验结果得出的静风失稳检验风速确定标准。研究结果表明,紊流风对大跨度悬索桥静风失稳起着激励作用,且随着地表粗糙度的提高,其激励作用愈明显。大跨度悬索桥静风失稳检验风速修正系数和选用的静力失稳分析方法、地表类型、桥梁跨度等密切相关。(本文来源于《西南交通大学》期刊2018-05-01)

王超宇[9](2018)在《基于不同抗风措施下大跨径人行悬索桥静风稳定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一直以来,大跨径人行桥的选型通常都采用悬索桥的形式,尤其是景区人行桥。悬索桥因为跨越能力大、不需要修建桥墩、造型美观等原因,故常常修建于山川峡谷、江河湖海等地。与公路悬索桥相比,大跨人行悬索桥的加劲梁还是比较纤细柔弱,仅仅能满足行人需求。其宽跨比和高跨比随着跨度的增加而急剧减小,对风荷载极其敏感。以峡谷地区为例,越深的峡谷,桥址环境尤其是风环境往往越发恶劣,更容易引起比较大的振幅的风致振动,所以对于这类型的悬索桥,抗风设计是其设计环节中最重要的一环。抗风所包含的内容一般分为静风稳定性以及各种风致振动,如抖振颤振等。抗风措施也多种多样,如施加抗风缆、采用空间缆索体系、增设风嘴等。以前很多学者都认为桥梁的空气动力失稳临界风速一般要低于静力失稳临界风速,所以以前在桥梁抗风的问题上,专家学者们的研究重点都在动力失稳上。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以及一些通过了空气动力失稳计算却因静风失稳而导致破坏的案例发生,桥梁结构的静风稳定性才逐渐被重视起来。然而对于人行悬索桥的设计而言,专门的抗风设计规范或条文比较少,大跨加劲梁人行悬索桥的静风稳定性分析也比较匮乏,对于各种常见抗风措施对大跨人行悬索桥的静风稳定性影响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为了更好地服务大跨人行悬索桥的静风稳定性设计,本文以一座正在修建的主跨300m的景区人行悬索桥为研究背景,分析大跨人行悬索桥的静风稳定性,并以此为基础,探讨了抗风缆、空间缆索体系这两种常见的结构措施对大跨人行悬索桥静风稳定性能的提高,本文进行的主要工作有:(1)介绍了大跨径桥梁静风稳定性分析的线性方法,阐述了大跨径桥梁静风稳定性分析中的非线性因素,并重点介绍了几种静风稳定性分析的非线性方法;(2)基于大跨径桥梁非线性静风稳定性分析理论,本文在ANSYS中实现了大跨径人行悬索桥的静风稳定性计算,利用ANSYS的APDL语言编制了相应的参数化程序,并对程序进行了通用化,可适用于其他大跨悬索桥的静风稳定性分析;(3)通过CFD仿真模拟算得果赛景区人行悬索桥主梁静力叁分力系数,然后利用所编程序对此桥进行了静风失稳全过程分析。(4)分别考察了0度(抗风拉索与桥面平行)抗风缆、45度抗风缆和90度(抗风拉索与桥面垂直)抗风缆对大跨径人行悬索桥的静风稳定性影响。(5)分别考察了叁种不同主缆间距的外倾式空间缆索体系对大跨径人行悬索桥静风稳定性的影响。(6)横向综合对比了抗风缆和空间缆索体系这两种结构措施对大跨径人行悬索桥的静风稳定性影响。(本文来源于《重庆交通大学》期刊2018-04-12)

颜鸿仁[10](2018)在《非均匀风场下大跨度斜拉桥静风稳定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静风失稳对桥梁结构的破坏性大,突发性强,是大跨度桥梁结构抗风性能的重要安全指标之一,对大跨度桥梁进行静风稳定性分析非常重要。另一方面,由于山区线路指标的要求,山区大跨度桥梁通常横跨山区峡谷复杂地形,这会导致桥址区的风速和风攻角沿桥跨方向呈非均匀分布,并会对桥梁的抗风性能产生影响。因此,针对山区峡谷复杂地形的非均匀风场特性,开展大跨度桥梁的静风稳定性分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研究山区峡谷复杂地形下非均匀风场对大跨度桥梁静风稳定性的影响,以一座跨越典型的山区峡谷地形的大跨度斜拉桥为工程背景,首先,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软件FLUENT分析桥址区地形的风场特性,计算出沿主梁方向的非均匀风攻角和非均匀风速分布;然后,编制出考虑了非均匀风速和非均匀风攻角下大桥静风稳定性的非线性程序。在此基础上,综合考察了非均匀风攻角分布、非均匀风速分布以及非均匀风速非均匀风攻角分布等风场条件对大桥成桥状态以及最大单悬臂和最大双悬臂施工状态静风稳定性的影响。非均匀风场下成桥结构静风稳定性研究的结果表明,与均匀风场条件下的静风响应不同,非均匀风攻角或非均匀风速下主梁静风响应峰值点位于风荷载峰值点与跨中之间,在针对非均匀风场下大桥的静风稳定性分析时,应更注重静风响应峰值点而不是跨中处;非均匀风攻角下大桥的静风失稳临界风速要远低于均匀风攻角的,且其静风稳定性能主要受最大风攻角而不是主跨部分非均匀风攻角的平均值来控制;非均匀风速下大桥的静风失稳临界风速主要由主跨部分的风速平均值和最大值共同影响;主梁的竖向位移和扭转角形状主要由风攻角因素来控制,而横向位移的变化规律相对较独立,其形状基本上以跨中线对称,且其值主要由风速因素来决定。非均匀风场下桥梁施工状态静风稳定性研究结果也同样表明,作用于施工结构主梁的非均匀风速和非均匀风攻角不同于均匀风场,两者静风响应差别很大;最大单悬臂状态要比最大双悬臂状态更容易发生静风失稳;非均匀风攻角因素对施工结构的静风稳定性占有主导位置。(本文来源于《长沙理工大学》期刊2018-04-01)

静风稳定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风荷载是桥梁结构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特别是对于山区跨峡谷等特殊地形,桥址所在地区风速和风向变化大,在其结构安全性验算环节必须要考虑风荷载对桥梁结构受力的影响。以吉茶高速公路矮寨特大悬索桥为例,对桥址区风速风向进行观测,建立风速概率密度曲线并对观测结果作了分析;利用ANSYS有限元模型,根据桥址处的风速和设计参数计算研究了静风荷载对桥梁主要构件内力的影响,同时对桥梁静风稳定性进行了基于叁维非线性优化理论的验算。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静风稳定性论文参考文献

[1].胡朋,颜鸿仁,韩艳,蔡春声,肖勇刚.山区峡谷非均匀风场下大跨度斜拉桥静风稳定性分析[J].中国公路学报.2019

[2].黄浩.风荷载作用下悬索桥受力分析与静风稳定性研究[J].公路工程.2019

[3].姜保宋,周志勇,闫康健,胡传新.典型箱梁下腹板倾角对桥梁静风稳定性能的影响[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4].张玉琢,刘海卿,马凯.大跨径悬索桥静风稳定性研究[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5].张新军,余天程,李旭民.大跨度悬索桥施工阶段静风稳定性精细化分析[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2019

[6].沈毅凯.箱梁内腹板高度对斜拉桥静风稳定性的影响[J].山西建筑.2019

[7].蔡建钢,董峰辉.桥梁非线性二维静风稳定性分析模型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2018

[8].吴志强.大跨悬索桥静风稳定性检验风速确定标准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8

[9].王超宇.基于不同抗风措施下大跨径人行悬索桥静风稳定性分析[D].重庆交通大学.2018

[10].颜鸿仁.非均匀风场下大跨度斜拉桥静风稳定性分析[D].长沙理工大学.2018

标签:;  ;  ;  ;  

静风稳定性论文-胡朋,颜鸿仁,韩艳,蔡春声,肖勇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