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期的中国经济增长、就业与公共政策

转型期的中国经济增长、就业与公共政策

论文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一直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但就业问题却越来越突出。特别是1997年以来,中国出现了经济高增长与城镇登记失业率攀升同时并存的“增长型失业”现象。“增长型失业”在一定程度上已成为目前中国宏观经济运行中的主要的、突出的问题,认识并治理“增长型失业”已成为我国乃至各国政府及学者们百倍关注与重视的新课题。本文在对中外学者关于内生经济增长与失业理论,以及就业转换理论相关文献资料及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的基础上,采用数理分析与经验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纵向的历史概括与横向的比较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首先对改革以来,中国经济增长与就业、经济增长与失业、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变动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这是本文研究的起点和理论基础。其次,对转型期影响中国经济增长与就业的重要因素进行筛选,并通过构建转型期的劳动力需求与就业量决定的多变量模型,对转型期各主要因素对就业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与检验,找出影响中国转型期就业的主要因素,并揭示这些主要因素与就业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及其与相关影响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最后从理论和实证角度逻辑地梳理出我国经济增长与就业非一致性的形成机理,并提出解决我国“增长型失业”问题的政策思路。其主要结论如下:(1)我国总就业人数与GDP存在同向互动关系,经济增长带动了就业的增加,但90年代以来,经济增长带动就业的能力在减弱。我国经济增长与就业之间的关系表现如下特点:①经济增长的非农就业弹性大于整体就业弹性,即经济增长对非农就业的带动作用大于整体就业。②经济增长具有不同的产业就业效应,无论从各产业回归方程、结构偏离度还是就业弹性考察都显示,我国第一产业就业已经达到饱和并开始排斥劳动力,第二产业吸纳劳动力就业的空间有限,第三产业己成为吸收劳动力最主要的部门。③产业内部不同行业具有不同的就业效应,第二产业的发展对建筑业就业有促进作用,对工业就业的影响不显著;第三产业中传统的商贸餐饮业、房地产业,金融、保险等新兴服务业,以及教育卫生服务和一些专门为居民生活消费提供服务的社区和个人生活服务业,吸纳就业的能力较强,存在行业垄断或资本和技术密集高的行业,对就业的吸纳能力较弱。④经济增长与有效就业之间存在双向Grange因果关系,经济增长带动了有效就业的增加,有效就业的增加也促进了经济增长。(2)通过对我国产业结构变动与就业结构关系的分析,我们发现:①我国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变化方向总体符合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演变的规律及趋势,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问题的基本背景
  • 1.2 研究的目的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研究的思路、结构、方法
  • 1.5 研究的创新点与存在的不足
  • 1.6 主要概念和相关说明
  • 2 经济增长与失业、就业:理论回顾
  • 2.1 经济增长与失业:理论模型
  • 2.2 经济增长与失业的关系:实证研究
  • 2.3 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就业政策启示
  • 2.4 经济增长与就业转换理论
  • 2.5 转型期中国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特征及原因
  • 2.6 本章小结
  • 3 中国经济增长与就业的关系
  • 3.1 中国经济增长与就业的总体描述
  • 3.2 中国经济增长的整体就业效应分析
  • 3.3 中国经济增长的非农就业效应分析
  • 3.4 中国经济增长对不同产业的就业效应
  • 3.5 中国经济增长对产业内不同行业的就业效应
  • 3.6 中国经济增长与有效就业的关系
  • 3.7 本章小结
  • 4 中国产业结构变动中的劳动就业效应
  • 4.1 中国产业结构变动中的就业结构及其变化
  • 4.2 中国产业结构及就业结构演变的国际比较
  • 4.3 第三产业内部各主要行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及趋势分析
  • 4.4 经济增长、产业结构与劳动力产业间转移
  • 4.5 本章小结
  • 5 中国经济增长与失业的关系
  • 5.1 奥肯定律及其基本表现形式
  • 5.2 中国经济增长与失业的关系―时间序列数据的分析
  • 5.3 中国经济增长与失业的关系—面板数据分析
  • 5.4 对中国经济增长与失业率之间关系的解释
  • 5.5 本章小结
  • 6 转型期影响中国就业的因素及就业效应
  • 6.1 前言
  • 6.2 理论模型的推导
  • 6.3 数据采集与说明
  • 6.4 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
  • 6.5 本章小结
  • 7 中国经济增长与就业非一致性的成因与形成机理
  • 7.1 中国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非一致性描述
  • 7.2 中国经济增长与就业非一致性的成因分析
  • 7.3 中国经济增长与就业非一致性的形成机理
  • 7.4 本章小结
  • 8 实现经济与就业协调发展的公共政策
  • 8.1 树立就业增长与经济增长并重的发展观
  • 8.2 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
  • 8.3 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 8.4 重视对人力资本的投资,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 8.5 实施城乡统筹的就业战略,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
  • 8.6 发挥政府与市场在促进就业中的双重作用
  • 8.7 本章小结
  • 9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A:数据
  • 附录B:检验方法
  • 附录C:读博期间发表的论著及科研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 [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基于1978-2011年数据的实证分析[J]. 财经政法资讯 2013(02)
    • [2].浅析增强消费对宁夏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J]. 现代经济信息 2019(24)
    • [3].西藏经济增长质量的测评与分析(2012-2018)[J]. 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6)
    • [4].探究经济增长的供给与需求视角[J]. 金融博览 2020(02)
    • [5].强激励与弱激励:县域社会中的经济增长与组织运作[J]. 中国社会科学评价 2020(01)
    • [6].浅析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J].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20(06)
    • [7].金融发展、文化资本与经济增长[J]. 区域金融研究 2020(07)
    • [8].经济增长质量测度研究[J]. 统计与咨询 2020(03)
    • [9].财政分权视角下中国经济增长质量效应检验[J]. 财会月刊 2020(20)
    • [10].当代经济增长的文化作用机理研究[J]. 当代经济 2018(23)
    • [11].中国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探究[J]. 金融经济 2019(04)
    • [12].经济增长、收入差距与我国居民幸福感[J]. 中国市场 2019(06)
    • [13].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基于中国的实证分析[J]. 财会学习 2019(11)
    • [14].经济增长对煤炭的依赖及其分解研究[J]. 内蒙古煤炭经济 2019(06)
    • [15].现阶段中国经济增长与就业的关系研究[J]. 现代经济信息 2019(17)
    • [16].投资与消费联动:经济快速增长的关键[J]. 广东蚕业 2017(07)
    • [17].标准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J]. 统计与管理 2017(10)
    • [18].经济增长中的竞争问题研究[J]. 物流工程与管理 2017(12)
    • [19].城镇化建设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以山西省为例[J]. 价值工程 2018(07)
    • [20].经济增长、收入差距与农村贫困的研究[J]. 科技经济导刊 2018(06)
    • [21].开放的市场与高质量的经济增长[J]. 群言 2018(05)
    • [22].辽宁省金融生态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J].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3)
    • [23].河北省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分析[J]. 纳税 2018(12)
    • [24].安徽省旅游产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相关性研究[J]. 当代经济 2018(10)
    • [25].服务业:正成为全省经济增长主动力[J]. 四川省情 2017(10)
    • [26].试析如何看消费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作用[J]. 纳税 2018(25)
    • [27].河南省投资、消费、出口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基于1985-2014年统计数据[J]. 中外企业家 2016(33)
    • [28].辽宁省服务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J]. 中国集体经济 2017(01)
    • [29].企业家精神对我国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研究[J]. 法制与经济 2017(03)
    • [30].新常态下地方经济增长质量监测预警的理论与方法[J]. 统计与信息论坛 2017(05)

    标签:;  ;  ;  ;  ;  

    转型期的中国经济增长、就业与公共政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