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萝北县教育幼儿园154200
屈指算来,我从事幼儿教育工作已经29年光景了。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每一天都是快乐而充实的,每一个孩子都是一本书,每一天都是一个挑战,在不断地学习与挑战中,我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重要的是我爱孩子,孩子爱我。我发现我已经离不开这些可爱又顽皮的孩子们了,他们已经成了我生活中的一部分,闭上眼睛,一张张孩子稚嫩的小脸儿,就在我的脑海中,一段段有趣又发人深思的故事就在我的眼前。
案例正文一:
小小是我们班一个性格比较内向的小朋友,每天早上来幼儿园总是拽着妈妈的衣服不肯松手,并且嘴里喊着要妈妈早点来接,我一边抱过小小一点安慰她说:“小小你最喜欢玩什么呀?老师陪你玩好不好?”小小还在伤心得抽搭。我急忙伸出我的小拇指,对小小说:“咱们玩个拉钩的游戏好不好?”说着我钩中小小的小拇指边拉边说,拉钩上吊不准哭,100年不许变。通过游戏,小小的哭声很快便停止住了,这时又跑过来好几个小朋友要跟我一起玩拉钩的游戏。我一个接一个地满足了孩子们的要求,随后我们一起迎接其他的小朋友。经过我一天的观察,发现小小这一天过得特别开心,像小小这样,每天早上哭着来幼儿园的孩子还不少呢,每天我总是笑脸相迎着每一位幼儿,带他们做做游戏,听听故事,转移孩子的注意力,让他们尽快的适应幼儿园生活。渐渐地我发现小小变得比以前活泼大方多了,我为小小的进步感到无比的高兴。
案例分析:
一个刚满三岁的孩子,面对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自然会在心理上和生理上产生一定的压力。有的幼儿开始哭闹不愿意上幼儿园,有的幼儿在幼儿园来独来独往,性格孤僻,不愿意与人交往,新生入园的不适应压力。一是客观上陌生环境带来的压力。全新的生活环境,不同的作息制度不要年幼的孩子去快速适应;二是心理环境的变化。他们担心自己的生理需要是否能得到满足。如吃饭,午睡,小便,穿衣,喝水怎么办?这些都是带给幼儿不适应的主要原因,针对这些原因,我采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式来对待。由于小班孩子年龄小,自理能力差,我就从生活上给他们更多的关心与照顾,让他们消除顾虑,安心来园。针对孩子注意力转移,这一点我采取今天故事,做做游戏的方式转移注意力,稳定幼儿的情绪,蹲下身子来跟他们说悄悄话,抱抱他们。先要缩小我们之间的距离,帮助幼儿消除陌生感,愿意亲近老师,让幼儿尽快地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
案例反思: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帮助孩子轻松入园,给幼儿一点心理上的准备。刚入园的孩子往往不明白为什么大人要把他送到一个陌生的环境,担心父母不喜欢他不要他了,因而家长在与孩子谈心时,不仅要让孩子知道为什么上幼儿园,还要让孩子相信父母是爱自己的父母,是想让自己交更多的朋友,学到更多的本领。入园前,家长带孩子参观幼儿园,看看幼儿园的环境,花草树木,小朋友睡觉,吃饭,洗手,小便的地方,最好能看到带孩子在幼儿园活动的情景,让孩子对幼儿园有个初步的印象,消除孩子对幼儿园的陌生感,初步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家长在孩子入园前,就要有意识地逐步培养孩子自己用小勺吃饭,会正常地咀嚼,吞咽,大小便会告诉老师,会自己穿脱鞋子有良好的午睡习惯等等,帮助孩子提高自理能力,减少孩子因不会或者不甘而造成的不必要的忧虑和紧张。
让幼儿学会一点交往技能。三岁左右的幼儿自我中心的特征十分明显,加上又是独生子女,与同伴交往能力差,有的争强好胜,有的胆小怕事,有的看见滑梯等运动器械上有孩子就不敢玩。因而家长在孩子入园前应有意识,多让孩子与别的孩子交往,在交往中帮助孩子学会一些交往的技能,如告诉他想玩,但玩具在别人手中怎么办,有人碰了你怎么办等等。注意要正面引导那种谁打你你就打谁的方法不可取,容易造成孩子是非不分,成为一个不受欢迎的人。分别时坚决果断送孩子入园时家长要与老师密切配合统一思想减少孩子不切实际的期盼,家长送孩子入园后要果断离开不能一听到孩子的哭声又回来与孩子相对,泪汪汪的这样来来回回折腾会让孩子以为只要一哭闹大人就会满足要求,这样也会养成孩子适应幼儿园的过程。
1.移情训练(对他人情感状态的识别和接受。)具体方法有听故事,引导理解,续编故事,角色扮演等。如让这个小男孩儿扮演一个经常遭受他人攻击的角色,使他更易于理解攻击性行为,对他人造成的伤害和被攻击时的感受,进而在现实生活更能自觉地控制自己的攻击性行为。
2.能和行为训练,幼儿攻击性行为有时是有他们的缺乏应付所遇到的困难的能力和办法。因此,技能训练应该是孩子认识到解决某个具体问题可以采用很多的方式,而我们则要选择其中最合适最好的,如告诉小男孩儿有什么要求时,可以告诉老师和以礼貌方式提出要与小朋友共同分享物品,一起游戏。
3.精神奖励法在集体中对幼儿进行口头表扬,言语肯定,鼓励和评选好孩子等,通过集体舆论来强化巩固儿童的亲社会倾向。老师可以在激励儿童亲近社会的同时,能对攻击性行为表示厌恶和不理睬,持否定的态度,那就会有效地减少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发生。
俗话说人之初,性本善,每一个孩子都是天真纯洁的,只要教师引导得当,孩子是会知错就改的。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更何况是只有几岁的小孩儿呢。面对犯错的孩子,用爱心去感化,用语言去沟通,我想这会比大声的批评,斥责有用得多,相信只有这样,孩子的心灵才会永驻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