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质性膀胱炎对血管生长因子PDECGF/TP和VEGF表达活性的影响

间质性膀胱炎对血管生长因子PDECGF/TP和VEGF表达活性的影响

论文摘要

目的:间质性膀胱炎(interstitial cystitis, IC)以尿频,尿急,膀胱充盈后耻骨上区及盆腔疼痛,排尿后疼痛减轻为特征,目前尚缺乏特异性诊断。1915年约翰.霍普金斯医院的Hunner医生对间质性膀胱炎的判断作了初步定义,但是直到1987年美国糖尿病、消化及肾病协会(NIDDK)才制定了一个公认的间质性膀胱炎的诊断标准。随着近二十年来对间质性膀胱炎的不断研究和临床实践,人们普遍认为这个标准过于严格,不易于临床应用,且误诊率高。所以,人们一直在寻找一些新的诊断方法,但仍缺乏完善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标准。慢性前列腺炎/慢性盆腔疼痛综合症(CP /CPPS )和IC拥有相似的临床表现和可能相似的病理,一些研究者考虑以慢性盆底痛和尿路症状为特点的CP /CPPS可能为间质性膀胱炎。NIDDK制定的IC诊断标准中包括膀胱镜下典型的Hunner溃疡或粘膜点状出血,粘膜点状出血在IC诊断中很重要但是其机制仍未明了。因此这个试验在以尿频、尿急、夜尿症、盆腔痛的患者中怀疑为IC患者中进行筛选,包括长期以CP /CPPS就诊的患者中,并根据NIDDK的诊断标准,行麻醉下水扩张试验,对于确诊的患者膀胱粘膜行常规病理,免疫组化免疫组化检测血小板衍化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胸腺嘧啶磷酸酶(PDECGF/TP)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情况,试图寻找血管生长因子在IC患者膀胱中的表达活性与患者膀胱镜下的表现以及临床症状是否存在联系。从分子水平探讨IC的发病机制,为IC的病理生理研究积累科研资料,为IC的临床诊断提供理论指导。方法:本实验对以尿急、尿频、膀胱充盈后耻骨上区及盆腔疼痛,排尿后减轻为表现的病人进行筛选,对于那些高度怀疑IC的患者,详细询问病史,均给予患者尿常规及细菌培养阴性,尿抗酸杆菌阴性,男性行尿两杯试验排除CP/CPPS(ⅢA型及III型)。然后再进一步行尿动力学检查及在膀胱镜检查,排除膀胱占位及膀胱出口梗阻。对于那些高度怀疑者,根据NIDDK的诊断标准,行麻醉下水扩张试验,对于确诊的患者膀胱粘膜活检行病理检测及血管生长因子表达活性检测。实验组为12名符合NIDDK诊断标准的间质性膀胱炎患者,另外取12名无IC症状的正常人作为对照组。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分别行行膀胱粘膜活检,制备石蜡切片,常规HE染色观察肥大细胞数量。应用免疫组化检测PDECGF/TP和VEGF表达情况,进行免疫组化阳性细胞计数及免疫组化评分(IHS)。结果:实验组12名患者在麻醉下水扩张时发现膀胱粘膜点片状出血。对照组膀胱粘膜光滑,未见充血。常规HE染色病理切片观察可见间质性膀胱炎病人膀胱组织标本中肥大细胞数目明显高于正常人(P<0.05),且间质性膀胱炎病人的肥大细胞多存在于膀胱组织的粘膜下层,而正常人膀胱组织仅偶见肥大细胞。实验组患者膀胱粘膜PDECGF/TP和VEGF阳性细胞百分比计数及阳性细胞染色强度明显高于对照组,HI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我们的研究发现,间质性膀胱炎患者常规HE染色病理切片肥大细胞数量明显增多,而且在膀胱间质内浸润,进一步说明了IC患者是因为膀胱间质内肥大细胞数量明显增多而引起了疼痛和炎症反应。应用免疫组化检测PDECGF/TP和VEGF表达情况表明,实验组患者膀胱粘膜PDECGF/TP和VEGF阳性细胞百分比计数及阳性细胞染色强度明显高于对照组,HI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IC患者血管生长因子PDECGF/TP和VEGF呈高水平表达,血管生长因子PDECGF/TP和VEGF在IC发病机理中新生血管的形成起着重要角色,通过检测DECGF/TP和VEGF就能够筛选或确诊间质性膀胱炎,为IC的临床诊断提供理论指导。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研究论文 间质性膀胱炎对血管生长因子 PDECGF/TP和VEGF 表达活性的影响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附图
  • 附表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非细菌性前列腺炎与间质性膀胱炎相关性概述
  • 致谢
  • 个人简历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间质性膀胱炎对血管生长因子PDECGF/TP和VEGF表达活性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