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陆地生物圈是一个巨大的碳库,尤其是森林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土壤碳平衡是全球碳循环中极为重要的组分,在缓冲大气CO2浓度升高过程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存在着巨大的不确定性,而土壤是这种不确定性的主要来源。我国森林生态系统目前在总体上表现为大气的碳汇,并且仍具有较大的碳存贮潜力。随着天然林保护及其它森林生态工程的实施和随之而来的人工幼林面积的迅速扩大,由于落后的营林、管理措施导致人工纯林出现物种多样性低下、土壤退化等生态遗留问题,因此本文以川西亚高山米亚罗林区人工云杉林为研究对象,对不同间伐强度10%(F1)、20%(F2)、30%(F3)、50%(F4)带状抚育间伐和对照林(CK)进行土壤有机质组分的含量和动态变化研究,为合理的间伐抚育措施提供数据支撑和理论依据。通过对不同林地土壤有机碳氮、可溶性有机碳氮、微生物生物量碳氮、易氧化有机碳、土壤碳库管理指数、土壤有机质氧化稳定系数、轻组有机碳、颗粒有机碳氮等含量的测定及其季节变化的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间伐强度人工云杉林0-10cm土层土壤有机碳含量显著高于10-20cm土层((P<0.05),各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均以F3林地最高,变化趋势为F3>CK>F4>F1>F2;土壤表层20cm内全氮含量变化为F3>F4>F2>F1>CK;对照林土壤C/N显著高于其他各间伐强度林地,变化趋势为CK>F3>F1>F2>F4。各林地土壤表层有机碳、全氮含量季节变化均以秋季最高。(2)不同间伐强度下各林地间土壤可溶性有机碳、氮含量差异显著(P<0.05),其中F1、F2、F3、F4林地可溶性有机碳含量分别是CK的0.98、0.93、1.08、0.89倍,以F3林地最高,10-20cm土层可溶性有机碳含量变化范围在16.39~21.04mg/kg之间,各土层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占有机碳的分配比例在0.69%-0.81%之间;0-10cm和10-20cm土层土壤可溶性有机氮含量其含量变化分别在4.81~5.49mg/kg和4.39~5.03mg/kg之间,各土层土壤可溶性有机氮占土壤全氮的分配比例为1.55%~2.01%,表现为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其分配比例增大。(3)0-20cm土层内各间伐强度林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的大小顺序为:CK>F4>F1>F3>F2,不同季节各间伐强度林地均以秋季含量最高,其他季节变化模式有所不同;20cm土层内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占土壤有机碳的比例变化范围在0.91%~1.16%之间。间伐后各林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的周转时间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加而增加,CK、F1、F2、F3、F4间伐强度林地的周转率分别为0.45和0.53a-1、0.81和1.00a-1、0.79和0.81a-1、0.56和0.73a-1、0.31和0.42a-1,周转时间分别为2.21和1.88a、1.24和1.00a、1.27和1.23a、1.79和1.38a、3.27和2.37a。(4)土壤活性有机碳,稳定性有机碳的含量、碳库管理指数等因间伐强度的不同有显著差异,在0-20 cm土层中,碳库活度、碳库活度指数、碳库指数和碳库管理指数在不同间伐强度林地间变化基本一致为:F3>CK>F4>F1>F2,且与土壤活性有机碳分配比例的结果一致。(5)不同间伐强度林地在0-10cm土层,土壤颗粒碳组分比例、土壤颗粒有机碳和氮含量、颗粒有机氮比例均以F3林地最高;颗粒有机碳比例、土壤颗粒组分碳在土壤20cm土层内以F4林地最高,F3林地次之;土壤颗粒有机碳季节变化模式与颗粒组分含量碳变化趋势一致,对CK土壤表层20cm内颗粒有机碳平均含量季节变化为POC秋>POC冬>POC春>POC夏,F1、F2、F3和F4林地颗粒有机碳平均含量季节变化模式均为POC冬>POC秋>POC春>POC夏。(6)结果表明SOC与MBC极显著相关(P<0.01,r=0.841),与ROC相关不显著(P>0.05,r=0.575);而ROC与MBC显著相关(P<0.05,r=0.798)。ROC与TN显著相关,相关系数为0.824。Kos与ROC和C/N相关系数分别为-0.780和0.777(P<0.05);与TN相关系数为-0.964;与稳态碳极显著相关(P<0.01,r=0.853);土壤温度与DOC、DON极显著相关(P<0.01,r=0.752),与SOC极显著相关,与MBC、POC、ROC显著负相关(P<0.01,r=-0.503、-0.405、-0.501)。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更新方式对天山云杉林土壤碳氮的影响[J]. 新疆农业科学 2020(08)
- [2].青海云杉林下苔藓层对土壤蒸发的影响[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7(04)
- [3].不同林龄云杉林土壤持水性及影响因子分析[J]. 湖北农业科学 2017(02)
- [4].祁连山排露沟流域青海云杉林生物量和净生产力研究[J]. 防护林科技 2017(08)
- [5].浅析云杉林地土壤水分的特征[J]. 农民致富之友 2014(22)
- [6].华家岭人工云杉林群落结构研究[J]. 干旱区研究 2014(01)
- [7].白龙江林区人工云杉林近自然经营技术初探[J]. 甘肃科技 2014(07)
- [8].大通县东峡林区青海云杉林物种组成及结构特征研究[J]. 青海农林科技 2012(04)
- [9].大通县东峡林场青海云杉林天然更新调查与研究[J]. 现代农业科技 2019(22)
- [10].东大河林区青海云杉林健康评价[J]. 草业科学 2012(04)
- [11].塞罕坝两种不同云杉林胸径生长分析[J]. 绿色科技 2020(03)
- [12].浅谈云杉造林管理技术[J].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8(03)
- [13].祁连山青海云杉林土壤代换性钾、钙、镁含量及其分布规律研究[J]. 防护林科技 2017(01)
- [14].祁连山南坡青海云杉林的分布规律[J]. 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3)
- [15].祁连山北坡青海云杉林生境特征分析[J]. 地理学报 2010(01)
- [16].新疆天山云杉林群落分布格局及环境解释[J]. 林业科学研究 2019(06)
- [17].基于3S技术的天山历史云杉林空间分布的提取[J]. 干旱区研究 2019(02)
- [18].浅谈云杉的繁育技术[J]. 农民致富之友 2019(02)
- [19].云杉育苗栽培及造林管理技术分析[J]. 现代园艺 2019(18)
- [20].天山中部不同郁闭度天然云杉林立地土壤养分的比较研究[J].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 2010(01)
- [21].祁连山大野口流域青海云杉林土壤肥力评价[J]. 草原与草坪 2015(04)
- [22].祁连山北麓中段青海云杉林土壤水热时空变化特征[J]. 干旱区地理 2020(04)
- [23].甘肃白龙江林区人工云杉林二元立木材积表的编制[J]. 甘肃林业科技 2013(01)
- [24].陕西辛家山林区云杉林分自然更新能力调查结果与分析[J]. 陕西林业科技 2009(01)
- [25].祁连山中段青海云杉林土壤肥力质量评价研究[J]. 干旱区地理 2019(06)
- [26].黑河上游山地青海云杉林土壤有机碳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 中国沙漠 2009(03)
- [27].新疆西天山巩留林场云杉林空间分布格局研究[J]. 林业资源管理 2009(06)
- [28].沙地云杉林研究述评[J]. 生态学报 2020(01)
- [29].甘肃祁连山保护区青海云杉林恢复技术体系研究[J]. 防护林科技 2013(08)
- [30].基于无人机遥感的天山云杉林密度估测研究[J].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 201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