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素英(涿州市松林店中心夏辛店学校河北涿州072750)
备课,泛指为教学而做的一切准备活动。传统的课堂教学过于强调对知识的传输,因此传统的备课更侧重于对教学大纲的研读,对教材的分析和处理,对教法的选择、对教学效果的检测等环节。新课程开阔了人们的教学视野。教学是师生双方的交往过程,教师更为重要的教学任务是唤醒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意识,课堂教学是一系列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的事件,教学设计的重点是编制学生探究知识的过程。因此,新课程的备课在传统的“为学生”备课的基础上,强调了“让学生”的备课,即体现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谋划。
1.有效备课的理念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学习概念的理解正在悄然地改变着,在工业化社会,学习就是“学会知识”,因为那时社会知识总量不多,知识更新的速度不快,人们利用学校教育学到的知识基本上可以支持一生的发展。而今,在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的时代,人们逐渐地认识到“学会学习”比“学会知识”更加重要,因为人一生有限的时间和精力已经对“爆炸式”增加的知识无能力了,信息传输技术的高度发展已经使获取知识变得轻而易举,探究和创新是学习的主旋律。基于此,大力倡导自主学习成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内容。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是新时期中小学教师必备的能力之一,也是备课的主要任务之一。
2.备课技能
2.1备课依据:备课依据有现实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课程标准提出要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关注每一个学生,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是备课的理论依据,它为上好课奠定了基础;“现实依据”就是指“备好学生”,善于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即“症结”,做好相应的对策,从而达到“有效备课”。
2.2备课程序
教师备课的过程,要结合课程标准解读本,并且在了解学生的情况下,制定全册教学目标,进行单元设计,书写课时教案,提出每一个单元、每一课的教学目标,确定教学的重、难点,根据教学目标、教材的具体内容以及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2.3备课重点
有效备课的重点在于精通教材、备好教材的基础上,考虑运用恰当手段突出重点解决教学难点,精通教材,做到心中有数。“书读百遍”,其意自现”。让“教材走进心中,达到“人本合一”,这样既能较好的预设课堂,又能较为从容地应对突发的、临时生成的问题,做到宏观运筹、微观调节、满怀信心地实现从预设走向生成互动的课堂。
突出教学重点。课堂教学最重要的是要清楚这节课自己想要做什么,但很多时候自己心里明白方向,可是上完课别人不知道你这一堂课要干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是老师备课时教学目标不明确、不集中,重点目标被次要目标所冲淡。要知识如果这一篇文章反复来肢解,面面俱到,全作重点,那么这节课也就没有重点了。重点是教学的最重要的内容,不能混同于一般的知识点。课堂要有实效,就是必须突出重点,备课时就应该在这方面下功夫,想办法,如何提出问题,如何创设情境,如何启发引导,如何层层推进等等。一堂课,重点突出了,目标也就明确了,问题才能真正得到解决。
解决教学难点。在备课时怎样才能设制好难点的解决呢?首先先明确难点,难点是由两方面决定的一是教材的难度大,教材本身从内容、形式到语言都有难易之分;二是由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接受能力决定的。我们通常意义上所说的教学难点,即是新内容与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之间存在较大的落差。教师在教学中要突破难点,首先就要认真研究和分析难点,要弄清为什么学生会感到“难”,“难”在哪里?然后再根据难点所在,抓住教材中一些关键性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去加以解决。
解决教学难点有两面个常用的方法。
3.逐层质疑法
就是设计问题要有梯度,由浅入深,由易而难,步步推进地解决问题。在可能的情况下要让学生参与,让学生多发现问题,展开讨论,集人所长,开阔认识,然后再有针对性的指导解答。这样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有思考的余地,并可培养学生主动解决问题的习惯,难点也在质疑、解疑的过程中解决了。
4.分层化简法
把一个“难”的问题从不同层次和不同角度,分解简化为几个“容易”的小问题来讲,各个击破、分散难点,然后再加以概括归纳,这样就容易把问题讲清楚。
其他如板书说明法、直观形象法、多媒体运用等方法可以灵活地、有针对性地交叉或综合使用,长此以往,一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有效备课还要注意运用恰当的手段。教学手段是指师生为实现预期的教学目的,开展教学活动,相互传递信息的工具,媒体或设备,教学手段主要包括物质化和非物质化两个方面。物质化的教学手段是指在课堂中利用传统的和现化的教学媒体作为媒介教学,传统教学媒体包括粉笔、教科书、教具、学具等,现代教学媒体包括声、光、电、多媒体课件等,非物质化的教学手段主要指教师自身的肢体语言、眼神的运用以及教师自身特有的教学方法,也是教师综合素质的总和。
教学手段对于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是重要的,要达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让课堂中所有的学生都能在愉快中掌握知识,就离不开恰当的教学手段。
教案的书写是备课的最后一个环节。一般的教案主要应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年级、班级及授课日期;(2)章节课题名称;(3)教学目标;(4)课型;(5)教材分析(内容要点、内容特点、作用地位等);(6)学生分析(学生年龄特点、思想状况、接受能力等的分析);(7)教具准备;(8)教学重点、难点;(9)教学方法(表演展示学习法,合作学习法、竞赛讨论法、情境教学法等);(10)教学过程(包括情境导入、初步体验——故事讨论,明白意义——辩论分析、加深认识——情境体验,深化理解——结合实际,指导行为——课外延伸、知行统一等);(11)板书设计;(12)课后反思(教学得与失的分析、体会及改进的措施等)。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保证,只有进行有效的备课,我们才能顺利开展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