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沈从文的启蒙姿态

论沈从文的启蒙姿态

论文摘要

沈从文不只是现代著名的文学艺术家,也是现代史上著名的思想者。一直以来,学界关注他的文学艺术研究,而忽略了其思想性。本文尝试从启蒙的角度研究沈从文的思想。第一章,探究五四启蒙思潮与沈从文身份认知的关系。当五四启蒙落潮以后,它的精神余脉成为沈从文师承五四的宝贵遗产。与五四启蒙主体(“阐释者"身份行使“立法者”权力)不同之处在于,他的身份认知是通过“阐释者”的立场体现出来。这种立场不但与乡下人立场在姿态上趋于吻合,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五四启蒙的自身缺陷。第二章,梳理并论述沈从文的三种启蒙姿态——走向边缘、回归乡下、沉默后退。阐释“五四”构成了沈从文启蒙思想的基础,而苗族认同成为其启蒙的文化根基。租界语境下,他的苗族认同是对抗西方文化的“中华民族”想象。沈从文身份转变后,回归乡下的姿态让他依然保持“乡下人”的秉性与人格。在他身上,乡下人的群体观念又是一种个体观念,是乡下人群体观念浓缩到他身上的对抗姿态与经验总结。解放后,新社会话语剥夺了沈从文乡下人的群体观念,造成他从群体(乡下人群体与文学家、教授等社会身份代表的群体)向个体地后退,成为被启蒙对象。沈从文却通过被启蒙与自我启蒙的对抗,来逐渐认可新社会。尽管文物研究视野下的启蒙姿态显得模糊、混乱,但他沉默后退的姿态,始终隐藏不住他对启蒙立场的坚守。第三章,考察沈从文启蒙的资源背景。他以镜像般的个人历史经验分析战时革命的方式;也根据习作的文学经验(包括阐释五四)反思文坛现状。即便从事文物研究他也不忘用经验来评论当时的文学。在他的思维中,经验就是理性的化身。文学经验中蕴含的个人经验又与历史经验等互相影响,它们共同支撑了沈从文的经验理性启蒙。余论,反思作为悲剧的启蒙。文章从启蒙对象、启蒙目的、场的缺失与合法化的危机三方面入手,揭示启蒙失败的内在成因,也以此寻找沈从文启蒙思想研究的突破口。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引论
  • 第一章 五四启蒙思潮与沈从文的身份认知
  • 一、五四启蒙落潮中沈从文的身份认知
  • 二、断裂与体验:沈从文的"五四观"
  • 第二章 沈从文的三种启蒙姿态
  • 一、走向边缘:苗族认同与文化选择
  • 二、回归乡下:"乡下人"的话语策略
  • 三、沉默后退:文物研究中的潜在启蒙
  • 第三章 经验理性:启蒙的资源背景
  • 一、人生经验对文学启蒙的映照
  • 二、个人经验制约下的启蒙方式
  • 余论:作为悲剧的启蒙
  • 注释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 [1].中国五四启蒙运动与德国狂飙突进运动比较研究[J].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10(01)
    • [2].五四启蒙的悖论[J].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9(02)
    • [3].从《新坟》中看台静农对五四启蒙主题的贯彻[J]. 青春岁月 2014(11)
    • [4].论现代评论派对五四启蒙传统的继承[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02)
    • [5].辛亥革命的启蒙与五四启蒙之比较[J]. 魅力中国 2010(11)
    • [6].五四启蒙理念的现代转化及话语重塑[J]. 重庆社会科学 2019(05)
    • [7].五四启蒙与传统关系浅析[J]. 船山学刊 2009(03)
    • [8].五四启蒙思想家的时空意识——兼谈新文化运动的三个维度[J]. 人文杂志 2019(07)
    • [9].五四启蒙思想与当代青少年责任教育研究[J]. 山西青年 2019(20)
    • [10].从“小我”到“大我”:五四启蒙思想中的个人观念[J]. 学术研究 2015(09)
    • [11].论五四乡土文学的悲剧风貌[J]. 青春岁月 2010(22)
    • [12].五四“爱美剧”中的“新女性”[J]. 戏剧文学 2014(08)
    • [13].杜亚泉思想研究综论[J].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02)
    • [14].后殖民视角下对五四启蒙“反思”的反思[J]. 青春岁月 2011(20)
    • [15].疲惫地独舞:石评梅文学创作特质论[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14(09)
    • [16].从五四启蒙到科学发展观[J].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4)
    • [17].艺术“突围”与文化“暴动”——20世纪80年代文学思潮和“五四”文化启蒙关系再梳理[J].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6)
    • [18].启蒙:“五四”不能承受之重——试论五四启蒙的悲剧性[J]. 中国文学研究 2016(02)
    • [19].论陈仁鉴《团圆之后》的创作与修改[J]. 莆田学院学报 2013(03)
    • [20].当悲剧成为传奇——论《菉竹山房》对五四启蒙主题的疏离与超越[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10)
    • [21].“五四”后期近代中国启蒙思潮的分化[J]. 山东社会科学 2008(04)
    • [22].略论启蒙及其与文学的关系[J]. 当代作家评论 2008(05)
    • [23].《红粉骷髅记》[J]. 读书 2013(12)
    • [24].高一涵论自觉心——五四启蒙一例[J]. 北京党史 2009(03)
    • [25].五四启蒙文学的独特价值[J]. 社会科学战线 2012(11)
    • [26].我的民国故事——刘绪贻回忆录(二)[J]. 武汉文史资料 2018(02)
    • [27].当代人文学者的使命[J]. 名作欣赏 2015(28)
    • [28].梁遇春的强者生命意识[J].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5)
    • [29].五四启蒙话语的意义之外[J]. 博览群书 2009(05)
    • [30].从“救人”到“救国”:五四时期陈独秀启蒙思想的流变[J]. 历史教学问题 2013(02)

    标签:;  ;  ;  

    论沈从文的启蒙姿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