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目的:找寻简便、快捷的组织工程皮肤活力的测定方法,和4℃条件下最佳的组织工程皮肤保存液。方法:用同一种保存液4℃条件下保存两组组织工程皮肤,在保存后相同时相点用“SYTO/EB双重核酸染色法”与“噻唑蓝法(MTT法)”测定组织工程皮肤的活力,对两种方法所测得的活力数值进行统计学分析,对比研究两种方法的异同和优劣性。然后再应用“SYTO/EB双重核酸染色法”测定三种不同保存液(保存液Ⅰ、保存液Ⅱ与保存液Ⅲ)4℃条件下保存相同时间的组织工程皮肤活力,比较不同保存液对保存活力的影响。结果:“SYTO/EB双重核酸染色法”与“噻唑蓝法(MTT法)”两种方法测定的组织工程皮肤活力值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3种保存液在4℃条件下储存1d后,各组保存液间皮片活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于保存液储存皮片3d、5d、7d、10d、14d后,保存液Ⅰ组与保存液Ⅱ组、保存液Ⅰ组与保存液Ⅲ组间皮片活力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值均<0.05)。保存液Ⅱ组与保存液Ⅲ组间皮片活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储存14天后,保存液Ⅰ组保持了最佳活力。结论:SYTO/EB双重核酸染色法是一种简便、敏感、快速的皮肤活力检测方法。保存液Ⅰ最适合4℃条件下保存组织工程皮肤,保存期限可达2周。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浅议目前组织工程皮肤研发面临的关键问题[J].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 2017(03)
- [2].组织工程皮肤进行化学品刺激性检测的相关研究[J].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9(03)
- [3].组织工程皮肤种子细胞研究进展[J]. 实用医学杂志 2014(21)
- [4].小型香猪复方壳多糖组织工程皮肤的构建及组织学特点[J]. 实用医药杂志 2014(03)
- [5].组织工程皮肤种子细胞的研究进展[J]. 中国医药指南 2013(03)
- [6].组织工程皮肤的研究及应用[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0(22)
- [7].中国组织工程皮肤研究领域著名专家介绍[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10(37)
- [8].创面愈合的机遇和挑战:组织工程皮肤[J].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 2019(06)
- [9].人脱细胞真皮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构建组织工程皮肤修复皮肤创面缺损[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8(26)
- [10].灌注式培养复方壳多糖组织工程皮肤的营养条件[J].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2015(02)
- [11].组织工程皮肤的临床研究进展[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09(06)
- [12].组织工程皮肤的构建及其在经皮吸收中的应用[J]. 甘肃中医 2010(05)
- [13].含有生肌液的组织工程皮肤修复兔皮肤缺损[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08(46)
- [14].去牛血清清蛋白化对复方壳多糖组织工程皮肤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反应的影响[J]. 重庆医学 2008(12)
- [15].含附件的组织工程皮肤构建的研究进展[J]. 广东医学 2014(15)
- [16].组织工程皮肤的研究新进展[J].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 2010(04)
- [17].组织工程皮肤产品及其临床应用[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09(11)
- [18].龙血竭对组织工程皮肤修复皮肤缺损的作用[J].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9(03)
- [19].组织工程皮肤创面修复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J]. 解放军医学杂志 2017(03)
- [20].利用载有角质细胞生长因子微囊的组织工程皮肤修复裸鼠皮肤缺损(英文)[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5(42)
- [21].转染血管紧张素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胶原构建组织工程皮肤修复烫伤后的创面[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09(15)
- [22].构建具有毛囊结构的组织工程皮肤及移植研究[J]. 畜牧兽医学报 2019(10)
- [23].毛囊来源干细胞及其在组织工程皮肤中的研究现状[J]. 中国美容医学 2008(06)
- [24].皮耐克组织工程皮肤修复皮肤创面的研究[J].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5(03)
- [25].组织工程皮肤的研究进展[J]. 黑龙江医药 2011(05)
- [26].转基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与组织工程皮肤的血管化[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09(15)
- [27].组织工程皮肤种子细胞生物学特性的研究[J]. 西部医学 2009(04)
- [28].组织工程皮肤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临床效果[J]. 四川医学 2019(04)
- [29].组织工程皮肤血管化研究进展[J].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17(02)
- [30].组织工程皮肤构建中的细胞因子[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