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攀龙研究

李攀龙研究

论文题目: 李攀龙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中国古代文学

作者: 蒋鹏举

导师: 霍松林

关键词: 李攀龙,七子派,复古,格调,摹拟

文献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本课题研究除绪论和结语外,共分五章二十一节六十八子目。对明代诗坛领袖李攀龙从生平经历到文学观念、文学创作进行了详细分析,涉及的内容及具体章节安排如下: 绪论部分介绍了本课题研究的状况以及研究的意义、方法,在大陆学界尚未有专著研究李攀龙这个作家的前提下,吸收现有研究成果,确立选题。 第一章考察了李攀龙的生平经历。本着“知人论世”原则,按作家行踪分五个阶段,重点有二:其一,任职京城、顺德时期(1546~1556),转捩时代风气,揭橥复古要义,组建后七子派诗社,掀起复古运动的新高潮。其二,归隐历下时期(1558~1567),肆力文学创作,沟通南北诗风。攀龙自32岁中进士到57岁去世,一生三仕三已,为官时间总计不过十六、七年,无论任职何处,都奉公守法,敬业爱民,留下清正廉洁的美名。他至孝侍母,爱护家人,关爱朋友,是一个情感丰富的人。他性格孤介亢直,个性鲜明,不善结交,有自己的交游原则,常率性而为,不依违行事。因仕途蹇厄,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文学创作中。 第二章梳理了李攀龙作品的刊刻和流传情况。作品的流传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文学风气的迁移,本章主要着眼于文献学的意义,对作品的结集情况以及编辑诗歌选本的情况进行溯源清流。本章还包括作品辑佚和系年部分。 第三章是李攀龙文学思想研究。首先,从时代、环境和儒道思想的影响上,分析作家文学思想形成原因。包括与时代主流思潮顺应和逆动两方面,即:与崇汉尊唐有顺应的一面,还有突破理学束缚要求主体精神独立的一面;受前七子文学复古观念的引导和人格取向的感召,受齐鲁尚古、济世、侠义之风的影响,走上复古之路;受儒道思想的双重影响,儒家的崇古观念、道家的追求个体精神自由观念,影响到了从人生选择到文学取向上的各个方面。其次概括了其文学思想的五个主要方面。一,认为文学既具有辅佐政治的功能,又具有自我愉悦的功效;二,文学应以情为主,诗以言志,以情动人;三,在理与辞的关系中,有“视古修辞,宁失诸理”的极端言论,但实际取向则认为理通辞顺,“文质彬彬”才是最佳状态,以极端言论反对理学充斥、冲击文学是其原初动机。四,在格调、才情与法式关系上,认为格高调古是的追求目标,调整个人的才情以适合法度,这一点最为保守。五,变俗趋雅,以符合古雅的艺术标准。在创作实践中,有两条原则,一是悬置高的,摹拟求似,去粗取精,融会贯通;一是创作过程中,需保持虚静的精神状态观照外物,再精思求进,再锤炼出精。李攀龙对发扬七子派复古诗学最大的贡献在于编选了《古今诗删》,虽然几乎没有选例和评点,鉴于其流传

论文目录:

绪论

一 研究现状

二 研究意义

三 研究方法

第一章 李攀龙生平经历

第一节 贫寒出少年

一 破落的家道

二 贫寒的家境

三 对古文辞的爱好

第二节 京师展露头角:后七子结社及其它

一 入掌庶狱 公平听谳

二 勤奋绩学 参与诗社

三 高唱复古 组建诗社

四 以诗会友 多方交际

五 诸子飘散 五子和诗

第三节 呕心沥血治化:任职顺德、陕西时期

一 顺德任上的业绩

二 文学活动与创作

三 提学陕西 辛勤教化

四 不居名利 辞官归里

第四节 精心从事创作:归隐历下时期

一 绝尘隐居的乡间生活

二 两三知己的交谊唱和

三 赋诗作文与刻书选诗

第五节 老骥伏枥:晚年生涯和身后寥落

一 元年遭遇变故 犹豫起家赴浙

二 观察浙江雄心涨 以诗联谊创作丰

三 按察河南交游广 丁艰回籍忧思丧

四 身后寥落清名存 是非功过任人论

第二章 李攀龙作品的刻本、流传及考辨

第一节 作品的结集及传播

一 明代李攀龙诗文的结集及流传

二 清朝李攀龙作品的刊刻及传播

三 当代对李攀龙作品的整理和出版

四 后世托名书籍的辨析

第二节 《古今诗删》选本及其它

一 《古今诗删》的编选和刊刻

二 《诗删》选唐部分和《唐诗选》、《唐诗广选》的关系

第三节 作品辑佚及考辨

一 佚诗

二 佚词

三 散佚书牍

四 散佚碑文

第四节 作品系年

第三章 李攀龙文学思想研究

第一节 时代、环境和儒道思想的影响

一 与时代主流思想的顺动和逆动

二 环境的影响

三 儒道思想的影响

第二节 文学观念和文艺理论

一 关于文学的功能

二 关于以情为主

三 理与辞的关系

四 格调、才情与法

五 变俗趋雅

第三节 文学创作理论

一 拟议成变和去粗取精

二 虚静、精思和锤炼

第四节 《古今诗删》反映出的文学观念

一 对全书选目的检讨

二 选目反映出的文学观念和审美心态

三 选唐部分的选目及理论意义

四 评杜、选杜与学杜

第四章 李攀龙诗歌创作研究

第一节 诗歌创作概述

一 诗歌创作的基本情况

二 诗歌内容概说

第二节 拟古乐府创作的得与失

一 拟古乐府的创作年限

二 理论指导思想和作品内容分析

三 对拟古乐府作品的辩证分析

第三节 古诗和律绝的艺术特色

一 骨气道劲 情思壮阔

二 愤激悲凉 委婉深切

三 声调宛亮 情韵流动

四 规模法式 点化古人

第四节 李攀龙的爱国情结及其海防、边塞诗

一 明代的边患危机和士人的边防意识

二 独辟诗境的海防诗

三 具有唐诗风调的边塞诗

第五章 李攀龙文章创作研究

第一节 散文复古理念

一 散文的理想标准

二 散文的创作观念

第二节 文章创作概述

一 创作的基本情况

二 思想内容及意义

第三节 散文的审美情志和艺术特色

一 崇尚“真”的审美特征

二 散文的艺术特色

三 存在的弊端

第四节 后七子与唐宋派的关系

一 处于同样的历史风雨中

二 两派关系的简单回顾

三 思想观念和文学主张的异同

四 对文学发展的启发作用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世系简表

李攀龙简谱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论著

发布时间: 2005-07-19

参考文献

  • [1].《艺苑卮言》研究[D]. 李燕青.上海大学2010
  • [2].王世贞文学思想与明中后期吴中文坛关系研究[D]. 王馨鑫.首都师范大学2015
  • [3].王维诗歌明代接受研究[D]. 荣小措.西北大学2017
  • [4].谢榛的时代及其诗学[D]. 赵旭.辽宁大学2009

相关论文

  • [1].谢榛的时代及其诗学[D]. 赵旭.辽宁大学2009
  • [2].王世贞晚年文学思想研究[D]. 魏宏远.复旦大学2008
  • [3].李梦阳研究[D]. 郭平安.陕西师范大学2009
  • [4].李梦阳何景明诗学研究[D]. 魏强.苏州大学2009
  • [5].钟惺评点研究[D]. 郑艳玲.复旦大学2005
  • [6].论钱谦益的明代文学批评[D]. 焦中栋.浙江大学2005
  • [7].明清古诗选本个案研究[D]. 景献力.福建师范大学2005
  • [8].唐宋派文学思想研究[D]. 刘尊举.首都师范大学2006

标签:;  ;  ;  ;  ;  

李攀龙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