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松偏雄、偏雌性别型鉴别技术研究

红松偏雄、偏雌性别型鉴别技术研究

论文摘要

红松(Pinus koraiensis)是我国东北林区特有的珍贵树种,其根、叶、花、果、木材都具有较高的经济用途。红松是雌雄同株,异花授粉的常绿高大乔木。树木在个体生长发育过程中,经过幼年阶段达到性成熟后,雌雄花量明显增加,整个林分总体的雌雄花量达到平衡。但对于红松个体,由于立地条件、光照条件和遗传因子的差异,在同一林分中,单株结实量存在明显的差异,表现出结实的异质性,且同一植株上的雌花量和雄花量之比有显著区别。参照俄罗斯科学家B.H沃罗比约夫和E.B基托夫划分西伯利亚红松的方法选取具有典型表形特征的红松偏雄、偏雌植株个体进行研究,旨在通过对红松个体性别型的鉴别,以期进行有目的的偏雄、偏雌植株的选择,使红松的性别型比例趋于合理,给今后的林业生产提供技术支持。本文通过观察偏雄、偏雌红松花粉在不同培养基下的萌发率;利用化学试剂包括甲基红法、溴麝香草酚蓝法(BTB法)和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法对针叶提取液进行染色对比;利用酒石酸铁比色法对针叶中的水溶性酚类物质进行了测定;利用酶联免疫法对幼嫩茎的内源激素含量进行了分析。比较偏雄、偏雌植株间的萌发率差异、染色液颜色差异、酚类物质含量及内源激素含量。得到结论如下:(1)红松偏雄、偏雌植株花粉在不加蔗糖(CK)、10%蔗糖和20%蔗糖浓度下萌发率差异均显著。在10%蔗糖下,加入30ppm和50ppm硼酸的培养基中,偏雌、偏雄株植株花粉萌发率差异也显著。(2)红松偏雄、偏雌植株针叶提取液对甲基红,BTB和TTC均有不同的颜色反应。经过甲基红溶液处理的偏雄、偏雌植株的提取液,32℃水浴3h之后,两者有明显的变化,即偏雌植株颜色明显比偏雄株变浅。经过BTB处理的红松偏雄、偏雌植株的提取液,两者颜色有明显差异,且分光光度计的检测结果表明偏雄、偏雌植株染色液在特定波长的吸光值差异显著。用TTC法对偏雄、偏雌植株的提取液处理,结果两者提取液颜色差异不明显,在吸收光谱方面两者染色液差异也不显著。(3)偏雄、偏雌植株水溶性酚类含量差异不显著,此方法不能作为性别鉴定方法。(4)内源激素含量比较结果表明:偏雄、偏雌植株的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含量,不管是在不同年龄阶段还是在不同季节测定,两者差异均显著。脱落酸含量只有在25a时偏雄、偏雌植株间差异显著,在其他年龄间差异均不显著,并且在不同季节偏雄、偏雌植株的脱落酸含量差异也不显著。利用花粉在不同蔗糖浓度和硼酸下的萌发率的差异,在甲基红和BBT下针叶提取液的颜色差异,IAA,GA和ZR含量差异能够对红松植株进行性别鉴定,为红松优良林分和优树的选择奠定基础。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1.3 项目来源与经费支持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评述
  • 1.2.1 形态学鉴别法
  • 1.2.2 生理生化指标鉴别法
  • 1.2.3 化学基本成分分析鉴别法
  • 1.2.4 同工酶图谱鉴别法
  • 1.2.5 染色体组型鉴别法
  • 1.2.6 化学药剂处理鉴别法
  • 1.2.7 核酸技术鉴定法
  • 1.2.8 蛋白质技术鉴别法
  • 1.2.9 红松坚果林的研究进展
  • 1.3 研究目标和主要研究内容
  • 1.3.1 研究目标
  • 1.3.2 主要研究内容
  • 1.4 研究技术路线
  • 1.5 试验步骤及整体安排
  • 第二章 在不同培养基下花粉萌发率差异
  • 2.1 试验地概况
  • 2.2 试验材料与方法
  • 2.2.1 试验材料
  • 2.2.2 试验方法
  • 2.3 结果与分析
  • 2.3.1 TTC 染色法评价红松花粉的生活力
  • 2.3.2 不同蔗糖浓度下偏雌、偏雄株红松花粉萌发率
  • 2.3.3 不同硼酸浓度处理下红松偏雌、偏雄株花粉萌发率
  • 2.4 小结
  • 第三章 化学染色差异
  • 3.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3.1.1 试验材料
  • 3.1.2 试验方法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甲基红染色法
  • 3.2.2 溴麝香草酚蓝法(BTB 法)
  • 3.2.3 氯化三苯基四氮蓝唑法(TTC 法)
  • 3.3 讨论
  • 第四章 水溶性酚类物质含量差异
  • 4.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4.1.1 试验材料
  • 4.1.2 试验方法
  • 4.2 结果与分析
  • 4.3 小结
  • 第五章 内源激素含量差异
  • 5.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5.1.1 试验材料
  • 5.1.2 试验原理与方法
  • 5.2 结果与分析
  • 5.2.1 IAA 含量的变化
  • 5.2.2 GA 含量的变化
  • 5.2.3 ZR 含量的变化
  • 5.2.4 ABA 含量的变化
  • 5.3 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 6.1 结论
  • 6.2 讨论
  • 6.3 展望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的学术研究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红松嫁接苗繁育和管理技术[J]. 科学技术创新 2019(36)
    • [2].红松3年生造林苗木培育技术[J]. 中国高新科技 2020(03)
    • [3].红松嫁接接穗准备技术要点[J]. 中国林副特产 2020(02)
    • [4].红松嫁接苗造林及管理技术[J]. 防护林科技 2020(06)
    • [5].红松果林改培技术探析[J]. 种子科技 2020(18)
    • [6].红松种植培育技术研究[J].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8(12)
    • [7].东北生态红松高产果林栽植技术研究[J]. 农民致富之友 2018(22)
    • [8].浅谈红松繁育苗木及幼苗管理措施[J]. 农业与技术 2018(22)
    • [9].红松种植培育技术[J]. 农民致富之友 2019(02)
    • [10].红松造林优势探究[J]. 农业与技术 2019(04)
    • [11].红松种植当中要注意的主要问题[J]. 农民致富之友 2019(03)
    • [12].红松种植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J]. 农民致富之友 2019(04)
    • [13].红松开花结实研究进展[J]. 分子植物育种 2019(04)
    • [14].红松幼苗栽培技术研究[J]. 农民致富之友 2019(08)
    • [15].红松果林促进结实技术探究[J].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9(02)
    • [16].木制营养盒培育红松幼苗及造林技术[J]. 农民致富之友 2019(11)
    • [17].影响红松幼龄林结实的因素[J]. 林业科技通讯 2019(06)
    • [18].红松的播种繁育与栽培策略研究[J]. 农业与技术 2019(13)
    • [19].红松林常见病虫害防治[J]. 吉林农业 2019(15)
    • [20].红松造林技术[J]. 吉林农业 2019(16)
    • [21].红松分杈现象研究现状及展望[J].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9(10)
    • [22].红松的幼苗栽培方法[J]. 江西农业 2019(22)
    • [23].红松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探析[J]. 种子科技 2018(03)
    • [24].不同产地红松幼林结实性研究[J]. 林业科技通讯 2018(04)
    • [25].红松育苗技术[J]. 农民致富之友 2018(06)
    • [26].红松嫁接及管理技术探讨[J]. 农民致富之友 2018(10)
    • [27].留住红松[J]. 中国林业产业 2018(05)
    • [28].红松幼苗的培育及管理[J]. 吉林农业 2018(17)
    • [29].红松与前红松植纹的比较研究[J].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3)
    • [30].红松嫁接苗的培育及管理[J]. 现代农业研究 2018(07)

    标签:;  ;  ;  ;  ;  

    红松偏雄、偏雌性别型鉴别技术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