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中心理测试结论的证据属性及其运用研究

民事诉讼中心理测试结论的证据属性及其运用研究

论文摘要

心理测试(俗称测谎)技术近十年来在理论与实践应用方面均有较大的发展,随着这项技术的普及,其应用领域除犯罪侦察外,在民事诉讼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随之而来的是有关心理测试结论能否作为民事诉讼证据使用的争论。本文着重探讨心理测试结论在民事诉讼中的证据属性及运用,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本文第一章主要介绍心理测试结论在诉讼中的应用,分为两部分阐述。第一部分就心理测试在域外诉讼中的应用作一介绍。指出立法上接受心理测试结论作为证据的国家,对心理测试结论作为证据使用仍存在争议。其接受为证据是有前题条件的,一是心理测试技术的发展状况使得心理测试结论可以从多方面与科技证据联系起来,可靠性是科技证据可采性的前题;其证据效力不仅是立法赋予的,同时也是控辩双方或当事人双方的心理测试协议所赋予的;有一系列程序方面的规定和补强措施。在立法上不接受心理测试的国家,主要是从保护当事人的“个人精神自由”和“人格权利”角度考虑。第二部分介绍我国司法实践中心理测试结论的运用情况,指出各地虽对心理测试结论态度不同,但总体而言,心理测试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其作用不容忽视。本文第二章主要介绍心理测试的原理和影响要素。首先介绍了心理测试的发展历程,在心理测试原理的介绍中突出强调心理学的基础作用,明确心理测试首先必须符合心理学规律。心理测试结果的本质是通过生理指标反映的情绪反应水平。心理测试的对象是心理痕迹,而非单一的注意、认知、紧张、反射等指标。心理测试结论是测试人员在心理测试结果的基础上结合测试过程、被测人外显表现作出的主观意见。最后,对心理测试的影响因素作了概括,强调测试者的因素是第一位的。本文第三章对心理测试结论的属性进行了阐述。心理测试结论具有鉴定结论的特征,同时具有证据的“三性”,因此具有证据能力。但指出正因为心理测试结论的自身特性,其证据效力是不完全的,只能作为间接证据或被补强证据使用。本文第四章主要介绍心理测试结论作为民事诉讼证据的现实必要性及意义。论述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阐述反对把心理测试结论作为民事诉讼证据的理由,包括对可靠性的怀疑、对证据规则的破坏、对诉讼成本的担心、对证据归属的质疑,均给予一一破解。第二部分阐述当前民事案件的运行环境欠佳,导致心理测试应用很有必要。另外,实践中心理测试发挥的作用也为心理测试结论证据化提供了现实支持。第三部分阐述了心理测试结论的获取与采信过程。心理测试结论的获取包括程序起动及条件、测试机构及人员的选定、测试技术规范及程序等,采信过程包括质证和认证过程。以上论述中穿插介绍了目前国内在测试机构和人员、测试仪器和测试检查方法、鉴定人出庭制度均不规范的事实。结语部分指出当前法律上的空白与市场的无序状态使心理测试技术在推广使用过程中出现了混乱的局面,很难在法律上短时间内把心理测试结论定性为证据。但心理测试本身是科学的,正确、谨慎地运用这项技术,对解决一部分疑难民事纠纷确有裨益。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导言
  • 第一章 心理测试在诉讼中的应用
  • 一、心理测试在域外诉讼中的应用
  • 二、我国司法审判中的心理测试
  • 第二章 心理测试技术的原理与影响因素
  • 一、心理测试技术的原理
  • (一) 心理测试技术的心理学、心理生理学基础
  • (二) 心理测试技术的原理
  • 二、影响心理测试的因素
  • 第三章 心理测试结论的性质与证据能力
  • 一、心理测试结论的性质
  • 二、心理测试结论的证据能力
  • 三、心理测试结论的证据效力
  • 第四章 民事诉讼中运用心理测试结论的思考
  • 一、反对把心理测试结论作为证据的理由分析
  • (一) 心理测试结论的可靠性不高
  • (二) 采用心理测试破坏了证据规则
  • (三) 增加诉讼成本,不符合举证成本排除规则
  • (四) 心理测试结论是谁的证据
  • 二、我国民事审判运用心理测试结论的现实必要性及意义
  • (一) 心理测试在民事案件中应用的必要性
  • (二) 心理测试在民事诉讼中的现实意义
  • 三、心理测试结论的获取与采信
  • (一) 心理测试结论的获取
  • (二) 心理测试结论的采信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心理测试结论证据资格问题研究[J]. 铁道警察学院学报 2020(02)
    • [2].心理测试结论的证据地位分析[J]. 法制与社会 2016(20)
    • [3].心理测试结论的证据资格研究[J]. 江西警察学院学报 2017(01)
    • [4].心理测试结论的证据地位[J]. 中国刑事法杂志 2011(02)
    • [5].心理测试结论在民事诉讼实践中运用的利弊分析[J]. 社科纵横 2010(01)
    • [6].犯罪心理测试结论的证据资格及其法律定位[J].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03)
    • [7].心理测试结论在我国刑事诉讼中的应用及立法规范[J]. 法制博览 2015(03)
    • [8].我国心理测试结论的证据属性与定位[J]. 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08(03)
    • [9].我国心理测试结论的证据属性与定位[J]. 吉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03)
    • [10].心理测试技术的法律问题[J]. 法治论丛(上海政法学院学报) 2008(04)
    • [11].关于犯罪心理测试结论在诉讼实践中运用的理性思考[J]. 甘肃高师学报 2011(01)
    • [12].心理测试结论中有效与无证据资格的冲突[J]. 环球法律评论 2009(05)
    • [13].犯罪心理测试结论的证据适用问题研究[J]. 河南社会科学 2008(06)
    • [14].心理测试结论的证据资格研究——从心理测试技术原理为视角[J]. 云南警官学院学报 2019(04)
    • [15].大学跑步测试“跑残”考生[J]. 第二课堂(高中版) 2013(07)
    • [16].犯罪心理测试结论的证据属性分析[J]. 法制博览 2019(13)
    • [17].专业数据测评[J]. 摩托车 2013(21)
    • [18].1起冤案的心理测试分析[J]. 刑事技术 2008(06)
    • [19].专业数据测评[J]. 摩托车 2013(19)
    • [20].贿赂案件侦查中测谎技术的应用[J].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 2014(02)
    • [21].TD-MBMS关键技术及UTN组网试验分析[J]. 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 2010(07)
    • [22].如何排除烟气二氧化硫监测中其他气体的干扰[J]. 价值工程 2013(16)
    • [23].振动分析诊断在同步带传动中的应用[J]. 设备管理与维修 2010(10)
    • [24].螺旋管换热器热工水力计算分析[J]. 装备制造技术 2015(05)
    • [25].TD-HSUPA性能与组网策略分析[J]. 移动通信 2012(08)
    • [26].高分一号卫星投入实际应用[J]. 中国航天 2013(11)
    • [27].小涡轮并非“又快又省”[J]. 产品可靠性报告 2013(04)
    • [28].To×21合作行动进入新阶段[J].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 2011(03)
    • [29].论CQT测试中准绳问题的开发[J].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 2014(04)
    • [30].Mobileye:商用车驾驶员的第3只眼[J]. 专用车与零部件 2016(04)

    标签:;  ;  ;  

    民事诉讼中心理测试结论的证据属性及其运用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