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730例小儿选择性浅静脉直管术的体会

对730例小儿选择性浅静脉直管术的体会

李树珍(云南省大理州人民医院儿科三病区671000)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2)9-0267-02

选择性浅静脉直管术在儿科输液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尤其是对血管穿刺比较困难和虽然血管明显但是对血管穿刺存在恐惧心理,极不配合的小儿以及特殊疾病需要按药物的半衰期给药,每日输液次数超过二次和病情危重处于躁动和随时需要急救的小儿。

1临床资料

患者年龄最小的为出生后数日,最大的为14岁,无性别差异,在征得家长和患者的同意后使用留置针进行浅静脉直管输液。

2操作要点[1]﹞

选择好要穿刺的血管,取出留置针接到输液器的针头上排好气,关好调节器,常规消毒穿刺部位,左手绷紧穿刺部位前后的皮肤,右手持留置针的针翼,按血管的深浅选择进针的角度,见回血后压低针管,减小穿刺的角度再进针少许,用右手挤压输液管近接头处,如回血良好说明外套管已在血管内,右手拇指放于留置针Y型管的分叉处,往前送软管的同时食指往后推针翼,将留置针的软管全部送入血管内,再次用右手挤压输液管近接头处,如回血良好说明直管成功,放开调节器,待液体滴入通畅后用透明胶贴和胶布固定好留置针,按病情.年龄和药物的性质调节好滴数进行输液。

3选择血管

3.1对于肥胖,腹泻后脱水,发热处于体温的上升期,冬天天气寒冷等情况导致血管穿刺有困难小儿,无法做到选择粗直和弹性好的血管,避开关节部位进行穿刺,首先要多看几个部位,只要是平时常穿刺的部位都要看,往往能从中选择出相对看得到和摸得到的血管进行穿刺,最好做到一次穿刺成功,否则小儿在反复的穿刺过程中又哭又动,容易出汗,使得血管更不容易显露,更增加了穿刺的难度。

3.2对于肢端发凉,血液循环不好的患者,扎上压脉带后隐隐约约看得到血管,经过反复揉搓后血管充盈仍然不明显的可放松压脉带,让肢体下垂,利用重力的作用使血液往下流向肢端的血管内,使得血管充盈良好,然后进行穿刺。

3.3经过以上的方法仍然无法看到和摸到血管走向,肢端仍然发凉的,可以先用温热水泡洗,边洗边用毛巾不断的揉搓和敷要穿刺的部位,等待肢端温暖后再扎压脉带,一般能看到和摸到血管走向,然后进行穿刺。

3.4遇到较胖的孩子,在肢端温暖的情况下经过扎压脉带和揉搓要穿刺的部位后仍然无法看到和摸到血管走向,则按解剖部位进行穿刺,进针角度宜大,同时进针速度要比平时慢,边进针边看是否有回血,如果在穿刺前判断落空感不明显,也不回血的,最好在穿刺前降低输液瓶的高度,并将调节器的位置尽量调到接近莫菲氏滴管下,挤压留置针的延长管处使液体滴出2至3滴,使针管内有1mm左右的空气液面,增大静脉穿刺时回血的可能性。

3.5对于平时身体较好,力气大但极不配合孩子,在用输液头皮针头穿刺成功后易动漏针的,穿刺时让其他护士协助按压好穿刺部位的上下肢体,保持穿刺部位处于平直状态,便于穿刺成功后能将胶贴及胶布固定牢固,同时使用小夹板固定,以防动漏及抓掉针头。

4结论

浅静脉直管术对于惧怕穿刺带来的疼痛而极不配合的孩子和血管穿刺有困难的孩子在输液过程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可减轻因反复漏针而重新穿刺给孩子带来的痛苦和惧怕心理,减少孩子哭闹的次数,也减轻了家长的焦虑心理,同时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节约了劳动时间,对于有以上情况的孩子,在征得家长和孩子的同意后可使用留置针

5讨论

小儿由于年龄和教养等因素,又天生存在好动的特点,对护士和家长的话不能很好的理解,不能在穿刺的过程中很好的配合,往往是又哭又动,有时两三个大人也无法固定好小儿,需要更多的助手帮助固定好小儿,如穿刺部位在肢体穿刺成功后还要用夹板固定好穿刺部位的肢体,如留在头皮静脉,还要防止孩子在家长不注意时将针头抓掉,尤其是夜间家长熟睡后,易致出血。在每次接输液时和输液过程中要注意观察穿刺部位有无发硬和发红的情况,滴速是否正常,孩子是否安静,大的孩子要询问穿刺部位有无疼痛的情况,如有异常要及时拔出留置针,穿刺部位用复合碘消毒,拔针后按压3分钟左右,如无出血,用胶贴覆盖穿刺部位,1-2天内避免接触水,以防感染。

参考文献

[1]殷磊.护理学基础.第三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372.

标签:;  ;  ;  

对730例小儿选择性浅静脉直管术的体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