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相信 8% 的增长

为什么要相信 8% 的增长

一、凭什么相信8%增长率(论文文献综述)

杨春辉[1](2021)在《收入不平等的代际传递机制与公共政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不平等是有史以来就存在的一个主要的政治议题和社会难题,也是重要的经济问题,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不平等的程度和演变持续受到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哲学等各大学科领域的研究者以及各国政府机构的高度关注,特别是政府干预在这些进程中发挥的作用。相关研究涉及到诸多维度,从社会政治地位不平等到收入不平等、财富不平等,再到性别、健康、种族等人身权利不平等各方面的研究,不胜枚举。不平等对现代社会的经济和政治根基带来的严重威胁已形成广泛共识,作为经济学者,尤为关注收入不平等。而代际传递研究的出现,从动态视角为收入不平等提供了纵向的因果机制解释,有助于在更深层次寻找缩小不平等的对策,因而本文选定以收入不平等的代际传递机制为出发点,以改善代际持续性来缩小收入不平等的公共政策设计为落脚点开展研究。收入不平等不仅要观察代际间的机会不平等和努力不平等,更要着眼于财富、教育、职业、行为的代际传递关系进行细节考究。在经济学的权力范式理论框架下究其根本,应是资源禀赋占有与使用的不平等,利用“资源→权力→分配”的逻辑可深入挖掘收入不平等的代际传递内在机理,解决当前关于收入不平等代际持续性之“只知其存在,却不晓其本质,而难寻改善政策”的困境。为此,本文在收入不平等居高不下且阶层分化明显、代际传递现象日趋严重又难以阻断的背景下,以收入分配理论和代际传递理论为抓手,以揭示代际传递内在机理为切入口,透视父辈持有资源的优劣势是通过怎样的传递路径转化给子代,最终,探寻在这个过程中,公共政策可对其合理或不合理部分加以鼓励或控制的政策设计空间。以政策可控为前提,从资源层面划分了物质资源、教育资源、社会资源和文化资源,分别进行对应的财富、教育、职业和行为四个代际传递路径的深入剖析,每个路径都是收入不平等在代际之间传递不可轻视的一个逻辑过程,相互影响又层层递进。财富、教育和职业路径关注父辈结果不平等造成的子代机会不平等,行为路径考察家庭氛围造成的子代努力不平等,尽管彼此之间很难剥离,但为了从根源上探析每个路径的传导机制,想办法在数理模型构建过程中进行了相互控制。之所以选择数理模型与博弈论分析方法,正是为了避免数据内生性,更是为了在一般均衡对比和行为博弈过程中,可以突出对因果机制的掌握,做出公共政策设计依据的详实提供。全文关键工作是对四个不平等代际传递路径的刻画及政策研究:一是财富代际传递,作为最直接最显现的路径,须当首要研究之位,本文是以家庭物质资源的内部代际传递和外部代际转移为分析逻辑,引入遗赠税收和慈善捐赠补贴机制建立一般均衡模型,探讨如何将财富传递的不合理向合理转变,考虑开征遗产、赠与税,设计慈善捐赠制度作为配套政策,缓解遗产税弊端,将遗赠推向捐赠,转变财富代际传递的同时兼顾社会发展;二是教育代际传递,近年来风头日渐胜过财富继承的路径,本文是以教育资源的公共投入和私人投入为逻辑展开讨论,引入公共教育投资的相对教育质量和教育资源获取的均等性程度,建立以个体人力资本积累为基础的一般均衡模型,研究以社会公平发展为目标的公共教育系统,如何抑制以市场利益最大化为目的的私人教育机构,过去大体完成了教育资源数量上的提供,应逐渐转向以教育质量均衡为重点,考虑延长义务教育且包含职业技能、特长培养等,达到学习内容饱和则无私立机构之用,缩小收入不平等的同时满足经济效益长久提升;三是职业代际传递,对社会公平最具挑战的路径,可以放大财富和教育代际效应的路径,本文是以父辈社会资源在子代求职过程中的作用为逻辑起点,建立来自不同家庭的子代在求职过程中做出优势或劣势职业选择的演化博弈模型,揭露职业代际联系起作用的内在机理,探讨形成有利于社会公平和经济发展的稳态均衡策略所需的劳动力市场政策条件,表明公共政策如果从就业机会公平和就业服务指导入手,大力提升个人就业概率,从而减少对家庭社会关系的依赖,可以有效转变职业代际传递,改善收入不平等;四是行为代际传递,作为前三个机会不平等以外的努力不平等路径,有必要在三大有形资源传递之后,进行一个无形资源代际传承的路径阐释。本文将行为习得所需要的认知、观念、氛围、培养习惯等无形资源整合,称为文化资源,以此为逻辑起点,将家庭行为养成模式的代际传承刻画为父子之间的演化博弈模型。结合学习博弈思想,分析不同的文化建设政策选择,如何左右父子间行为代际传递的最终演化结局,表明政府的非正式制度可以通过社会“斜向/水平文化传递”来弥合家庭间文化差异,提升子代对自我发展的期望值和努力值,增强低阶层向上跨越的信念。最后,考虑到政府凭借政治权力的强制性和非正式权力的引导性,左右着经济和政治的“游戏规则”,有必要将收入不平等代际传递机制研究中所涉及的公共政策变量落到实处,否则将只显示为理论性过强的政策设计,难以提供有效的实施依据。故而,本文针对我国的基本国情,总结分析了相关公共政策的实践构想,辅之以国际经验借鉴,主要有正式的遗产、赠与税和慈善捐赠制度,公共教育政策,劳动力市场政策以及非正式的文化建设政策。中国政府“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政府的行政权力和非正式权力足以制衡不同子代来自家庭内部资源传递形成的代际权力差异。尽管在经济高速发展中出现了现阶段日益板结的社会阶层,低阶层子代的拾级而上免不了要逆风而行,但我们的公共政策会给予劣势子代顺风向助推,在打造公平竞争的赛道同时,鼓励且辅助子代努力参与竞争,并对因不可抗因素导致无法参与竞争而陷入困境之人伸出援手。具体政策若能实施得当,阻断收入不平等的代际持续性,实现社会公平和经济效率的共同发展不无可能。

华敏超[2](2020)在《后主权话语下的苏格兰独立运动研究》文中指出自2014年苏格兰独立公投以来,苏格兰独立问题引起了许多学者从各个角度的研究。本文以试图从“后主权”,这一当代苏格兰独立运动的本质特征为线索,勾勒出苏格兰独立运动的发展进程。尽管“后主权”话语具有一定的争议性和模糊性,它并没有建立一个完整的理论框架,它是主权概念在历经几个世纪的发展后,在全球化时代遭遇严重危机的产物,是“后”时代在“主权”领域的反映。同时,“后主权”又具有一定的规范性和影响力,它阐述的是主权既可以让渡到超国家一级,又可以下放到地方一级。在超国家层级,“后主权”表现为以欧盟为代表的各种国际组织大量出现。在次国家层级,“后主权”表现为全球地方主义的兴起,而这些地方运动正在追求更大程度的自治,进而演变成一种“后主权”式的独立,而苏格兰独立运动正是这种“后主权”式独立的代表。苏格兰独立运动的发展有其独特的历史轨迹。在19世纪,当民族主义在苏格兰的邻居土地,无论是欧洲大陆还是爱尔兰,沸沸扬扬之时,苏格兰境内的民族主义呼声微乎其微。在一战后期,苏格兰民族主义爆发了一段小高潮,各民族主义党派纷纷成立,它们之中存在着两种较大的理念差异,追求自治与追求完全独立。从1934年苏格兰民族党成立之后的党派目标来看,追求自治是这一时期苏格兰民族运动的主流。在1930年代几次大选的不佳表现,使苏格兰民族党逐步改变了以往温和的立场,确立了追求完全独立的党派目标。经过三十余年的低迷,苏格兰民族党终于在1967年有成员正式进入英国议会,并且随着1970年代“石油议题”的出现,苏格兰民族党在苏格兰政坛名噪一时。英国工党与保守党试图以权力下放平息苏格兰民族主义呼声,但1979年苏格兰权力下放的结果表明,苏格兰大多数人对于权力下放的兴趣并不大。1980年代撒切尔的改革给苏格兰的经济社会带来了极大的改变,使得苏格兰议会的建立成为一种大势所趋。与此同时,历经了撒切尔时代选举低迷的苏格兰民族党也开始将自己的目标从完全独立,转为“在欧洲独立”。这种“后主权”式的独立能够给苏格兰供领土经济安全保证和广阔的政治平台,而苏格兰自身的“后主权”传统与欧洲认同,也让苏格兰人更容易接受“在欧洲独立”的可能。1997年权力下放的成功,苏格兰议会随即建立。权力下放所带来的危机与苏格兰民族党自身的努力,使得权力下放很快朝着与英国政府所预期的相反轨道驶去,2011年苏格兰民族党在苏格兰议会选举中获得半数以上席位,面对苏格兰政府出的独立公投诉求,执政的保守党政府并没有将此当做威胁,反而认为同意公投是“低风险,高收益”的举措,苏格兰独立公投于是在2014年9月18日正式举行。苏格兰民族党的“后主权”独立蓝图在公投中未能成功,但随后的选举并没有改变苏格兰民族党作为苏格兰议会第一大党的地位,而2016年的英国脱欧,则是让苏格兰民族党出了“第二次公投”主张,尽管“第二次公投”并未能获得即刻成功,相对于同欧洲的联盟,苏格兰人更依赖于同英国的联盟,但权力下放所造成的英国联盟危机并没有消除,苏格兰的宪法地位问题仍将会是苏格兰政治未来一段时间里的重要议题。通过梳理苏格兰独立运动的发展史,及其“后主权”选择,本文出了四点思考:第一,地区分离运动要想真正实现“后主权”独立并不容易。虽然欧洲的地区分离运动中业已出现,并日渐强大的“后主权”独立意愿是我们无法回避的现实,但它很难得到主权世界、甚至是“后主权”世界中超国家层级的认可;第二,苏格兰的“后主权”独立有其特殊性,这表现在苏格兰的“后主权”选择,英国对于苏格兰的管理与同意苏格兰2014年独立公投具有特殊性。第三,英国的政党政治所衍生的国家政策对苏格兰地区分离发挥了重要影响,尽管这个影响很多是负面的,但我们可以从中得到一些借鉴。第四,苏格兰独立运动,虽然被冠之以民族独立,但民族主义并不是苏格兰社会的全部,甚至从来不是多数人的选择。这种情况在其他地区也存在,因此在对待地区分离问题时,要顾及民族主义者的诉求,也要注意保护那些主张留下的民众的情绪。

杨帅[3](2020)在《李宁体育服装存货管理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存货作为企业的一项重要资产,直接关系到企业的资金占用水平以及资产运作效率,对服装企业而言存货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服装具有时尚性、季节性的特点,一旦当季造成存货积压以后就很难再以原价卖出,因此存货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服装企业的盈利能力,长期以往的存货问题甚至会使服装企业倒闭。本文以李宁体育服装的存货管理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对存货总额、资产流动性、盈利能力进行分析,说明李宁体育服装存货管理的现状及对企业经营带来的影响。其次对李宁体育服装存货积压的原因进行分析,找出影响存货管理的关键因素。接着在此基础上,从提高供应链的整体效率、改进库存管理方法和提高销售端的效率三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优化李宁体育服装存货管理的方案。提高供应链的整体效率主要是为了解决李宁体育服装供应链缓慢不能及时将产品投放到市场导致存货积压的问题,提出的优化方案从提高采购原材料、加工产品、物流运输的效率等方面进行;改进库存管理方法是为了解决李宁体育服装存货周转率低和不能对生产进行合理预测导致存货积压的问题,主要包括使用ABC分类法进行存货管理和运用供应商库存管理模式;而提高销售端的效率是为了解决李宁体育服装产品竞争力不足导致存货积压的问题,主要包括加大产品研发投入和提高品牌的形象以获得顾客的忠诚度等。最后提出了总结与展望。本文研究结果对改善李宁体育服装存货管理具有一定参考意义,也对其他体育服装品牌的存货管理具有一定的借鉴。

王勇,陆挺,贾珅,管涛,殷剑峰,徐高,余永定,张斌,张德礼,余明,罗志恒,范为,姚枝仲,伍戈,肖立晟,张一[4](2020)在《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力、政策选择与2020全球宏观经济形势展望》文中提出现有计算潜在经济增长速度的方法并不可靠,难以作为决定经济增速意向性指标的根据。尽管不应放任经济增速继续下滑,但争论点在于政策手段怎么用。宏观经济调控与体制改革、结构调整并非对立的关系。

徐浩[5](2019)在《中国政治情境中的弹性行政研究(1949-2019)》文中提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尤为世人所瞩目的是,中国在保持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还保持了政治和社会的持续稳定。中国奇迹成为中外学者持续关注的重大议题。论文从行政改革的一个环节——运行机制角度,以政府的行政执行为切入点,梳理1949—2019年行政执行的形态特征、转换机理与变化趋势,为在中国政治情境下探寻中国奇迹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弹性行政。弹性行政,指为实现一定行政目标,行政主、客体以非强制手段,单方或共同对既有政策法规、决策部署的变通执行,或对新政策法规的创制。与弹性行政相对应的是刚性行政,即为实现一定行政目标,行政主、客体以自上而下的强制性、命令性的执行手段,严格执行政策法规、决策部署。弹性行政与刚性行政并非截然二分,亦非有此无彼,在一定时期,基于不同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情境,二者的显示度有高有低。在毛泽东时期,适应全能式政府需求,行政执行以刚性为主。这一时期的刚性行政源自三个动力:政治忠诚的激励机制、政治动员的运行机制、行政主体的“向上负责制”。这一时期刚性行政的效度正负相依。一方面,刚性行政保证了国家决策部署的有效执行,另一方面,刚性行政的确立更多地源于意识形态的引领、组织的强制力、领袖的超级权威,常常导致不可控的负外部性,或者说导致一种另类的弹性行政,如过度执行、虚假执行、目标置换和行政自主性丧失等。改革初期,面对文革带来的全面危机,推进改革,成为中国自救、脱贫的应然要求。改革从经济入手,经济改革又引发政治改革。行政改革是政治改革的突破口,政府通过简政放权给新路的探索者留下行政自由裁量空间,弹性行政出现躁动。从体制机制因素看,弹性行政的躁动源于“政出一孔”和执行主体多样化的矛盾、层级结构下的执行偏离、基于制度缺陷的刚性缺失、权力交换的潜在需求。此外,政府追求发展的内在动力因素,包括不同主体对利益的追求、对行政效能的追求以及“政绩优先”的推动等,也进一步催生了弹性行政。基于改革探索的弹性行政大致分为两类:中央政府授权试点和地方政府自行探索。市场化推进时期,弹性行政快速扩张。一方面,中央政府为推进市场化改革,进一步“放权让利”,但相关制度建设相对滞后,国家能力有所衰减;另一方面,市场快速发展,但机制并不健全,市场对政府的反制能力相对较弱,从而导致了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弹性行政的扩张。这一时期的弹性行政主要有纵向的央地博弈、地方合谋,横向的区域竞争、地方保护,以及权力失范下的过度弹性行政。博弈和竞争类弹性行政激发了地方的发展动能,但也带来了分散主义、恶性竞争等问题。随着弹性行政的蔓延,其负面效应日益凸显,包括导致制度弱化、行政效能低下、经济异常波动、滋生行政腐败、降低政府公信力等。针对上述负面效应,十八大以来,中央多措并举,对弹性行政进行了矫正。治标方面,主要是加强政治巡视、铁腕反腐、强化政务督查、推动政策落实审计;治本方面,从从严治党和依法行政两个路径来强化刚性行政,以制度建设、法治建设的刚性挤压弹性行政的自由裁量空间。弹性行政特别是各种过度弹性行政大幅收缩,刚性行政开始回归。这一时期刚性行政的刚性,主要源于制度约束。弹性行政这一貌似不合理的现象在很大程度上构成了国家治理的一个部分。弹性行政的形成和发展,除了深受中国政治情境——帝制时代的行政遗产、古老大国的衰败与振兴、共产党人谋民族复兴的强烈诉求的影响,其躁动、扩张、收缩,还直接受到当代政府治理环境的制约,包括意识形态的变化、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政府职能的转变、经济体制的变化、经济全球化和网络社会发展的影响。既有的行政实践表明,弹性行政是特定组织环境中基于目标导向的带有亚制度化特征的非正式行为。它在客观上推动了社会转型,取得了明显的行政绩效,但也引发了对国家整体权威的分割和交易,并带来一系列严重的社会、经济问题。在当代中国政治情境中,弹性行政有其“临界点”,即坚守政治路线、维护中央权威、服务全局利益,以之为标准,中央政府随时可以纠正、叫停弹性行政。总体来看,弹性行政是在特定阶段的一种政治策略,一种过渡性行政行为方式,其发展方向是法治行政。强化法治行政,并不是简单地摒弃、杜绝弹性行政。一方面,要进一步压缩弹性行政的自由裁量空间,坚决减少不必要的弹性行政;另一方面,要避免机械追求行政执行的极端刚性,防止过于严苛的行政要求使懒政由个别现象变成普遍现象。因此,应允许保留适度的行政弹性,以保障政府灵活回应复杂社会、风险社会的需求,此外,还要通过容错纠错、激励担当等制度设计,鼓励政府官员大胆实施基于公共利益的改革探索、先行先试的弹性行政。

唐青秋[6](2019)在《抖音短视频的创新扩散影响因子与用户使用意愿关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智能手机、4G技术的普及,敲开了短视频的大门。2016年以来,短视频持续走红,2017年底,抖音这个专注年轻人的15秒音乐短视频,火了!这样一个新事物突然爆火是乘上网络时代快车,还是自身优点的彰显,到底是哪些因素让抖音紧紧抓住用户,吸引用户持续活跃于平台?作为PGC+UGC创作内容的音乐垂直短视频APP,用户是它的生命源泉。本文在创新扩理论的视域下对抖音短视频用户的使用意愿影响因子做相关研究。首先,在抖音短视频用户量猛增的背景下,分析吸引用户使用意愿的因子影响力大小程度,能够为抖音持续吸引用户指明方向,对于抖音吸引新用户及留存老用户使用平台具有实际指导意义。同时,抖音短视频繁荣发展的背后也潜藏着一定的危机,通过分析了解抖音传播扩散中的影响因素,指出现存不良现象,进而分析抖音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可行性对策。为提高用户满意度,促进短视频平台规范有序、长效发展建言献策。最后,抖音短视频下载量猛增,究其传播扩散背后的采用意愿影响因子孰轻孰重对同类音乐类短视频吸引用户参与具有借鉴作用。本文共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包含研究背景、目的、研究综述以及文章创新点。第二部分是抖音短视频的创新扩散影响因子与用户使用意愿的综合分析。本文根据罗杰斯的创新扩散理论,将自变量-抖音扩散过程中的使用影响因子分为:创新扩散本身的抖音短视频、抖音短视频的扩散渠道、使用者的个人创新性、抖音短视频所处的社会系统这四个方面,在实际情况中分析了自变量抖音短视频的创新扩散四大影响因子以及因变量用户使用意愿情况,并提出相关假设。第三部分是抖音短视频的创新扩散影响因子与用户使用意愿关系的实证研究,主要分为实证研究设计和数据分析两个部分。此部分主要目的在于验证先前提出的假设,对自变量因子影响力大小进行排序。第四部分是本文的研究结论和不足之处。这部分对文章研究结论做出全面总结,并指出文章在实证方面的不足。第五部分是用户留存及发展建议。此部分主要为抖音继续吸引用户和长期发展给出针对性建议,即抖音要重视“元老级”用户,突出自身优越性,建立有效传播途径,营造多元文化空间,走社交宣传之路。本文将创新扩散理论合理应用于抖音,新增社交属性这一研究对象自身特性,增强了理论的个体适用性,丰富创新扩散理论在当今媒体领域的实践,同时扩展了传播学的研究范畴。经过实证分析得出的因子影响力大小的排序对抖音短视频运营团队更好的吸引用户、留存用户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马晴[7](2019)在《环保企业连续并购绩效研究 ——以天翔环境为例》文中指出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我国迫切需要通过业务转型和产业升级来扩大市场规模,并购重组就是扩大市场规模的主要方式之一。一方面,通过并购重组这种方式,企业能够更快地实现产业整合,迅速提升市场占有率,而另一方面,近年来,互联网上披露的并购整合失败的案例越来越多,企业的并购重组是否真正为企业创造了价值,仍然值得讨论。环保行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得到国家的重点关注,我国的环保行业发展虽处于发展初期,但发展速度很快,国家对于环保污染治理的投资额也是呈波动上升的趋势。环保行业的海外并购特点是以开拓市场和引进技术为主要目的,环保企业的并购公司以非国有企业为主,且连续并购现象明显。选取天翔环境作为研究的对象,对其2014年至2016年并购的六家公司进行分析,分析了天翔环境的并购历程,发现其并购动因主要是由于国家政策的支持以及四川省内对PPP项目的支持,同时选择并购也对避免贸易壁垒有好处,另外,并购可以获得规模经济和协同效应。分析连续并购的绩效,采用事件分析法对短期绩效进行评价,根据计算结果,发现并购短期为企业带来了正效益,但这种正效应的保持效果欠佳,并购的持股比例对并购业绩有积极影响。采用财务指标法对企业长期绩效进行分析,发现短期偿债能力提升明显,长期偿债能力不佳,营运能力和盈利能力均不理想,但营业收入的增长速度非常快,净利润的提升幅度更大。另选取隆华科技作为对比企业进行分析,发现天翔环境连续海外并购效果优于隆华科技。采用非财务指标法对绩效进行综合分析,从并购获得的技术、品牌、关系、知识资产以及天翔环境的科研创新角度进行绩效评价。天翔环境的六次并购,并不是单项并购的简单汇总,而是把连续并购作为公司的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天翔环境就是在连续并购中不断发展的。依靠自身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不断提升自身增长能力,公司在此战略下发展迅速。因此,研究这样一家企业,为其他环保企业的合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刘子枫[8](2019)在《家电行业海外并购定价方法研究 ——以青岛海尔并购美国通用家电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力度不断加强,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中,海外并购已经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实现全球化战略目标的重要途径。然而,在这场如火如荼的并购热潮中,众多数据表明大约有50%到70%的并购案例以失败告终。目前我国海外并购也存在诸多问题,比如受政策影响大,对并购成本把握不准确,并购成交价格大幅度超过标的企业的市场价值,并购后整合困难,协同效用发挥不明显等。并购成功与否取决于多重因素,本文选取家电行业海外并购定价问题为研究重点,通过对传统价值评估方法的分析和比较,融入创新思想,考虑并购过程中的协同效应价值和期权价值,希望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梳理了跨国并购和价值评估的发展历程和理论成果。在经历过七次大规模的并购热潮后,并购方面的理论已经较为成熟。但是反观价值评估领域,进展就显得相对缓慢,目前广为沿用的评估方法还是基于均衡理论的市场法和基于效应理论的收益法。这一现象有其合理性,这两种方法简单且易于理解,能够被大多数评估报告使用者所接受。但是随着经济活动的日趋复杂,传统的评估方法可能会造成评估结果的不准确。针对海外并购标的企业价值评估工作,本文对比了传统的评估方法和新兴的经济增加值法和实物期权法,分析其优点和不足。发现只有实物期权法考虑了并购过程中基于选择权的期权价值。并且由于海外并购的复杂性,协同效应是并购的重要动因之一,在价值评估中协同效应的价值也是不能忽视的。在此基础上,笔者尝试建立了标的企业的价值评估模型,在模型中基于传统的自由现金流折现法,加入了协同效应的价值和期权的价值,以求更好的反应目标企业的价值。在案例选择上,本文选取了近年家电行业比较有代表意义的一个案例,即青岛海尔(以下简称海尔)并购美国通用电气家电业务(以下简称GEA)。在行业分析的基础上,对于并购双方的发展历程和经营现状做了简单介绍,并总结了本次并购的过程和动因。在协同效应部分,采用了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并购后可能产生的经营协同效应、管理协同效应和财务协同效应做了详细的分析。基于以上的具体分析,将案例数据代入到构建的估值模型中,计算通用家电对于青岛海尔的价值。发现评估值与实际成交价格较为接近。随后通过EV/EBITDA和P/B指标对同行业类似的并购案例进行对比,发现本次交易的定价处于合理的水平,从而也验证了评估模型的可行性。可以得出结论,对于并购标的企业的内在价值评估工作,应该考虑并购协同价值和期权价值。正文的最后,对本案例并购后的绩效做出了简要评析,以验证前文协同效应分析的准确性。分别从股价和成长性财务指标,市场占有率、品牌效应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在全文的基础上,对海外并购和价值评估领域提出了建议。希望能对中国企业尤其是家电行业海外并购定价问题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施旖旎[9](2018)在《限购背景下住房投资的发生机制及其社会后果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对当代中国的住房问题进行探讨,不能脱离对当代中国房地产市场的运作形态以及市场主体的行动逻辑的研究和理解,而住房投资现象正是为此提供了一个重要而有效的窗口。在当代中国社会的主流话语中,住房投资者常被称为“炒房客”,也常被描述成助长房价、击垮实体经济的“害群之马”。然而,住房投资的机会来源和行动者的行动策略等主体经验却长期被忽视。本研究试图回答的基本问题是:住房投资是在什么样的社会结构中发生的,如何得以发生及以怎样的方式发生?具体来说,住房投资机会是怎样衍生出来的,是怎样被投资者们所认知的,在限购背景下,隐性机会是怎样变成显性行动的,其作用机制有哪些,投资目标的达成意味着什么。基于对22位住房投资者进行的观察和深度访谈,以及对开发商、银行、中介公司等相关领域行动者的访谈,本研究集中呈现了从投资机会来源到投资目标达成的过程。同时,对投资机会隐现的宏观社会背景即中国住房市场的形成、变迁与特点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最后,从社会分化和市场风险的角度探讨了可能的社会后果。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在城市土地生产资料由国家独占且“经营型”地方政府有足够动力经营城市的背景下,市场无法发挥出使价格达到平衡的功能,大城市的人口增加与住房需求的增加,无法刺激更多的土地供应,行政调控使得住房市场陷入一个“房价上涨—限制需求—夯实价格—限制解除—房价上涨”的循环。供给与需求的尖锐矛盾与浮于表面的行政调控相结合,促成了“政策市”与“福利房”的产生。第二,在投资机会的认知方面,社会网络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强关系和权威性“超弱关系”发挥着关键促进作用,表现在投资信息的提供、住房投资合法性的建构以及策略的提供方面。在投资目标达成过程中,制度内外涌现了丰富的资源和策略信息,这不仅来源于政府部门为城市发展留下的口子、部门之间的条块分割以及政府代理人对规则的“灵活”执行和主动利用,也来源于开发商所生产的排斥与笼络机制,银行为“优质客户”提供的支持与通融,还来源于中介公司在促进成交和加速回款等方面的帮助。在各正式组织后台活动的“万能的担保公司”,将各利益主体进行匹配与撮合,为组织代理人的个人创收提供可能,同时也为组织的责任规避提供出口。与此同时,住房投资者们在家庭内外动员相关资源,择机采取与其他行动主体的合作策略或使用“弱者的武器”,以达成投资目标。在关系资源的动员方面,关系人的特征同质性与关系强度同时发挥作用,观念同质性与身份同质性是关系作用得以发挥的重要条件。研究还表明,住房投资者内部表现出一定的阶层差异,尤其在资源动员能力和所承受风险大小方面。第三,住房投资者与其他市场主体的行动看似理性,但这些行动的集合结果却是非理性的。限购背景下,政府、开发商和银行对“优质市民”、“优质业主”和“优质客户”的选择,意外地使得“优质”投资者成为“福利房”的购房人群,解构了限购政策的初衷,进而将使社会阶层得以再生产,不正常的市场得以再生产,加剧房地产市场的危机。从地方政府的角度看,大量的投资需求为土地出让价格的上涨和土地财政收入的增加提供了重要支撑,但市场的实际运行使得调控政策脱离初衷,对现有的治理逻辑、土地制度和住房政策提出挑战。本研究从政府与市场关系的角度来研究限购背景下住房投资的发生机制和社会后果,有助于拓展住房投资的已有理论解释,也丰富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这一研究主题的已有研究成果。对限购背景下住房投资行动的考察,特别是关于房地产市场主体行动逻辑的探讨,将为探索转型期房地产市场的秩序转型提供重要的经验资料,并为政府及相关部门制定住房政策提供学理依据。

许剑峰[10](2016)在《当新旧媒体相遇:太阳花运动的媒介镜像》文中指出本文选取太阳花运动为个案,探究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在信息时代社会运动中所扮演角色,以及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并藉此梳理社会运动产生和发展机理,思考信息时代媒体和社会历史宏观因素在其中的作用。本文采取“国家—社会”关系的理论框架,以此为切入点,对研究问题从微观,到中观再到宏观的路径作出分析,并最终回到研究问题进一步讨论。本文使用质化的研究方法,在资料收集层面综合采用了参与式观察法、半结构式访谈法,在分析时主要使用框架分析的方法进行“全样本”分析,并结合相关文献资料综合论述。具体而言,本文选取中天新闻、TVBS新闻作为传统媒体的代表;新闻e论坛和运动主办组织黑岛青脸书专页为新媒体的代表,分析它们对太阳花运动的内容呈现和报道框架,提炼“媒介镜像”层面的新旧媒体特点;之后从内容层面、行动层面对新旧媒体之间的互动做出分析,讨论这种互动与内容生产之间的关系,总结出新旧媒体内容呈现的内在逻辑和规律,提出在运动发展过程中新旧媒体所扮演的不同角色及其内在机理;最后从变迁、结构、话语三个分析视角切入,分析太阳花运动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通过与文献的不断对话,梳理出导致运动发生和发展过程特殊呈现的宏观影响因素。本文最终得出了五点结论:第一,新旧媒体在对太阳花运动有着截然不同的报道框架和立场,社会运动“媒介镜像”在当今时代背景下具有混合性与复杂性;第二,新旧媒体对社会运动的报道中,有着不同的内容生产逻辑;同时呈现出不对等的互动影响模式,新媒体处在弱势地位;第三,传统媒体深度作用于运动的发展过程,并通过建立“聚焦”、“造神”、“监督”、“促进权力集中”等方式影响运动结果;在此过程中,新媒体更多是作为运动现场的“组织”和“构建小众认同”的角色而存在;第四,社会运动重视传统媒体远超新媒体,在运动过程中会在各方面有意利用和迎合传统媒体的需求和逻辑;第五,宏观社会政治文化及其产生的历史因素,对社会运动有着巨大的催生作用,并影响和形塑了运动过程中的诸多呈现。在结论的基础上,本文认为社会运动与传统媒体之间存在根本性的无解矛盾,导致二者间难以改变的相互依赖和不对等图景;同时,新媒体作为“参与式实践”在构建认同、凝聚小众文化等方面具有优势角色;最后本文以社会运动为切口提出和讨论了信息时代下存在于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之间,以及新媒体本身的悖论;呼唤一种对新媒体技术更加中立的“辩证技术观”的回归。文章分为七个部分,第一章是绪论,包括研究问题的由来、研究意义,并结合文献提出了“社会运动”的定义;第二章是文献综述,仔细梳理了现有社会运动理论流派和发展,以及我国新媒体和社会运动研究概况,确立本研究的位置和理论储备;第三章是研究设计,主要介绍了本文所采用的理论框架、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过程以及对相关概念的廓清;第四章开始进入主体部分,对中天新闻、TVBS新闻、新闻e论坛和黑岛青脸书内容做了全样本分析,呈现出它们各自不同的报道框架和“运动镜像”;第五章是从中观层面对新旧媒体和运动之间互动的讨论,并结合运动发展过程特点分析出新旧媒体不同内容生产逻辑及其在运动中的作用与角色;第六章从变迁、结构、话语三个角度分析了运动发展的宏观背景因素,讨论其在运动产生和呈现面上的巨大影响;第七章是结语,一方面对上述经验分析做简单回顾,另一方面对社会运动与媒体,以及新旧媒体在当今时代下的特点做出讨论,并提出了本研究的几点不足和未来研究可能。

二、凭什么相信8%增长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凭什么相信8%增长率(论文提纲范文)

(1)收入不平等的代际传递机制与公共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1.1 收入不平等居高不下,阶层分化明显
        1.1.2 代际传递现象日趋严重,难以阻断
        1.1.3 公共政策乏力,须寻创新范式剖析内在机理
    1.2 研究意义及主要贡献
        1.2.1 从特征层面到资源层面的代际传递机制深探
        1.2.2 丰富代际传递理论与收入分配理论的交叉研究
        1.2.3 利用政府权力制衡家庭代际权力的公共政策剖析
    1.3 研究内容与论文框架
        1.3.1 研究内容
        1.3.2 论文框架
    1.4 研究方法与主要创新
        1.4.1 研究方法
        1.4.2 主要创新点
第2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回顾
    2.1 收入不平等相关理论回顾
        2.1.1 收入分配理论的研究
        2.1.2 公平与效率理论的研究
        2.1.3 收入不平等的事实提炼
    2.2 代际传递理论发展回顾
        2.2.1 国内外代际传递理论研究
        2.2.2 代际弹性研究及测度结论对比
        2.2.3 代际传递机制的研究述评
    2.3 公共政策可控的四个代际传递路径研究综述
        2.3.1 财富代际传递研究:以物质资源为客体
        2.3.2 教育代际传递研究:以教育资源为客体
        2.3.3 职业代际传递研究:以社会资源为客体
        2.3.4 行为代际传递研究:以文化资源为客体
第3章 财富代际传递、收入不平等与财税政策
    3.1 财富转移形式分解:内部继承和外部捐赠
    3.2 财富代际传递的理论模型构建
        3.2.1 财富代际传递的个体行为分析
        3.2.2 模型A:只做出亲代遗赠行为
        3.2.3 模型B:同时做出亲代遗赠和社会捐赠行为
    3.3 均衡解及收入演变分析
        3.3.1 生产部门利润最大化分析
        3.3.2 政府的预算平衡
        3.3.3 宏观经济体的稳态均衡
        3.3.4 微观层面的收入差距演变
        3.3.5 宏观层面的收入不平等演变
    3.4 不同财税政策选择下的数值模拟
        3.4.1 关于边际倾向变化的两模型对比模拟
        3.4.2 关于资本存量水平的两模型对比模拟
        3.4.3 关于微观家庭收入演变的两模型对比模拟
        3.4.4 关于宏观总体收入不平等演变的两模型对比模拟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教育代际传递、收入不平等与公共教育政策
    4.1 教育资源分解:公共投入与私人投入
    4.2 代际传递机制下的个体人力资本积累分析
    4.3 教育代际传递的数理模型构建
        4.3.1 家庭部门
        4.3.2 生产部门
        4.3.3 市场出清条件与动态演化
    4.4 均衡求解及理论分析
        4.4.1 均衡解探讨
        4.4.2 公共教育政策影响私人教育投资的理论分析
        4.4.3 公共教育政策影响个体教育水平和收入差距的理论分析
        4.4.4 公共教育政策影响总体收入不平等的理论分析
    4.5 不同公共教育政策选择下的数值模拟
        4.5.1 参数校准和基础数据的选取
        4.5.2 教育投资和人力资本积累随公共政策变化的模拟分析
        4.5.3 收入水平及不平等随公共政策变化的模拟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职业代际传递、收入不平等与劳动力市场政策
    5.1 职业代际传递本质:一个简化的博弈模型阐述
    5.2 搜索匹配关系:一个引入父代社会资源的描述
        5.2.1 父辈动用社会关系网络的微观场景
        5.2.2 搜索匹配关系下的就业机会获得
    5.3 职业选择的博弈模型构建及均衡解分析
        5.3.1 基本假设与博弈模型构建
        5.3.2 博弈模型求解及复制子动态系统分析
        5.3.3 ESS对应的劳动力市场政策条件分析
    5.4 不同劳动力市场政策设定下的收入分布及数值模拟
        5.4.1 保守型劳动力市场政策下的收入分布
        5.4.2 温和型劳动力市场政策下的收入分布
        5.4.3 激进型劳动力市场政策下的收入分布
        5.4.4 合意的劳动力市场政策模拟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行为代际传递、收入不平等与文化建设政策
    6.1 行为代际传递的经济学诠释
    6.2 文化资源在代际行为养成中的作用——以贫困代际传递为例
    6.3 行为选择的博弈模型构建及均衡解分析
        6.3.1 基本假设与博弈模型构建
        6.3.2 博弈模型求解及复制子动态系统分析
        6.3.3 ESS对应的文化建设政策条件分析
    6.4 不同文化建设政策选择下的数值模拟
        6.4.1 不利政策参数下的家庭行为演化数值模拟分析
        6.4.2 中性政策参数下的家庭行为演化数值模拟分析
        6.4.3 有利政策参数下的家庭行为演化数值模拟分析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改善不平等代际传递的公共政策思考
    7.1 遗产税、赠与税和慈善捐赠制度思考
    7.2 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政策思考
    7.3 服务型劳动力市场政策思考
    7.4 积极向上的文化建设政策思考
第8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8.1 研究结论
    8.2 研究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成果
致谢

(2)后主权话语下的苏格兰独立运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的缘起和价值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方法与框架
    四、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
第一章 主权国家的发展与“后主权”话语的兴起
    第一节 主权观念的诞生与主权国家的发展
        一、主权概念的诞生
        二、主权理论的拓展
        三、主权国家的发展
    第二节 主权国家的危机与挑战
        一、主权在政治领域遭遇的挑战
        二、主权在经济领域遭遇的挑战
        三、主权在环境领域遭遇的挑战
        四、主权在观念领域遭遇的挑战
    第三节 “后主权”话语的兴起
        一、“后主权”的争议性与模糊性
        二、“后主权”的规范性与影响力
        三、“后主权”话语的具体实践
第二章 主权语境下的早期苏格兰独立运动
    第一节 苏格兰民族身份的形成与民族主义早期特点
        一、苏格兰作为民族定义的例外
        二、苏格兰民族身份形成的原因
        三、不追求主权的苏格兰民族
    第二节 20世纪上半叶苏格兰民族运动的特点
        一、20 世纪初苏格兰面临的国内外形势
        二、苏格兰民族运动的出现和理念纷争
    第三节 20世纪下半叶苏格兰民族党的崛起与原因
        一、苏格兰民族党主权独立目标的形成
        二、20 世纪下半叶苏格兰民族党的崛起
        三、苏格兰民族党兴起的原因分析
第三章 “后主权”话语在苏格兰独立运动中的确立
    第一节 欧洲一体化的早期进程与英国、苏格兰的立场
        一、欧洲一体化的早期进程
        二、英国对于早期欧洲一体化的立场
        三、苏格兰对早期欧洲一体化的立场
    第二节 撒切尔主义与苏格兰民族主义
        一、1979 年苏格兰的权力下放公投
        二、撒切尔主义对苏格兰经济社会的改变
        三、撒切尔主义对苏格兰民族主义的影响
    第三节 “在欧洲独立”在苏格兰独立运动中的确立
        一、“在欧洲独立”出的背景与含义
        二、欧洲一体化给苏格兰独立带来的契机
        三、苏格兰的“后主权”传统与欧洲认同
第四章 “后主权”话语下的苏格兰独立公投与未来走向
    第一节 权力下放与地区独立:苏格兰议会的建立
        一、1997 年的权力下放与苏格兰议会的建立
        二、1997 年权力下放的成功缘由与工党的考量
        三、权力下放造成的英国联盟危机
    第二节 苏格兰“后主权”独立运动的发展
        一、权力下放后苏格兰民族党的再度崛起
        二、苏格兰民族党的“后主权”独立蓝图
        三、英国保守党政府同意独立公投的原因
        四、2014 年苏格兰独立公投的经过与结果
    第三节 “后主权”的危机:英国脱欧与苏格兰独立
        一、英国脱欧:苏格兰面临再次抉择
        二、谁更重要?苏格兰权衡英国与欧盟
        三、苏格兰独立运动的未来走向
结论
田野调查附录 1
田野调查附录 2
参考文献
致谢

(3)李宁体育服装存货管理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存货的相关研究
        1.2.2 库存管理模式的相关研究
        1.2.3 服装行业相关的库存管理研究
        1.2.4 研究评述
    1.3 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思路
        1.3.3 研究方法
        1.3.4 创新点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相关理论与方法
    2.1 存货的相关理论
        2.1.1 存货的定义
        2.1.2 存货的特点和利弊
        2.1.3 库存的分类
    2.2 库存管理模式的相关理论
        2.2.1 传统库存管理模式
        2.2.2 供应商库存管理模式
        2.2.3 联合库存管理模式
        2.2.4 协同式供应链库存管理模式
        2.2.5 其他库存管理模式
    2.3 供应链的相关理论
        2.3.1 供应链的概念
        2.3.2 供应链中的企业以及其关系
        2.3.3 供应链的类型
    2.4 存货管理的相关方法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李宁体育服装存货管理现状及原因分析
    3.1 公司简介
    3.2 李宁体育服装存货总额分析
    3.3 李宁体育服装资产流动性分析
    3.4 李宁体育服装盈利能力分析
        3.4.1 营业额和净利润分析
        3.4.2 “三费”分析
        3.4.3 支付股利能力分析
        3.4.4 李宁净资产收益率与销售增长率分析
    3.5 李宁体育服装存货积压的原因分析
        3.5.1 供应链缓慢导致不能及时将产品投入市场
        3.5.2 信息不对称导致的牛鞭效应
        3.5.3 产品定位不明确导致顾客流失
        3.5.4 激烈的市场竞争导致销量变低
        3.5.5 盲目打折导致品牌形象降低
        3.5.6 研发投入比重低导致产品竞争力下降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李宁体育服装存货管理优化方案
    4.1 提高供应链的整体效率
        4.1.1 涉足自营生产线,增强供应链管理
        4.1.2 提高原材料采购和产品加工的效率
        4.1.3 进一步加强物流的建设
        4.1.4 增强加盟商、经销商之间的合作
        4.1.5 选择有信息共享价值的企业成为供应链伙伴
    4.2 改进库存管理方法
        4.2.1 改进货物的拣配方式
        4.2.2 使用ABC分类法进行存货管理
        4.2.3 运用供应商库存管理模式
    4.3 提高销售端的效率
        4.3.1 加大产品研发投入,增加产品的竞争力
        4.3.2 全部采用直营的销售模式
        4.3.3 提高品牌的形象以获得顾客的忠诚度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详细摘要

(4)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力、政策选择与2020全球宏观经济形势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力与政策选择
    王勇(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
    陆挺(野村中国):
    贾珅(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
    管涛(武汉大学):
    殷剑峰(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
    徐高(中银国际证券):
    王勇(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
    余永定(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
    国债/GDP极限值=(财政赤字/GDP)/GDP增速(公式1)
    张斌(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
2020中国宏观经济形势:探底,抑或反弹?
    张德礼(粤开证券):
    余明(即富集团):
    罗志恒(恒大研究院):
    范为(申万宏源证券):
2020全球宏观经济形势:反弹、企稳,孕育危机?
    姚枝仲(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
    张斌(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
    伍戈(长江证券):
    管涛(武汉大学):
    肖立晟(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
    张一(中海晟融资本管理有限公司):

(5)中国政治情境中的弹性行政研究(1949-2019)(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
        一、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
        二、探寻中国奇迹的一个视角:弹性行政
        三、中国政治情境中行政的刚性与弹性
    第二节 核心概念与文献综述
        一、核心概念
        二、文献综述
        三、可能创新之处
    第三节 研究思路、方法及框架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三、论文框架
第二章 毛泽东时期刚性行政的锻造(1949—1977)
    第一节 集权体制下的全能式政府运行模式
        一、全能式政府之生成
        二、全能式政府的运行模式
    第二节 刚性行政:全能式政府的应然需求
        一、革命建政体制形塑的“命令一服从”体制
        二、刚性行政的内生动因
        三、刚性行政对政府执行力的提升
    第三节 刚性行政的困境
        一、过度执行
        二、虚假执行
        三、目标置换
        四、行政自主性缺失
第三章 改革初期弹性行政的躁动(1978—1991)
    第一节 改革破冰与渐进路径的选择
        一、现实倒逼改革
        二、经济改革牵动政治改革
        三、渐进主义改革路径的择定
    第二节 行政自由裁量空间的扩大和弹性行政的躁动
        一、改革冲动呼吁更大的行政自由裁量空间
        二、简政放权与行政自由裁量空间的扩大
        三、弹性行政躁动的体制因素
        四、弹性行政躁动的主体诉求
    第三节 基于改革的弹性行政的主要类型
        一、中央政府授权试点
        二、地方政府自行探索
    第四节 改革初期弹性行政的两面性
        一、弹性行政助推改革进程
        二、缺少反制的过度弹性行政
        三、四项基本原则、稳定压倒一切对弹性行政的约束
第四章 市场化推进时期弹性行政的扩张(1992—2011)
    第一节 政府职能转变与弹性行政的扩张
        一、市场经济的“姓氏”之辩和改革再出发
        二、市场化改革与弹性行政的内在关联
        三、深化行政改革与弹性行政的扩张
    第二节 央地博弈和区域竞争
        一、政府的层级结构与职责同构
        二、纵向利益抵牾与央地博弈
        三、层级博弈的衍生品:地方合谋
        四、区域竞争与地方保护
    第三节 权力失范下的过度弹性行政
        一、政府官员的自利性膨胀与角色错乱
        二、低成本高收益的违规行为助推过度弹性行政
        三、晋升的“零和博弈”与政府官员行为扭曲
    第四节 服务型政府建设和依法行政对弹性行政的有限抑制
        一、服务型政府建设对弹性行政的抑制
        二、依法行政的推进对弹性行政的抑制
第五章 十八大以来对弹性行政的矫正(2012—2019)
    第一节 弹性行政负外部性的凸显
        一、接近临界点的弹性行政
        二、矫正弹性行政:态势和挑战
    第二节 全面从严治党对弹性行政的遏制
        一、完善党内制度建设
        二、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
        三、强化政治巡视
        四、“零容忍”的铁腕反腐
    第三节 依法(规)行政对弹性行政的管控
        一、强化依法(规)行政
        二、治理型政府的应然诉求
    第四节 政务督查、政策落实审计对弹性行政的挤压
        一、政务督查的强化:力破“中梗阻”
        二、审计监督的拓展:重大政策落实审计
第六章 弹性行政与刚性行政限度之辨析
    第一节 中国政治情境中行政执行之审视
        一、弹性行政与刚性行政的历史维度
        二、弹性行政与刚性行政的时代背景
    第二节 弹性行政的亚制度化特征及其“临界点”
        一、弹性行政的亚制度化特征
        二、弹性行政“临界点”的把控
    第三节 弹性行政的宽度与刚性行政的强度之辨析
        一、行政执行与法治行政
        二、法治视角下弹性行政的宽度
        三、法治视角下刚性行政的强度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6)抖音短视频的创新扩散影响因子与用户使用意愿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三节 研究综述
        一、抖音短视频
        二、创新扩散理论
        三、用户使用意愿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一、本文拟采取的研究方法
        二、本文的创新点
第一章 抖音短视频的创新扩散影响因子与用户使用意愿综合分析
    第一节 抖音短视频的创新扩散影响因子考量
    第二节 抖音短视频的四大使用影响因子分析
        一、作为创新扩散本身-抖音短视频
        二、抖音短视频的扩散渠道
        三、抖音短视频使用者的个人创新性
        四、抖音短视频所处的社会系统
第二章 实证研究
    第一节 实证研究设计
        一、研究路线设计
        二、研究对象的选取与抽样方法
        三、研究变量操作化
        四、研究假设的提出
        五、问卷预试及项目分析
        六、问卷调查正式实施
    第二节 数据分析
        一、被调查者信息的基本统计分析
        二、信度分析
        三、效度分析
        四、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五、相关分析
        六、回归分析
第三章 研究结论与不足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研究不足
第四章 用户留存及发展建议
    第一节 从持续使用行为出发
        一、维护元老用户,彰显平台情怀
        二、突显自身优势,补齐平台短板
        三、强化社交属性,提高用户粘性
        四、促进内容规范,保障用户隐私
    第二节 从推荐给他人使用行为出发
        一、营造多元文化空间,稳中求进
        二、线上传播开路,线下口碑称王
        三、走社交宣传之路,打造跨界“联名款”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在校期间的科研成果

(7)环保企业连续并购绩效研究 ——以天翔环境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内文献综述
        1.2.2 国外文献综述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本文可能的创新点
第2章 理论基础
    2.1 连续并购概念界定
    2.2 相关理论
        2.2.1 协同效应理论
        2.2.2 委托代理理论
        2.2.3 创造性资产理论
        2.2.4 市场势力理论
        2.2.5 利益相关者理论
    2.3 并购绩效评价方法
        2.3.1 事件分析法
        2.3.2 财务指标法
        2.3.3 非财务指标法
第3章 环保行业并购趋势及并购特点
    3.1 环保行业总体并购趋势
    3.2 环保企业并购特点
        3.2.1 标的公司所处地区以发达国家为主
        3.2.2 海外并购以开拓市场和引进技术为主要目的
        3.2.3 并购公司以非国有企业为主
        3.2.4 连续并购现象明显
第4章 天翔环境连续并购案例分析
    4.1 天翔环境并购历程分析
        4.1.1 天翔环境基本情况
        4.1.2 被并购企业背景介绍
        4.1.3 连续并购历程
    4.2 连续并购动因分析
        4.2.1 政策支持
        4.2.2 绕过外部贸易壁垒
        4.2.3 布局市场,战略转型
        4.2.4 获取规模经济和协同效应
第5章 天翔环境连续并购绩效评价
    5.1 基于事件分析法的短期绩效分析
        5.1.1 事件发生日的确定及窗口期的选择
        5.1.2 事件选择和数据来源
        5.1.3 事件研究法计算步骤
        5.1.4 短期绩效评价
    5.2 财务指标分析法
        5.2.1 偿债能力
        5.2.2 营运能力
        5.2.3 盈利能力
        5.2.4 发展能力
        5.2.5 企业对比分析
    5.3 非财务绩效分析
        5.3.1 获得创造性资产
        5.3.2 科研创新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启示
    6.1 研究结论
        6.1.1 环保企业并购特点显着
        6.1.2 借助创造性资产获得规模效应
        6.1.3 企业并购绩效在短期内表现明显
        6.1.4 并购有效改善了企业的财务状况
    6.2 研究启示
        6.2.1 明确并购动机为成功并购奠定基础
        6.2.2 正确选择并购企业是成功并购的重要前提
        6.2.3 有效资源整合是并购成功的关键
    6.3 研究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8)家电行业海外并购定价方法研究 ——以青岛海尔并购美国通用家电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1 中国海外并购发展迅速
        1.1.2 并购中的定价问题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综述
        1.2.1 国外对海外并购定价研究理论综述
        1.2.2 国内对海外并购定价研究理论综述
    1.3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的内容和框架
        1.3.2 研究的方法
    1.4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1.4.1 研究的创新
        1.4.2 研究的不足
2.跨国并购定价相关理论
    2.1 跨国并购相关理论
        2.1.1 跨国并购的含义
        2.1.2 跨国并购的动因理论分析
    2.2 企业价值相关理论
        2.2.1 企业价值的涵义
        2.2.2 不同的价值表现形式对评估的意义
        2.2.3 价值评估理论对并购定价的适应性
3.海外并购价值评估模型的构建
    3.1 对已有定价方法的比较分析
        3.1.1 传统定价方法的分析
        3.1.2 EVA定价方法的优势和不足
        3.1.3 实物期权法的优势和不足
    3.2 价值评估模型的构建思路
        3.2.1 识别并购所获得的协同效应价值
        3.2.2 识别并购中的期权价值
    3.3 构建包含协同效应和期权价值的评估模型
        3.3.1 基于协同效应的企业价值评估模型及相关参数分析
        3.3.2 基于期权价值的企业价值评估模型及相关参数分析
        3.3.3 基于协同效应与期权价值的企业价值评估模型
4.青岛海尔并购通用家电案例分析
    4.1 家电行业的特点和趋势
        4.1.1 家电行业的特点
        4.1.2 家电行业的发展趋势
    4.2 并购双方简介及经营现状
        4.2.1 青岛海尔加速扩张
        4.2.2 家电业务不再适配GE公司的战略布局
    4.3 并购的动机和过程
        4.3.1 海尔通过并购快速实现全球化战略
        4.3.2 并购的过程一波三折
    4.4 并购的协同效应分析
        4.4.1 经营协同效应分析
        4.4.2 管理协同效应分析
        4.4.3 财务协同效应分析
5.基于新建模型对GEA的价值评估
    5.1 基于协同效用对GEA的价值评估
        5.1.1 基于收益法对GEA独立价值进行评估
        5.1.2 考虑并购协同效应的价值评估
    5.2 基于期权价值对GEA的价值评估
    5.3 GEA对于海尔的整体价值评估及合理性分析
        5.3.1 GEA整体价值评估结果
        5.3.2 定价合理性分析
6.并购后绩效评价及建议
    6.1 并购后绩效分析
        6.1.1 股价和财务绩效分析
        6.1.2 市场占有率相关分析
        6.1.3 全球化品牌分析
    6.2 案例启示与借鉴
        6.2.1 对资产评估领域的建议
        6.2.2 对中国家电企业跨国并购的建议
    6.3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致谢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9)限购背景下住房投资的发生机制及其社会后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
    第二节 研究问题
    第三节 研究意义
第二章 理论视角
    第一节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第二节 重返行动者与实践
    第三节 本研究的研究框架
第三章 研究设计
    第一节 概念辨析与界定
    第二节 调查地点的选择
    第三节 调查对象与方法
    第四节 调查内容与结构
第四章 机会隐现
    第一节 住房市场的重新启动
    第二节 大城市化与市场分化
    第三节 国家对市场的再介入
    第四节 政策市与福利房隐现
第五章 机会认知
    第一节 观念与经济行动
    第二节 理论自觉的体现
    第三节 社会网络的作用
    第四节 示范效应的发挥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资源涌现
    第一节 制度性的口子与漏洞
    第二节 开发商的排斥与笼络
    第三节 金融机构的增援机制
    第四节 中介公司的特殊功能
    本章小结
第七章 行动策略
    第一节 家庭内资源动员
    第二节 家庭外资源动员
    第三节 利益主体的博弈
    第四节 利益共同体生成
第八章 行为结果
    第一节 市场与阶层的再生产
    第二节 市场与社会风险积聚
    第三节 矛盾心态与深层困境
第九章 结论与思考
    第一节 结论
    第二节 思考
        一、住房投资之中国特色
        二、住房市场秩序的转型
        三、住房保障之如何可能
参考文献
附录一 主要访谈对象简介
附录二 博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10)当新旧媒体相遇:太阳花运动的媒介镜像(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为什么选社会运动?
    二、为什么从媒介切入?
    三、什么是社会运动?
    四、为什么是太阳花?
第二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回顾
    一、社会运动研究
        (一) 集体行为论
        (二) 资源动员论
        (三) 政治过程论
        (四) 政治机会论
        (五) 框架建构论
        (六) 新社会运动论
        (七) 国家与社会运动
        (八) 抗争政治
    二、社会运动与媒体
        (一) 大众媒体与社会运动
        (二) 新媒体与社会运动
        (三) 新旧媒体关系
    三、国内相关研究
        (一) 新媒体研究
        (二) 国内社会运动和群体性事件研究
    四、本章小结
第三章 研究设计
    一、研究目的与意义
    二、研究设计与方法
        (一) 研究对象
        (二) 研究问题
        (三) 分析框架
        (四) 研究方法
        (五) 研究过程
        (六) 相关概念辨析
第四章 太阳花运动的媒介镜像
    一、中天新闻的“检视”建构
        (一) 违法乱纪:霸占“立法院”
        (二) 政院事件:破坏者形象构建
        (三) 政院延续:警察VS学生的双面建构
        (四) 凯道游行:负面底色下的褒贬中立
        (五) 检视增加:漏洞百出的运动
        (六) 暴力因素:对“破坏”的关注与放大
        (七) 造神运动:学运领袖的神化与批判
        (八) 运动退场:对追责的强调
        (九) 服贸协议:多层次说理相挺
        (十) 对“中天”的小结
    二、TVBS:流动的框架
        (一) 318之夜:狼藉与混乱建构
        (二) 框架首转:从质疑到中立
        (三) 二次转变:对“占领政院”事件的报道
        (四) 逐渐三转:过渡时期的TVBS报道框架
        (五) 凯道游行:支持与切割的微妙操作
        (六) 框架四转:对立、退场与质疑
        (七) 运动退场:话题刺激性炒作
        (八) 五转与切割:退场之日与包围中正一
        (九) 对警察、服贸议题及花边新闻的特殊报道
        (十) 对TVBS的小结
    三、新闻e论坛:对运动空间的实时民粹化展演
        (一) 草根视角:媒体不报,我们来报
        (二) 政院之夜:突出警察暴力的实时播报
        (三) 凯道之前:支持立场的延续
        (四) 330凯道:跟随式直播
        (五) 退场前夕:双重标准下的正负建构
        (六) 退场之日:确认与升华运动价值
        (七) 抗争再起:连接运动框架的正面建构
        (八) 运动领袖:平凡化操作框架
        (九) 对“新闻e论坛”的小结
    四、黑岛青脸书:运动核心的跟随式“喉舌”框架
        (一) 运动初期:实时播报的动员框架
        (二) 政院事件:及时切割与声援利用
        (三) 凯道前夕:转守为攻
        (四) 激情消退:改变策略维持动能
        (五) 退场之时:对运动的极尽讴歌
        (六) 路过中正一:切割与声援
        (七) 运动领袖的“集权”建构和警察“暴力”建构
        (八) 对“黑岛青”的小结
    五、本章小结
第五章 互动的“战场”:新旧媒体与运动的多面互动
    一、内容层面
        (一) 旧媒体上的新媒体
        (二) 新媒体上的旧媒体
    二、行动层面
        (一) 新旧媒体之间
        (二) 新旧媒体与运动之间
    三、“互动”对内容生产的影响
        (一) E论坛:徘徊于“游击”与“正轨”之间
        (二) 中天:内部高度一致下的组织保证
        (三) TVBS:收视率挂帅下的无奈
        (四) 黑岛青:随运动阶段变化的内容生产
        (五) 作为在场的“新媒体”
    四、对媒体与运动的最终讨论
        (一) 318夜晚:“没有组织,怎么冲?”
        (二) 政院事件:内外困境和控制不足下的悲喜剧
        (三) 退场转折:330凯道后的衰落
        (四) 传统媒体:聚焦、造神、监督和权力集中
        (五) 新媒体:根植于运动内部的建设性角色
    五、本章小结
第六章 变迁、结构、话语下的太阳花
    一、财团化、贫穷化、少子化与相对剥夺感的产生
    二、国家性质与社会性质
        (一) 历史因素及其发展背景
        (二) 国家性质与社会运动
        (三) 社会性质与社会运动
        (四) “结构”因素的综合性分析
    三、话语、意识形态与太阳花
        (一) 国族认同焦虑和“反中国因素”
        (二) 反黑箱服贸的民主诉求
        (三) 反自由贸易论述与“泛左”思想
        (四) 世代正义与青年参与
        (五) 对“话语”与框架建构论的讨论
    四、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语
    一、得出的几点结论
    二、结论基础上的几点讨论
        (一) 社会运动发展与媒体的矛盾与困境
        (二) 信息时代社会运动中新媒体的“参与式实践”
        (三) 关于“媒体悖论”的讨论
        (四) 对辩证技术观的呼唤
    三、关于研究本身的几点讨论
        (一) 不同视角下对研究对象的不同观感
        (二) 研究进场和资料获取
参考文献
致谢

四、凭什么相信8%增长率(论文参考文献)

  • [1]收入不平等的代际传递机制与公共政策研究[D]. 杨春辉. 吉林大学, 2021(01)
  • [2]后主权话语下的苏格兰独立运动研究[D]. 华敏超. 南京大学, 2020(04)
  • [3]李宁体育服装存货管理优化研究[D]. 杨帅. 江苏科技大学, 2020(04)
  • [4]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力、政策选择与2020全球宏观经济形势展望[J]. 王勇,陆挺,贾珅,管涛,殷剑峰,徐高,余永定,张斌,张德礼,余明,罗志恒,范为,姚枝仲,伍戈,肖立晟,张一. 国际经济评论, 2020(01)
  • [5]中国政治情境中的弹性行政研究(1949-2019)[D]. 徐浩. 南京大学, 2019(07)
  • [6]抖音短视频的创新扩散影响因子与用户使用意愿关系研究[D]. 唐青秋. 四川师范大学, 2019(02)
  • [7]环保企业连续并购绩效研究 ——以天翔环境为例[D]. 马晴. 天津财经大学, 2019(07)
  • [8]家电行业海外并购定价方法研究 ——以青岛海尔并购美国通用家电为例[D]. 刘子枫. 西南财经大学, 2019(07)
  • [9]限购背景下住房投资的发生机制及其社会后果研究[D]. 施旖旎. 南京大学, 2018(12)
  • [10]当新旧媒体相遇:太阳花运动的媒介镜像[D]. 许剑峰. 南京大学, 2016(05)

标签:;  ;  ;  ;  

为什么要相信 8% 的增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