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哈拉军山组论文-滑鑫,张芳荣,余泉,吴正昌,程春华

大哈拉军山组论文-滑鑫,张芳荣,余泉,吴正昌,程春华

导读:本文包含了大哈拉军山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破火山口,卡拉萨依,大哈拉军山组,西天山乌孙山地区

大哈拉军山组论文文献综述

滑鑫,张芳荣,余泉,吴正昌,程春华[1](2019)在《西天山乌孙山地区大哈拉军山组卡拉萨依破火山口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西天山乌孙山地区大哈拉军山组发育大量陆相火山岩。其火山机构研究一直是薄弱环节。本文尝试采用"火山构造—火山岩相—火山岩性—火山地层(岩性)"四位一体填图方法,通过遥感解译、地质路线调查、剖面测制等手段,在大哈拉军山旋回火山岩中识别出卡拉萨依火山机构。研究认为卡拉萨依火山机构属伏尔加诺喷发类型。火山岩呈大致的环形分布,产状总体向四周外倾,显示为裂隙式+中心式喷发方式。火山口中沉积岩显示就近堆积的特征,并被四周断层所围限,具有破火山口湖沉积特征。该火山机构火山岩岩浆成分以英安质、流纹质为主,安山质岩浆少量,岩浆由中性向酸性演化。经历了火山爆发、火山锥垮塌、火山口塌陷、破火山口湖形成到次火山岩侵入的过程。(本文来源于《江西省地质学会2018年论文汇编(五)》期刊2019-01-01)

茹艳娇,李智佩,白建科,李婷,夏昭德[2](2018)在《西天山乌孙山地区大哈拉军山组火山岩岩石组合与喷发序列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新疆西天山地区伊犁地块南北缘以及地块内部广泛分布着大哈拉军山组火山岩系。笔者在前人研究基础上,以乌孙山一带出露的大哈拉军山组火山岩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路线地质调查、剖面测制和岩相学等方面的系统研究,厘定了大哈拉军山组的岩石组合、地层序列及其变化规律。大哈拉军山组火山岩总体由玄武岩、安山岩、英安岩、流纹岩,以及中酸性火山碎屑岩组成。乌孙山—塔斯巴山地区以安山岩为主,占50%,玄武岩、英安岩和流纹岩比例相近。火山岩地层喷发序列上,乌孙山—塔斯巴山一带底部为中酸性火山岩,向上为中基性与中酸性火山岩的交替喷发,可划分出5~7个喷发旋回,火山活动整体上具有裂隙式-中心式喷发的特征。(本文来源于《西北地质》期刊2018年04期)

周煜杰,李永军,杨高学,林广春,王祚鹏[3](2017)在《西天山昭苏阿登套地区大哈拉军山组火山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及其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西天山昭苏阿登套山地区广泛出露大哈拉军山组火山-沉积体系,形成时代分歧很大。阿登套山大哈拉军山组火山岩主要由玄武岩、安山岩、英安岩、流纹岩及其一系列紫色、灰色、紫红色火山碎屑岩组成,笔者选取流纹质火山角砾岩进行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锆石年龄为(344.4±6.1)Ma,结合锆石的矿物学特征CL图像特点及其地质资料,初步得到结论:阿登套山地区大哈拉军山组形成时代不晚于早石炭世,这不仅准确约束了该区大哈拉军山组火山地层的形成时代,也为研究西天山岩浆作用及构造演化提供了新的年代学证据。(本文来源于《西北地质》期刊2017年04期)

胡小龙[4](2017)在《南天山洋闭合时限》一文中研究指出南天山洋位于伊犁-中天山板块与塔里木板块之间,其形成与闭合时间的研究对认识南天山造山带的演化具有重要意义。一直以来,对于南天山洋演化的研究存在多种不同认识。本文以伊犁盆地南缘的大哈拉军山组火山-沉积岩剖面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野外产出状态、岩石学、锆石U-Pb年代学、全岩地球化学、锆石微量元素和Hf同位素特征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进而对南天山洋的演化及闭合时限进行探讨,现已取得以下成果:1.通过LA-ICP-MS锆石U-Pb定年手段对科克苏河大哈拉军山组剖面底部的砾岩、流纹岩、玄武安山岩、玄武岩样品进行测年,得到砾岩中最年轻碎屑锆石的U-Pb加权平均年龄为367.4±4.2 Ma,火山岩锆石的U-Pb加权平均年龄为359.7±1.2~356.1±2.4 Ma,从而判断大哈拉军山组底部的形成时间为360~355 Ma,属于晚泥盆世-早石炭世。2.通过对流纹岩进行全岩地球化学分析发现,样品富集Th、U和大离子亲石元素Rb,亏损Ba、Sr和高场强元素Nb、Ta、Ti等,表现出明显的岛弧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同时微量元素投图结果也显示其具有岛弧构造背景。此外,火山岩样品中的岩浆锆石及碎屑岩样品中最年轻碎屑锆石微量元素均显示岩浆弧/造山环境下锆石地球化学特征,并且所有锆石都具有较高的εHf(t)值,进一步确认了火山岩形成于岛弧构造环境。3.通过对相邻地区岩浆岩及碎屑岩的锆石U-Pb年龄谱进行对比研究发现,大哈拉军山组底部砾岩样品中的碎屑锆石,年龄分布在360~355Ma、380~360 Ma、460~430 Ma、505~480 Ma以及中-新元古代。这些年龄与伊犁-中天山板块南部的岩浆活动时间相对应,指示大哈拉军山组砾岩的碎屑物质主要来源于下伏火山-沉积地层和邻区的火山岩。综合已有的有关南天山造山带蛇绿岩的年龄(430~330 Ma)和南天山造山带北缘高压-超高压变质岩退变质年龄(320~300 Ma)、区域不整合、沉积相以及本文有关大哈拉军山组岛弧背景下火山岩的产出年龄(360~355 Ma),认为南天山洋闭合于晚石炭世(约310 Ma)。(本文来源于《成都理工大学》期刊2017-05-20)

胡小龙,唐旸,缪宗利,石鑫[5](2016)在《新疆西天山大哈拉军山组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经过诸位学者多年来对新疆西天山大哈拉军山组的研究,现已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其中还存在其产出时间以及构造背景的争论,本文总结了近年来的研究成果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本文来源于《世界有色金属》期刊2016年17期)

李钊[6](2016)在《伊宁地块阿吾拉勒—巩乃斯地区大哈拉军山组与伊什基里克组火山岩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新疆西天山伊宁地块阿吾拉勒—巩乃斯地区广泛分布石炭纪火山岩系,早石炭世大哈拉军山组和晚石炭世伊什基里克组火山岩分布面积占石炭系90%。该火山岩系与成矿作用密切相关,正确认识和鉴定其构造背景是了解西天山古生代洋盆闭合和构造体制转变的关键所在。本文以区内大哈拉军山组和伊什基里克组火山岩为研究对象,在野外调查和查阅各类地质资料的基础上,重新编绘区域地质图,合理划分火山岩地层层序,掌握其时空分布状态、岩石组合、区域变化规律,划分喷发旋回,建立年代格架,总结地球化学特征,并对比两组火山岩在地质特征和地球化学特征方面存在的差异,探究不同的构造属性,分析源区性质和成因类型,为探讨西天山晚古生代构造演化提供新的依据。通过大哈拉军山组和伊什基里克组火山岩的对比研究,取得以下认识:1.大哈拉军山组火山岩总体为一套基性—中性—酸性连续出露的岩石组合,由玄武岩、安山岩、英安岩、流纹岩及同质火山碎屑岩组成,熔岩与碎屑岩厚度比为3.4:6.6,基性、中性、酸性火山岩熔岩厚度比为1:8:1,出露厚度由西向东递增;伊什基里克组火山岩总体以中基性(玄武岩、玄武安山岩)和酸性(流纹岩)成分为主,缺少或缺失安山岩,多处存在明显的成分间断,具有双峰式火山岩特征,熔岩与碎屑岩厚度比为4.3:5.7,基性、中性、酸性火山岩熔岩厚度比为4:3:3,出露厚度由西向东先增大后减小,变化幅度较大。2.大哈拉军山组火山岩以爆发相为主,溢流相次之,爆发指数普遍较大,可划分5~6个喷发旋回;伊什基里克组火山岩以溢流相为主,爆发相次之,爆发指数偏小,可划分3~5个喷发旋回。3.大哈拉军山组火山岩形成时代为343~317Ma,主体属早石炭世;伊什基里克组火山岩形成时代为319~294Ma,主体属晚石炭世;研究区火山活动持续时间长且规模大,火山作用由西向东呈现由老变新的特征。4.大哈拉军山组火山岩整体属钙碱性系列,普遍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轻稀土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和重稀土元素,具有明显的Nb、Ta、Ti负异常,显示岛弧或陆缘弧火山岩的特征;伊什基里克组火山岩为钙碱性系列和钾玄岩系列,强烈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轻稀土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和重稀土元素,与裂谷火山岩相近。5.大哈拉军山组玄武岩浆源自受消减板片析出的流(熔)体交代的地幔楔部分熔融,安山岩浆来源于受地幔楔影响的地壳根部,酸性岩浆则起源于稳定的下地壳,与幔源岩浆物质混合而成;晚石炭世造山带根部岩石圈发生拆沉作用,导致软流圈地幔物质上涌,上地幔物质部分熔融形成伊什基里克组玄武岩浆,长英质岩浆是玄武岩浆对下地壳的底侵作用造成前寒武纪基底重熔而形成的,安山岩浆则是基性和酸性岩浆在接触部位发生物质交换的结果。6.大哈拉军山组火山岩形成于南天山洋和北天山洋相向向伊宁地块之下俯冲的活动大陆边缘环境,俯冲作用结束后,进入后碰撞伸展阶段,而伊什基里克组双峰式火山岩则是伸展作用萌芽期的产物。南天山洋闭合时间为晚志留世—早石炭世,北天山洋至早石炭世末期最终封闭,晚石炭世末—早二迭世在伸展体制下形成初期裂谷再逐步趋于成熟,晚二迭世真正进入陆内演化阶段。(本文来源于《长安大学》期刊2016-05-20)

高一钊[7](2016)在《西天山特克斯地区石炭系大哈拉军山组火山岩特征及成因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西天山特克斯地区石炭纪大哈拉军山组火成岩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对特克斯地区石炭系大哈拉军山组火成岩进行了详细的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等一系列工作,旨在查明岩石类型、岩石组合及其时空分布规律;探讨并分析该区的岩浆活动及对研究区火山岩作比较系统的研究,并对其成因作初步的探讨。石炭纪大哈拉军山组主要分布于西天山伊犁陆块及周边,与其下志留纪地层或老地层不整合接触,与其上阿克萨克组平行不整合接触。其火山岩岩性复杂,多与陆源碎屑岩伴生或互层。火山岩组合为安山岩、流纹岩及安山质凝灰岩、流纹质凝灰岩组合,其中以安山岩最为发育。玄武岩属于钙碱性系列和岛弧拉斑玄武岩,太平洋型钠质类,大地构造为岛弧中心靠近大洋一侧,与其南侧的那拉提晚泥盆-早石炭世侵入岩共同组成火山弧,同为古亚洲洋向北俯冲的产物。早、中石炭世浅海一滨海相沉积地层和巴音沟一莫托沙拉沟晚泥盆世一(伊利陆块北缘)早石炭世存在蛇绿岩带,由于大哈拉军山组与之共生,这表明伊犁陆块北缘在石炭纪时为活动大陆边缘构造环境,因此晚泥盆世一中石炭世早期北天山洋盆向南的俯冲作用对石炭纪火山岩的形成至关重要。该区的火山岩岩浆上升中受到一定程度地壳混染,样品多年显示中-高钾系列,这种钾质类型的反映了陆壳基质在岩浆活动地位的重要性。稀土元素含量颇高,轻稀土元素含量大于重稀土元素。从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图解可以看出这些岩石形成于大陆岛弧环境。具体分析如下:首先,根据大哈拉军山组火山岩的岩性组合、空间展布、岩性特征可分为上、下两段。区域内,上覆的阿克沙克组(C_1a)与大哈拉军山组为角度不整合接触,大哈拉军山组未见底。其次,在下石炭统阿克沙克组中发现丰富的早石炭世化石,其为大哈拉军山组的上覆地层,可推测大哈拉军山组的形成时代在石炭世之后。另一方面,根据李永军等人对大哈拉军山组中的流纹岩样品进行的Rb-Sr同位素年龄测试,测定年龄为337Ma,可知其形成时代为早石炭世。第叁,从大哈拉军山组火山岩的岩石化学特征可得出其为钙碱性系列为主,以火山碎屑岩为主,以及少量碱性火山岩,其中的基性熔岩和中性熔岩常贫Ti0_2,含量小于1.2%,中性火山岩比较少,以中酸性火山岩为主。所以可以初步说明大哈拉军山组火山岩具有陆缘弧火山岩的特点。根据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特征也表明本区火山岩具有岛弧和陆缘弧的特点。第四,综上所述可得,伊犁地块是一个相对成熟的地块,这决定了大哈拉军山组火山岩构造环境。伊犁地块在特克斯一带发现有前寒武纪的古老地层,本次调研在那拉提南山出露长城系那拉提群古老变质岩,具有稳定大陆地壳性质,从这一点来说,伊犁地块为一个大陆性质的地块,因而大哈拉军山组是形成于陆缘弧区火山岩环境。(本文来源于《成都理工大学》期刊2016-04-01)

林靓,钱青,王艳玲,高俊,江拓[8](2016)在《西天山昭苏北部大哈拉军山组火山岩中辉长岩体的形成时代、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西天山昭苏北部侵入于大哈拉军山组火山岩层上部的辉长岩体具有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Sr、Ba)、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轻重稀土分馏等地球化学特征,与火山岩围岩具有相似的不相容元素和Sr-Nd同位素特征,其母岩浆可能由俯冲流体交代的富集岩石圈地幔部分熔融形成,晚石炭世之前南天山洋盆向伊犁-中天山板块之下的俯冲可能导致了岩石圈的富集作用。利用不相容元素进行地球化学模拟计算,结果表明辉长岩成分由50%~80%的堆晶矿物(单斜辉石、斜长石)与50%~20%的玄武质熔浆组成。辉长岩体的Cameca锆石U-Pb年龄为311.3±2.3Ma,与伊犁-中天山板块晚石炭世伊什基里克组火山岩的时代大致相当,略晚于西天山榴辉岩的峰期变质时间。辉长岩的时代进一步限定该地区大哈拉军山组火山活动应在早石炭世晚期结束,下石炭统阿克沙克组沉积岩应形成于320~311Ma之间。与辉长岩同时期的岩浆岩在伊犁-中天山板块广泛分布,形成于俯冲结束之后挤压环境向拉张环境过度的构造环境。(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15年度(第15届)学术论文汇编——岩石圈演化研究室》期刊2016-01-14)

高山林,李云新[9](2015)在《西天山尼勒克水泥厂大哈拉军山组形成时代与构造背景》一文中研究指出西天山伊犁盆地北部尼勒克水泥厂剖面大哈拉军山组火山岩以凝灰岩为主,夹有厚度不等的流纹岩、英安岩等酸性喷发岩。大哈拉军山组与下古生界志留系呈角度不整合接触,与上覆下石炭统阿克沙克组呈平行或低角度不整合接触。剖面下部流纹岩的SHRIMP锆石U-Pb年龄为(367±3)Ma。岩石Si O2为68.05%~71.97%,富碱、高钾,低钙镁、低钛,A/CNK=1.0~1.67,为高钾钙碱性过铝质酸性岩。样品稀土元素总量较高,为186.56×10-6~294.40×10-6,轻稀土相对富集,具显着的负Eu异常,分布曲线呈典型右倾"海鸥型"。微量元素显示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K,Rb,U,Th等相对富集,Sr,Ba呈明显负异常,亏损Nb,Ta,P和Ti等高场强元素,Nb/Ta、Zr/Hf、Th/Y比值及低Mg#等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其可能为上地壳部分熔融产物。大哈拉军山组碎屑岩沉积物源来自再循环造山带,沉积地层发育序列及同沉积正断层显示伸展盆地沉积特征,因此,我们认为伊犁盆地大哈拉军山组是晚泥盆—早石炭世早期区域性造山后伸展盆地发育的产物。(本文来源于《新疆地质》期刊2015年04期)

白建科,李智佩,徐学义,李婷[10](2015)在《西天山早石炭世构造环境:大哈拉军山组底部沉积地层学证据》一文中研究指出西天山伊犁地区广泛出露早石炭世大哈拉军山组火山—沉积岩系,其内赋存了金、铁、铜等重要的金属矿床。但迄今为止,关于大哈拉军山组形成构造环境还存在很大的争议。通过区域地层对比,研究区大哈拉军山组与下伏地层之间存在区域性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其底部自下而上依次发育砾岩、粗砂岩、砂岩、粉砂岩、泥岩、碳酸盐岩、安山岩。沉积学和层序序列分析显示,该组底部的陆源碎屑岩建造组合形成于扇叁角洲沉积环境,进一步可划分出扇叁角洲平原、扇叁角洲前缘和前扇叁角洲3个亚相,向上出现的碳酸盐岩形成于浅海碳酸盐岩台地环境。这种沉积物由粗到细、水体由浅到深,沉积环境由陆相变为海相的地层充填序列,反映了一种裂陷拉伸的动力学背景。因此,西天山早石炭世大哈拉军山组火山—沉积建造形成于后碰撞裂谷环境。(本文来源于《沉积学报》期刊2015年03期)

大哈拉军山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新疆西天山地区伊犁地块南北缘以及地块内部广泛分布着大哈拉军山组火山岩系。笔者在前人研究基础上,以乌孙山一带出露的大哈拉军山组火山岩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路线地质调查、剖面测制和岩相学等方面的系统研究,厘定了大哈拉军山组的岩石组合、地层序列及其变化规律。大哈拉军山组火山岩总体由玄武岩、安山岩、英安岩、流纹岩,以及中酸性火山碎屑岩组成。乌孙山—塔斯巴山地区以安山岩为主,占50%,玄武岩、英安岩和流纹岩比例相近。火山岩地层喷发序列上,乌孙山—塔斯巴山一带底部为中酸性火山岩,向上为中基性与中酸性火山岩的交替喷发,可划分出5~7个喷发旋回,火山活动整体上具有裂隙式-中心式喷发的特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大哈拉军山组论文参考文献

[1].滑鑫,张芳荣,余泉,吴正昌,程春华.西天山乌孙山地区大哈拉军山组卡拉萨依破火山口特征[C].江西省地质学会2018年论文汇编(五).2019

[2].茹艳娇,李智佩,白建科,李婷,夏昭德.西天山乌孙山地区大哈拉军山组火山岩岩石组合与喷发序列研究进展[J].西北地质.2018

[3].周煜杰,李永军,杨高学,林广春,王祚鹏.西天山昭苏阿登套地区大哈拉军山组火山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及其意义[J].西北地质.2017

[4].胡小龙.南天山洋闭合时限[D].成都理工大学.2017

[5].胡小龙,唐旸,缪宗利,石鑫.新疆西天山大哈拉军山组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J].世界有色金属.2016

[6].李钊.伊宁地块阿吾拉勒—巩乃斯地区大哈拉军山组与伊什基里克组火山岩对比研究[D].长安大学.2016

[7].高一钊.西天山特克斯地区石炭系大哈拉军山组火山岩特征及成因意义[D].成都理工大学.2016

[8].林靓,钱青,王艳玲,高俊,江拓.西天山昭苏北部大哈拉军山组火山岩中辉长岩体的形成时代、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C].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15年度(第15届)学术论文汇编——岩石圈演化研究室.2016

[9].高山林,李云新.西天山尼勒克水泥厂大哈拉军山组形成时代与构造背景[J].新疆地质.2015

[10].白建科,李智佩,徐学义,李婷.西天山早石炭世构造环境:大哈拉军山组底部沉积地层学证据[J].沉积学报.2015

标签:;  ;  ;  ;  

大哈拉军山组论文-滑鑫,张芳荣,余泉,吴正昌,程春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