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鸭茅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及优异种质筛选

野生鸭茅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及优异种质筛选

论文摘要

本文以应用广泛的宝兴鸭茅(Dactylis glomerata L.CV.Baoxing)和引进品种安巴鸭茅(Dactylis glomerata L.CV.Anba)为对照,对收集到的35份野生鸭茅种质资源从形态学、生长发育、农艺性状、光合生理和AFLP分子标记等方面进行遗传多样性和种质资源的筛选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野生鸭茅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形态多样性。在19个重要形态学特征中,种子千粒重变异最大,变幅为0.28-1.12g,变异系数为42.9%:旗叶长度和花序形状次之,变异系数分别为30.8%和30.2%1而株高、茎粗等变异较小,分别为13.3%、12.9%。各性状间存在广泛联系,叶片窄长,茎秆粗壮的鸭茅,旗叶长,花序直立、紧缩,生殖器官发达,结种性能好;聚类结果可将供试鸭茅划分为3个类群,其中花序下垂的聚于一类,而花序直立的分居另两类。从形态学特征及相关农艺性状分析,花序直立的鸭茅更具开发利用潜力。 2、生长发育特性多样性表现为:早熟型在拔节期前后进入生长高峰期,日均增长速度最快为1.93cm/d,生育期为249天,其中营养、生殖生长期分别为199天,50天;缓慢生长型在整个生长期间的生长速度都极为缓慢,在试验区只有营养生长,而无生殖生长;晚熟型在孕穗期生长速度最快,生育期为289天,营养、生殖生长分别需251天和38天;中熟型介于早、晚熟型之间,由此表明,早熟型具有营养生长期比中、晚熟型短,而生殖生长期比中、晚熟型长的特点,早熟型开花~成熟期要比中、晚熟型分别长9和13天;晚熟型成熟期株高显著(p<0.05)高于早、中熟型。 3、依据不同生长期的分蘖速度和分蘖总数,可将供试鸭茅分蘖能力划分为极强型、较强型和中等型3个类群。其中,极强型分蘖高峰期为春季(3~4月),高峰期分蘖数为63.92个.株-1,分蘖持续时间长,分蘖总数高达204.13个.株-1,不同时期分蘖数显著高于其它两类(p<0.05);中等型的分蘖高峰期亦为春季(3.4月),高峰期分蘖数为23.52个.株-1,总分蘖数为62.65个.株-1;较强型的分蘖高峰期在播种当年的冬季和翌年早春,高峰期分蘖数为32.74个.株-1,分蘖持续时间较短,总分蘖数为104.12个.株-14:结合生长特性分析,早熟型鸭茅分蘖能力强,而中熟型、晚熟型和缓慢生长型分蘖能力中等.

论文目录

  • 摘要(中文)
  • 摘要(英文)
  • 第一章 绪论
  • 1.文献综述
  • 1.1 鸭茅种质资源多样性研究进展
  • 1.1.1 野生鸭茅分布生境特点
  • 1.1.2 形态学研究
  • 1.1.3 解剖学研究
  • 1.1.4 细胞学研究
  • 1.1.5 分子水平研究
  • 1.2 鸭茅生理、生态及育种研究进展
  • 1.2.1 鸭茅生理特性研究
  • 1.2.2 鸭茅生态特性研究
  • 1.2.3 鸭茅育种研究
  • 2.立题依据
  • 3 研究目的意义
  • 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4.1 研究内容
  • 4.1.1 野生鸭茅形态学水平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 4.1.2 野生鸭茅生长发育特性多样性研究
  • 4.1.3 野生鸭茅产量性状多样性研究
  • 4.1.4 野生鸭茅抗逆性研究
  • 4.1.5 野生鸭茅光合生理特性研究
  • 4.1.6 野生鸭茅分子水平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 4.2 研究技术路线
  • 5 研究的创新点
  • 第二章 野生鸭茅形态多样性分析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区概况
  • 1.2 试验材料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4 数据处理
  • 2 结果与分析
  • 2.1 鸭茅形态特征的变异分析
  • 2.2 鸭茅形态特征的相关分析
  • 2.3 聚类分析
  • 3 结论与讨论
  • 第三章 野生鸭茅生长及发育特性的多样性分析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区概况
  • 1.2 试验材料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4 数据处理
  • 2 结果与分析
  • 2.1 生长特性多样性
  • 2.1.1 生长特性聚类分析
  • 2.1.2 生长动态分析
  • 2.1.3 物候期
  • 2.1.4 植株高度
  • 2.2 分蘖特性多样性
  • 2.2.1 分蘖特性聚类分析
  • 2.2.2 分蘖动态
  • 2.2.3 生长、分蘖特性综合分析
  • 3 结论与讨论
  • 第四章 野生鸭茅牧草及种子产量性状的多样性分析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区概况
  • 1.2 供试材料
  • 1.3 试验设计
  • 1.4 观测项目及测定方法
  • 1.4.1 单株牧草产量及相关因子测定
  • 1.4.2 种子产量构成因子测定
  • 1.4.3 实际种子产量
  • 1.5 数据处理
  • 2 结果与分析
  • 2.1 鸭茅牧草产量特性
  • 2.1.1 产量性状的变异分析
  • 2.1.2 产量性状差异
  • 2.1.3 产量与相关因子的回归分析
  • 2.1.4 单株牧草产量特性的聚类分析
  • 2.2 种子生产特性
  • 2.2.1 种子产量及构成因子的变异分析
  • 2.2.2 种子产量
  • 2.2.3 种子产量构成因子分析
  • 2.2.4 产量构成因子与产量的相关分析
  • 2.2.5 种子产量性状的聚类分析
  • 2.2.6 潜在种子产量
  • 2.2.7 鸭茅牧草和种子生产特性二维排序的综合分析
  • 2.2.8 种子产量预测模型
  • 3 结论与讨论
  • 3.1 供试鸭茅的产草特性
  • 3.2 种子生产特性
  • 3.3 鸭茅单株牧草及种子产量的综合评价
  • 第五章 野生鸭茅在夏季高温逆境下生理变化规律及耐热性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地概况
  • 1.3 试验设计
  • 1.4 测定指标与方法
  • 1.4.1 相对电导率
  • 1.4.2 叶绿素含量
  • 1.4.3 丙二醛含量
  • 1.4.4 SOD酶活性
  • 2 结果与分析
  • 2.1 鸭茅田间越夏率
  • 2.2 高温逆境对鸭茅叶片相对电导率的影响
  • 2.3 高温逆境对鸭茅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2.4 夏季高温逆境条件下鸭茅叶片MDA含量变化
  • 2.5 夏季高温逆境条件下鸭茅叶片SOD酶活性变化
  • 2.6 耐热生理指标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分析
  • 2.7 耐热生理指标与越夏率的相关分析
  • 2.8 鸭茅耐热性的聚类分析
  • 3 结论与讨论
  • 3.1 鸭茅田间越夏率
  • 3.2 耐热生理指标变化规律
  • 3.3 耐热生理指标与温度变化的关系
  • 3.4 耐热生理指标与田间越夏率的关系
  • 3.5 鸭茅耐热性评价
  • 第六章 野生鸭茅种质资源抗锈病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测定指标与方法
  • 1.2.2 茎、叶感病率
  • 1.2.2 严重级别
  • 1.2.3 病情指数
  • 1.2.4 反应指数
  • 2 结果与分析
  • 2.1 鸭茅锈病危害症状与发生规律
  • 2.2 鸭茅叶片对锈病的抗性分析
  • 2.3 鸭茅茎杆对锈病的抗性分析
  • 2.4 鸭茅叶片、茎杆感病综合分析
  • 3 结论与讨论
  • 第七章 鸭茅种质资源光合生理特性研究
  •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研究方法与内容
  • 1.2.1 研究方法
  • 1.2.2 光合生理指标
  • 1.2.3 产量测定
  • 1.2.4 数据统计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光合特性
  • 2.1.1 净光合速率
  • 2.1.2 气孔导度
  • 2浓度'>2.1.3 胞间CO2浓度
  • 2.1.4 蒸腾速率
  • 2.1.5 水分利用效率
  • 2.2 光合速率与产量的关系
  • 2.2.1 分蘖期鸭茅光合速率与产量的关系
  • 2.2.2 拔节期鸭茅光合速率与产量的关系
  • 2.2.3 抽穗期鸭茅光合速率与产量的关系
  • 2.2.4 鸭茅光合速率与产理的相关分析
  • 3 结论与讨论
  • 3.1 不同生育期鸭茅光合参数的变异程度和差异显著性
  • 3.2 不同生育期鸭茅光合参数的变化趋势
  • 3.3 光合生理参数的相关分析
  • 3.4 光合速率与产量的关系
  • 第八章 野生鸭茅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AFLP分析
  • 1 材料与方法
  • 1.1 供试材料
  • 1.2 DNA模板制备
  • 1.2.1 试剂配制
  • 1.2.2 DNA提取、纯化与保存
  • 1.2.3 DNA质量与浓度检测
  • 1.3 AFLP分析
  • 1.3.1 DNA酶切
  • 1.3.2 连接
  • 1.3.3 预扩增
  • 1.3.4 选择性扩增
  • 1.3.5 扩增产物的分离与检测
  • 1.4 数据处理
  • 2 结果与分析
  • 2.1 AFLP选择性扩增结果
  • 2.2 鸭茅种质资源的遗传距离
  • 2.3 聚类分析
  • 2.4 主成分分析
  • 3 讨论
  • 3.1 AFLP分析的有效性
  • 3.2 野生鸭茅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
  • 3.3 野生鸭茅种质资源的亲缘关系
  • 第九章 研究的主要成果与展望
  • 1 研究取得的主要结果
  • 1.1 野生鸭茅种质资源形态学水平的遗传多样性
  • 1.2 野生鸭茅生长、发育特性的多样性
  • 1.3 野生鸭茅牧草及种子生产性能的多样性特点
  • 1.4 野生鸭茅在夏季高温逆境下生理变化规律及耐热性表现
  • 1.5 鸭茅抗锈病特性
  • 1.6 鸭茅光合生理特性
  • 1.7 野生鸭茅遗传多样性的AFLP分子标记结果
  • 2 研究展望
  • 致谢
  • 附件1 博士研究生在读期间主持、参与的科研
  • 附件2 博士研究生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 [1].花生地方品种骨干种质的遴选[J]. 山东农业科学 2019(12)
    • [2].不同种质类型广西莪术叶的显微鉴别研究[J]. 中药材 2019(05)
    • [3].不同水稻种质在不同生育期耐盐鉴定的差异[J]. 植物学报 2017(01)
    • [4].50份枳种质物候期的调查与聚类分析[J]. 中国南方果树 2015(02)
    • [5].9个荔枝新品种(种质)在‘褐毛荔’上嫁接后的果实综合性状比较[J]. 中国热带农业 2020(04)
    • [6].50份国外甘蔗杂交种质的产量评价[J]. 中国糖料 2014(01)
    • [7].玉米78599种质的杂优模式及其改良利用[J]. 玉米科学 2008(03)
    • [8].花生地方品种骨干种质代表性评价与耐旱性鉴定[J]. 花生学报 2019(04)
    • [9].20个小粒种咖啡种质氮吸收效率差异分析[J]. 热带作物学报 2020(03)
    • [10].民主之彷徨[J]. 领导科学 2017(04)
    • [11].侧枝扦插繁殖耐抽薹萝卜和保存种质技术[J]. 北方园艺 2017(09)
    • [12].木薯疫霉根腐病在我国的发生调查及59份种质的抗性评价[J]. 热带农业科学 2015(06)
    • [13].6份枳种质耐酸碱胁迫能力的比较[J]. 中国南方果树 2017(02)
    • [14].不同可拉种质花粉离体萌发研究[J]. 热带农业工程 2016(Z1)
    • [15].不同茶树种质间稀土元素积累差异研究[J]. 园艺学报 2017(06)
    • [16].20个小粒种咖啡种质生长量及根系形态差异分析[J]. 热带作物学报 2016(09)
    • [17].橡胶树优异种质的AFLP初步分析[J]. 热带农业科技 2016(04)
    • [18].莲种质花粉形态特征研究[J]. 园艺学报 2015(01)
    • [19].陇西南部山区不同燕麦种质适应性研究[J]. 草原与草坪 2015(02)
    • [20].45份红三叶种质表观性状变异研究[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20(05)
    • [21].56份国内甘蔗杂交种质的产量评价[J]. 中国糖料 2014(04)
    • [22].非洲种质在黄淮海的改良与利用研究[J]. 玉米科学 2014(05)
    • [23].不同淮山药种质(品种)的粘度比较与聚类分析[J]. 南方农业学报 2012(02)
    • [24].国家果树种质郑州桃圃[J].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1(01)
    • [25].49份旱稻种质RAPD标记遗传多样性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11(24)
    • [26].15份不同来源青蒿种质的比较形态学研究[J]. 怀化学院学报(自然科学) 2008(02)
    • [27].39个烤烟种质亲缘关系的AFLP分析[J]. 中国农业科学 2008(09)
    • [28].10份柠檬种质花粉形态观察和比较[J]. 中国南方果树 2019(06)
    • [29].6个铁观音杂交创新种质筛选鉴定[J]. 福建农业学报 2018(04)
    • [30].国内外苜蓿种质起始密码子遗传多样性分析[J]. 河南农业科学 2016(10)

    标签:;  ;  ;  ;  ;  

    野生鸭茅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及优异种质筛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