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政治的正义性:奥特弗利德·赫费政治哲学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外国哲学
作者: 高靖生
导师: 庞学铨
关键词: 奥特弗利德赫费,政治的正义性,自然正义性,制度正义性,全球正义性
文献来源: 浙江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奥特弗利德·赫费的政治哲学承继了康德关于“绝对命令”的思想,把“正义”作为其政治哲学思想的“绝对命令”,不过却由康德式的绝对道德命令转变成为“绝对的法命令”。也就是说,在道德维度之外,加上法的维度,以使道德维度的约束力得到落实。赫费政治哲学的核心思想是“政治的正义性”。这一观念有两个内容,或者说,通过这一观念要完成双重任务,也可以说,通过这一观念要反驳两种观点:其一,论证法和国家制度的合法性,反驳无统治思想;其二,论证法和国家制度的界限和范围,反驳实证主义观点。自然,他也认真对当代正义理论家的思想作出了深刻的分析并阐述了自己与其不同的观念。 赫费关于政治正义性的思想开始于对“自然状态”的确定。他所提出的自然状态分为三个阶段得到抽象和确定:面对形形色色的国家、政体,首先,不考虑诸种统治形式之间的区别。我们看到,无论是采用古代的城邦形式还是现代的民主宪制国家形式来实行统治,在所有这些形式之下的共性乃是法和国家制度,所以,在抽象过程的第一步就要确定下这一共性;其次,不考虑人类共同生活的国家形式,从而也放弃对主体权利的公共确定和实施。经典思想家如霍布斯、洛克、卢梭等人的“自然状态”设定就是达到了这一步,他们在这里看到的乃是个体的某种权利。从系统上看,这一步骤的抽象导致一种自然法的状态,也可以说是前国家的法共同体,这种共同体虽然有自由的限制,但是没有公共的强制机构,这种状态被赫费称为次一级的自然状态;再次,进行第三个步骤的抽象,深入到强制因素本身内部去,这就导致了原初的自然状态。在这种状态下,连权利这样的因素都不能声称,而且在此处人们共处的自由乃是不受限制的。在这种状态下,涉及的只是任意性(自由)或个人任意判断上的行为自由,亦即让行为者自己决定他追求什么和怎样去获得所追求的东西。自然状态抽象的最后阶段亦即原初自然状态是赫费政治思想中的重要特色,它采用类似于现象学的方式完全悬搁掉了法与国家中不涉及合法性根源的一切因素,而只留下个人行为的自由任意。赫费正义思想的另一个前提分析就是关于人性的解析。西方政治哲学中有着源远流长的人性论历史。在赫费这里,他采用描述与规范结合的方法提出了对人性的两点解析:其一,人是实践着的理性动物;其二,人有其欲望,而且这些欲望都必须得到满足,所以,人也不是纯粹的理性动物。从自然状态和人性设定这两点出发,赫费提出了其关于政治正义性的论证程序。 从个人的行为自由出发,赫费指出,正义论证要以行为自由为出发点。要论证的乃是在各种状态下人的行为自由何以可能。在原初自然状态下,因为人的行为自由具有指向一切的特征,那么就必然会产生人与人之间自由的冲突。这一点又反过来提出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正义论证是应当采取合作模式还是冲突模式。从人的自然本性及其与动物的差异可知,由于本能上的缺乏,人必须结群而居,方能长久生存下去并保持类的持久性。所以,一个人的自由任意必须要能与其它人的自由任意能够协调、和谐,不然的话,社会就是不可能的。赫费在此以冲突模式代替合作模式,以自由代替幸福作为正义论证的核心来展开其正义论证。在他看来,人与人之间必然产生的自由之冲突要求有一种调节功能来实现社会的稳定。而在这一程序中,首先实现的就是自然法的统治,人们会学会首先放弃一些自由,以赢得别人对于自身自由的认可,这种初步状态的自由之放弃就实现了自然正义性。在这种状态下,人们过着一种没有强制机构而自发调节的共处生活,这就批判了严格的无统治观点,因为它们认为不能有任何形式的调节。 但是,前此实现的自然正义性有着三重的缺陷:其一,自然正义性缺乏共同确定性:其二,自然正义性缺乏强制能力;其三,自然正义性不能实现代际正义。由于这三重的缺陷,赫费断定自然正义性不能适用有序化的社会生活需要,这也就从正义理论的角度批判了无统治观点,因为这种自然状态的自发调节正是温和的无统治观点所赞成者。进一步的正义探讨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导论:“现代政治设计”及其背景
第一节 消除双重分离
第二节 应对三重挑战
第三节 现代政治设计
第四节 政治伦理学的方法论
第一章 自然正义性
第一节 原初自然状态
第二节 冲突模式相对于合作模式的优先地位
第三节 正义论证的人类学前提:自由
第四节 走向自然正义性:由自然状态而导致的不可避免的自由冲突与限制
第二章 制度正义性
第一节 自然正义性的现实差距
第二节 自由与社会制度
第三节 制度正义性的形态示例:经济正义性
第四节 作为交换的正义
第三章 政治正义性
第一节 实证的法和国家之合法性
第二节 政治的正义性之定位
第三节 合法化视野中的政治正义观点
第四节 全球正义性和作为补充性秩序的世界共和国
参考书目
后记
发布时间: 2006-04-20
相关论文
- [1].理性与正义——罗尔斯《正义论》研究[D]. 尹松波.复旦大学2004
- [2].在权利与功利之间[D]. 靳继东.吉林大学2005
- [3].正义与功利[D]. 张清.武汉大学2005
- [4].逻辑在先的个人权利[D]. 文长春.吉林大学2006
- [5].文本与语境:罗尔斯正义理论研究[D]. 曹海军.吉林大学2006
- [6].论政治哲学中的道德预设[D]. 欧阳向英.北京师范大学2003
- [7].桑德尔政治哲学研究[D]. 李伟.苏州大学2006
- [8].在哲学与政治之间:汉娜·阿伦特政治哲学研究[D]. 王寅丽.复旦大学2006
- [9].西塞罗修辞性政治哲学研究[D]. 余友辉.浙江大学2005
- [10].个人、政府与社会[D]. 靳松.复旦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