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海域主要污染物的分布与环境质量评价

广州海域主要污染物的分布与环境质量评价

论文摘要

2004年1月至12月,在广州海域东四口门(虎门、蕉门、洪奇门和横门)共布设4个采样断面进行入海通量调奇。2003年8月至2004年8月,在广州海域布设17个调查站位进行营养盐和重金属水样的采集。采样频率为每月1次。分析项目有要有氨氮(NH4-N)、亚硝态氮(NO2--N)、硝态氮(NO3--N)、活性磷酸盐(PO43--P)、硅酸盐(SiO32--Si)、化学需氧量(COD)、Hg、Zn、Cd、Pb、Cu、As及水温、盐度、溶解氧(DO)等环境因子。 根据时段通量计算方法估算出东四口门主要污染物入海通量为:DIN126.50×104t/a,NH4+-N5.02×104t/a,NO2-N 15.11×104t/a,NO3--N106.34×104t/a,PO43--P 4.30×104t/a,COD178.66×104t/a,Hg18.75t/a,Zn5029.21t/a,Cd241.00 t/a,Pb471.23 t/a,Cu1564.05t/a,As2403.19 t/a。其中,各主要污染物在虎门的入海通量最高,其次为蕉门、洪奇门,横门最少,其变化特点为丰水期较高,枯水期较低。与1985年、1995年相比,污染物入海通量明显增加。受珠江流域T农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等的影响,各污染物入海通量与径流量成极显著正相关关系:DIN、NO3--N、PO43--P、COD、Hg、Cd、Pb和As等入海通量与浓度成显著正相关关系。 广州海域DIN、PO43--P和SiO32--Si年平均值分别为1.63mg/L、0.043 mg/L和2.59mg/L。DIN中以NO3--N(66.55%)为主,NH4+-N(20.19%)次之。同国内外河口海湾相比,DIN和SiO32--Si含量明显偏高,而PO43--P则居于中流水平。受来自东四口门工农业废水和城镇生活污水的影响,其平面分布基本上表现为湾内高于湾外,近岸处高于远岸处。相关分析表明,DIN和SiO32--Si与盐度无相关关系,表现为非保守行为。 广州海域DIN∶P、Si∶P和Si∶DIN比值的平均值分别为92.6、69.7和0.79。以Dortch等(1992)和Justic(1995)提出的营养盐化学计量限制标准来衡量,广州海域浮游植物生长受控于单一营养盐限制因子的可能性为氮1.06%、磷88.36%、硅3.70%。由此表明,磷是限制广州海域浮游植物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 广州海域重金属Hg、Zn、Cd、Pb、Cu和As的年平均值分别为0.042μg/L、24.57μg/L、0.54μg/L、1.21μg/L、9.87μg/L和4.23μg/L。各重金属的平面分布特征不尽一致,Hg、Zn和Cu为湾顶低、湾外高;Cd为锯状波动;Pb为湾内高,湾外低;As在湾内、湾外均为高值,在海域中部较低。重金属元素、营养盐和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Hg、Zn、Cd、As与盐度成正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前言
  • 1.河口近海环境研究进展
  • 1.1 河口近海的主要环境问题
  • 1.1.1 入海污染物增加,陆源排污严重
  • 1.1.2 富营养化严重,赤潮频繁发生
  • 1.1.3 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 1.1.4 渔业资源下降
  • 1.2 河口近海主要污染物的来源
  • 1.2.1 地表径流
  • 1.2.2 大气沉降
  • 1.2.3 污染物直接排放
  • 1.2.4 地下水输入
  • 1.2.5 与开放海域海水的交换
  • 1.3 海水环境质量与营养状况的研究及评价
  • 1.3.1 海水环境质量的评价
  • 1.3.1.1 单项指标评价
  • 1.3.1.2 综合指标评价
  • 1.3.1.3 模糊数学综合评价
  • 1.3.2 海水营养状况的评价
  • 1.3.2.1 单项指标评价
  • 1.3.2.2 综合指标评价
  • 1.3.2.3 模糊数学综合评价
  • 1.4 营养盐限制因子的研究
  • 2 广州海域概况
  • 2.1 海域概况
  • 2.2 主要环境问题
  • 3 研究的内容、目的及意义
  • 第二章 广州海域主要入海口污染物通量的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站位布设和采样频率
  • 1.2 水质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 1.3 营养盐的分析
  • 1.4 化学耗氧量(COD)的分析
  • 1.5 重金属的分析
  • 1.6 东四口门径流量的测定
  • 1.7 东四口门污染物入海总量的计算
  • 2 结果
  • 2.1 主要污染物入海通量及其季节变化
  • 2.1.1 DIN入海通量及其季节变化
  • 2.1.1.1 DIN
  • +-N'>2.1.1.2 NH4+-N
  • 2--N'>2.1.1.3 NO2--N
  • 3--N'>2.1.1.4 NO3--N
  • 2.1.2 活性磷酸盐入海通量及其季节变化
  • 2.1.3 化学需氧量入海通量及其季节变化
  • 2.1.4 重金属入海通量及其季节变化
  • 2.1.4.1 Hg入海通量及其季节变化
  • 2.1.4.2 Zn入海通量及其季节变化
  • 2.1.4.3 Cd入海通量及其季节变化
  • 2.1.4.4 Pb入海通量及其季节变化
  • 2.1.4.5 Cu入海通量及其季节变化
  • 2.1.4.6 As入海通量及其季节变化
  • 2.2 主要污染物入海通量的百分比
  • 2.2.1 东四口门主要污染物入海通量的百分比
  • 2.2.2 主要污染物在各口门入海通量占东四口门总入海通量的百分比
  • 2.3 主要污染物入海通量、径流量与浓度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
  • 2.3.1 主要污染物浓度与径流量相关分析
  • 2.3.2 主要污染物入海通量与径流量相关分析
  • 2.3.3 主要污染物入海通量与浓度相关分析
  • 2.3.4 主要污染物的聚类分析
  • 2.4 广州海域主要入海口污染物入海通量的年际变化
  • 2.5 东四口门与国内外主要河口污染物入海通量的比较
  • 3 讨论
  • 3.1 入海通量计算方法的选择
  • 3.2 东四口门入海通量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 3.2.1 东四口门污染物浓度、径流量对入海通量的影响
  • 3.2.2 珠江流域产业发展与广州海域污染物种类和数量来源分析
  • 3.2.3 珠江流域产业发展珠江污染物入海通量年际变化的影响
  • 3.2.4 测定方法等方面的影响
  • 4 小结
  • 第三章 广州海域海水营养盐的含量及分布特征
  • 1 材料与方法
  • 1.1 站位布设和采样频率
  • 1.2 现场理化因子的测定
  • 1.3 水质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 1.4 营养盐的分析
  • 1.5 化学耗氧量(COD)和悬浮物(TSM)的分析
  • 1.6 数据处理与分析
  • 2 结果
  • 2.1 水温、盐度、DO、COD和TSM含量及时空分布
  • 2.1.1 水温的时空分布
  • 2.1.2 盐度的时空分布
  • 2.1.3 溶解氧含量及时空分布
  • 2.1.4 COD含量及时空分布
  • 2.1.5 TSM含量及时空分布
  • 2.2 营养盐含量及时空分布
  • 2.2.1 DIN含量及时空分布
  • 2.2.1.1 DIN
  • 4+-N'>2.2.1.2 NH4+-N
  • 2--N.'>2.2.1.3 NO2--N.
  • 3--N'>2.2.1.4 NO3--N
  • 2.2.1.5 三氮百分比的时空分布
  • 2.2.2 活性无机磷含量及时空分布
  • 2.2.3 活性硅酸盐含量及时空分布
  • 2.2.4 氮、磷、硅之间比值的时空变化
  • 2.3 营养盐限制因子的分析
  • 2.4 广州海域营养盐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
  • 2.4.1 营养盐与水温的相关分析
  • 2.4.2 营养盐与盐度的相关分析
  • 2.4.3 营养盐与溶解氧的相关分析
  • 2.4.4 营养盐与化学需氧量的相关分析
  • 2.4.5 营养盐与悬浮物质的相关分析
  • 2.4.6 营养盐与环境因子的聚类分析
  • 3 讨论
  • 3.1 营养盐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 3.2 营养盐的周年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 3.3 DIN组分的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 3.4 浮游植物营养盐的限制因子
  • 4 小结
  • 第四章 广州海域海水重金属的含量及分布特征
  • 1 材料与方法
  • 1.1 站位布设和采样频率
  • 1.2 现场理化因子的测定
  • 1.3 水质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 1.4 重金属的分析
  • 1.5 溶解态重金属环境背景值的确定
  • 1.5.1 异常值的剔除
  • 1.5.2 数据的正态性检验
  • 1.5.3 溶解态重金属背景值的表征方法
  • 1.5.3.1 算术平均值法
  • 1.5.3.2 对数平均值法
  • 1.5.3.3 累计频率法
  • 1.6 数据处理与分析
  • 2 结果
  • 2.1 溶解态重金属的含量及时空分布
  • 2.1.1 Hg的含量及时空分布
  • 2.1.2 Zn的含量及时空分布
  • 2.1.3 Cd的含量与时空分布
  • 2.1.4 Pb的含量与时空分布
  • 2.1.5 Cu的含量与时空分布
  • 2.1.6 As的含量与时空分布
  • 2.2 溶解态重金属背景值的确定
  • 2.2.1 异常数据的剔除
  • 2.2.2 数据分布的态性检验
  • 2.2.3 背景值的确定
  • 2.3 重金属、营养盐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
  • 2.3.1 重金属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分析
  • 2.3.1.1 重金属与水温的相关分析
  • 2.3.1.2 重金属与盐度的相关分析
  • 2.3.1.3 重金属与溶解氧的相关分析
  • 2.3.1.4 重金属与化学需氧量的相关分析
  • 2.3.1.5 重金属与悬浮物质的相关分析
  • 2.3.2 重金属与营养盐的相关分析
  • 2.3.3 重金属之间的相关分析
  • 2.3.4 重金属、营养盐和环境因子的聚类分析
  • 3 讨论
  • 3.1 异常值剔除的方法的选择
  • 3.2 溶解态重金属背景值的分析
  • 3.3 重金属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 3.3.1 重金属的来源与其分布特征
  • 3.3.1.1 陆源输入(主要为地表径流)的影响
  • 3.3.1.2 沉积物向上覆水释放输入的影响
  • 3.3.1.3 生物体循环转化过程的输入影响
  • 3.3.1.4 来源于沉积物类型及沉积环境的影响
  • 3.3.2 营养盐对重金属分布特征的影响
  • 3.3.3 盐度、悬浮物等环境因子对重金属分布特征的影响
  • 4 小结
  • 第五章 广州海域环境质量评价
  • 1 评价方法
  • 1.1 海水环境质量评价方法
  • 1.1.1 单项指标评价方法
  • 1.1.2 综合指标评价方法
  • 1.1.2.1 内梅罗法
  • 1.1.2.2 倍斜率隶属函数聚类法
  • 1.2 富营养化评价方法
  • 1.2.1 隶属度法
  • 1.2.1.1 评价标准的确定
  • 1.2.1.2 计算各指标的年平均值
  • 1.2.1.3 建立实测指标矩阵
  • 1.2.1.4 建立标准指标矩阵
  • 1.2.1.5 建立隶属度矩阵
  • 1.2.1.6 建立指标综合权重
  • 1.2.1.7 确定营养状况等级
  • 1.2.2 营养状况综合指数法
  • 2 结果
  • 2.1 海水质量状况
  • 2.1.1 单项指标标准指数评价
  • 2.1.2 综合指数评价
  • 2.1.2.1 内梅罗法
  • 2.1.2.2 倍斜率隶属函数聚类法
  • 2.2 富营养化评价
  • 2.2.1 隶属度法
  • 2.2.2 营养状况综合指数法
  • 3 讨论
  • 3.1 评价方法的选择
  • 3.1.1 环境质量评价方法的选择
  • 3.1.2 富营养化评价方法的选择
  • 3.2 广州海域环境质量和富营养化状况
  • 4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科研情况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长江水体常量和微量元素的来源、分布与向海输送[J]. 环境科学 2019(11)
    • [2].2015年胶州湾主要污染物入海量研究[J]. 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6(06)
    • [3].珠江口海域气溶胶中重金属含量的时间变化特征及入海通量初步估算[J]. 应用海洋学学报 2014(01)
    • [4].台湾海峡大气微量金属的化学特征及其入海通量[J]. 台湾海峡 2009(04)
    • [5].渤海近海大气颗粒物金属元素的入海通量[J]. 海洋环境科学 2011(01)

    标签:;  ;  ;  ;  ;  ;  

    广州海域主要污染物的分布与环境质量评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