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自党的十七大以来,我国一直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即“十二五”规划更是在面对新的国内国际形势下,进一步提出了要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并把其作为我国“十二五”时期经济建设的重要任务。中国在世界上不仅是人口大国,更称得上农业大国,所以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大任务。“十二五”规划提出,必须坚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统筹城乡发展,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加大强农惠农力度,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民的生活水平等。从中可以看出我国对农业以及农民问题的重视程度,没有农民全面小康就没有我国全面小康,没有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我国现代化。“三农”问题不仅仅关系到农业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也直接关系到农民收入的提高,更关系到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和社会的稳定以及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而我国的农业人口所占比重大,城乡之间的经济以及制度发展依然存在很大差别,所以中国要想实现城市化以及工业化,并最终实现现代化,就必须要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进行非农业转移,实现农村劳动力的合理有序转移。自十七大以后,我国提出了实施西部地区开发建设,全面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发展战略。中部崛起战略的政策实施使得许多中部省份很受鼓舞。河南省是中部省份中的人口大省,也是我国的人口大省,在2010年7月7日已经突破总人口1亿大关,约占全国总人口数量的7%,同时河南省又是农业大省,农业占整体经济的比重很大,农村人口比例达到总人口的73%左右。农业人口比重大、人均耕地面积少、农民人均收入低、城乡经济差别大、城镇化水平低、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多且转移困难。河南的省情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方面相对来说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因此,深入分析和探讨河南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特点、存在的问题、制约因素以及政策建议等,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运用理论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借鉴国内外的有关研究成果,以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为指导,结合河南省的经济发展进程,较为深入地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特点、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而探索了河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约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在新时期促进河南省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转移的基本思路和对策措施。本文的主要内容为:第一章是绪论,主要是对本文选题的背景和意义,以及主要的研究方法和内容进行了简要论述,并对本文的研究贡献和创新之处进行了预测,指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对国内外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理论进行了评述,以把握研究进展。第二章界定了有关劳动力的一些基本概念,并对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相关基本理论进行探索,进而提出其对河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一些理论思考。第三章,在对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历史进程进行回顾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新时期下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和特点,以及其转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第四章对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面临的制约因素进行了深入探索,认识到劳动力自身素质,户籍、土地、社会保障等制度仍对河南省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起着严重的阻碍作用。第五章在充分考虑制约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因素的基础上,提出要通过建立公平竞争的劳动力市场、要打破城乡之间的二元经济结构等一系列措施条件来加快河南省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本文的主要贡献是:经过本文的研究分析认为,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要加快破除城乡分割的体制障碍,建立健全与城镇化健康发展相适应的制度。首先,河南省的人口基数很大,自然增长率很高,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速度跟不上人口增长的速度,同时其自身素质偏低,因此其转移的道路还很漫长。其次,河南省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的建设还不够健全,在实现农村和城市公平就业的问题上还需继续努力。再次,河南省的户籍、土地流转以及社会保障等制度性因素仍严重阻碍着河南省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最后,本文认为河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基本途径是: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并在努力提高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的基础上,强化配套制度的改革与创新,为河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营造良好的环境。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是解决三农问题根本出路[J]. 青海农牧业 2010(03)
- [2].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面临四大困境[J]. 财经政法资讯 2008(03)
- [3].重庆未来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思考[J]. 决策导刊 2009(02)
- [4].外商直接投资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基于复杂网络视角[J]. 经济经纬 2020(01)
- [5].浅析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J]. 就业与保障 2020(01)
- [6].对如何做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问题探究[J]. 农家参谋 2020(07)
- [7].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探讨[J].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0(08)
- [8].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转移的现实困境与路径探析[J]. 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新论) 2020(03)
- [9].贵州省城乡收入差距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影响的对策分析[J].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0(12)
- [10].二元经济结构转型中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J]. 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0(04)
- [11].大数据助力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的路径探析[J].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0(17)
- [12].职业院校开展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的路径研究[J]. 农家参谋 2020(21)
- [13].云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二、三产业发展的影响研究[J].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03)
- [14].河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分析[J].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8(21)
- [15].浅析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与对策[J]. 中外企业家 2018(29)
- [16].我国农村电商发展与农村剩余劳动力安置问题研究[J]. 当代经济 2018(24)
- [17].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研究[J]. 现代管理科学 2019(04)
- [18].浅谈农村剩余劳动力档案管理的重要性[J]. 黑龙江档案 2019(02)
- [19].试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现代国企研究 2019(08)
- [20].浙江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驱动因素与变化趋势[J]. 贵州农业科学 2019(08)
- [21].基于新型城镇化背景的甘肃省高职院校开展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方法与路径研究[J]. 教育现代化 2019(81)
- [22].农村电商背景下江西省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发机制研究[J]. 现代营销(下旬刊) 2019(11)
- [23].浙江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再配置效应[J].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8(01)
- [24].浅谈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农民致富之友 2018(03)
- [25].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约因素与发展思考[J]. 农民致富之友 2018(05)
- [26].山西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J]. 山西农经 2018(05)
- [27].河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8(07)
- [28].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J]. 统计与决策 2016(22)
- [29].新疆四县农村剩余劳动力非学历教育意愿分析[J]. 新疆农垦科技 2016(11)
- [30].四川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