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M网络自动保护倒换协议的研究与实现

ATM网络自动保护倒换协议的研究与实现

论文摘要

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以及用户对数据通信的需求日益增加,促使通信网迅速向数字化、宽带化、综合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这就要求将各种通信业务统一于同一个基础平台之上,并且这个平台能够保证足够的带宽、适应各种不同的业务并提供不同的服务质量。于是产生了B-ISDN (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技术。异步转移模式(ATM) 技术是B-ISDN 的支撑技术,于1988 年被标准化组织ITU 确定。ATM 技术的优点是具有很高的网络资源利用率,支持高速交换,并且能够保证各种业务的服务质量。它是一种新的复用和交换体制,能灵活地支持话音、数据、视频和多媒体业务。ATM 网络则是综合业务接入的良好途径,适于构建多业务通信平台。随着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对各种高速数据专线的需求越来越多。传统的DDN/FR 网络由于覆盖有限和成本较高,无法满足专线业务的快速增长趋势。由于专线业务可为运营商带来丰厚的收益,因此如何利用已有的ATM/IP/SDH 网络为大客户提供良好QoS(服务质量)保障、安全可靠的高速专线业务,已经成为运营商关注的焦点。为了满足这种需要,很多公司开发出了能够为用户提供综合接入服务的平台和设备。ATM自动保护倒换协议是一种用于保障用户业务在ATM网络中可靠传输的保护机制,它作用在参考模型中的ATM 层,当用户接入ATM 网络的光纤链路出现单点故障时,利用这种协议可以及时检测出故障,并迅速恢复用户业务的传输。它可以为ATM 网络提供更强的容错能力,进一步保障用户业务传输的可靠性。ATM自动保护倒换保护的对象是ATM永久虚电路上承载的帧中继永久虚电路或ATM 的电路仿真服务。这种保护机制既不依赖于某种特定的物理层网络,也不依赖于SDH 传输网提供的保护机制。它可以恢复由于以下原因引起的业务中断:1、物理层光纤通道失效;2、传输网络中SDH 节点失效;3、骨干网ATM 交换节点失效。一般情况下,当SDH 网络同时也提供保护倒换机制时,那么SDH 网络保护倒换机制将比ATM 保护倒换先起作用,可以避免ATM 层的重复倒换。本文对ATM 网络自动保护倒换机制作了相关研究,并根据ITU-T I.610、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1.1 ATM 自动保护倒换协议研究的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 1.3 论文组织结构
  • 第二章 ATM 网络概述
  • 2.1 ATM 的出现和发展
  • 2.2 ATM 技术的基本概念及特点
  • 2.2.1 ATM 信元结构
  • 2.2.2 ATM 的特点
  • 2.2.3 ATM 的连接方式
  • 2.2.4 ATM 的发展趋势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ATM 的层次结构及业务类型
  • 3.1 ATM 的分层结构
  • 3.1.1 B-ISDN 参考配置与协议参考模型
  • 3.1.2 物理层
  • 3.1.3 ATM 层
  • 3.1.4 ATM 适配层
  • 3.2 ATM 业务及性能
  • 3.2.1 ATM 提供的业务种类
  • 3.2.2 ATM 的业务性能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其它一些关键技术
  • 4.1 MSAP 多业务接入平台
  • 4.2 SDH 网络
  • 4.3 帧中继
  • 4.4 MPLS 协议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ATM 自动保护倒换协议的基础--OAM
  • 5.1 ATM 网络OAM 协议概述
  • 5.1.1 OAM 的功能范围
  • 5.1.2 OAM 等级
  • 5.1.3 OAM 信息流的传送
  • 5.2 OAM 协议工作原理及软件实现结构
  • 5.2.1 OAM 的工作原理
  • 5.2.2 ATM 层OAM 功能软件系统结构
  • 5.2.3 ATM 层OAM 软件功能模块设计
  • 5.2.4 技术难点和性能分析
  • 5.2.5 测试及结果分析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ATM 自动保护倒换协议的分析与实现
  • 6.1 ATM 自动保护倒换协议原理
  • 6.1.1 ATM 保护倒换概述
  • 6.1.2 ATM 1+1 单向保护倒换模式
  • 6.1.3 ATM 1:1 双向保护模式
  • 6.2 系统软件实现
  • 6.2.1 核心数据结构
  • 6.2.2 I.630 协议控制块
  • 6.2.3 ATM 保护倒换执行逻辑
  • 6.2.4 网管代理及SHELL 配置部分
  • 6.2.5 SDH 单向1+1 保护模式
  • 6.3 系统测试和结果
  • 6.3.1 性能分析
  • 6.3.2 软件测试分析和结果
  • 6.3.3 测试总结
  • 6.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相关论文文献

    • [1].长途传输专线保护倒换及网络参数优化[J]. 电信技术 2019(06)
    • [2].光纤自动保护倒换系统的应用实践[J]. 低碳世界 2016(16)
    • [3].光线路自动保护倒换系统的应用浅析[J]. 通讯世界 2014(21)
    • [4].光线路自动保护倒换系统的应用与实战[J]. 有线电视技术 2015(06)
    • [5].FlexE线性保护的设计与实现[J]. 网络新媒体技术 2018(06)
    • [6].光纤自动保护倒换系统的应用实践[J]. 科技创业家 2013(21)
    • [7].T-MPLS线性保护倒换机制研究[J]. 通信世界 2008(27)
    • [8].OTN保护倒换机制的技术研究与实现[J]. 信息技术 2016(04)
    • [9].关于SDH自动保护倒换的实际案例分析[J]. 通讯世界 2013(13)
    • [10].PON系统中的PON保护倒换技术研究[J]. 电视技术 2012(21)
    • [11].一种TPS保护倒换时间优化的方法[J].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2(35)
    • [12].OTN综合承载保护倒换时间研究[J]. 铁路通信信号工程技术 2017(05)
    • [13].一种基于ITU-T G.8032的多级保护倒换机制[J]. 光通信研究 2012(04)
    • [14].SDH自愈环保护倒换功能的设计与实现[J]. 微电子学与计算机 2012(09)
    • [15].传输保护倒换引起GSM基站瞬断问题的处理方法[J]. 中华民居 2011(08)
    • [16].SDH环网保护倒换对客户业务的影响分析[J]. 电信技术 2012(03)
    • [17].浅谈SDH传输网上的保护倒换[J]. 煤 2009(07)
    • [18].基于T-MPLS技术包交换网络生存性研究[J]. 青春岁月 2012(06)
    • [19].一种带记忆功能E1业务自动保护倒换设计方法[J]. 自动化技术与应用 2019(02)
    • [20].基于G.8032保护倒换机制的多点故障恢复方案研究[J]. 信息通信 2013(09)
    • [21].SDH传送网中通道保护倒换问题分析[J]. 信息通信 2011(05)
    • [22].分组传送网TDM业务保护倒换时间分析[J]. 烽火科技 2009(12)
    • [23].CFD技术在电视IP直播环网中的应用[J]. 信息技术与信息化 2015(03)
    • [24].二纤双向复用段保护倒换故障分析及排除[J]. 铁道通信信号 2011(07)
    • [25].EPON手拉手保护在配电通信网的应用及优化[J]. 江苏电机工程 2015(03)
    • [26].无源光网络系统的保护倒换分析[J]. 数码世界 2018(12)
    • [27].S1字节和SDH网络时钟保护倒换原理[J]. 西部广播电视 2014(16)
    • [28].一种改进的PON保护组解决方案[J]. 电视技术 2012(11)
    • [29].PTN网络L2VPN和L3VPN协调保护技术研究[J]. 信息通信 2019(04)
    • [30].一种PTN环网保护机制的设计与实现[J]. 光通信研究 2017(01)

    标签:;  ;  ;  ;  

    ATM网络自动保护倒换协议的研究与实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