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解性有机质的动态变化及其对有机物吸附解吸的影响

溶解性有机质的动态变化及其对有机物吸附解吸的影响

论文摘要

溶解性有机质(dissolved organic matter,DOM),亦称水溶性有机质,主要是指能够溶解于水、酸或碱溶液中的有机质,如天然水中的有机质、土壤溶液中的有机质、土壤和有机肥中能被水、酸或碱等浸提的有机质。其操作上定义为能通过0.45μm滤膜的有机质。由于其水溶性特点,DOM被认为是陆地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中一种重要的、非常活跃的化学组分,是土壤圈与相关圈层物质交换的重要形式,影响着成土过程和营养物质的输送,以及有机污染物质的环境行为特性(如毒性、迁移转化特性以及生物可降解性等)。随着人们对有机污染关注程度的加深,DOM对有机物环境行为的影响研究日益成为土壤学、生态学和环境科学等学科的研究热点。本文以有机物料(水稻秸秆)为DOM来源,研究了其腐解过程中DOM的动态变化。同时,采用完全混合法定量地研究了各腐解阶段DOM对除草剂(苄嘧磺隆,BSM)和多环芳烃(芘,PYR)在土壤中吸附解吸行为的影响,并探讨了影响机理。得到以下主要结论:(1)采用化学分析、XAD-8树脂分组等方法研究了水稻秸秆分解过程中产生DOM的组成性质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有机物料分解期间溶出DOM的含量与化学组成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在有机物料分解的初期阶段,有机物料自身溶出的水溶性物质等是DOM的主要来源,此时DOM组成以碳水化合物和有机酸为主,表现出较强的亲水性。随着秸秆进一步腐解,半纤维素、纤维素的分解产物成为DOM的主要来源,此时DOM组成主要是分子量大、芳香性较强的物质,表现出很强的疏水性。秸秆分解91天后,DOC、DON、水溶性糖、溶解性酚酸都趋于稳定,但DOM各组分的含量仍处于变化中。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不同指标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其中溶解性碳与溶解性酚酸、胡敏酸(HA)呈显著正相关,与富里酸(FA)呈显著负相关,溶解性糖与亲水组分呈正相关,溶解性酚酸与胡敏酸呈极显著正相关,胡敏酸与疏水组分、富里酸与亲水组分分别呈极显著正相关。(2)采用特征波段扫描和红外光谱分析研究了DOM的光学性质及其结构特征的变化,结构表明,随着秸秆腐解的不断进行,提取的DOM其ΔlogK先上升后下降,而A280值、A254值和E4/E6升高,表明DOM氧化程度和芳香性增强,脂族性降低,分子结构向复杂化方向转变,分子量增大。DOM的羧基、羰基和酚羟基含量增加,甲氧基和醇羟基含量降低,富含酸性解离基的暗色高分子在不断生成。同时,DOM中可提取的HA比例(PQ)上升,FA的最初形成速度大于HA,随着培养时间延长,FA转化为HA。从红外光谱可见,不同阶段得到的DOM本身含有的官能团组成是相似的。主要包括:甲基、亚甲基、次甲基、羟基、羧基、酰胺基和苯环等;化合物的组成主要为:碳水化合物、糖类、脂肪族有机酸、芳香族有机酸、醇类、酰胺化合物和酚类化合物。(3)BSM和PYR的吸附.解吸作用存在两段行为,即快速吸附-解吸阶段和慢速吸附-解吸阶段,8h内能基本达到吸附-解吸平衡。同时,线性方程和Freundilch方程能很好地描述BSM和PYR在土壤中的吸附解吸行为,BSM和PYR存在解吸迟滞现象,解吸并不完全是吸附的可逆过程,这二者存在不同的机制。(4)DOM的加入抑制了土壤对BSM和PYR吸附作用,却促进了BSM和PYR的解吸。但不同阶段DOM产生的抑制和促进效应不一样,各阶段的DOM之间所产生的抑制和促进效应存在显著差异(p<0.05)。总体上,DOM对BSM抑制或促进效应均随着秸秆腐解时间的延长而减弱;而DOM对PYR抑制或促进效应均随着秸秆腐解时间的延长而增强,这种效应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亲水组分-疏水组分和富里酸.胡敏算起着重要作用。亲水组分和富里酸在BSM的吸附解吸中起主要作用,而疏水组分和胡敏酸在PYR的吸附解吸中起主要作用。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1 有机物在土壤中的吸附-解吸行为
  • 2.1.1 吸附的概念
  • 2.1.2 有机物在土壤中吸附的基本理论及其发展
  • 2.2 溶解性有机质的研究现状
  • 2.2.1 定义
  • 2.2.2 来源
  • 2.2.3 组成
  • 2.2.4 官能团组成及其光谱学特征
  • 2.3 溶解性有机质对有机物环境行为的影响
  • 2.3.1 DOM与有机污染物的结合机理
  • 2.3.2 DOM对有机污染物吸附解吸行为的影响
  • 2.3.3 DOM对有机污染物生物毒性的影响
  • 2.3.4 DOM不同组分对有机污染物的影响
  • 2.4 立题目的及意义
  • 3 材料与方法
  • 3.1 试验材料
  • 3.1.1 水稻秸秆
  • 3.1.2 土壤
  • 3.2 试验方法
  • 3.2.1 DOM的提取
  • 3.2.1.1 培养方法
  • 3.2.1.2 DOM的提取及测定
  • 3.2.2 DOM红外图谱分析
  • 3.2.3 DOM的分组
  • 3.2.4 目标物的配置及测定
  • 3.2.5 本底目标物的溶出测定
  • 3.2.6 DOM对有机污染物在土壤中吸附-解吸行为的影响
  • 3.2.7 数据处理
  • 4 结果与分析
  • 4.1 石英砂培养条件下秸秆的腐解动态
  • 4.1.1 溶解性有机碳的动态变化
  • 4.1.2 溶解性氮和C/N的动态变化
  • 4.1.3 水溶性糖的动态变化
  • 4.1.4 溶解性酚酸的动态变化
  • 4.1.5 DOM亲水-疏水及HA-FA组分的动态变化
  • 4.1.6 各项指标间的相关性分析
  • 4.2 DOM光学性质的变化
  • 4.3 DOM红外光谱分析
  • 4.3.1 谱带的归宿
  • 4.3.2 腐解过程中DOM分子结构的变化
  • 4.4 DOM对有机物在土壤中吸附解吸行为的影响
  • 4.4.1 有机物在土壤中的吸附解吸行为
  • 4.4.1.1 BSM和PYR在土壤中的吸附速率
  • 4.4.1.2 BSM和PYR在土壤中的解吸速率
  • 4.4.1.3 BSM和PYR在土壤中的等温吸附-解吸
  • 4.4.2 DOM对BSM吸附解吸行为的影响
  • 4.4.2.1 DOM对BSM吸附行为的影响
  • 4.4.2.2 DOM对BSM解吸行为的影响
  • 4.4.2.3 BSM吸附-解吸参数与DOM不同指标间的关系
  • 4.4.3 DOM对PYR吸附解吸行为的影响
  • 4.4.3.1 DOM对PYR吸附行为的影响
  • 4.4.3.2 DOM对PYR解吸行为的影响
  • 4.4.3.3 PYR吸附-解吸参数与不同指标间的关系
  • 4.5 DOM对土壤吸附有机物的影响机理探讨
  • 6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工作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 [1].浅谈高沸点有机物对沸石转轮的影响及应对措施[J]. 现代涂料与涂装 2019(12)
    • [2].环境检测中挥发性有机物检测方法的合理运用[J].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19(12)
    • [3].大气中挥发性有机物监测和治理技术分析[J]. 科技经济导刊 2020(02)
    • [4].挥发性有机物(VOCs)治理技术及其研究进展[J]. 上海节能 2020(01)
    • [5].石化企业储运系统逸散气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技术[J]. 化工管理 2020(06)
    • [6].国内外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对比研究[J]. 矿业科学学报 2020(02)
    • [7].同步超声衍生萃取土壤中氯代酸性有机物[J]. 分析试验室 2020(03)
    • [8].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监测技术研究[J]. 环境与发展 2019(12)
    • [9].挥发性有机物控制方法研究进展[J]. 山东化工 2020(05)
    • [10].工业园区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治理措施研究[J].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20(03)
    • [11].城市挥发性有机物治理体系构建初探[J]. 环境保护 2020(09)
    • [12].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工作的思考探究[J].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0(12)
    • [13].大连市重点挥发性有机物排放企业调查及相关建议[J]. 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 2020(03)
    • [14].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的监测与治理[J]. 化工设计通讯 2020(03)
    • [15].挥发性有机物常用治理技术及其比较[J]. 低碳世界 2020(05)
    • [16].环境空气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有效监测[J]. 环境与发展 2020(05)
    • [17].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监测监管主要问题和对策探析[J]. 环境保护 2020(15)
    • [18].浅析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危害治理[J]. 汽车实用技术 2020(15)
    • [19].浅析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危害与污染控制[J]. 汽车实用技术 2020(14)
    • [20].儿童座椅的挥发性有机物散发水平研究[J]. 汽车实用技术 2020(15)
    • [21].对《2020年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攻坚方案》的“印刷式”解读[J]. 印刷工业 2020(04)
    • [22].工业区固定源废气挥发性有机物监测思考[J]. 节能与环保 2020(09)
    • [23].大连市大气挥发性有机物防控现状和建议[J]. 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 2020(09)
    • [24].土壤挥发性有机物的提取探索[J]. 环境与发展 2020(10)
    • [25].我国石化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的控制对策研究[J].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9(19)
    • [26].沿海地区不同来向气团中非甲烷挥发性有机物的组成特征研究[J]. 环境科学学报 2019(11)
    • [27].浅谈挥发性有机物监测现状[J]. 化工管理 2016(33)
    • [28].石油化工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方案探讨[J]. 化工管理 2017(03)
    • [29].空气和废气中挥发性有机物采样方法比较[J]. 广东化工 2017(08)
    • [30].室内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研究[J]. 资源信息与工程 2017(03)

    标签:;  ;  ;  ;  ;  

    溶解性有机质的动态变化及其对有机物吸附解吸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