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棉产量构成因素分析及地点选择对育种的影响研究

杂交棉产量构成因素分析及地点选择对育种的影响研究

论文题目: 杂交棉产量构成因素分析及地点选择对育种的影响研究

论文类型: 硕士论文

论文专业: 农业推广

作者: 王振宇

导师: 郭小平

关键词: 棉花,杂交种,产量因素,区域试验,相关,通径分析,地点,鉴别能力,相关与回归

文献来源: 华中农业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本研究利用河南省杂交棉区域试验资料,采用多元逐步回归的统计方法,对影响杂交棉产量的四大产量构成因素进行相关和通径分析,并对几个已审定的单个杂交棉组合进行了详细分析。通过研究表明,棉花杂交种的四大产量构成因素中,直接效应:密度>结铃性>衣分>铃重;总效应大小:单株结铃性>衣分>密度>铃重。但四大产量构成因素各个因子存在着显著的互作关系。在考虑因素互作效应的情况下,各因素(互作)对产量的效应大小为:密度×单株铃数>单株铃数×衣分>单株铃数×单铃重>单株铃数,互作效应大于单个因素的效应。因此在杂交棉品种选育时,应极力提高棉花单株结铃性,同时提高衣分和单铃重,同时注意各因素间的协调。标杂A2是个特例品种,其生长强劲,单株结铃性好,铃重高,必须采取合理稀植的措施才能获得最佳的产量优势;而豫杂35单铃重小,衣分高,结铃性强,则应采用合理密植的方法来获得高产;奥试4101的结铃性和单铃重的贡献较大,华杂310的主要贡献因素则是结铃性和衣分。 杂交棉选育中提高单铃重和衣分必须依靠大铃性品种及高衣分品种作亲本之一。一般而言,单株铃数具有较高的杂种优势,铃重具有中等的杂种优势,衣分率则偏向双亲一方或居于中间,没有杂种优势。因而,在亲本的选配上,在选择一般配合力好的亲本的同时,尚需增加选择的强度,进而提高亲本的结铃性和单铃重,同时加强亲本的组配,选择特殊配合力的的组合,这样才能更快地获得超强结铃优势的大铃杂交品种。优势杂交品种的单铃重大小应在5~6.5克之间,铃壳薄,衣分一般应在40%左右。

论文目录:

第一部分 河南省杂交棉产量构成因素分析

摘要

Abscrat

1、文献综述

1.1、棉花杂种优势的研究与进展

1.1.1、棉花杂种优势的表现

1.1.2、棉花产量及品质性状杂种优势利用的遗传基理

1.1.3、棉花杂交种的利用及研究进展

1.1.4、棉花杂交种配套栽培管理技术的研究进展

1.2、品种区域试验资料的育种参考价值

1.2.1、区域试验资料在粮食作物上的应用分析

1.2.2、区域试验资料在经济作物上的应用分析

1.2.3、统计方法在作物育种研究中的应用

1.3、河南省棉花杂交品种区域试验基本情况

1.4、开展本项研究的目的

2、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1.1、材料来源

2.1.2、试验区域

2.1.3、试验设计

2.1.4、试验管理

2.2、统计分析

2.2.1、统计方法

2.2.2、试验统计软件

3、结果与分析

3.1、6年间35个表现前几位的品种426点次的多元回归分析

3.1.1、多元互作回归分析

3.1.2、不考虑互作的逐步回归分析

3.2、历年表现前几位的已审定品种分析

3.2.1、华杂310(两年20点次)

3.2.2、标杂A2(两年20点次)

3.2.3、豫杂35(三年32点次)

3.2.4、奥试4101(两年20点次)

4、讨论

4.1、河南省杂交棉的育种目标

4.2、河南省杂交棉育种的方法及亲本选配

4.3、配套的栽培管理措施

4.4、存在问题及思路

第二部分 地点选择对棉花产量育种的影响

摘要

Abscrat

前言

1、材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1.2、方法

1.3、统计软件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地点鉴别能力的差异

2.2、不同地点组合鉴别产量的能力

2.3、分析结果的验证

3、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发布时间: 2006-12-12

参考文献

  • [1].干旱对我国不同年代玉米杂交种苗期生理特性的影响[D]. 王思思.山东农业大学2009
  • [2].黄淮海平原夏玉米生态区高产杂交种形态生理特征研究[D]. 连艳鲜.河南农业大学2000
  • [3].黄淮海夏玉米区高产杂交种形态生理特征研究[D]. 张守林.河南农业大学2010
  • [4].甜荞不同杂交组合杂种优势表现分析[D]. 钱一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
  • [5].五节芒与荻杂交种的鉴定及其性状变异研究[D]. 朱玉叶.湖南农业大学2013
  • [6].甘肃中部半干旱区主推玉米杂交种抗旱性研究[D]. 司强.甘肃农业大学2006
  • [7].小麦K型杂交种及其“三系”根系发育特征的比较研究[D]. 史晓江.河南农业大学2007
  • [8].五个强优势陆地棉杂交种的优势比较[D]. 程启红.华中农业大学2009
  • [9].优良玉米杂交种安玉13号的选育及配套技术研究[D]. 芦连勇.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
  • [10].三个陆地棉杂交种的产量杂种优势表现及其生理基础[D]. 曾斌.南京农业大学2008

相关论文

  • [1].棉花杂种优势利用研究[D]. 高敏.华中农业大学2007
  • [2].高优势抗虫杂交棉新品种的选育及其杂种优势利用研究[D]. 孟艳艳.华中农业大学2006
  • [3].棉花远缘杂交后代种质材料特异性鉴定与分析[D]. 雷忠文.华中农业大学2005
  • [4].陆地棉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的选育及初步研究[D]. 张成.华中农业大学2005
  • [5].抗虫杂交棉鲁棉研15号高效制种体系与配套栽培技术的研究[D]. 王宗文.山东农业大学2004
  • [6].气温对三系杂交棉优势表达及高产制种的调控[D]. 张昭伟.浙江大学2006
  • [7].抗虫杂交棉W8225高产制种及配套栽培技术研究[D]. 马德辉.山东农业大学2006
  • [8].棉花胞质雄性不育系、恢复系的培育及组合筛选[D]. 朱协飞.南京农业大学2005
  • [9].抗虫杂交棉的杂种优势及配合力研究[D]. 陈鹏.华中农业大学2003
  • [10].杂交棉不同世代的利用价值研究[D]. 李瑞莲.湖南农业大学2004

标签:;  ;  ;  ;  ;  ;  ;  ;  ;  

杂交棉产量构成因素分析及地点选择对育种的影响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