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师生的应对方式及干预研究

中师生的应对方式及干预研究

论文摘要

近年来,随着竞争的日益激烈,中师生面临的压力日趋增加。应对是个体在压力事件或情境中,面对内、外在环境的需求时,为了解决因应激事件或应激环境带来的行为问题,或为了平衡因应激事件或应激环境带来的情绪问题,主动做出的各种认知和行为的努力,包括为了缓解压力的一切有目的地尝试。应对是压力与适应的重要中介,国内外有关应对的众多研究都已证明,应对与个体的身心健康密切相关。因此,本研究借鉴国内外已有的压力应对研究成果和经验对国内中师生这一特殊群体的应对方式作一有效的研究尝试。同时,通过团体心理干预的方法,对训练对象的应对方式进行干预,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研究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抽取了东吴外国语高等师范学校一到五年级共578名学生为调查研究对象,运用应对方式问卷系统地考察了中师生应对方式的基本特点。根据初步调查的结果选取符合条件的30名被试,将他们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名。对实验组进行八次团体心理干预,采用的训练方法是以认知重构为主的训练方法和放松技术,对照组不予处理。在本研究范围内,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面临困境、压力时,中师生应对方式的使用频次从高到低依次为:解决问题、求助、幻想、退避、合理化、自责;中师生在幻想应对方式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女生比男生更多使用幻想应对方式。(2)中师生在自责、退避、合理化三个维度上存在极显著的年级差异。四年级学生比一年级和三年级学生更多使用自责的应对方式;三年级、四年级和五年级的学生比一年级的学生更多使用退避、合理化的应对方式。中师生六种应对方式随年级变化的趋势是:随着年级的升高呈起伏状。(3)不同家庭所在地的中师生在求助应对方式上存在显著差异,城镇学生比农村学生更多的采用求助的应对方式;不同家庭结构的中师生在六种应对方式上均无显著差异,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中师生都以积极的应对方式为主。(4)团体心理干预使中师生应对方式发生了显著变化,实验组更多地使用解决问题、求助的积极应对方式,而较少使用自责、幻想、退避的消极应对方式。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问题的提出
  • 1. 文献综述
  • 1.1 应对与应对方式的界定
  • 1.1.1 应对的涵义
  • 1.1.2 应对方式的概念及分类
  • 1.2 应对的理论
  • 1.2.1 应对的过程理论
  • 1.2.2 应对的特质理论
  • 1.2.3 应对的情境特征理论
  • 1.3 应对方式的测量
  • 1.4 应对方式的意义
  • 1.4.1 应对方式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 1.4.2 应对方式对情绪的影响
  • 1.4.3 应对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 1.5 应对方式研究的现状
  • 1.5.1 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
  • 1.5.2 应对方式与个性特征的关系研究
  • 1.5.3 应对方式与社会情境因素关系研究
  • 1.5.4 我国对应对方式的测量研究
  • 1.5.5 应对方式的干预研究
  • 1.6 已有研究的不足
  • 1.7 本研究的意义
  • 2. 研究思路
  • 2.1 概念界定
  • 2.2 研究假设
  • 2.3 研究对象
  • 2.4 研究工具
  • 2.5 研究设计
  • 2.6 数据收集与处理
  • 3. 干预实验
  • 3.1 干预的理论依据
  • 3.2 干预目标
  • 3.3 干预内容
  • 3.4 干预过程
  • 3.4.1 活动单元设置(详细内容见附录)
  • 3.4.2 干预方法
  • 3.4.3 实施步骤
  • 3.4.4 注意事项
  • 3.5 干预原则
  • 4. 研究结果
  • 4.1 调查研究的结果
  • 4.1.1 中师生六种应对方式的使用频次
  • 4.1.2 中师生应对方式的性别特点
  • 4.1.3 中师生应对方式的年级特点
  • 4.1.4 不同家庭所在地的中师生应对方式比较
  • 4.1.5 不同家庭结构的中师生应对方式比较
  • 4.2 干预研究的结果
  • 5. 讨论
  • 5.1 中师生应对方式的一般特点分析
  • 5.1.1 中师生应对方式的使用频次
  • 5.1.2 中师生应对方式的性别差异
  • 5.1.3 中师生应对方式的年级特点
  • 5.1.4 不同家庭所在地的中师生应对方式比较
  • 5.1.5 不同家庭结构的中师生应对方式比较
  • 5.2 干预实验研究的效果分析
  • 5.3 学生对干预训练效果的评价
  • 5.4 干预实验效果的归因分析
  • 6. 结论
  • 7. 对中等师范学校教育管理的启示
  • 8. 研究反思
  • 一、本研究的局限
  • 二、本研究的展望
  • 9.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应付方式问卷》
  • 附录2:应对方式团体心理训练活动方案
  • 附录3:团体活动后部分成员的感受和体会
  • 附录4:团体活动图片选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后记
  • 详细摘要
  • 相关论文文献

    • [1].萨提亚模式团体心理干预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提升作用[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20(05)
    • [2].团体心理关爱护理对宫颈癌患者应对方式及自我效能的影响[J].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20(05)
    • [3].团体心理干预对孕产妇焦虑抑郁控制的价值研究[J]. 中国社区医师 2020(19)
    • [4].团体心理管理在住院患者不良心理状态管理中的应用[J].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20(14)
    • [5].团体心理干预对冰毒成瘾性戒除的价值分析[J]. 心理月刊 2020(15)
    • [6].团体心理活动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应用及思考[J]. 西部素质教育 2018(10)
    • [7].团体心理干预对酒依赖患者自我效能感及复饮率的影响[J]. 中国疗养医学 2016(02)
    • [8].团体心理沙盘在一例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应用[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7(10)
    • [9].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团体心理干预研究[J]. 课程教育研究 2017(50)
    • [10].体验式团体心理教育在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中的应用[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14)
    • [11].积极心理学取向的学校团体心理活动规划的实践与思考[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0(04)
    • [12].积极团体心理技术——团体心理技术的新方向[J].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14(05)
    • [13].团体心理干预对大学生自我效能、自我接纳影响的研究[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2(05)
    • [14].团体心理教育的服务方向研究[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1(19)
    • [15].联合康复志愿者的乳腺癌治疗期患者团体心理干预的实践[J]. 河北医药 2016(09)
    • [16].团体心理干预在社区高血压患者中的作用[J]. 社区医学杂志 2014(24)
    • [17].团体心理干预在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高情感表达家属中的应用[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5(07)
    • [18].家庭雕塑在某次团体心理活动中的应用[J]. 考试周刊 2019(03)
    • [19].积极心理学取向的学校团体心理活动规划实践与思考[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1(06)
    • [20].酒驾者团体心理干预对照研究[J].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4(02)
    • [21].团体心理干预在自杀意念大学生中的应用研究[J]. 校园心理 2012(01)
    • [22].体验式团体心理教育模式在高职院校的应用研究[J]. 中国成人教育 2011(18)
    • [23].放化疗科新入职护士的团体心理规范化培训管理[J].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20(14)
    • [24].团体心理干预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J].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16(06)
    • [25].团体心理干预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50例认知功能的影响[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5(03)
    • [26].以团体心理活动推动士官学校心理服务工作[J]. 新西部(理论版) 2013(11)
    • [27].运用团体心理活动培养留守职校生责任意识的实践研究[J]. 职业时空 2012(10)
    • [28].高校危机事件后团体心理抒压的实施[J].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2011(04)
    • [29].团体心理干预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效果研究[J].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09(04)
    • [30].学校团体心理教育活动探析[J]. 教育科学研究 2008(03)

    标签:;  ;  ;  

    中师生的应对方式及干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