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技术观论文-王志伟

马克思主义技术观论文-王志伟

导读:本文包含了马克思主义技术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后人类主义,奇点,技术观,资本

马克思主义技术观论文文献综述

王志伟[1](2019)在《后人类主义技术观及其形而上学基础——一种马克思主义的批判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后人类主义思潮本质上作为当代高技术资本在人类生命相关领域扩张的思想开路先锋,对前沿科技将开创的人类未来可能性给出了极具洞察力的把握和预见,但同时也由于其缺乏对现代技术-资本框架的本质和人的历史性本质更为深刻的追问以及由此形成的自觉的政治意识和政治素养而暴露其形而上学基础的薄弱。他们一般都持有技术自主论思想,同时又信奉技术工具论而无视其间的矛盾,并且无反思地立足于现代主体论形而上学的抽象理性与道德,对通向后人类的复杂社会博弈进程给出过于天真的理解,对需要紧迫予以揭示和澄清的一些重大哲学问题构成遮蔽与耽搁。(本文来源于《自然辩证法研究》期刊2019年08期)

周雯[2](2019)在《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应用马克思主义技术教育思想》一文中研究指出马克思主义综合技术教育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职业技术教育是该教育理论在中国本土最有意义的实践之一。中职语文教学集智育、心理健康教育、美育、技术教育于一身,在技术教育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在当代中职教学尤其是语文教学具有重大的意义:重申中职语文教学的基础地位,凸显中职语文教学的"跨界"综合作用;配合其他专业技术型教育,使人得到全面发展。。(本文来源于《教师博览(科研版)》期刊2019年07期)

宁子健,贲志雯[3](2019)在《从马克思主义科技观的视角探析新时代科学技术观的理念》一文中研究指出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技术观认为科学技术能够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同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又会反向决定科学技术的产生与发展,二者是一种双向互动的关系。在中国化的进程之中,毛泽东、邓小平、习近平等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方法论的基础之上又结合不同历史阶段的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实际,各自提出具有创新性的理论论断。当今世界高新科技蓬勃发展,现代经济的发展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依赖于知识的生产、传播和应用。近年来,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正在悄然崛起,因而进一步对科学技术及其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丰富与发展、进一步明确科学技术的作用也尤为重要。(本文来源于《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李粉艳,王丹蕾[4](2019)在《马克思主义技术观和技术决定论的分殊》一文中研究指出马克思在分析技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变革中所起到的巨大作用的时候,经常被误解为技术决定论者。马克思始终是从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角度客观分析技术在人类发展史上的角色定位,与技术决定论者有着本质的区别。理解马克思主义技术观,对于我们国家的科学技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信阳农林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祝玲玲[5](2019)在《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技术生态转向思想及其超越》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技术在赋予人类改造自然巨大能力的同时,也损毁了人类的生存根基——自然环境。当前,技术引致的环境问题纷至沓来,臭氧层损坏、湖泊富营养化、森林草场锐减等生态难题已日渐成为制约人类社会发展的桎梏。在此情形下,如何看待技术的本性与效用,寻求克服技术异化的应对之道,消弭技术肇致的主客间的对立态势,促进技术真正成为造福人类之手段,就成为各国理论研究的重要场域。在其中,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技术生态转向思想无疑是一朵灿烂的璀璨之花。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新兴思潮,立足于当代生态危机的新情境,以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点,承续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批判精神和法兰克福学派的技术理性批判思想,植根于整个资本主义社会结构,剖析了当代技术异化的渊薮,探寻了实现技术生态转向的路径,创建了别具特色的技术生态转向思想,深入探究其思想,对于推进我国技术绿色化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大有裨益。论文以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技术生态转向思想为研究对象,利用文献研究、辩证分析、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等研究方法,追溯了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技术生态转向思想的历史背景、理论来源和形成过程,从资本主义的文化形态、经济模式、政治制度以及技术类型四个维度的生态变革与重建梳理分析了该流派技术生态转向思想的具体内容。并在对其技术生态转向思想进行客观评析的基础上,提炼汲取其有益思想资源,探讨其对我国目前正在进行的技术生态化发展和美丽中国建设的价值。此外,针对生态学克思主义技术生态转向思想的不足,论文结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于推进绿色技术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思想、新举措和新实践,分别从文化、经济、政治和技术四个维度探讨了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技术生态转向思想局限性的超越问题。(本文来源于《辽宁工业大学》期刊2019-03-01)

李子健[6](2018)在《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地球上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解决生态问题是人类需要共同研究的话题。人类应该从产生问题的根源出发并且应该寻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学者面对这个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他们通过深入研究发现资本主义具有反生态性,人类现在所面临的生态危机并非是由于科技发展所带造成的,技术只是人类开发自然资源的工具而已。在资本主义社会,盲目的扩大生产,刺激消费,从而带来对技术的不合理运用对自然资源无节制的开发,从而对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研究让我们了解了科技的本质,科学技术并不是产生生态危机的根本所在,更能让我们了解如何合理的运用科学技术,如何在使用科技与生态环境之间寻找到平衡点。这对我国当下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本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章,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与生态危机关系的分析。全面揭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学者对于生态危机产生、表现以及生态危机特征的分析。第二章,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科学技术生态化路径的探讨。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学者从科学技术生态化的内涵,特征和原则来分析科技生态化,并试图探索出一条绿色发展生态化的道路。第叁章,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科技观的价值和局限性。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研究,探索出它对生态危机产生的影响的理论价值和现实价值,但不可否认它同样存在着局限性。第四章,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科技观的启示。我们应该大力发展科学技术但同时要兼顾生态环境,对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启迪意义。(本文来源于《南京林业大学》期刊2018-06-01)

常舒君[7](2018)在《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技术批判思想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与科学相比,同为人类本质力量之重要体现的技术,由于在生产过程与社会生活中的参与方式更为直接,因而与人类社会有着更为突出的联系。随着全球化生态危机的日趋严重,随着技术在当代的发展及其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所起作用的愈益强大,关于技术与当下全球性生态危机之间的关系问题便成了人们讨论的热点。例如是否是技术本身的进步造成了愈益恶化的环境灾难?人类该不该放弃技术回归田园生活?新的、绿色的技术发展与应用能否彻底解决当下的生态危机?等等诸如此类问题,引发了广泛的争议。本文以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技术批判思想为主要研究对象,立足于经典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批判立场,将生态运动融合到其技术批判思想的视域中,探究当今全球性生态危机的深层根源及其解决路径。大体而言,本文追溯了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技术批判思想的社会背景与理论渊源,梳理并阐明了其技术批判思想的主体内容,即技术与生态危机根源之关系以及技术与生态危机出路之关系;在此基础上,本文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技术批判思想作出了简要评价。具体而言:基于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技术批判思想,本文针对技术是否是生态危机的深层根源以及单纯的技术及其发展能否解决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等核心话题进行了探讨。具体阐明了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技术批判思想是扎根于技术应用背后的意识形态与社会制度之中的,认为技术并不是导致生态危机的“罪魁祸首”,因此,不走出资本运转逻辑的技术替代是无法拯救当下生态危机的。在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者看来,只有认识到“技术理性”下的生态后果,重建技术应用的伦理价值观,追求“生态理性”的社会发展目标,并将发展诸如太阳能、风能等“新”技术融入到摒弃资本运转逻辑的生态社会主义制度之中,才能真正找到解决当下生态危机的出路。总之,本文通过牢牢抓住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技术批判思想的核心,即对技术应用背后的意识形态与社会制度的深层批判,阐述了诸如“绿色资本主义”是不可行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就是“反生态”的等等理论。在此基础上,本文认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着制度上的优越性,即制度本身内含着对生态和谐的要求。当然,作为发展中国家的我国,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同样必须依靠技术这一重要的手段与力量,并且在构建生态科技体系的基础上来发展“生态经济”。唯有如此,我们才能真正实现“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的中国梦。(本文来源于《上海大学》期刊2018-04-01)

王新琦[8](2018)在《生态马克思主义技术批判思想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已越来越依赖科学技术,可以说,科学技术渗入到了人类生活的每个角落,并逐渐使人们形成了一种“技术理性”的思维方式。技术从一种改善人们生活的工具变成了间接控制人们行为的思维,这种现象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十分明显。人们在享受科学技术成果带来的便利的同时又依附于它的控制,这就是技术异化。技术异化表现在沉迷科技成果带来的经济利益、生态坏境破坏、异化消费等方面,尤其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们对技术的崇拜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并逐渐成为一种与人的本质相对立的力量。在生态马克思主义者看来,在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技术的社会功能在不同阶级社会里具有不同的效用,那种认为技术决定历史发展或技术消极被动地适应人类需要的观点都不符合技术的本质。技术悲观主义、技术乐观主义和技术中性论都是在抽象地谈论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看不到技术所承载的意识形态。生态马克思主义主要围绕着从价值观、制度等维度展开了技术批判。生态马克思主义技术批判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詹姆斯·奥康纳、安德烈·高兹、本·阿格尔、福斯特等。他们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技术对人和环境的异化进行了研究和批判,并阐述了各自的技术批判理论和技术发展模式,从而探索了生态社会主义的新道路。生态马克思主义者反对技术进步能够解决当前社会的生态危机的观点,同时,也反对限制技术发展的浪漫环境主义,他们强调技术异化要与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和本性关联起来考究。生态马克思主义者抨击了西方环境主义把技术和工业化看作是全球生态危机的主因的观点,更否认科学技术发展是环境破坏的根源的“原罪论”观点。生态马克思主义认为,技术与社会发展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想要探究技术的性质,就必须对它的社会功能、价值观效应、文化影响进行综合分析。本文主要从生态马克思主义的生态视阈出发,对资本主义制度下的“技术理性”进行了分析和批判,阐述了生态马克思主义技术批判思想的形成背景、理论来源、主要内容。生态马克思主义的技术批判思想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例如,在建立“稳态的经济模式”、小技术的发展、技术对发展的积极作用,以及怎样规避技术异化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通过对生态马克思主义技术批判思想的研究,有利于对当代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生态环境问题与科学技术发展的关系有一个全面和清晰的认识,从而为我们认识资本主义社会的新变化提供新的研究视角。此外,生态马克思主义技术批判思想对我国的科学技术与生态建设的也具有一定借鉴价值。(本文来源于《辽宁工业大学》期刊2018-03-01)

张明国[9](2017)在《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概述》一文中研究指出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形成是马克思、恩格斯概括和总结科学技术及其发展规律并创立科学理论体系的过程及其结果;他们的后继者以此为理论基础,研究科学技术及其发展规律,促进其与社会和谐发展并建立了科学理论体系,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是其重要成果之一;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为"扬弃"国外学者的科学技术观提供了理论指导,为促进科学技术与社会和谐发展指引了努力奋斗的方向。(本文来源于《洛阳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10期)

赵宝军[10](2017)在《马克思主义技术社会形态思想及其当代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马克思主义技术社会形态思想是建立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基本思想的逻辑理路和当代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状况基础上的。其主要包括技术社会形态的含义、划分依据、演变历程的统一性和多样性以及技术社会形态与经济社会形态的关系。探究马克思主义技术社会形态思想特别是信息社会的发展状况,对于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时俱进、全面深入理解社会形态、促进现代信息科学技术和信息社会发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7年05期)

马克思主义技术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马克思主义综合技术教育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职业技术教育是该教育理论在中国本土最有意义的实践之一。中职语文教学集智育、心理健康教育、美育、技术教育于一身,在技术教育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在当代中职教学尤其是语文教学具有重大的意义:重申中职语文教学的基础地位,凸显中职语文教学的"跨界"综合作用;配合其他专业技术型教育,使人得到全面发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马克思主义技术观论文参考文献

[1].王志伟.后人类主义技术观及其形而上学基础——一种马克思主义的批判视角[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9

[2].周雯.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应用马克思主义技术教育思想[J].教师博览(科研版).2019

[3].宁子健,贲志雯.从马克思主义科技观的视角探析新时代科学技术观的理念[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9

[4].李粉艳,王丹蕾.马克思主义技术观和技术决定论的分殊[J].信阳农林学院学报.2019

[5].祝玲玲.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技术生态转向思想及其超越[D].辽宁工业大学.2019

[6].李子健.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8

[7].常舒君.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技术批判思想研究[D].上海大学.2018

[8].王新琦.生态马克思主义技术批判思想研究[D].辽宁工业大学.2018

[9].张明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概述[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7

[10].赵宝军.马克思主义技术社会形态思想及其当代价值[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

标签:;  ;  ;  ;  

马克思主义技术观论文-王志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