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马克思在人的需要论中曾这样讲到:生存是人的第一需要,当疾病危及到人的健康与生存时,每个人都有治疗的需要。由于疾病具有传播性、传染性,个人得病有可能危及到一个群体乃至整个社会,因此抵御疾病、治疗疾病不是个体的孤立行为,而变成一种社会活动。如果这一社会活动的有效性难以保证,那么必将危害到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和稳定。并且早在1978年世界卫生组织也明确指出“健康是一项基本的人权,是各国政府必须承担的责任。”回顾我国农村合作医疗的兴衰重建历程,历史的实践证明了合作医疗制度是适合中国国情农情的医疗保障形式。从古至今,没有任何一项社会保障制度能像合作医疗那样深入人心、影响深远。因此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应在分析传统农村合作医疗兴衰成败之因的基础上,“以史为鉴”,走出一条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和新时期和谐社会需要,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之路就成为我们必然的选择。笔者从历史的角度入手,首先,运用文献综述法和比较分析法对传统农村合作医疗的兴衰成败作了总结和深入的原因剖析。借鉴前车之鉴,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顺利开展,持续发展有重要的意义;其次,阐释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出的必要性和概念、特点,并对实践中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取得的主要绩效作了总结。然后通过资料的搜集和整理,运用案例分析法,对新农合在实践中创新的“番禺模式”和“神木模式”作了深入的认识和阐述。希望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成功推广和完善发展有指导意义;再次,对实践中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存在的问题与三方制约因素:需求方农民、供给方医疗机构、制度设计方政府三方利益体为视角分析了影响新农合可持续发展的因素,以探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路径。最后为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出了政策建议,以最终实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ABSTRACT引言(一) 研究背景(二) 研究意义(三) 研究目的(四) 国内外研究动态(五) 研究思路与内容(六) 研究方法(七) 研究特色与创新第一章 我国传统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历史沿革与反思1.1 传统合作医疗制度的历史沿革1.1.1 萌芽阶段(1938年—1954年)1.1.2 形成阶段(1955年—1964年)1.1.3 兴盛阶段(1965—1977年)1.1.4 衰落阶段(1978年至20世纪80年代初)1.1.5 恢复阶段(20世纪90年代---2003年)1.2 传统农村合作医疗兴盛的原因1.3 传统农村合作医疗衰落解体的原因第二章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试点与创新模式分析2.1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概念的提出及特点2.2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的运行情况2.3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的主要绩效2.4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创新模式2.4.1 番禺模式2.4.2 神木模式第三章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制约因素分析3.1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需求因素分析3.1.1 农民受益因素3.1.2 农民参合因素3.2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供给因素分析3.2.1 卫生医疗机构资金的来源3.2.2 医疗服务资源3.2.3 定点医疗机构的不规范行为3.3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制度设计分析第四章 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对策建议4.1 从政府的视角探讨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思路和对策4.1.1 建立和完善稳定的新农合筹资机制4.1.2 探索科学合理的补偿机制4.1.3 优化管理机构4.1.4 强化监督体制4.1.5 探讨完善新农合制度本身的设计方案4.1.6 探讨如何创造适宜的外部环境使得新农合得以持续发展4.2 从农民和医疗卫生机构的视角探求实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持续 #34发展的路径4.3 加快公立医院制度的改革4.4 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医疗行业,实现多元化办医结语参考文献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致谢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论文; 可持续发展论文; 制约因素论文; 政策建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