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海洛因戒断者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海洛因戒断者,时间知觉,时间二分任务,内部时钟
海洛因戒断者论文文献综述
[1](2019)在《海洛因戒断者的时间知觉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海洛因戒断者的多种认知功能存在损伤,而时间信息加工作为中枢神经系统的一个基本功能,是多种认知加工的基础,药物的使用会影响时间知觉,相反,对时间感知的扭曲也可能导致个体药物成瘾。药物成瘾者普遍存在时间知觉的改变,但不同药物成瘾者的时间知觉改变不同,目前海洛因戒断者存在怎样的时间知觉特征并不清晰,因此,我们旨在探讨海洛因戒断者的时间知觉特征。过程和方法:选择甘肃省某强制戒毒所男性海洛因戒断者31名作为戒断组被试,平均年龄为47.61±8.15岁,招募的方式选取健康男性32名作为正常组被试,平均年龄为44.19±9.36。正式实验前两组被试均接受了贝克焦虑、贝克抑郁以及巴瑞特冲动性人格问卷的测试。实验使用时间二分任务,任务共包括7个时距刺激,其中标准短时距为400ms、标准长时距为1600ms,比较时距为600ms、800ms、1000ms、1200ms、1400ms。本研究通过E-Prime 2.0软件进行数据的收集,接着使用SPSS17.0对正式实验阶段的反应进行2(被试类型:海洛因戒断者、正常控制组)×7(时距:400ms、600ms、800ms、1000ms、1200ms、1400ms、1600ms)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根据被试的判断计算其长反应比例,不同时距下的长反应比例被描述为Sigmoid (S)曲线,接着通过Matlab分别对每组被试样本进行Sigmoid曲线拟合,根据拟合得出的Sigmoid函数计算主观相等点和韦伯比例。结果:时距的主效应显着,并且相较于对照组,海洛因戒断组对长反应比例的判断在7个时距上均高于对照组,但两组对400ms的短时距以及1200ms、1400ms、1600ms的长时距判断未见显着性差异,对600ms、800ms、1000ms的中间时距判断差异显着。主观相等点和韦伯比例的统计结果显示,海洛因戒断组的主观相等点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显着,海洛因戒断组的韦伯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不显着。根据结果,我们能得出以下结论:海洛因戒断者更容易高估时间,并且对时间的高估更多体现在对中间时距的判断上。据此,我们可以推测正是由于海洛因戒断者对时间的高估使得其产生了更多的不耐烦,进而导致复吸。(本文来源于《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9-10-19)
王燕青,王福兴,郝艳斌,胡祥恩[2](2019)在《海洛因戒断者对海洛因相关线索的注意偏向——来自眼动的证据》一文中研究指出海洛因成瘾(Heroin addiction)是一种对精神活性物质的依赖,并伴随着认知功能受损、适应性减弱等一系列生理变化的慢性功能脑病。有研究表明海洛因戒断者对成瘾物质相关线索的注意偏向是预测其再次复吸的重要指标(Franken,2003)。因此对海洛因戒断者注意偏向及其心理过程的探讨就显得十分必要。以往关于海洛因成瘾的研究主要是通过传统Stroop范式来探讨海洛因戒断者的注意偏向,且没有对成瘾线索的类别(药物、工具和动作)做具体的区分,也忽视了海洛因戒断者对不同的药物线索表现出的动机冲突。本研究首先采用修订版的SRC范式,采用两因素2 (反应类型:趋近,回避)×2(图片类型:药物,工具,动作,中性)被试内设计来探究海洛因戒断者对于药物、工具和动作叁类刺激的动机冲突。结果发现海洛因戒断者对药物的回避倾向比对工具和动作的回避倾向要强,同时药物的趋近倾向也比对工具和动作的趋近倾向要强,对药物刺激存在强烈的动机冲突。接下来利用眼动技术结合点探测范式,采用4(图片分类:药物,工具,动作,中性)×2(探针位置:一致,不一致)的被试内设计来探讨海洛因戒断者对海洛因相关刺激信息注意偏向成分的时间进程。基于以往的研究(高笑等, 2012; Castellano, Fortunato,&Loreto, 2009),采用四个眼动指标:首视点进入时间偏向分数,首视点注视时间偏向分数,总注视时间偏向分数和注视个数偏向分数,系统考察了最初的探测速度、最初的注意维持/回避、总体注意维持/回避。结果发现海洛因戒断者对不同的海洛因相关线索图片存在不同的注意偏向模式。对药物的注视时间过程为:早期探测减缓,随后保持注意回避,而且这种注意特征一直持续整个过程;而对工具和动作的模式为:早期加速探测,一直持续到晚期的注意维持。(本文来源于《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9-10-19)
赵长明,鲁刚,陈娇,刘欣[3](2019)在《四君子汤联合循证矫正理念治疗海洛因戒断症状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四君子汤联合循证矫正理念对海洛因成瘾患者的效果及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的影响。方法是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陕西省某戒毒所已进行脱毒治疗叁个月以上,再次自愿进行康复治疗的海洛因依赖者稽延性戒断症患者1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把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8例。对照组采用四君子汤治疗,研究组采用四君子汤联合循证矫正理念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疗效、戒断症状评分、焦虑变化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是研究组治疗疗效优于对照组(P <0. 05);研究组戒断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P <0. 05);研究组焦虑变化情况小于对照组(P <0. 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小于对照组(P <0. 05)。对治疗海洛因依赖者稽延性戒断症状,四君子汤联合循证矫正理念的治疗疗效显着,值得在临床上应用推广。(本文来源于《云南警官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杨玲,王斌强,耿银凤,姚东伟,曹华[4](2019)在《虚拟和真实金钱奖赏幅度对海洛因戒断者风险决策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已有研究表明海洛因成瘾者风险决策能力受损,但少有研究关注不同幅度金钱奖赏对戒断期海洛因成瘾者风险决策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是否会受到金钱奖赏类型的调节。因此,本研究使用气球模拟风险任务(BART),通过两个实验探究不同幅度虚拟和真实金钱奖赏对海洛因戒断者风险决策的影响。结果显示,在虚拟奖赏情景下,海洛因戒断者未爆破气球按键次数和爆破气球个数均显着大于正常组被试,以及两组被试在25分奖赏条件下的未爆破气球按键次数和爆破气球个数均显着大于1分奖赏;而在真实奖赏情景下,海洛因戒断者未爆破气球按键次数和爆破气球个数均显着小于正常组被试,以及两组被试在25分奖赏条件下的未爆破气球按键次数和爆破气球个数均显着小于1分奖赏。研究结果表明,金钱奖赏类型和金钱奖赏幅度会影响被试的风险决策行为。在虚拟奖赏情景下,两组被试的风险偏好水平随着奖赏幅度的增加显着升高,但是戒断期海洛因成瘾者的风险偏好水平高于正常组被试;而在真实奖赏情景下,两组被试的风险偏好水平随着奖赏幅度的增加显着降低,同时戒断期海洛因成瘾者的风险偏好水平低于正常组被试。(本文来源于《心理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郑志灵,曾红,孙楠,郭伟杰[5](2018)在《海洛因戒断者对不同药物相关线索反应的ERP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研究采用双选择Oddball任务与事件相关电位(ERP)技术考察海洛因戒断者在长期戒断后,其反应抑制功能,及不同药物相关线索对海洛因戒断者反应抑制功能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选取18名海洛因戒断者作为实验组,14名在年龄等方面与之匹配的健康人士作为对照组。实验中要求完成采用双选择Oddball任务,该任务包括两种条件:A.工具类条件,"杯子"为标准刺激,用药工具和工具对照为偏差刺激;B.动作类条件,"喝水动作"为标准刺激,用药动作和动作对照为偏差刺激。其中标准刺激和偏差刺激出现的概率分别为70%和30%,要求被试尽快地对标准刺激和偏差刺激作出准确的按键反应。结果:(1)行为水平:相比标准刺激,所有被试在偏差刺激上的反应时显着更长,错误率显着更高;(2)脑电反应:相比标准刺激,偏差刺激诱发的N2、P3波幅显着更大(F=68.40,p<0.001,偏η~2=0.86; F=8.37,p<0.05,偏η~2=0.43);(3)组间差异:与健康组相比,海洛因戒断组在观看偏差刺激,即药物相关线索和对照线索时都诱发了更小的N2成分(t=5.72,p<0.001;t=5.75,p<0.001)和更大的P3成分(t=4.45,p<0.001;t=4.45,p<0.05),尤其是观看用药动作线索时戒断组的N2波幅更小,P3波幅更大(t=5.85,p<0.001; t=6.37,p<0.001);(4)组内差异:相比用药工具线索,海洛因戒断组在观看用药动作线索时诱发了更小的N2成分和更大的P3成分(t=-3.88,p<0.05;t=-7.35,p<0.001)。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长期戒断后海洛因成瘾者的反应抑制功能与正常人相比存在缺陷,且药物相关线索特别是用药动作线索会影响海洛因戒断者的反应抑制能力。(本文来源于《第二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8-11-02)
杨玲,苏红婷,曹华,张燕,任静[6](2018)在《童年创伤对海洛因戒断者心理健康的影响:自我概念的中介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海洛因戒断者童年创伤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是否存在自我概念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儿童期心理创伤问卷、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症状自评量表对466名男性海洛因戒断者进行调查。结果:(1)海洛因戒断者普遍存在童年创伤经历,其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国内常模,其自我概念各维度间无显着差异。(2)自我概念量表中多项因子与童年创伤量表中所有因子、心理健康各因子呈显着负相关;心理健康各因子与童年创伤中多项因子呈显着正相关。(3)自我概念在童年创伤和心理健康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18. 36%。结论:海洛因戒断者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国内常模,且普遍存在童年创伤,自我概念在童年创伤和心理健康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期刊2018年05期)
杨玲,苏红婷,曹华,张建勋,姚东伟[7](2018)在《海洛因戒断者的阈下情绪启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表明海洛因戒断者的情绪加工异常,但其阈下情绪加工是否异常尚无定论。本研究采用阈下情绪启动范式,考察其阈下情绪加工能力。结果:戒断组的反应时显着高于控制组;两组中,相比不一致、控制状态,一致状态反应时均显着最短;在戒断组中,不一致状态的反应时显着大于控制状态,负性图片的反应时显着大于正性图片,而在控制组中差异不显着。结论:戒断者存在阈下情绪启动效应,阈下情绪加工存在正性偏向,且能力弱于正常人。(本文来源于《心理科学》期刊2018年05期)
杨玲,曹华,马雪,王斌强,何圆圆[8](2018)在《药物相关线索干扰海洛因戒断者的刷新能力》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采用n-back任务,检验药物相关线索对海洛因戒断者工作记忆刷新的影响,旨在探究海洛因戒断者由于长期药物使用造成的认知损伤和药物相关线索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1)无论在1-back任务中还是在2-back任务中,相对于正常人,海洛因戒断者反应时长更长。(2)相对于中性线索条件,海洛因戒断者在药物相关线索条件下的反应时更长;(3)相对于2-back任务,正常人与海洛因戒断者在1-back任务中的正确率更高。这可能表明长期的药物使用会使海洛因戒断者的工作记忆刷新能力受损,而药物相关线索会进一步干扰这种认知损伤。(本文来源于《心理科学》期刊2018年04期)
郝艳斌[9](2018)在《海洛因戒断者对海洛因相关线索的注意偏向》一文中研究指出综述前人的研究发现,海洛因戒断者对于海洛因相关线索的注意偏向研究比较少,尤其是强制戒毒过程中,海洛因戒断者对于不同的成瘾相关线索(药物、吸食工具和动作)的注意机制和动机冲突,较少有研究者关注。为了探究这些问题,本研究将海洛因成瘾相关线索具体区分为药物,工具,动作。实验1采用两因素4(图片分类:药物,工具,动作,中性)×2(探针位置:一致,不一致)被试内设计的点探测范式来验证海洛因戒断者对于海洛因不同相关线索的注意偏向;实验2采用两因素(反应类型:趋近、回避)×(图片类型:药物,工具,动作,中性)被试内设计来探究海洛因戒断者对于不同相关线索的动机冲突。实验3利用眼动技术,结合点探测范式,采用4(图片分类:药物,工具,动作,中性)×2(探针位置:一致,不一致)的被试内设计来探究海洛因戒断者对于海洛因不同相关线索的认知加工过程。实验1发现,海洛因戒断者对于叁类海洛因相关线索图片是存在不同的注意偏向模式。反应时结果表明海洛因戒断者对药物图片呈现注意维持,工具和动作图片的注意回避。实验2发现,对于海洛因戒断者,图片刺激的回避倾向均强于趋近倾向,药物的回避倾向比工具和动作的回避倾向要强,同时药物的趋近倾向也比工具和动作的趋近倾向要强。实验3发现,反应时结果表明,海洛因戒断者对药物图片呈现注意回避,工具和动作图片的注意维持。眼动数据结果显示,对药物的注视时间过程为:早期加速探测,但是迅速注意回避以及持续至晚期的注意回避;而对工具和动作的模式为:早期加速探测,一直持续到晚期的注意维持。结论认为,(1)海洛因戒断者存在对海洛因相关线索的注意偏向(2)海洛因戒断者对于外部刺激更容易呈现回避倾向,以此来保护自己不受伤害。戒断者对于药物刺激比其他刺激更容易呈现回避-趋近冲突,符合负强化情绪加工理论。(3)海洛因戒断者对于不同相关线索的注意偏向,符合镜像神经系统假说。(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期刊2018-05-01)
付亚南[10](2018)在《警示图片对海洛因戒断者毒品内隐态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成瘾相关研究中,有研究发现,对物质积极的内隐态度偏向会增加个体对这一物质的使用,而消极的内隐态度偏向则会引起个体对这一物质的回避行为,个体对成瘾物质的内隐态度可以预测复吸及成瘾行为,且研究发现通过相应的干预措施能够使个体的内隐态度偏好发生变化。因此,研究成瘾者对成瘾物质的内隐态度,尝试对其内隐态度进行干预从而降低复吸及成瘾行为对戒毒工作是非常有意义的。本研究实验组为海洛因戒断者,控制组为招募的非吸毒个体,两组被试在年龄、文化程度方面相匹配。采用单类内隐联想测验(SC-IAT),目的在于考察和验证海洛因戒断者的毒品内隐态度偏好,并在了解其内隐态度偏好的基础上,探索毒品相关的警示图片是否会降低其对毒品的内隐态度以及哪种类型的警示图片效果更好。研究结果如下:(1)实验一:海洛因戒断者的毒品内隐联想测验D分数大于0,正常组的毒品内隐联想测验D分数小于0。(2)实验二:观看完疾病类和抽象类两类警示图片后,海洛因戒断组测得的内隐联想D分数均值有所下降,但不具有显着性差异;正常组被试观看完抽象类警示图片后,对毒品的内隐联想D分数显着降低。由此,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海洛因戒断者的毒品内隐态度偏好为积极和正向的,与正常个体相比,他们更容易将毒品与正性、愉快的词语联想起来;正常个体的毒品内隐态度偏好是消极和负性的,他们更容易将毒品与负性、不好的词语联想起来。(2)疾病类和抽象类两类图片对海洛因戒断者的毒品内隐态度不具有显着的警示效果,但抽象类图片对正常个体具有显着的警示效果。因此,在戒毒宣传中,可以增加对抽象类毒品相关警示图片的使用,降低正常个体沾染毒品或者发生吸毒行为的可能性。(本文来源于《西北师范大学》期刊2018-05-01)
海洛因戒断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海洛因成瘾(Heroin addiction)是一种对精神活性物质的依赖,并伴随着认知功能受损、适应性减弱等一系列生理变化的慢性功能脑病。有研究表明海洛因戒断者对成瘾物质相关线索的注意偏向是预测其再次复吸的重要指标(Franken,2003)。因此对海洛因戒断者注意偏向及其心理过程的探讨就显得十分必要。以往关于海洛因成瘾的研究主要是通过传统Stroop范式来探讨海洛因戒断者的注意偏向,且没有对成瘾线索的类别(药物、工具和动作)做具体的区分,也忽视了海洛因戒断者对不同的药物线索表现出的动机冲突。本研究首先采用修订版的SRC范式,采用两因素2 (反应类型:趋近,回避)×2(图片类型:药物,工具,动作,中性)被试内设计来探究海洛因戒断者对于药物、工具和动作叁类刺激的动机冲突。结果发现海洛因戒断者对药物的回避倾向比对工具和动作的回避倾向要强,同时药物的趋近倾向也比对工具和动作的趋近倾向要强,对药物刺激存在强烈的动机冲突。接下来利用眼动技术结合点探测范式,采用4(图片分类:药物,工具,动作,中性)×2(探针位置:一致,不一致)的被试内设计来探讨海洛因戒断者对海洛因相关刺激信息注意偏向成分的时间进程。基于以往的研究(高笑等, 2012; Castellano, Fortunato,&Loreto, 2009),采用四个眼动指标:首视点进入时间偏向分数,首视点注视时间偏向分数,总注视时间偏向分数和注视个数偏向分数,系统考察了最初的探测速度、最初的注意维持/回避、总体注意维持/回避。结果发现海洛因戒断者对不同的海洛因相关线索图片存在不同的注意偏向模式。对药物的注视时间过程为:早期探测减缓,随后保持注意回避,而且这种注意特征一直持续整个过程;而对工具和动作的模式为:早期加速探测,一直持续到晚期的注意维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海洛因戒断者论文参考文献
[1]..海洛因戒断者的时间知觉特征[C].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2019
[2].王燕青,王福兴,郝艳斌,胡祥恩.海洛因戒断者对海洛因相关线索的注意偏向——来自眼动的证据[C].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2019
[3].赵长明,鲁刚,陈娇,刘欣.四君子汤联合循证矫正理念治疗海洛因戒断症状的临床研究[J].云南警官学院学报.2019
[4].杨玲,王斌强,耿银凤,姚东伟,曹华.虚拟和真实金钱奖赏幅度对海洛因戒断者风险决策的影响[J].心理学报.2019
[5].郑志灵,曾红,孙楠,郭伟杰.海洛因戒断者对不同药物相关线索反应的ERP研究[C].第二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2018
[6].杨玲,苏红婷,曹华,张燕,任静.童年创伤对海洛因戒断者心理健康的影响:自我概念的中介作用[J].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2018
[7].杨玲,苏红婷,曹华,张建勋,姚东伟.海洛因戒断者的阈下情绪启动研究[J].心理科学.2018
[8].杨玲,曹华,马雪,王斌强,何圆圆.药物相关线索干扰海洛因戒断者的刷新能力[J].心理科学.2018
[9].郝艳斌.海洛因戒断者对海洛因相关线索的注意偏向[D].华中师范大学.2018
[10].付亚南.警示图片对海洛因戒断者毒品内隐态度的影响[D].西北师范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