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在哺乳动物核移植研究中按照核供体细胞来源的不同可以分为两类:以胚胎卵裂球为核供体的胚胎细胞核移植和以各种体细胞为核供体的体细胞核移植。小鼠作为重要的试验模式动物在核移植研究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对于小鼠卵的显微操作方面也有许多,但大部分方法的实施需要借助于特殊的装置(如Piezoimpact装置、Spindle-View偏振光系统)或对卵的后期发育有明显副作用。为了能够找出一种既容易操作,又不需要特殊设备的核移植方法,本论文对以前的核移植方法进行了改进并用来构建重构胚。即首先以预先吸有细胞核或细胞的注射针在固定于持卵针上的卵母细胞透明带上穿刺两个孔,然后一边缓慢的将注射针回拔至卵周隙中,一边逐渐增加持卵针中的负压,直至极体与目标核质被完整的吸入持卵针中而完成去核,最后在不拔出注射针的情况下直接注射细胞核或完整细胞进而完成重构胚的构建。通过对重构胚去核效率和成活率的分析统计表明,用此方法可以在只有倒置显微镜和显微操作仪的条件下一次性快速的完成去核和注核,大大提高了细胞核移植的效率和重构胚成活率;更重要的是该方法操作简单,可以很快被新手掌握,易于在实际工作中推广应用。本论文还利用淋巴细胞作为供核细胞构建重构胚,在重构胚发育的特定时间段对供体细胞核在重构胚中所处的状态进行观察,并用CD分子单克隆抗体对重构胚表面CD分子以及供体细胞CD分子残留进行检测。结果表明移核重组淋巴细胞其基因组再程序化过程短于24小时,期间如果不能实现基因组的再程序化可造成重组细胞的死亡;在重组淋巴细胞基因组再程序化过程中,仍有淋巴细胞特定分化抗原的表达,但在其后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此类抗原的基因表达被关闭。提示基因组在卵母细胞质特定成分的作用下启动再程序化的过程中存有基因转换表达的递进程序。当细胞核的生理时钟重新调回到它的胚胎初始状态时,即以特定的时空表达程序向胚胎发育的方向进行程序化表达。该论文为进一步研究供核细胞基因组再程序化的分子机制提供了必要的技术和初步理论平台,将有助于阐明核一质重组细胞的基因组编程规律及细胞定向分化的分子机制,并在当今生物医学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