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甘宁地区论文-马雪,赵红

陕甘宁地区论文-马雪,赵红

导读:本文包含了陕甘宁地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20世纪叁四十年代,陕甘宁地区,医疗机构

陕甘宁地区论文文献综述

马雪,赵红[1](2019)在《二十世纪叁四十年代陕甘宁地区医疗机构的变迁及特点》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叁四十年代,陕甘宁地区的医疗机构经过苏维埃时期、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不断建设与完善,实现了从无到有的转变。通过对叁个时期陕甘宁地区医疗机构的梳理,发现其具有"战时性"和"共享性"的特点,同时使该地区医疗卫生状况也发生了质的变化,提高了军民的健康水平,有力地支援了战争,为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医疗卫生机构的开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本文来源于《兰台世界》期刊2019年10期)

刘昕,辛存林[2](2019)在《陕甘宁地区城市空气质量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历史观测数据来探究短时间内AQI (空气质量指数)的起伏变化,有助于制定空气污染防治措施,对区域环境经济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研究陕西省、甘肃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简称"陕甘宁地区")2015—2017年空气质量特征,对3 a的AQI及评价体系中6项污染物(PM_(2.5)、PM_(10)、O_3、NO_2、SO_2、CO)质量浓度特征进行研究.通过数理统计对29个监测站点32 910个样本数据进行整理,采用克里金法分析AQI及6项污染物质量浓度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空间上,陕甘宁地区西南部污染较轻,陕西省中部关中平原、宁夏回族自治区北部及甘肃省河西走廊西北部污染较严重.ρ(O_3)高值集中分布在研究区西北部地区,ρ(CO)、ρ(NO_2)高值集中分布在东部地区,ρ(PM_(2.5))、ρ(PM_(10))分布特征与AQI分布特征相似,ρ(SO_2)高值集中分布在北部地区.②时间上,3 a的AQI平均值为88,AQI季节性变化呈冬季(108)>春季(88)>秋季(78)>夏季(74)的规律.③通过数理统计对污染物质量浓度月变化特征分析发现,ρ(O_3)夏季最高,峰值为140.3μg/m~3,春秋次之,冬季最低;ρ(PM_(2.5))、ρ(PM_(10))、ρ(SO_2)、ρ(NO_2)和ρ(CO)均为冬季最高,其最高值分别为83.7μg/m~3、155.9μg/m~3、72.6μg/m~3、52.1μg/m~3、2.04 mg/m~3.④相关性分析表明,AQI与自然因素中的平均气温、平均降水量和气压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59、-0.903和0.620,平均气温、平均降水量与AQI均呈极显着负相关(P<0.01),气压与AQI呈显着正相关(P<0.05). DEM (数字高程模型)地形起伏度分析发现,地形起伏度级别越大,AQI越小.社会经济因素中,AQI受工业企业数的影响最大,相关系数为0.634.研究显示,自然因素对陕甘宁地区空气质量的影响大于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气象条件对空气污染的扩散起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研究》期刊2019年12期)

刘洁遥,张福平,冯起,魏永芬,黄良红[3](2019)在《陕甘宁地区降水稳定同位素特征及水汽来源》一文中研究指出依据全球大气降水稳定同位素观测网络(GNIP)和已有研究中陕甘宁地区的大气降水氢氧稳定同位素资料,并结合相关气象数据,分析了陕甘宁地区大气降水氧稳定同位素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子,并建立了大气降水线方程.结果表明:3省大气降水线的斜率、截距由小到大依次为:甘肃、陕西、宁夏,且均小于全球大气降水线方程的斜率、截距,表明3省的降水过程受蒸发作用影响程度沿宁夏、陕西、甘肃增强;陕甘宁地区大气降水中δ~(18)O值在时间变化上,表现为夏秋季节富集、冬春季节贫化,从空间分布来看,由西北至东南,加权平均δ~(18)O值呈减小趋势;3省降水中δ~(18)O温度效应显着,但不存在降水量效应,这体现了中高纬度大陆性气候的特征;高程效应的定量关系为-0.12‰·(100 m)~(-1),纬度效应更显着(纬度每增加1°,降水中δ~(18)O相应贫化0.27‰);采用HYSPLIT模型对各站点的水汽来源进行追踪,气团聚类轨迹表明,夏半年主要有来自孟加拉湾的水汽、东南季风水汽和西风带水汽,冬半年以西风带水汽为主.(本文来源于《应用生态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廖沛玲[4](2019)在《家庭禀赋、认知程度与退耕户参与后期管护投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遏制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问题,中国于1999年在陕西等省试点推行退耕还林(草)工程(简称“退耕工程”)。至今,退耕工程先后经历了“2002年全面启动-2007年成果巩固-2014年再启动”多个阶段,累计投入4500多亿,完成退耕还林任务2980万hm~2,取得了十分显着的生态成果。各级政府是退耕工程的制定者和推动者,然而要改善环境仅有各级政府重视远远不够,必须落脚到农业生产的主体上。退耕户作为退耕工程的实施主体和管护投资主体,激发其管护投资林业的意愿,从而形成自我造血功能对于退耕工程实现可持续性至关重要。然而,随着退耕工程的深入推进,部分研究发现各区域退耕户参与后期管护投资情况并不乐观。我们不禁思考,怎么样才能增强退耕户参与后期管护投资意愿和加大退耕户参与后期管护投资力度?退耕户参与后期管护投资的内在机理是什么?这些问题将直接影响退耕工程的可持续性。因此,挖掘退耕户参与后期管护投资的影响因素,探究其参与后期管护投资的内在机理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陕甘宁地区农户调研数据为例,通过文献整理与理论分析,阐释了家庭禀赋、认知程度与退耕户参与后期管护投资(意愿/力度)的内在关系和作用机制;通过改进的中介效应检验流程,检验了家庭禀赋各个维度对于退耕户参与后期管护投资(意愿/力度)的直接效应,以及家庭禀赋通过影响认知程度进一步作用于退耕户参与后期管护投资(意愿/力度)的间接效应,并提出了增强退耕户参与后期管护投资意愿和加大退耕户参与后期管护投资力度的对策建议。研究的主要结论为:(1)陕甘宁地区退耕户参与后期管护投资意愿不高,55.42%的退耕户表示未来叁年内愿意管护投资退耕成果;退耕户参与后期管护投资力度不大,平均为0.02万元/亩/年。(2)退耕户各项资本禀赋水平是影响其参与后期管护投资(意愿/力度)的重要因素。具体而言,人力资本禀赋水平越高,退耕户参与后期管护投资意愿越强烈,越倾向于加大参与后期管护投资力度;社会资本禀赋水平正向显着影响退耕户参与后期管护投资意愿和参与后期管护投资力度;经济资本禀赋水平越高,退耕户参与后期管护投资意愿越强烈,越倾向于加大参与后期管护投资力度;自然资本禀赋水平正向显着影响退耕户参与后期管护投资意愿和参与后期管护投资力度。(3)退耕户各项资本禀赋水平除了直接作用于其参与后期管护投资(意愿/力度)以外,还可通过影响认知程度进一步间接作用于其参与后期管护投资(意愿/力度),即认知程度在“各项资本禀赋水平→认知程度→退耕户参与后期管护投资(意愿/力度)”路径中发挥中介效应作用。(4)认知程度中,经济价值认知在大多数影响路径中存在中介效应作用,除了在“自然资本禀赋→经济价值认知→退耕户参与后期管护投资(意愿/力度)”这一影响路径中不存在中介效应作用,在其余影响路径中均存在中介效应作用。(5)认知程度中,生态价值认知仅在“人力资本禀赋水平→生态价值认知→退耕户参与后期管护投资意愿”这一影响路径中存在中介效应作用,在其余影响路径中均不存在中介效应作用。针对以上研究内容和研究结论,本文认为应从家庭禀赋对退耕户参与后期管护投资(意愿/力度)的作用机制入手,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首先,应依据家庭资本禀赋水平特点,瞄准潜在愿意参与后期管护投资的退耕户。其次,针对性地提升优化退耕户各项资本禀赋水平,进而提高其关于参与后期管护投资的经济价值认知和生态价值认知,从而提升退耕户参与后期管护投资(意愿/力度)的间接效应和直接效应。具体而言,通过鼓励退耕户与新型农林业经营主体合作破解人力数量难题以及鼓励科技人员下乡指导培训提升人力质量,提升退耕户人力资本禀赋水平;通过村级会议等渠道推动农户互动交流学习以及与新型农林业经营主体合作交流扩充信息来源渠道,提升退耕户社会资本禀赋水平;通过加快发展退耕后续产业增强收入稳定性以及贷款政策倾斜提升融资能力,提升退耕户经济资本禀赋水平;通过推动退耕地流转发展退耕地适度规模管护以及促进退耕户土地资源充裕这一优势与新型农林业经营主体的优势实现互补,提升退耕户自然资本禀赋水平。(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9-05-01)

胡皓,李丽平,王建鹏,马晓华[5](2018)在《2016年陕甘宁地区一次强降水的大气环流特征及水汽输送途径》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降水常规和加密观测资料以及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对2016年7月24日发生在陕甘宁地区强降雨过程的大气环流特征及水汽输送途径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在对流层高层,陕甘宁地区位于东亚西风带高空急流入口区右侧,辐散显着,通过抽吸作用激发了较强的局地垂直运动。在对流层中层,不断有低槽从低涡底部分裂出来,并携带冷空气南下。对流层低层风场上,850 h Pa以下陕甘宁地区为强辐合区,冷暖空气强烈交汇,锋生条件好。此外,850~200 h Pa高度,都表现为强烈上升运动。副热带高压向西深入中国大陆,呈东北—西南向分布,副高后部来自孟加拉湾的西南暖湿气流为强降水天气建立了稳定的水汽通道,而来自南海的水汽输送非常弱。(本文来源于《干旱气象》期刊2018年05期)

马静宇,秦怡,任宇鹏,王鑫,谷娟[6](2018)在《基于MODIS植被丰度的沙漠化界线提取方法探究——以陕甘宁地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陕甘宁地区为研究区、2001—2015年的MODIS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基于MODIS像元的植被丰度提出了累积曲线梯度变化法,通过提取沙漠化界线确定了用植被丰度表达的界线指标,讨论了陕甘宁地区的沙漠化变化。结果表明:(1)基于数学统计分析方法的累积曲线梯度变化法,方法简单、可操作性强,为沙漠化的定量分析与动态监测提供了新方法;(2)以植被丰度15%为指标作为陕甘宁地区的沙漠化界线,发现在这15年间,陕甘宁地区的沙漠化呈现在波动中不断改善的总体趋势。(本文来源于《测绘通报》期刊2018年05期)

陆迪雅[7](2018)在《“一带一路”背景下西北高校俄语人才培养探究——以陕甘宁地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俄罗斯、中亚五国各行业各领域合作发展迈向新的高度,陕甘宁地区作为新丝绸之路的重要区域,"一带一路"为其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陕甘宁地区的俄语教育也应顺应国家发展战略,结合实际为"一带一路"及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培养出更能适应中俄及中国与中亚国家全方位合作的优质复合型俄语人才。立足于我国西北地区高校俄语人才培养的现状,以陕甘宁地区为例,紧紧围绕俄语人才在国际交往中的作用,结合今后我国以培养基础厚、口径宽的复合型俄语人才为目标的新要求,综合分析目前陕甘宁地区在俄语人才培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本文来源于《宁夏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赵安周,张安兵,赵延旭,范倩倩,赵玉玲[8](2018)在《基于MODISNDVI数据的陕甘宁地区植被覆盖时空变化及其对极端气候的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干旱、热浪等极端气候事件对植被生态系统有重要的影响。基于MODIS NDVI数据集、日降水、日平均气温以及最高和最低气温数据,辅以Sen趋势分析、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了2000—2014年陕甘宁地区植被覆盖的时空演变及其对极端气候的响应。结果表明:(1)近15年来陕甘宁地区NDVI呈显着增加趋势(p<0.01),其增加速率为0.066/10a,就不同的植被类型来看,草地、灌丛、栽培作物、针叶林和阔叶林均呈现显着上升的趋势(p<0.01),其上升速率分别为0.06/10a,0.058/10a,0.077/10a,0.039/10a和0.036/10a;(2)空间上,NDVI呈由东南向西北递减的分布格局,显着增加的区域主要位于榆林、延安等生态工程重点建设的区域;(3)就极端气候指数的变化来看,除TXx外,其他极端气候指数的变化均未通过0.05置信水平检验;(4)在月尺度上,NDVI与极端降水指数(RX5day和RX1day)和极端气温指数(TMAXmean,TMINmean,TNx,TNn,TXn和TXx)存在显着相关性;(5)在季节尺度上,春季和秋季植被NDVI与极端气候指数均存在显着的相关性(p<0.01),夏季植被NDVI与极端降水指数呈显着正相关(p<0.05),冬季植被NDVI与RX5day呈显着负相关(p<0.05);(6)滞后性分析表明月NDVI与极端降水指数(RX1day和RX5day)和极端气温指数(TMAXmean和TXx)前1个月的相关性大于当月、前2个月以及前3个月,表明该地区的植被对这些极端气候指数的响应存在一定的滞后性。(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研究》期刊2018年03期)

芦佳玉,延军平,王鹏涛,刘永林[9](2017)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陕甘宁地区风速时空变化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风速是影响沙尘天气最重要因素,认识温度对风速的影响有助于环境保护实践。运用Mann-Kendall突变检验法、线性趋势法、Spearman秩相关分析对陕甘宁地区1960—2014年风速和气温日平均值数据进行年尺度及季尺度时空变化特征分析。结果表明:(1)陕甘宁地区气温呈上升趋势,冬季气温上升最快,年平均气温在1994年发生突变。(2)陕甘宁地区年平均风速呈显着下降趋势(P<0.01),且以0.07 m·s~(-1)·(10a)~(-1)的速率下降,春季下降速度最快,气温突变后下降趋势更明显。(3)从空间尺度上看,年平均风速呈现以环县、延安、西吉、河曲为中心向四周逐渐增加的趋势,且区域平均风速呈整体下降趋势。四季平均风速在气温突变后以陕甘宁中部地区为减少中心。(4)气候变化背景下陕甘宁地区风速变化与气温存在负相关关系。(本文来源于《中国沙漠》期刊2017年03期)

王成[10](2017)在《陕甘宁地区金代砖雕壁画墓图像装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金代陕甘宁地区砖雕壁画墓为主要研究内容,探析金代墓葬装饰艺术与画史及传世材料所呈现金代绘画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与宋金时期家庭生活的紧密联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结合陕甘宁独特的地缘特征来呈现墓葬美术区域同一性与差异性并存的复杂面貌,揭示金代墓葬美术与当时社会文化生活的联系和互动。本研究基于考古类型与图像分析方法,首先,对陕甘宁砖雕壁画金墓的墓葬规制、建筑形式及砖雕壁画装饰进行分区概述;其次,从壁画装饰与图像配置的形式与方法,着重阐释陕甘宁地区砖雕壁画金墓所呈现出的普遍性及其特殊性;最后,以陕西甘泉袁庄村M4号墓砖雕装饰中的"妇人启门"与"假门"为对象,揭示砖雕装饰如何以其特殊的方式再现金代妇女在闺门礼仪之下的生活空间。本文以陕西甘泉袁庄村金墓为研究分析的个案,从墓葬壁画与卷轴绘画、墓葬营建画匠与画史记载画家、四艺与宋金艺文志叁者之间的联系与影响,阐述此墓所蕴含的文化背景与社会观念。(本文来源于《中央美术学院》期刊2017-05-10)

陕甘宁地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利用历史观测数据来探究短时间内AQI (空气质量指数)的起伏变化,有助于制定空气污染防治措施,对区域环境经济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研究陕西省、甘肃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简称"陕甘宁地区")2015—2017年空气质量特征,对3 a的AQI及评价体系中6项污染物(PM_(2.5)、PM_(10)、O_3、NO_2、SO_2、CO)质量浓度特征进行研究.通过数理统计对29个监测站点32 910个样本数据进行整理,采用克里金法分析AQI及6项污染物质量浓度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空间上,陕甘宁地区西南部污染较轻,陕西省中部关中平原、宁夏回族自治区北部及甘肃省河西走廊西北部污染较严重.ρ(O_3)高值集中分布在研究区西北部地区,ρ(CO)、ρ(NO_2)高值集中分布在东部地区,ρ(PM_(2.5))、ρ(PM_(10))分布特征与AQI分布特征相似,ρ(SO_2)高值集中分布在北部地区.②时间上,3 a的AQI平均值为88,AQI季节性变化呈冬季(108)>春季(88)>秋季(78)>夏季(74)的规律.③通过数理统计对污染物质量浓度月变化特征分析发现,ρ(O_3)夏季最高,峰值为140.3μg/m~3,春秋次之,冬季最低;ρ(PM_(2.5))、ρ(PM_(10))、ρ(SO_2)、ρ(NO_2)和ρ(CO)均为冬季最高,其最高值分别为83.7μg/m~3、155.9μg/m~3、72.6μg/m~3、52.1μg/m~3、2.04 mg/m~3.④相关性分析表明,AQI与自然因素中的平均气温、平均降水量和气压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59、-0.903和0.620,平均气温、平均降水量与AQI均呈极显着负相关(P<0.01),气压与AQI呈显着正相关(P<0.05). DEM (数字高程模型)地形起伏度分析发现,地形起伏度级别越大,AQI越小.社会经济因素中,AQI受工业企业数的影响最大,相关系数为0.634.研究显示,自然因素对陕甘宁地区空气质量的影响大于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气象条件对空气污染的扩散起重要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陕甘宁地区论文参考文献

[1].马雪,赵红.二十世纪叁四十年代陕甘宁地区医疗机构的变迁及特点[J].兰台世界.2019

[2].刘昕,辛存林.陕甘宁地区城市空气质量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环境科学研究.2019

[3].刘洁遥,张福平,冯起,魏永芬,黄良红.陕甘宁地区降水稳定同位素特征及水汽来源[J].应用生态学报.2019

[4].廖沛玲.家庭禀赋、认知程度与退耕户参与后期管护投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

[5].胡皓,李丽平,王建鹏,马晓华.2016年陕甘宁地区一次强降水的大气环流特征及水汽输送途径[J].干旱气象.2018

[6].马静宇,秦怡,任宇鹏,王鑫,谷娟.基于MODIS植被丰度的沙漠化界线提取方法探究——以陕甘宁地区为例[J].测绘通报.2018

[7].陆迪雅.“一带一路”背景下西北高校俄语人才培养探究——以陕甘宁地区为例[J].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18

[8].赵安周,张安兵,赵延旭,范倩倩,赵玉玲.基于MODISNDVI数据的陕甘宁地区植被覆盖时空变化及其对极端气候的响应[J].水土保持研究.2018

[9].芦佳玉,延军平,王鹏涛,刘永林.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陕甘宁地区风速时空变化特征[J].中国沙漠.2017

[10].王成.陕甘宁地区金代砖雕壁画墓图像装饰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7

标签:;  ;  ;  

陕甘宁地区论文-马雪,赵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