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传统道德文化基础与和谐文化意蕴

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传统道德文化基础与和谐文化意蕴

论文摘要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进程的加快,各个企业和个人追求利益的最大化的同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中心主义泛滥,部分青少年的价值观、荣辱观出现了颠倒现象,把荣当耻,以耻为荣。在这种社会情形下,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荣辱观之中包涵的热爱祖国、辛勤劳动、团结互助等等道德理念都是我国传统美德的组成部分,它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各个方面,对公民与国家、公民与社会、公民与他人、公民自身的道德修养等作出了明确规定。社会主义荣辱观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间有很深的渊源,一方面,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中的荣辱观念对于今天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有很多价值,而另一方面,社会主义荣辱观正是对我国传统道德文化的继承。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和谐文化之间具有协同性,表现在二者价值取向的一致性;发展理念的契合性;促进手段的依存性。社会主义荣辱观通过心灵塑造、制度安排、人际关系建构等方式体现和谐文化意蕴。指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要与继承与创新传统文化和建设和谐文化相结合,通过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弘扬传统文化,培育和谐文化。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 1.1.1 问题的提出
  • 1.1.2 研究的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外学者关于荣辱观文化基础的相关论述
  • 1.2.2 国内学者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文化底蕴的相关研究
  •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创新点
  • 第2章 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传统道德文化渊源
  • 2.1 文化的内涵、特征与功能
  • 2.1.1 文化的内涵
  • 2.1.2 文化的特征
  • 2.1.3 文化的功能
  • 2.2 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
  • 2.2.1 荣辱观的内涵与特征
  • 2.2.2 社会主义荣辱观提出的时代背景
  • 2.2.3 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内涵
  • 2.3 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中的荣辱观及其现代价值
  • 2.3.1 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中的荣辱观
  • 2.3.2 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中的荣辱观的现代价值
  • 2.4 社会主义荣辱观对传统道德文化的继承
  • 第3章 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和谐文化意蕴
  • 3.1 和谐文化的内涵与特征
  • 3.1.1 和谐文化的内涵
  • 3.1.2 和谐文化的特征
  • 3.2 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和谐文化之间的协同性
  • 3.2.1 价值取向的一致性
  • 3.2.2 发展理念的契合性
  • 3.2.3 促进手段的依存性
  • 3.3 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和谐文化的方式
  • 3.3.1 通过心灵塑造展现和谐文化的特征
  • 3.3.2 通过制度安排建设和谐文化
  • 3.3.3 通过人际关系的建构彰显和谐文化
  • 第4章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弘扬传统文化和建设和谐文化相结合
  • 4.1 市场经济下出现的荣辱观问题及其文化原因
  • 4.1.1 市场经济下出现的茉辱观问题
  • 4.1.2 市场经济下荣辱观颠倒的文化原因
  • 4.2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与改造超越传统道德文化相结合
  • 4.3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育和谐文化
  • 4.3.1 通过树立荣辱观,营造和谐文化氛围
  • 4.3.2 树立荣辱观,积极培植和谐文化
  • 第5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著及获奖情况
  • 相关论文文献

    • [1].中国优秀传统道德文化现代践行目标的四个逻辑层次[J]. 求索 2014(11)
    • [2].浅析刘少奇创造性转化传统道德文化的贡献——以《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为例[J]. 湖南行政学院学报 2015(05)
    • [3].也谈孝文化进校园[J]. 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 2016(12)
    • [4].论基础教育阶段传授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的方法[J]. 考试周刊 2016(99)
    • [5].我国社会转型期的道德变迁及其对策[J]. 山西青年 2016(24)
    • [6].用传统道德文化构建当代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J]. 长江丛刊 2017(23)
    • [7].论中国优秀传统道德文化现代践行的政府导向长效机制[J]. 武陵学刊 2013(06)
    • [8].中国优秀传统道德文化现代践行对策研究——在文化自信视域下[J].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19(03)
    • [9].弘扬传统道德文化 助推文明城市进程[J]. 改革与开放 2016(23)
    • [10].红河彝族传统道德文化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红河南岸彝族为例[J]. 红河学院学报 2016(03)
    • [11].试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传统道德文化根基[J]. 文教资料 2015(25)
    • [12].浅析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与学生的道德教育[J]. 中华少年 2016(21)
    • [13].论广西传统道德文化资源及其当代价值[J]. 高教论坛 2014(07)
    • [14].“中国梦”背景下弘扬中国传统道德文化教学路径思考[J]. 科技视界 2014(18)
    • [15].中国优秀传统道德文化现代践行的客观困境及其对策[J]. 湖南社会科学 2011(02)
    • [16].论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理念的分疏递进[J]. 武陵学刊 2011(04)
    • [17].加强大学生传统道德文化教育的几点思考[J].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8(02)
    • [18].初中语文教学与传统道德文化契合探讨[J]. 中国农村教育 2019(06)
    • [19].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的多维阐释[J]. 武陵学刊 2013(03)
    • [20].中国传统道德文化视野下的高校师德理念[J]. 社科纵横 2011(07)
    • [21].论孝德与中华传统道德文化的关系[J].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1)
    • [22].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与学生的道德教育[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9(01)
    • [23].论藏族传统道德文化的和谐价值[J].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 2008(01)
    • [24].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之“忠”德解读[J]. 武陵学刊 2020(04)
    • [25].中华传统道德文化与情商培育研究[J]. 文化学刊 2012(04)
    • [26].中国传统道德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考[J].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9(05)
    • [27].浅析中国传统道德形成原因[J]. 低碳世界 2019(11)
    • [28].中国传统道德文化在德育中的作用[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下半月) 2008(06)
    • [29].让传统道德文化回归中职语文课堂[J]. 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 2014(07)
    • [30].社会公德养成与传统道德文化转型[J].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11(10)

    标签:;  ;  ;  ;  ;  

    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传统道德文化基础与和谐文化意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