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文摘要
随着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铺开,学术界越来越关注“教师”这一特殊职业和人群。在21世纪这个生命凸显的时代,教育界倡导“以人为本”的理念,这里的人,不仅指学生,还包括教师。因此,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能通过增加教师的负担和压力,恶化教师的生活质量来实现学生和谐全面的发展,而应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同时,实现教师生命的成长。本研究从生命视角,选取重庆市M中学为个案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的研究方法。通过了解教师实践境遇的特殊性,分析教育实践特征,从而理解教师职业生命的存在方式,为构建教师专业发展的生命品性提出了对策与建议。本研究遵循“理论研究—实证研究—对策研究”的结构,主体包括以下三部分:第一部分: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人的生命特性,指出教师是在教学生涯中,不断追求生命价值的实现,这为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的生命品性提供了理论上可能性;其次通过理性解读生命内涵,提出教师专业发展过程实质上是不断提高教师个体生命质量的过程,生命价值的实现应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永恒主题。第二部分:按照实证研究的程序,采用问卷调查法与访谈法,分析了重庆市M中学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发现存在以下问题:教师职业收入偏低;教师每天的工作时间超过8小时,教师工作量较大且面临较大的职业压力;教师的自主权不高;教师对学生课外生活的关注度不高;学校管理者对教师的人文关怀存在薄弱的环节。教师职业生活的现状产生了一系列问题,主要表现为教师的身体状况不容乐观,心理问题凸显等。第三部分:分析表明,M中学教师专业发展产生问题的原因如下:教师职业传统观念的负累;初中教育的独特性加大了教师压力,教师的生存状态令人堪忧;教师“生命”理念的缺失;教师专业发展存在“失真”现象;学校对“教师生命”的整体关注度不高。针对M中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本研究从以下五方面提出建议:改善教师的生存状态,让“课堂成为师生共度的生命历程”,增强教师专业发展的实效性,在学校管理模式上构建关怀“教师生命”的保障机制,从而塑造生命型教师。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英文摘要1 绪论1.1 问题缘起1.1.1 教师生命成长际遇呼唤对教师生命的关注1.1.2 教师职业生命意义的屏蔽是现实教师专业发展面临的问题1.1.3 教师专业发展研究需要生命的话语系统1.2 研究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1.2.1 研究的理论意义1.2.2 研究的实践价值1.3 国内外研究综述1.3.1 “生命”研究综述1.3.2 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综述1.4 研究的核心概念1.4.1 生命1.4.2 生命视角1.4.3 生命形态1.4.4 教师专业发展1.5 研究设计1.5.1 研究对象的选取1.5.2 研究内容1.5.3 研究方法1.5.4 研究假设1.5.5 操作性定义1.5.6 研究难点2 生命——人的发展原点2.1 生命的理性解读2.1.1 生命的生成性2.1.2 生命的独特性2.1.3 生命的超越性2.1.4 生命的整体性2.2 关注生命——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视域2.2.1 缺失与屏蔽2.2.2 可能与导向3 重庆市M中学教师专业发展的个案研究3.1 被试的总体构成情况3.2 职业收入3.3 工作量与工作压力3.3.1 教师的工作量3.3.2 教师工作压力3.4 教师对自身价值的追求3.5 教师对学生的关注度3.6 教师对学校管理的感受3.7 教师专业发展现状4 教师生命价值遮蔽的归因分析4.1 教师职业传统观念的负累4.2 初中教育的独特性加大教师压力4.3 初中教师的生存状态令人堪忧4.3.1 教师待遇不高4.3.2 教师身体状况不容乐观4.3.3 教师心理问题凸显4.4 教师生命理念的缺失4.5 教师专业发展存在“失真”现象4.5.1 教师培训流于形式4.5.2 教师自我专业发展意识不强4.6 学校对“教师生命”的整体关注度不高5 构建教师专业发展的生命品性5.1 改善教师生存状态是首要前提5.1.1 树立“以教师为本”的教育理念5.1.2 提高教师应对心理压力的能力5.2 让“课堂成为师生共度的生命历程”是当前基础教育的呼唤5.2.1 强化以“学生生命发展为本”的理念5.2.2 让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活力5.3 提高教师专业发展的实效性是核心5.3.1 激发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动机5.3.2 帮助教师树立自我专业发展意识5.3.3 增强教师培训的有效性5.4 塑造生命型教师是目标5.5 构建关怀“教师生命”的学校管理模式是保障5.5.1 改善教师生存质量,引领教师智慧地生活5.5.2 为教师营造一个良好的生命栖息地结束语致谢参考文献附录1 教师问卷附录2 教师访谈提纲附录3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科研及获奖情况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生命视角论文; 教师专业发展论文; 中学论文;
基于生命视角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 ——以重庆市M中学为个案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