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厄内斯特·海明威(1899-1961)的巨作《永别了,武器》是一部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为背景,以反对帝国主义战争为主题的带有自传体色彩的小说。书名中的“Arms”一词既可象征战争又可象征爱人的环抱,即爱情。这一书名反映了主人公亨利告别战争的意识觉醒,也折射出他面临爱人难产死亡,爱情消逝的凄凉。书中描述了亨利从满腔热情到深恶痛绝的战争观,从游戏人生到真挚负责的爱情观,以及他从艰辛抗争到漫无目标的人生观。主人公亨利这一人物反映了作者的某些战争经历和心路历程。通过亨利的悲剧命运,海明威展现了人们被战争无情摧残的命运,控诉了第一次大战的残酷和荒谬,抨击了战争对人类毁灭性的破坏,也探索了“迷惘的一代”形成的原由—亨利的悲剧“不仅是个人命运的反映,而且也是被战争所破坏的人类文明的整个悲惨事件的反映”。(董衡巽25)这部作品自出版之日起,一直吸引着广大读者而且深受批评界的好评,被认为是美国文学的名篇。本文以存在主义视角为切入点,分析作品中人的处境及其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反映海明威对人类存在状况和生存意义的独特理解。全文包括引言,正文(共分三章)和结论。引言部分主要概述了海明威的文学成就,文学界对于海明威作品的研究现状,这一作品的主要内容并说明了论文写作目的和论点。第一章介绍《永别了,武器》的创作背景及这一作品在海明威所有作品中的重要性和相关评论。它“被公认为是‘迷惘的一代’的最高成就”。(吴然30)书中的主人公亨利是海明威的“影子”。血腥的战场,满身的伤痕,战争的荒谬,爱人的背叛和理想的幻灭,这些都为这部自传体小说埋下了悲剧的伏笔。海明威在本人就多次提及《永别了,武器》是一部悲剧,这个事实并不使他感到不快,因为他相信生活就是一场悲剧而且知道它只能有一个结局。第二章介绍海明威与存在主义的关系。这一章首先概述了存在主义的产生背景,主要理论,然后阐明了海明威和存在主义之间的密切关系。以德国海德格尔,法国萨特和加缪为代表人物的存在主义者认为人在世界上的经历是荒谬和异化的,并且提倡自由的愿望,选择和个人的责任。海明威的“硬汉精神”为存在主义者运用文学形式阐述他们的哲学思想树立了一个很好的范例。萨特就曾说“我们的小说所遵循的很多原则是受海明威的启发而来的”。(高宣杨76)第三章详细地解析《永别了,武器》中的存在主义思想,是本论文的主干,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展现海明威笔下主人公亨利面临的荒谬的世界。存在主义者认为“人生没有目的和意义,人的存在是偶然和荒谬的”。(王克千7)世界的一切事物,既找不到存在的理由和根据,也找不到摆脱困境的出路。荒谬,混乱和虚伪的世界使亨利对战争彻底失望,他认清了战争的真面目,明白了他只不过是资产阶级争夺利益的工具和牺牲品而已。第二部分论述了作品中人与现实世界的异化。无论是海德格尔还是萨特,一切存在主义者都把异化作为其理论的基本概念之一。在故事中的人物—亨利、凯瑟琳、军医雷蒂那、虔诚的教士都毫无例外地被无情的,没有上帝的世界异化了。第三部分分析了以亨利为代表的人物对于人生虚无的生存困境的认识。面对着荒谬,冷漠而无法解释的世界,感到与现实世界的格格不入,他们发现传统的伦理道德和价值观念沦丧,理想幻灭。他们思想空虚,生活毫无目标、整日聚饮、寻欢作乐。同时,他们又被死亡的阴影时时笼罩着,总是处于悲观、烦恼、恐惧、孤独、焦虑之中。他们所作的种种努力都被付诸东流;亨利对于他唯一可以获得暂时安慰的爱情追求也以失败和无奈告终。这一切都体现了深深的徒劳感。在海明威的作品中,“命运不可名状地与人为敌,而人却束手无策”。(李小鹿19)第四部分集中讨论海明威所提倡的以人的尊严和勇气面临厄运,去迎接生活挑战的“硬汉子”精神。在《永别了,武器》中,海明威一方面把西方荒谬,混乱的世界展现出来,另一方面仍未放弃对人主体价值的信念。对他来说,人生最本质的内容就是自由和选择。选择,就表明在危险、邪恶的世界面前没有表现出胆小与恐惧,因此,人就保持了自己的尊严、勇气、实现了主体价值,这和萨特提出的自由选择论中对人生存意义的界定是一致的。亨利和凯瑟琳就是海明威塑造的“海明威式的硬汉英雄”。亨利在遭遇挫折和厄运时,常常保持一种硬汉子的优雅风度,捍卫男子汉的尊严;凯瑟琳在故事的很多情节中体现了“硬汉”精神。结论部分概括全文并进一步阐明笔者的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