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城市空间是城市存在的基本形式,是城市各项政治、经济、文化等活动实施的载体,是由私人和公共空间构成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依赖的动态体系城市,是城市系统物质要素和居民活动的空间依托。“城市空间”作为“载体”,既是构成犯罪事件的一个要素,也是影响城市犯罪的一个因素,从而也成为实施犯罪防控的一条途径。本文结合中国城市化的现状,以城市居住型空间为基点,提出城市空间的犯罪防御性概念,试图从新的角度来寻求城市空间研究的新思路,并以东北地区的几个中心城市之一——大连为空间实证对象进行实际问题的探讨,发挥城市空间环境设计的学科优势,从城市居住型空间特性分析开始,进行其空间范围内的犯罪因子分析及空间防御性设计策略研究,找寻可能构建城市居住型空间可防御性能的综合作用机制;更从城市规划角度出发,以城市空间的犯罪防御性的视角重新审视城市居住型空间的空间结构、布局形式以及设计理念,在大量吸取相关学科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犯罪心理学、犯罪行为学、环境心理学等多个学科,从更加细化、更加微观的角度总结并研究出能够有效防御城市犯罪的空间形式。研究目标着重突出城市空间所具有的犯罪防御性功能以及强调空间结构、布局及其内部基础设计元素对于犯罪心理的影响和犯罪行为的控制,以通过对城市居住型空间内的基本设计元素的战略性使用和对犯罪行为的约束限制为基本设计原则,建构出具有犯罪防御性的高品质的城市居住型空间,为现代城市居住型空间中存在的不安定因素的状况提供一个较清晰的视角和理论与实践的依据。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引言第一章 绪论1.1 研究的背景1.2 研究范围及内容1.2.1 相关概念的界定及释义1.2.2 研究范围1.2.1.1 空间范围1.2.1.2 犯罪类型1.3 研究的意义1.4 论文的研究框架1.5 论文研究的逻辑结构第二章 城市空间犯罪防御性研究的基础理论2.1 “同心圆”理论2.2 “可防卫空间”理论2.3 国内外相关研究概述2.3.1 国外相关研究2.3.2 国内相关研究2.4 小结第三章 现代城市典型空间中的犯罪因子分析3.1 城市居住型空间的空间特性分析3.1.1 空间分布的广泛性3.1.2 空间分异的差异性3.1.3 人员物资的集聚性3.1.4 空间结构的开放性3.1.5 空间与公众活动的互构性3.2 城市典型空间中的犯罪因子分析3.2.1 城市空间用地位置对犯罪的影响3.2.1.1 大连中心城区居住区分布情况3.2.1.2 居住空间用地位置对犯罪的影响3.2.2 城市居住区类型划分对犯罪的影响3.2.3 城市空间内部基本设计元素对犯罪的影响3.2.3.1 消极的公共空间3.2.3.2 错乱的道路规划3.2.3.3 虚化的小区出入口设置3.2.3.4 模糊的边界处理3.2.3.5 建筑空间组合不当3.2.3.6 绿化设置3.2.3.7 照明环境3.3 小结第四章 现代城市典型空间犯罪防御性研究的设计与实现4.1 城市典型空间犯罪防御性研究的总体要求4.1.1 预防犯罪的途径4.1.1.1 对空间/领域的控制4.1.1.2 瞭望4.1.1.3 交往4.1.2 空间犯罪防御性实现的总体要求4.2 空间犯罪防御性设计的基本设计原则4.2.1 人性化原则4.2.2 场所化原则4.2.3 可识别性原则4.2.4 可达性原则4.2.5 可监视性原则4.3 城市典型空间犯罪防御性研究的设计与实现4.3.1 通过优化城市居住用地布局实现空间防御性4.3.1.1 控制城市蔓延,改善城市居住空间结构4.3.1.2 实现城市用地功能协调混合,减少犯罪死角4.3.2 通过构建可防御性空间设计模式减少犯罪的发生量4.3.2.1 积极的具有邻里公共生活的交往空间设计4.3.2.2 秩序的建筑空间布局及立面设计4.3.2.3 安全有序的道路系统设计4.3.2.4 通透的植物布置4.3.2.5 适度的照明环境设计第五章 结论参考文献致谢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城市论文; 居住型空间论文; 犯罪因子论文; 空间防御性论文; 大连论文;
我国现代城市中典型空间的犯罪因子分析及防御性研究 ——以大连城市空间为例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