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评价指标研究 ——基于体育课程的评价指标构建

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评价指标研究 ——基于体育课程的评价指标构建

论文摘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大学生的健康在高等教育中被越来越重视起来,然而,健康不仅是身体上没有疾病的状态,而是在心理上,社会适应能力上全面的一种完好状态,那么,在高等院校中体育课程则责无旁贷地承担起学生健康发展的重任,体育课程不仅能够促进学生身体上的健康,而且还能促进学生在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方面的发展,那么,如何通过体育课程观察、测试、反映,甚至是以体育课程为平台评价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则成为体育研究领域内的重要课题。本文以构建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为研究目的,在总结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综合了有关社会适应能力的概念,即社会适应能力是指个体社会化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特征总和,其构成要素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审视会得到不同的结果,从个体适应环境空间角度分离可以分为:环境适应取向、人际适应取向、个体发展取向,其特征是过程性和稳定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社会适应能力的形成发展过程,提出社会适应能力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在分析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形成发展之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重点分析论证了体育课程促进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原理,并且提出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借助于体育课程所塑造的特殊平台可以进行评价的理论分析:个体(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在具体的时间段内(大学生活学习期间)、在相对稳定的环境(大学校园环境)中选定统一指标,并用同一标准进行衡量是可以进行比对的,而这种个体间的比对就是评价的可行性所在。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分析论证了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理论基础:哲学、管理学及其他理论基础。并且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的评价目的:客观公正的测试、描述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状况;配合体育课程的开展、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完善评价指标体系、同时为体育课程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信息;促进大学生良好的自我认知能力;激励大学生积极投入体育锻炼,发展终身体育的健康意识。评价原则:全面性原则;可行性原则;教育性原则;发展性原则;针对性原则。分析论证了各级评价指标:环境认知包括社会角色、社会约束、民主意识,环境适应包括信息收集、信息鉴别、应变能力、生存能力,人际适应主要包括人际沟通、互动状态,个体认知主要包括竞争意识、拼搏精神、冒险精神、团队精神、协作意识,个体行为主要包括抗挫折能力、竞争手段、协作行为、自我学习以及现代生活方式选择等,并进一步应用AHP层次分析法确定了评价指标之间的权重分配。为了丰富评价指标体系的完整性,最后,对评价方法作了简单的分析论证,即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绝对评价和相对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法。本文是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总结归纳相关研究结论,丰富部分研究内容,以期对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评价研究增砖添瓦,对体育课程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的作用,对体育科学的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导言
  • 1.1 选题意义
  • 1.2 研究目的
  • 1.3 相关研究综述
  • 1.3.1 社会适应能力研究综述
  • 1.3.2 社会适应能力评价指标研究现状综述
  • 2. 研究方法
  • 2.1 文献资料法
  • 2.2 专家访谈法
  • 2.3 逻辑分析法
  • 2.4 层次分析方法
  • 3. 社会适应能力概念阐释
  • 4. 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形成及发展过程分析
  • 4.1 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形成及发展过程分析的必要性
  • 4.1.1 有助于系统全面分析社会适应能力评价指标
  • 4.1.2 有助于分析体育课程促成社会适应能力的关系
  • 4.2 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形成及发展过程分析
  • 4.2.1 社会适应能力的萌芽阶段
  • 4.2.2 社会适应能力相对稳定阶段
  • 4.2.3 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阶段
  • 4.3 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相关因素分析
  • 4.3.1 大学生群体特征分析
  • 4.3.2 校园教育环境分析
  • 4.3.3 大学生实践活动分析
  • 4.3.4 其他因素分析
  • 5. 体育课程对促成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分析
  • 5.1 体育课程释义
  • 5.1.1 体育课程是动态、系统的教育进程
  • 5.1.2 体育课程包含体育教学过程
  • 5.1.3 体育课程是由教师主导实施的
  • 5.1.4 体育课程中体育运动项目的设置
  • 5.2 体育课程促进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分析
  • 5.2.1 相关研究综述
  • 5.2.2 从构成要素角度分析体育课程的影响变化
  • 5.2.2.1 体育课程促进个体发展取向分析
  • 5.2.2.2 体育课程促进人际适应取向分析
  • 5.2.2.3 体育课程促进环境适应取向分析
  • 6. 体育课程视野下大学生适合适应能力可评价分析
  • 6.1 社会适应能力是开放的、影响变量成多元化趋势
  • 6.2 社会适应能力是动态变化的
  • 6.3 社会适应能力受环境变化的影响强烈
  • 6.4 体育课程的实施为评价的开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 7. 基于体育课程的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评价指标构建
  • 7.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理论基础
  • 7.1.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哲学理论基础
  • 7.1.2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管理学理论基础
  • 7.1.3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其他理论基础
  • 7.2 评价指标体系
  • 7.2.1 评价目的
  • 7.2.1.1 评价目的概述
  • 7.2.1.2 评价目的的内容
  • 7.2.1.2.1 客观公正的测试、描述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状况
  • 7.2.1.2.2 配合体育课程的开展、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 7.2.1.2.3 完善评价指标体系、同时为体育课程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信息
  • 7.2.1.2.4 促进大学生良好的自我认知能力
  • 7.2.1.2.5 激励大学生积极投入体育锻炼,发展终身体育的健康意识
  • 7.2.2 评价原则
  • 7.2.2.1 全面性原则
  • 7.2.2.2 可行性原则
  • 7.2.2.3 教育性原则
  • 7.2.2.4 发展性原则
  • 7.2.2.5 针对性原则
  • 7.2.3 评价指标
  • 7.2.3.1 评价指标的内涵
  • 7.2.3.1.1 环境认知指标分析
  • 7.2.3.1.2 环境适应指标分析
  • 7.2.3.1.3 人际认知指标分析
  • 7.2.3.1.4 人际适应指标分析
  • 7.2.3.1.5 个体认知指标分析
  • 7.2.3.1.6 个体行为指标分析
  • 7.2.3.2 基于AHP层次分析法的社会适应能力评价指标权重分配
  • 7.2.4 评价方法
  • 7.2.4.1 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法
  • 7.2.4.2 绝对评价和相对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法
  • 7.2.4.3 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法
  • 7.2.4.4 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法
  • 8. 结论和建议
  • 8.1 结论
  • 8.1.1 社会适应能力
  • 8.1.2 社会适应能力可评价的基础原理
  • 8.1.3 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 8.2 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评价指标研究 ——基于体育课程的评价指标构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