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Ni(Cu、Mn)合金组织、伪弹性及抗蚀性的研究

TiNi(Cu、Mn)合金组织、伪弹性及抗蚀性的研究

论文摘要

NiTi记忆合金是当前应用最广的形状记忆合金,为拓宽其应用范围常常添加第三种元素,如用Cu部分代替Ni能降低合金的成本,Mn的加入可以降低合金的相变温度等。NiTi合金除了具有优异的形状记忆效应外,还有在工程上得到较多应用的伪弹性以及在生物医用领域上有较多应用的抗腐蚀性能,因此对NiTi合金的这两种性能的研究具有现实指导意义。本论文以TiNi(Cu、Mn)合金为研究对象,利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能谱仪、X射线衍射仪、全自动压力试验机以及电化学工作站等分析测试手段,研究了Cu、Mn及时效时间对NiTi合金组织、压缩伪弹性及抗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450℃C时效8h、12h、24h后,NiTi二元合金的物相构成主要为B2体心立方NiTi相,TiNiCu与TiNiCuMn合金的物相构成主要为B2体心立方NiTi相或CuNiTi2相;其中NiTi与TiNiCu合金经过450℃×12h时效后能得到相对均匀的组织,TiNiCuMn合金将随时效时间的增加其组织变得均匀;在合金成分方面,NiTi二元合金组织最均匀,Cu元素有利于颗粒相在晶粒内部析出,Mn在一定程度上会抑制颗粒相从晶界扩散到晶粒内。实验表明,本实验所制得的合金在压缩实验中呈现出伪弹性效应;Cu元素的添加会使基体中析出大颗粒相,破坏晶体结构的完整性,不能改善TiNi合金的伪弹性性能,而是随Cu含量的增加,颗粒相尺寸增大,伪弹性性能表现的越差;而同时添加了Cu、Mn的NiTi合金,其伪弹性性能有所改善,在一定的压缩循环条件下明显优于NiTi二元合金,但位错等缺陷会随循环加载的进行而引入,使合金的弹性性能变差。在pH=7.4的0.9%NaCl生理盐水中的电化学腐蚀实验表明,在各腐蚀试样中,经过450℃×8h时效的NiTi二元合金具有最佳的抗蚀性。对于NiTiCu二元合金,经过450℃×8h时效后,随Cu含量的增加,合金抗蚀性能会下降,其腐蚀形貌一般为海绵疏松状。对于TiNiMn三元合金,其抗蚀性整体表现较稳定,受时效时间影响不大。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前言
  • 1.2 NiTi记忆合金的特性
  • 1.2.1 NiTi合金的二元相图
  • 1.2.2 NiTi合金的晶体结构
  • 1.2.3 马氏体相变
  • 1.2.4 NiTi合金的形状记忆效应
  • 1.2.5 NiTi合金的伪弹性效应
  • 1.2.6 第三元素对NiTi记忆合金的影响
  • 1.2.7 NiTi合金的腐蚀行为
  • 1.3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创新点
  • 1.3.1 研究内容
  • 1.3.2 创新点
  • 第2章 合金的制备和研究方法
  • 2.1 合金的制备
  • 2.1.1 本论文所用试剂及主要仪器设备
  • 2.1.2 铸态合金的制备
  • 2.1.3 热处理态合金的制备
  • 2.2 研究方法
  • 2.2.1 显微组织分析
  • 2.2.2 XRD分析
  • 2.2.3 伪弹性分析
  • 2.2.4 电化学腐蚀性能分析
  • 第3章 Cu、Mn及时效时间对TiNi合金组织的影响
  • 3.1 引言
  • 3.2 待测试样的制备
  • 3.3 实验结果
  • 3.3.1 铸态组织观察与分析
  • 3.3.2 热处理态组织结构观察与分析
  • 3.3.3 SEM组织观察与能谱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Cu、Mn对TiNi合金伪弹性的影响
  • 4.1 引言
  • 4.2 待测试样的制备
  • 4.3 实验结果
  • 4.3.1 各试样的应变关系
  • 4.3.2 各试样的临界应力关系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TiNi(Cu、Mn)合金的电化学腐蚀试验
  • 5.1 引言
  • 5.2 待测试样的制备
  • 5.3 实验结果
  • 5.3.1 动电位极化扫描结果
  • 5.3.2 恒电位极化扫描结果
  • 5.3.3 金属腐蚀后的SEM分析
  • 5.3.4 腐蚀后金属表面的能谱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 [1].冷喷涂Cu基复合材料传热加速行为模拟[J]. 中国设备工程 2019(23)
    • [2].不同水体硬度条件下Cu~(2+)对不同生长阶段斑马鱼的毒性[J]. 环境工程 2019(12)
    • [3].磁性固相萃取-原子吸收法测定葛仙米中的Cu~(2+)[J]. 生物化工 2020(01)
    • [4].牛粪中溶解性有机质对周丛生物吸附Cu(Ⅱ)特性的影响[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20(03)
    • [5].不同生长阶段斑马鱼对Cu~(2+)的毒性响应差异[J]. 环境科学研究 2020(03)
    • [6].重金属Cu~(2+)胁迫对绿豆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J]. 安徽农业科学 2020(08)
    • [7].基于自噬途径探讨当归饮子缓解CU模型小鼠过敏反应的效应机制[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20(12)
    • [8].高灵敏度二维光子晶体水凝胶Cu~(2+)传感器[J]. 高分子学报 2020(07)
    • [9].基于OLED的Cu(Ⅰ)配合物的结构和荧光性能研究[J]. 山东化工 2020(17)
    • [10].狐尾藻基生物炭对水中草甘膦和Cu~(2+)的吸附性能研究[J].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2020(05)
    • [11].海州香薷耐Cu机理的研究现状及展望[J]. 中国农学通报 2020(32)
    • [12].加味当归饮治疗慢性荨麻疹(CU)的疗效及对患者免疫指标、生活质量的影响[J]. 内蒙古中医药 2019(10)
    • [13].Cu~(2+)对铜绿微囊藻生长及叶绿素荧光主要参数的影响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6(12)
    • [14].改性花生壳吸附废水中Cu~(2+)的研究[J]. 武汉轻工大学学报 2016(04)
    • [15].低分子量有机酸对茶园土壤团聚体吸附Cu~(2+)的影响[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7(02)
    • [16].改良剂对土壤中Cu形态变化的影响[J]. 环境工程学报 2017(02)
    • [17].改性污泥腐殖酸的表征及其对Cu~(2+)的吸附特性[J]. 中国环境科学 2017(03)
    • [18].类锂Cu~(26+)离子1s~2np态能量值与量子数亏损规律的研究[J]. 延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1)
    • [19].黑土对Cu~(2+)的吸附作用及其影响因素[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4)
    • [20].腐植酸对氧化锌吸附Cu(Ⅱ)的影响[J]. 中国环境科学 2017(08)
    • [21].基于组氨酸与Cu(Ⅱ)配位作用的凝胶光子晶体传感器研究[J]. 化学工业与工程 2017(05)
    • [22].一种新型荧光探针的合成及其对Cu~(2+)的选择性识别[J].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7(09)
    • [23].板式换热器内Cu-水纳米流体流动和传热特性数值模拟[J]. 热能动力工程 2015(05)
    • [24].鱿鱼墨黑色素络合Cu~(2+)的活性研究[J]. 安徽化工 2016(03)
    • [25].新型粉煤灰陶粒对水中Cu(Ⅱ)的去除特性及吸附等温模拟[J]. 广东农业科学 2014(21)
    • [26].丁香蓼对Cu富集效应的研究[J]. 环境科技 2014(06)
    • [27].Cu~(2+)对铜锈微囊藻生长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J]. 植物生理学报 2015(02)
    • [28].Cu(Ⅱ)-桑色素-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荧光体系测定微量Cu(Ⅱ)的研究[J]. 分析科学学报 2015(02)
    • [29].316L-Cu抗菌不锈钢种植体中Cu离子的抗菌活性[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5(25)
    • [30].Cu(Ⅱ)和温度对丁吡吗啉在土壤中吸附的影响[J]. 农药科学与管理 2015(07)

    标签:;  ;  ;  ;  

    TiNi(Cu、Mn)合金组织、伪弹性及抗蚀性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