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钢球磨煤机料位的软测量及其动态过程建模与控制
论文类型: 硕士论文
论文专业: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
作者: 王颖洁
导师: 吕震中
关键词: 球磨机,料位,软测量,动态特性,控制,制粉系统
文献来源: 东南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钢球磨煤机是中储式制粉系统的重要环节,目前已广泛应用于火电厂中。但绝大部分中储式制粉系统并未能达到经济工况运行,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筒内料位难以测量。由于至今还没有一种准确可靠的料位测量手段,使得运行人员只能不去过多地考虑经济性而使其保守运行,因为筒内料位一旦超过一定限度,就会造成堵磨和跑粉事故的发生。因此解决球磨机筒内料位的测量不论对于其控制还是经济运行、性能检测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针对以上问题,对制粉系统中球磨机料位的软测量,以及料位的动态过程建模和控制进行了研究,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对国内球磨机制粉系统料位测控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多因素联合监测,运用软测量技术的建立球磨机料位模型是料位监测的必然趋势。2、研究和分析了球磨机动态数学模型,明确球磨机各参数之间的函数关系,特别是料位与各运行参数之间的关系,为料位软测量模型辅助变量的选择和料位样本值的获得提供了依据。3、概述软测量技术的基本原理以及工程应用情况,总结和比较了应用于软测量技术中的各种方法。并提出采用非线性偏最小二乘的方法进行料位软测量的建模。4、分析研究了对软测量输入数据预处理的方法,提出采用小波分析的方法对轴承振动信号进行消噪处理。在建立软测量模型时,结合试验数据,以预测误差作为判断标准,选择出最佳的辅助变量组合。在运用非线性偏最小二乘实现了料位的软测量后,又提出运用函数链神经网络建立料位软测量校正模型。5、在实现了料位软测量的基础上,运用系统辨识的方法分别建立料位的自稳区和非自稳区的动态数学模型。并提出相应的模型切换策略和基于双模型的预测控制方法。本文依据现场试验采集的数据,通过软测量的方法实现了料位的监测,并建立了相应的动态数学模型和控制方案,对于提高制粉系统的经济运行有重要的意义。
论文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球磨机料位测量现状和发展趋势
1.3 球磨机负荷控制现状和发展趋势
1.4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其成果价值
第二章 球磨机工作机理
2.1 中间仓储式单进单出钢球磨煤机制粉系统
2.2 球磨机工作机理
2.3 球磨机料位测量与控制原理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软测量技术理论和方法
3.1 软测量技术概述
3.2 软测量的建模方法
3.3 非线性偏最小二乘法在软测量建模中的应用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球磨机料位的软测量
4.1 输入数据的预处理
4.2 基于非线性PLS 的料位软测量模型
4.3 基于函数链神经网络的软测量模型校正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球磨机料位动态过程建模与控制
5.1 球磨机料位动态过程建模背景
5.2 自稳区域的料位动态过程建模
5.3 非自稳区的料位动态过程建模
5.4 模型切换策略
5.5 料位预测控制器的设计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论文总结与展望
6.1 论文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在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和撰写的论文
作者在硕士研究生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发布时间: 2007-03-12
参考文献
- [1].智能控制技术在中储式球磨机制粉系统中的应用研究[D]. 刘蓉.东南大学2005
- [2].颤振球磨机介质碰撞能特性与粉磨性能研究[D]. 许利学.浙江工业大学2016
- [3].大型球磨机回转体参数化有限元分析研究[D]. 李文亮.吉林大学2007
- [4].球磨机噪声控制理论分析与应用[D]. 崔岩.江西理工大学2008
- [5].片状铝粉制备过程中助剂的研究[D]. 夏书标.昆明理工大学2006
相关论文
- [1].中储式制粉系统的优化运行试验研究[D]. 徐刚.华中科技大学2006
- [2].基于人工智能方法的烟气含氧量软测量及优化配煤研究[D]. 刘闯.大连理工大学2008
- [3].基于神经模糊系统的多模型建模方法及在软测量中的应用[D]. 姚崇龄.厦门大学2007
- [4].智能控制技术在中储式球磨机制粉系统中的应用研究[D]. 刘蓉.东南大学2005
- [5].钢球磨煤机负荷的监测与分析研究[D]. 曹静.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8
- [6].球磨机制粉出力的软测量研究[D]. 苏志刚.东南大学2006
- [7].基于CMAC的球磨机测控系统研究与实现[D]. 朱宏超.东南大学2006
- [8].电厂球磨机的模糊神经网络控制[D]. 白江斌.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7
- [9].双进双出磨煤机的料位检测及优化控制[D]. 李明.沈阳工业大学2007
- [10].基于振动频谱分析的球磨机存煤量测控与优化[D]. 朱明.东南大学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