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大学生延迟满足的情绪因素研究

影响大学生延迟满足的情绪因素研究

论文摘要

延迟满足是(Delay of Gratification)是指个体甘愿为了价值更大的长远结果而放弃即时满足的抉择取向,以及在等待期间所表现出来的自我控制能力,它是一种心理成熟的表现,对个体适应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学习和生活中,大学生面对众多的诱惑,且脱离父母的监督,非常需要具备较强的延迟满足能力。为了给大学生有效实施延迟满足行为提供指导,有必要对大学生延迟满足进行探讨。众所周知,影响大学生延迟满足的因素众多,生理、认知、情绪情境等,本研究聚焦于影响延迟满足的情绪因素。本研究通过两个实验深入探讨延迟满足过程中情绪因素的作用。研究方法:实验一,采用单因素实验设计,考察情绪类型与延迟满足的关系,其中自变量为情绪类型,包括积极情绪、中性情绪和消极情绪三个水平,因变量为延迟满足任务成绩。实验二,采用2(情绪类型:积极情绪、消极情绪)×2(情绪调节策略:认知重评、表达抑制)两因素实验设计,考察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状态下,使用认知重评或表达抑制策略对后继延迟满足任务成绩的影响。主要结论如下:(1)情绪类型影响个体延迟满足行为表现,具体情况是:积极情绪组和中性情绪组延迟满足任务得分没有显著差异;积极情绪组延迟满足任务得分显著高于消极情绪组得分;中性情绪组延迟满足任务得分显著高于消极情绪组。(2)在积极情绪条件下,男女生延迟满足得分差异不显著;在消极情绪条件下,男生延迟满足得分显著优于女生。(3)情绪类型与情绪调节策略对延迟满足任务表现存在交互作用,进一步简单效应分析发现:积极情绪条件下,认知重评策略组和表达抑制策略组延迟满足得分没有显著差异;消极情绪条件下,认知重评策略组延迟满足任务得分显著高于表达抑制组。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1 延迟满足相关研究
  • 1.1 延迟满足概念的界定
  • 1.2 延迟满足心理机制
  • 1.2.1 自我控制生物模型
  • 1.2.2 认知—情绪双系统启动模型
  • 1.2.3 自我控制资源模型
  • 1.3 延迟满足的研究方法
  • 1.3.1 自我延迟满足研究范式
  • 1.3.2 延迟满足问卷
  • 1.3.3 延迟满足电脑测试任务
  • 2 情绪及相关研究
  • 2.1 情绪的定义
  • 2.2 情绪分类
  • 2.3 情绪启动
  • 2.4 情绪与延迟满足关系的相关研究
  • 2.4.1 积极情绪与延迟满足的关系
  • 2.4.2 消极情绪与延迟满足的关系
  • 3 情绪调节及相关研究
  • 3.1 情绪调节的定义
  • 3.2 情绪调节的过程及策略
  • 3.3 情绪调节与延迟满足的相关研究
  • 4 已有研究的不足
  • 第二部分 实证研究
  • 实验一 情绪类型与延迟满足关系的实验研究
  • 1 问题提出
  • 2 研究目的
  • 3 研究假设
  • 4 研究方法
  • 4.1 实验设计
  • 4.2 被试
  • 4.3 实验环境和材料
  • 4.3.1 实验环境
  • 4.3.2 情绪启动材料
  • 4.3.3 延迟满足任务
  • 4.3.4 记分卡
  • 4.4 实验程序
  • 5 统计与结果
  • 5.1 情绪类型与延迟满足的关系
  • 5.2 性别与延迟满足的关系
  • 6 讨论
  • 6.1 不同情绪类型组延迟满足得分差异比较
  • 6.1.1 消极情绪组与中性情绪组差异比较
  • 6.1.2 消极情绪组与积极情绪组差异比较
  • 6.1.3 积极情绪组与中性情绪组差异比较
  • 6.2 性别与延迟满足的关系
  • 7 结论
  • 实验二 情绪类型、情绪调节策略与延迟满足的关系研究
  • 1 问题提出
  • 2 研究目的
  • 3 研究假设
  • 4 研究方法
  • 4.1 实验设计
  • 4.2 被试
  • 4.3 实验环境和材料
  • 4.3.1 实验环境
  • 4.3.2 情绪启动材料
  • 4.3.3 延迟满足任务
  • 4.3.4 记分卡
  • 4.3.5 情绪调节策略指导语
  • 4.4 实验程序
  • 5 统计与结果
  • 5.1 情绪类型、情绪调节策略与延迟满足的关系
  • 6 讨论
  • 6.1 情绪调节策略与延迟满足的关系
  • 6.2 情绪类型、情绪调节策略的交互作用
  • 7 结论
  • 第三部分 展望和反思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2~3岁幼儿情绪调节策略的特点研究[J]. 幼儿教育 2020(Z6)
    • [2].中职生情绪调节策略与学业适应的关系[J]. 现代交际 2020(06)
    • [3].3~5岁幼儿情绪调节策略类型倾向与执行功能的关系[J]. 学前教育研究 2020(07)
    • [4].家庭嘈杂度对4~6岁留守和流动儿童情绪调节策略的影响[J]. 学前教育研究 2020(10)
    • [5].高职学生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心理弹性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J].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04)
    • [6].焦虑、抑郁与消极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关系的元分析[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8(05)
    • [7].情绪调节策略对农村中小学教师压力困扰的影响:心理资本的中介作用[J]. 心理研究 2016(06)
    • [8].高中生自我和谐情绪调节策略和同伴交往的关系[J]. 中国学校卫生 2016(11)
    • [9].幼儿情绪调节策略现状的调查与分析——以广州市某区幼儿园为例[J]. 荆楚理工学院学报 2017(01)
    • [10].依恋类型与学步儿情绪调节策略的发展:一项追踪研究[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7(04)
    • [11].大学生情绪调节策略对人际困扰与手机成瘾作用的研究[J]. 现代预防医学 2017(18)
    • [12].大学生成人依恋类型与情绪调节策略的关系[J]. 中国健康教育 2016(03)
    • [13].情绪调节策略的有效性和适应性[J]. 心理研究 2016(04)
    • [14].认知情绪调节策略与自伤行为:体验回避的中介作用[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6(10)
    • [15].流动儿童与城市儿童情绪调节策略对自卑感影响的比较[J]. 卫生研究 2016(05)
    • [16].人际自立特质对大学生情绪调节策略作用的纵向研究[J]. 心理科学 2015(01)
    • [17].智障儿童与普通幼儿情绪调节策略的比较研究[J].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5(07)
    • [18].临考前的心理调节策略[J]. 考试与招生 2020(Z1)
    • [19].负性生活事件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影响:情绪调节策略的中介作用[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0(24)
    • [20].儿童情绪调节策略的类型、发展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探析[J]. 课程教育研究 2013(25)
    • [21].例谈小学体育教学对学生消极情绪的调节策略[J]. 考试周刊 2016(A4)
    • [22].老年人情绪调节策略[J]. 中老年保健 2017(01)
    • [23].亲子关系与儿童情绪调节策略的关系研究[J]. 幼儿教育 2017(Z6)
    • [24].职业高中生认知情绪调节策略与抑郁的关系[J]. 青年与社会 2014(01)
    • [25].小学生不良情绪的调节策略[J]. 吉林教育 2012(Z1)
    • [26].老年抑郁患者情绪调节策略的研究进展[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20(23)
    • [27].隔代抚养幼儿祖孙依恋和情绪调节策略的关系[J]. 现代交际 2017(18)
    • [28].高中生日常情绪体验及调节策略研究[J].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1)
    • [29].情绪及情绪调节策略对认知灵活性的影响[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5(03)
    • [30].父母的个体特质元情绪与5~6岁幼儿情绪调节策略的相关研究[J]. 学前教育 2018(10)

    标签:;  ;  ;  ;  

    影响大学生延迟满足的情绪因素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