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梅县、南昌方言元音实验研究

广州、梅县、南昌方言元音实验研究

论文摘要

本文采用实验的方法研究广州、梅县、南昌三个方言的元音,包括单元音的音质特点,复元音、鼻尾韵元音和塞尾韵元音的声学特征和声学变化,初步分析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采用实证统计分析的方法求出元音稳定指数和元音分化指数,利用这两个指数分析元音在不同语音环境中的音质稳定性。通过标准化的处理方法,比较三个方言的元音系统和九个方言点(广州、梅县、南昌、绩溪、太原、福州、西安、长沙、温州)极点元音的声学分布。本项实验研究使用Praat5.1.43软件提取了广州、梅县、南昌三个方言点单元音、复元音、鼻尾韵元音和塞尾韵元音的F1、F2数据,并利用matlab7.0软件编写程序做出各方言点元音声学图。通过观察语图,分析F1、F2数据,将方言单元音与普通话的F1、F2数据进行比较,总结了每个方言每个单元音的音质特点,对传统研究中存在争议的元音音质进行分析,对单元音进行定位。主要结论如下:(1)广州方言共有i、u、y、a、ε、(?)、(?)七个单元音;a和u的舌位偏央,u的圆唇度不明显;ε、(?)舌位偏高;单元音主要分布在声学空间的上部。(2)梅县共有i、u、a、(?)、e、(?)、o七个单元音;a的舌位靠前,是前a;零声母后的i带有较强的摩擦现象;u舌位略微偏央,唇型不圆;e的舌位靠前;o的舌位较高。(3)南昌方言单元音共有i、u、y、a、(?)、o、e、(?)八个;a的舌位偏央:i、y、(?)及部分u带有明显摩擦特征。通过对各方言复元音的F1、F2数据与相应的单元音F1、F2数据进行对比,探讨元音在不同位置,包括韵头、韵腹、韵尾位置的声学特征和声学变化,确定元音在不同位置的音变现象,并初步分析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通过对比鼻尾韵元音、塞尾韵元音与相应的非鼻尾韵元音、非塞尾韵元音的F1、F2数据,探讨不同韵尾对元音产生的影响。主要结论如下:(1)处于韵头、韵尾位置的元音音质差别较大;处于韵头位置的元音舌位受前后音影响较大,且舌位普遍较低,达不到单元音的舌位位置。(2)鼻音韵尾和塞音韵尾对元音音质存在一定的影响,但规律性不明显。利用元音稳定指数和元音分化指数分析各方言元音在不同语音环境中的音质稳定性,主要结论如下:(1)广州高元音音质不稳定,南昌中元音音质不稳定,梅县各有一个高元音、中元音音质不稳定;(2)韵头、韵尾位置的元音稳定性较差,部分元音超过了元音分化指数,元音音质发生改变,整体而言,韵尾位置的元音稳定性好于韵头;(3)鼻尾韵和塞尾韵元音音质稳定性没有规律,因音而异。在对三个方言点单元音、复元音、鼻尾韵元音和塞尾韵元音音质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三个方言元音的系统,并进行对比,主要结论有:(1)广州、南昌都有十一个元音音位,梅县有七个元音音位。(2)三个方言相同的音位有五个,分别是i、u、a、e、o,但是这五个元音音位对应的音值不同;相同的元音有二十二个,分别是i、u、a、ia、ua、uai、ei、ui、au、iu、an、a(?)、ia(?)、uan、ua(?)、in、un、u(?)、at、uat、it、ut。(3)梅县方言没有撮口韵,广州方言存在长短元音之分,南昌方言中的i音位正处于变化中;广州和梅县方言鼻音韵尾和塞音韵尾保留的最全,鼻音韵尾保留了m、n、q韵尾,塞音韵尾保留了p、t、k韵尾;南昌方言m韵尾已经消失,塞音韵尾只保留了t韵尾,k韵尾变成了喉塞音(?)。应用根据元音共振峰标准化算法编制的MATLAB程序,对不同方言不同状态的极点元音进行标准化处理。实验表明,不同方言不同状态的极点元音存在差异,差异主要表现在:声学模式不同、声学空间分布位置、大小不同。并利用标准化处理的方法,对九个方言点的极点元音进行定位,使得这九个方言点内的其他元音有了可比较的参照。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图表目录
  • 题引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元音研究综述
  • 1.1.1 汉语元音传统研究概况
  • 1.1.2 元音实验研究概况
  • 第二节 实验研究简介
  • 1.2.1 实验字表的选取与制定
  • 1.2.2 语音分析软件及脚本程序
  • 1.2.3 语音的标注及对原始数据的处理
  • 1.2.4 数据的标准化处理
  • 1.2.5 发音合作人及录音信息
  • 第三节 广州、梅县、南昌方言元音数据库
  • 1.3.1 数据库结构
  • 1.3.2 数据库文档的命名
  • 第二章 广州方言元音声学实验研究
  • 第一节 广州方言概况及研究现状
  • 2.1.1 广州市及其方言概况
  • 2.1.2 广州方言研究现状
  • 2.1.3 广州方言音系
  • 第二节 广州方言单元音声学分析
  • 2.2.1 单元音共振峰数据分析
  • 2.2.2 单元音声学元音图
  • 2.2.3 单元音音质特点分析
  • 2.2.4 单元音标准化处理声学元音图
  • 第三节 广州方言复元音声学分析
  • 2.3.1 复元音共振峰数据分析
  • 2.3.2 复元音声学元音图
  • 第四节 广州方言元辅组合中的元音声学分析
  • 2.4.1 鼻韵母中的元音声学分析
  • 2.4.2 塞尾韵母中的元音声学分析
  • 第五节 广州方言元音不同语音环境中的音质稳定性分析
  • 2.5.1 元音稳定指数与分化指数的测算
  • 2.5.2 广州方言元音在不同语音环境中的音质稳定性分析
  • 第六节 本章结论
  • 第三章 梅县方言元音声学实验研究
  • 第一节 梅县方言概况及研究现状
  • 3.1.1 梅县及其方言概况
  • 3.1.2 梅县方言研究现状
  • 3.1.3 梅县音系
  • 第二节 梅县方言单元音声学分析
  • 3.2.1 单元音共振峰数据分析
  • 3.2.2 单元音声学元音图
  • 3.2.3 单元音的音质特点分析
  • 第三节 梅县方言复元音声学分析
  • 3.3.1 复元音声学分析
  • 3.3.2 复元音声学元音图
  • 第四节 梅县方言元辅组合中元音声学分析
  • 3.4.1 鼻韵母中的元音声学分析
  • 3.4.2 塞尾韵元音声学分析
  • 第五节 梅县元音不同语音环境中音质稳定性分析
  • 3.5.1 梅县单元音音质稳定性分析
  • 3.5.2 梅县i在不同语音环境中的音质稳定性分析
  • 3.5.3 梅县u在不同语音环境中的音质稳定性分析
  • 3.5.4 梅县a在不同语音环境中音质稳定性分析
  • 3.5.5 梅县e在不同语音环境中音质稳定性分析
  • 3.5.6 梅县o在不同语音环境中音质稳定性分析
  • 第六节 本章结论
  • 第四章 南昌方言元音声学实验研究
  • 第一节 南昌方言概况及研究现状
  • 4.1.1 南昌市及其方言概况
  • 4.1.2 南昌方言研究现状
  • 4.1.3 南昌方言音系
  • 第二节 南昌方言单元音声学分析
  • 4.2.1 单元音共振峰数据分析
  • 4.2.2 单元音声学元音图
  • 4.2.3 单元音音质特点分析
  • 第三节 南昌方言复元音声学分析
  • 4.3.1 复元音共振峰数据分析
  • 4.3.2 复元音声学元音图
  • 第四节 南昌方言元辅组合中元音声学分析
  • 4.4.1 鼻韵母中的元音声学分析
  • 4.4.2 塞尾韵元音声学分析
  • 第五节 南昌元音在不同语音环境中的音质稳定性分析
  • 4.5.1 南昌单元音音质稳定性分析
  • 4.5.2 南昌i在不同语音环境中的音质稳定性分析
  • 4.5.3 南昌u在不同语音环境中的音质稳定性分析
  • 4.5.4 南昌a在不同语音环境中的音质稳定性分析
  • 4.5.5 南昌y在不同语音环境中的音质稳定性分析
  • 4.5.6 南昌o在不同语音环境中的音质分析
  • 第六节 本章结论
  • 第五章 广州、梅县、南昌方言元音系统比较
  • 第一节 元音共振峰标准化处理
  • 5.1.1 元音共振峰数据归一化、标准化简介
  • 5.1.2 元音共振峰数据标准化步骤
  • 第二节 广州、梅县、南昌方言元音系统比较
  • 5.2.1 广州、梅县、南昌语音传统比较研究
  • 5.2.2 广州、梅县、南昌方言元音系统
  • 第三节 广州、梅县等九个方言点极点元音比较
  • 5.3.1 广州、梅县等九个方言点极点元音标准化数据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结论及余论
  • 附录A 实验用字表
  • 附录B 实验原始数据
  • 附录C 元音共振峰标准化处理运行程序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仙女湖畔,有多少燕双飞(外二章)[J]. 诗选刊 2017(08)
    • [2].安阳方言的儿尾——兼论汉语方言化合式儿尾韵的形成次序[J]. 语言科学 2013(04)
    • [3].基于多感整合的幼儿英语首音-尾韵意识发展[J]. 武夷学院学报 2012(06)
    • [4].由《同心方言研究》看宁夏回民话前鼻尾韵的变迁[J].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2(09)
    • [5].言语社区的层次性和可变性——南京方言鼻尾韵研究[J].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 2011(12)
    • [6].近古百种韵书-m韵尾消变的历时进程[J]. 励耘学刊(语言卷) 2012(02)
    • [7].中古阳声韵在河北方言中的读音演变研究[J].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2(06)
    • [8].简析《安娜贝尔·李》的文体特色[J]. 复旦外国语言文学论丛 2010(02)
    • [9].2010年3月号“英乐天堂”歌词秀点评[J]. 新东方英语(中学版) 2010(05)
    • [10].潮州话古鼻音韵的音变历程[J].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09)
    • [11].浅议对《爱的哲学》名作的理解分析[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0(10)
    • [12].壮英童谣押韵形式之比较[J].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0(20)
    • [13].浅谈翻译教学中音韵审美的几个要素[J].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3)
    • [14].英语的重复法及其应用[J]. 科技资讯 2009(21)
    • [15].音韵反复赏析及在写作中的应用[J]. 英语沙龙(锋尚版) 2015(04)
    • [16].中外诗律比较的学理分析[J]. 华夏文化论坛 2015(01)
    • [17].思界话与厦门话鼻化韵、鼻尾韵的对应关系及古音痕迹[J]. 汉语史研究集刊 2011(00)
    • [18].毛泽东诗词翻译中音韵美的重构[J].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5)
    • [19].英语重叠词探析[J].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09(04)
    • [20].鲜活的内蒙古民族曲艺:好来宝[J]. 实践(思想理论版) 2017(10)
    • [21].赛跑[J]. 疯狂英语(中学版) 2012(01)
    • [22].钟尽音犹在 结尾韵无穷——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的结尾方法[J]. 江西教育 2011(Z6)
    • [23].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J]. 课堂内外创新作文(高中版) 2009(10)
    • [24].愿全人类共享养生文化的福祉[J]. 养生大世界 2008(01)
    • [25].英语谚语修辞特点浅探[J]. 文教资料 2020(24)
    • [26].王尔德喜剧的诗意性风格表现及翻译策略[J]. 四川戏剧 2016(03)
    • [27].我的十一月来客[J]. 疯狂英语(初中版) 2017(11)
    • [28].谈谈中年级朗读教学的有效策略[J].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15(05)
    • [29].渔舟湾早春行记[J]. 老友 2013(03)
    • [30].英语修辞中的音韵修辞格[J]. 教师 2012(32)

    标签:;  ;  ;  ;  ;  

    广州、梅县、南昌方言元音实验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