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南部镇泾油田长81层储层特征研究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镇泾油田长81层储层特征研究

论文摘要

鄂尔多斯盆地是我国重要的含油气盆地之一,位于华北地台西部。镇泾油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西缘的天环向斜南部镇原—泾川县境内,其石油资源潜力巨大,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镇泾油田长81油藏面积大、丰度低,为典型的低孔超低渗透油藏,且非均质性较强。对镇泾油田长81油藏开展储层特征研究对该区石油勘探开发具有现实意义。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等分析统计,结合测井、录井及试油资料,利用沉积岩石学、储层沉积学、地球物理测井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对镇泾油田长81层储层特征、储层控制因素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对有利储集带进行预测。在现有地层划分基础上,对长81层进行了进一步的小层划分及对比,将长81层划分为3个小层,对主要砂层长812进行再细分,将其划分为3个单砂层。通过对相标志及测井曲线形态研究,确定长81层主要为三角洲沉积体系的三角洲前缘沉积,可识别出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天然堤、水下决口扇、河口坝及水下分流间湾5种沉积微相类型。通过对研究区的岩石学特征、孔隙类型、孔隙结构及四性关系进行研究,发现长81层平均孔隙度为9.25%,平均渗透率为0.224×10-3μm2;岩性主要为中~细粒长石岩屑砂岩、岩屑长石砂岩;总体表现为低孔超低渗储层;孔隙类型主要为剩余原生粒间孔、次生粒间溶孔及粒内溶孔。通过薄片观察,认为研究区主要的成岩作用包括压实压溶作用、胶结作用、交代蚀变作用以及溶蚀作用,其中建设性成岩作用包括溶蚀作用和破裂作用,破坏性成岩作用则主要为机械压实作用以及胶结作用,其中碳酸盐胶结是破坏孔隙的主要因素。控制研究区储层的因素主要有储集岩的粒度、沉积相以及成岩作用。通过对测井、录井、岩心照片等资料综合分析,结合试油资料,确定出研究区长81层产油的有效储层下限:孔隙度≥10.5%;渗透率≥0.24×10-3μm2;自然伽玛在70~100API之间;声波时差≥225μs/m;深感应电阻率在15~33?·m之间;含油级别为油斑及以上;有效砂厚≥11m。通过对长812小层的孔隙度及其3个单砂层有效砂体厚度研究,发现研究区HH105井、HH12井附近孔隙度最好,且3个单砂层孔隙度分布各不相同;而有效砂体厚度在长812-2单砂层沉积时期最大,且分布最广。各单砂层有效砂体厚度以及孔隙度分布的差异会导致优质储层平面展布。在对研究区孔隙度及有效砂厚平面展布的基础上,确定储集系数在研究区的平面展布情况,对研究区长812小层进行有利储集带预测:长812-2时期储层发育最好,有利储集带较多,主要集中在研究区西南角HH105~HH269井区域、研究区东北角HH12~HH16井区域以及ZJ24-2井区域。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1.3.1 小层的划分与对比
  • 1.3.2 沉积微相研究
  • 1.3.3 四性关系研究
  • 1.3.4 油层划分标准的建立
  • 1.3.5 储层特征研究
  • 1.4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 1.5 主要完成工作
  • 第2章 区域地质概况
  • 2.1 区域构造格局
  • 2.2 区域地层特征
  • 第3章 小层划分与对比
  • 3.1 小层的划分原则及主要标志层
  • 3.1.1 划分原则
  • 3.1.2 主要标志层
  • 3.2 小层划分方案
  • 3.3 小层的划分与对比
  • 第4章 沉积微相研究
  • 4.1 相标志
  • 4.1.1 岩性
  • 4.1.2 沉积构造
  • 4.1.3 粒度特征
  • 4.1.4 测井相特征
  • 4.2 微相类型及组合
  • 4.2.1 水下分流河道
  • 4.2.2 水下天然堤
  • 4.2.3 水下决口扇
  • 4.2.4 水下分流间湾
  • 4.2.5 河口坝
  • 4.3 单井沉积微相研究
  • 4.4 剖面相分析
  • 4.5 沉积微相平面展布
  • 4.5.1 长 812-3 沉积微相平面展布
  • 4.5.2 长 812-2 沉积微相平面展布
  • 4.5.3 长 812-1 沉积微相平面展布
  • 4.5.4 长 812 沉积微相平面展布
  • 第5章 储层特征研究
  • 5.1 岩石学特征
  • 5.2 孔隙类型及结构
  • 5.2.1 孔隙类型
  • 5.2.2 孔隙结构
  • 5.3 主要成岩作用类型
  • 5.3.1 压实和压溶作用
  • 5.3.2 胶结作用
  • 5.3.3 交代蚀变作用
  • 5.3.4 溶蚀作用
  • 5.4 成岩阶段划分及成岩序列
  • 5.5 储层四性关系研究
  • 5.5.1 物性研究
  • 5.5.2 岩性与电性关系研究
  • 5.5.3 物性与电性关系研究
  • 5.5.4 含油性与电性关系研究
  • 5.5.5 含油性与物性关系研究
  • 5.6 储层非均质性研究
  • 5.6.1 层内非均质性
  • 5.6.2 层间非均质性
  • 5.6.3 平面非均质性
  • 5.7 储层控制因素研究
  • 5.7.1 粒度对储层的控制作用
  • 5.7.2 沉积相对储层的控制作用
  • 5.7.3 成岩作用对储层的控制作用
  • 第6章 有利储集带预测
  • 6.1 有效储层下限的确定
  • 6.1.1 储层下限的确立
  • 6.1.2 有效储层产能预测
  • 6.2 有利储集带预测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 [1].榆林气田储层特征研究[J]. 石化技术 2017(03)
    • [2].官109-1储层特征研究[J]. 石化技术 2017(07)
    • [3].沈家铺油田官128储层特征研究[J]. 石化技术 2017(08)
    • [4].高尚堡油田东营组储层特征研究[J]. 石化技术 2020(11)
    • [5].牛心坨地区储层特征研究[J].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20(01)
    • [6].潞安松软低压低渗煤储层特征研究[J]. 煤 2015(01)
    • [7].何日斯太凹陷腾一段储层特征研究[J]. 陕西水利 2017(03)
    • [8].杏子川油田楼坪区长6储层特征研究[J]. 云南化工 2020(05)
    • [9].辽河油田西部凹陷雷家地区房身泡组玄武岩储层特征研究[J]. 化工设计通讯 2020(05)
    • [10].辽河油田马19井区储层特征研究[J]. 化工设计通讯 2016(08)
    • [11].四川盆地龙岗地区长兴组储层特征研究[J]. 云南化工 2020(09)
    • [12].川口油田北部长6_1油层储层特征研究及储层评价[J].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3(20)
    • [13].延长气田马家沟组储层特征研究[J]. 石化技术 2020(06)
    • [14].扶余油层储层特征研究及评价[J].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3(24)
    • [15].松辽盆地梨树断陷致密气储层特征研究[J]. 吉林地质 2020(01)
    • [16].鄂尔多斯盆地A区马五_(1+2)储层特征研究[J]. 云南化工 2020(10)
    • [17].青化砭油田长2储层特征研究[J].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7(09)
    • [18].新开油田开38、39储层特征研究[J]. 石化技术 2017(05)
    • [19].青平川油田关家沟区长2储层特征研究[J]. 科学技术创新 2020(18)
    • [20].鄂尔多斯盆地五蛟地区长81储层特征研究[J]. 中国石油石化 2016(23)
    • [21].靖安油田白于山西区长4+5_2储层特征研究[J]. 石油化工应用 2016(01)
    • [22].涧峪岔区138井区储层特征研究[J].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4(04)
    • [23].胡尖山油田延10储层特征研究[J]. 云南化工 2020(02)
    • [24].苏里格东南召41井区盒8段储层特征研究[J]. 石化技术 2017(03)
    • [25].永宁油田张柴窑子区长6储层特征研究[J]. 化学工程与装备 2015(12)
    • [26].新疆地区煤层气储层特征研究及开采技术探讨[J]. 煤 2010(06)
    • [27].海中凹陷3号断裂带南缘储层特征研究[J].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报 2020(03)
    • [28].靖边油田沙子湾区油区长6储层特征研究[J].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7(09)
    • [29].鄂尔多斯盆地东部梅塔区长2油层储层特征研究[J]. 非常规油气 2017(05)
    • [30].吴起地区吴410井区长6储层特征研究[J]. 辽宁化工 2014(12)

    标签:;  ;  ;  ;  ;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镇泾油田长81层储层特征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